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输入内容因包含繁体或异体字,已被转换成“里”进行查询。
共1912,分12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击水三千里(又作:水击三千里 ...)
甪里(又作:绮里)
河阳镜里丝
髀里悲(又作:髀里肉生)
黯相对浑如梦里
八百里
下里(又作:巴里)
雪里骑驴
不经异兴里
窖里雪毡(又作:雪里餐毡)
船里琵琶
千里骨
鹤归故里
元伯巨卿千里从(又作:千里论交)
胥江万里涛
典故
九万扶摇
 
九万抟
 
九万抟风
 
九万欲抟空
 
九万云霄路
 
九万风
 
九万风鹏
 
九万鹏
 
九万鹏风
 
九霄鹏
 
九鲲
 
凌云翅
 
凌风翔
 
化北鱼
 
化鲲
 
化鹏
 
北极羁羽
 
北溟翼
 
北溟鱼
 
北溟鲲
   
南溟垂翼
 
南溟风浪
 
南鹏
 
反溟极
 
喷浪溟鲲
  
图南羽翮
    
垂天鹏
 
垂天鹏翼
 
壮志南溟
  
大鹏击水
 
大鹏飞
 
天南翼
  
天池翼
 
天池鹏
 
奋北溟
 
如云长翮
 
尺鴳乐
 
扶摇力
 
摩天翼
 
抟垂翼
  
抟溟
  
抟风翼
 
抟风起北溟
  
击水三千里
 
击浪天地
 
枪榆笑鲲
 
水击三千里
 
冲天鹏翅
 
海远到天池
 
海鸟远天地
 
海鹏
 
溟翼
 
溟鱼一息化天津
   
草间尺鴳
  
著鲲
 
蔽天鹏
 
变化鲲鹏
 
负青天
 
蹑扶摇
 
适南海
    
腾鲲
  
鲲化鹏
  
鲲移鹏徙
 
鲲鱼化鹏
 
鲲鹏化
 
鲲鹏游
 
鲲鹏万里
 
鲲鹏变化
 
鲸鹏游
  
鸠居
 
鸠鹏
 
鸠鹏自乐
 
鹏化
 
鹏北海
   
鹏翅
   
鹏兴
  
鹏远天池
 
鹏飞
     
鴳疑鹏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简释

九万欲抟空:喻指志向或前程远大。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例句

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

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伊璠 及第后寄梁烛处士

大鹏矫翼翻云衢,嵩峰霁后凌天孤。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大鹏六月有闲意,仙鹤千年无躁容。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

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沧溟。 刘禹锡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璧从全赵去,鹏自北溟抟。 刘长卿 瓜洲驿奉钱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水理漩洑,鹏风翱翔。 司空图 诗品委曲

仰笑鹍鹏辈,委身拂天波。 孟郊 立德新居

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 崔涂 喜友人及第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龠功。 张聿 景风扇物

蹑履三千皆后学,抟风九万即前程。 方干 寄于少监

覆载我徒争会得,大鹏飞尚未知宽。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莺迁犹待销冰日,鹏起还思动海风。 李咸用 冬日喜逢吴价

谁能借与抟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李咸用 投所知

茫茫九万鹏,百雉且为乐。 李咸用 空城雀

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李商隐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李商隐 洞庭鱼

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李峤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上李邕

遐想鱼鹏化,开襟九万风。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

才力似风鹏,谁能算升斗。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

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李群玉 送人隐居

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

曾向黄河望冲激,大鹏飞起雪风吹。 李郢 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

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以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请余赋诗

鶱腾坐可致,九万起于斯。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一鱼吃了终无愧,鲲化为鹏也不难。 柳棠 答杨尚书

定知羽翼难随凤,却喜波涛未化鲲。 杨莱儿 和赵光远题壁

搏鹏作腊巨鳌鲙,伸舒轶出元气外。 权德舆 大言

方期全拥肿,岂望蹑扶摇。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部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莫言向北千行雁,别有图南六月鹏。 权德舆 李十韶州寄途中绝句使者取报修书之际口号酬赠

从此图南路,青云步武间。 权德舆 送宇文文府赴行在

小鸟抢榆枋,大鹏激三千。 权德舆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昔陪鹓鹭后,今望鹍鹏飞。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 海顺 三不为篇

鹏鹍诚未忆,谁谓凌风翔。 温庭筠 寓怀

骥蹄初蹑景,鹏翅欲抟扶。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海运同鹍化,风帆若鸟飞。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傥得随鲲化,终能戾太虚。 王公亮 鱼上冰

龙卧人宁识,鹏抟鴳岂知。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

去去图南远,微才幸不忘。 卢象 赠张均员外

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 罗邺 献池州庾员外

谁谓天池翼,相期宅畔吟。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袁皓 及第后作

岂不见大鹏点翼盖十洲,是何之物鸣啾啾。 贯休 偶作五首

在鸟终为凤,为鱼须化鲲。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钱起 巨鱼纵大壑

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鴳别。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沉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风云十朝会,变化成一身。 韩愈 北极赠李观

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荀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韩愈 海水

收绩开史牒,翰飞逐溟鹏。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

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骆宾王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

心期南溟万里外,出山几遇光阴改。 鲍溶 玉山谣奉送王隐者

莫下蓬山不回首,东风犹待重抟扶。 黄滔 酬杨学士

来年遂鹏化,一举上瀛洲。 齐己 送刘秀才往东洛

典故  
商山四老
 
商山皓
 
商山紫芝
   
商山芝
  
商岭四翁
  
商翁
  
商颜
    
四老人
    
歌紫芝
 
角绮园黄
 
甪里
  
紫芝侣
       
绮园浪出
    
赋紫芝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夏黄公
 
东园公
 
甪里先生
 
绮里季
 
四皓

参考典故
羽翼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3056~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使皇太子卑辞束帛致礼,安车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语在留侯传。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筴,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閒,虽臣等百馀人何益。」吕泽彊要曰:「为我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四人,四皓也,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按:陈留志云「园公姓庾,字宣明,居园中,因以为号。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曰夏黄公。甪里先生,河内轵人,太伯之后,姓周名术,字元道,京师号曰霸上先生,一曰甪里先生」。又孔安国秘记作「禄里」。此皆王劭据崔氏、周氏系谱及陶元亮四八目而为此说。
《遵生八笺·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四皓》
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乃共入商雒,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

简释

四老:称美年高德劭者。唐张说《赠崔公》:“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


例句

独忆紫芝叟,临风歌旧歌。 于邺 斜谷道

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 于鹄 题南峰(一作终南)褚道士(一作尊师)

许随黄绮辈,閒唱紫芝歌。 令狐楚 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令狐楚 赋山

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 储光羲 效古二首之一

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 刘禹锡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犹怜绮季深山里,唯有松风与石田。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馀未五十薨殁岂早荣早枯之义

商山有病客,言贺舒庞眉。 刘禹锡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

麦陇和风吹树枝,商山逸客出关时。 刘禹锡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绮季衣冠称鬓面,吴公政事副词华。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

再入龙楼称绮季,应缘狗监说相如。 刘禹锡 酬宣州崔大夫见寄

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 司空图 漫书五首

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 吉皎 七老诗会

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 吴融 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之一

若遇秦时雪髯客,紫芝兼可备朝餐。 吴融 送于员外归隐蓝田

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 姚合 送别友人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悠然紫芝曲,昼掩白云扉。 宋之问 春日山家

阮巷惭交绝,商岩愧迹疏。 崔备 使院忆山中道侣兼怀李约

园绮值秦末,嘉遁此山阿。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

遗子后黄金,作歌先紫芝。 张九龄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 张光朝 获塘西庄赠房元垂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张志和 渔父

至乐三灵会,深仁四皓归。 张说 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二首

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 张说 赠崔公

园绮生虽逢汉室,巢由死不谒尧阶。 徐夤 闻司空侍郎讣音

商于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方干 赠中岩王处士

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李商隐 商于

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 李商隐 送丰都李尉

汉储何假终南客,甪里先生在谷中。 李德裕 伊川晚眺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 李德裕 忆药苗

遥羡商山翁,闲歌紫芝秀。 李德裕 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

昔日徵黄绮,余惭在凤池。 李德裕 访韦楚老不遇

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 李德裕 题寄商山石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 李德裕 题寄商山石

徐生何代降坤维,曾伴园公采紫芝。 李洞 赠徐山人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

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 李白 别韦少府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李白 山人劝酒

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李白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与张公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赠余诗余答此诗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李白 东武吟

眉如松雪齐四皓,调笑可以安储皇。 李白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高风动商洛,绮皓无馨香。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 李华 咏史十一首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杜光庭 怀古今

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 杜牧 题青云馆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杜牧

空闻紫芝歌,不见杏坛丈。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 杜甫 喜晴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知名未足称,局促商山芝。 杜甫 幽人

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 杜甫 收京三首之二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 杜甫 昔游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 杜甫 朝雨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杜甫 洗兵马

常怪商山老,兼存翊赞功。 杜甫 秋峡

柴门了无事,黄绮未称臣。 杜甫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

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閒思紫芝侣,归卧白云扃。 权德舆 送张詹事致政归嵩山旧隐

商山将避汉,晋室正藩周。 武元衡 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无谋静国东归去,羞过商山四老祠。 段成式 题商山庙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一本此下有先生二字)微

花深桥转水潺潺,甪里先生自闭关。 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媲人当绮皓,视秩即公卿。 牛僧孺 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王维 送李太守赴上洛

行当对侯归,肯访商山翁。 王维 送陆员外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

人间老黄绮,地上散松乔。 白居易 冬初酒熟二首之二

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白居易 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绮皓清风千古在,因君一为谢岩居。 皇甫曾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舍弟未应丝作鬓,园公不用印随身。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由来四皓须神伏,大抵秦皇谩气强。 罗隐 武牢关

言是商山老,尘心莫问年。 耿湋 春寻柳先生

应嗤紫芝客,远就白云居。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昔托游河乘,再备商山皓。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

商岭采芝寻四老,紫阳收朮访三茅。 许浑 亡题

庙前亦有商山路,不学老翁歌紫芝。 许浑 旌儒庙

更欲寻芝术,商山便寄家。 许浑 濡东题司马郊园

谏猎归来绮季歌,大茅峰影满秋波。 许浑 赠茅山高拾遗

东归自是缘清兴,莫比商山咏紫芝。 许浑 送陆拾遗东归

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护国 归山作

二曰:劝君登商山,不用觅商山皓。 贯休 送卢舍人三首之二

寻常藜杖九衢里,莫是商山一皓无。 贯休 遇道者

招贤已得商山老,托乘还徵邺下才。 贾曾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贾至 寓言二首之一

怅望黄绮心,白云若在眼。 贾至 赠裴九侍御昌江草堂弹琴

碧洞志忘归,紫芝行可搴。 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

如何丹灶术,能误紫芝焚。 钱起 哭常徵君

林间客散孙弘阁,城上山宜绮季家。 钱起 登刘宾客高斋

紫芝每相引,黄绶不能绁。 钱起 登玉山诸峰偶至悟真寺

欲骖白蜺去,且为紫芝留。 钱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之二

如何紫芝客,相忆白云深。 钱起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钱起 题玉山村叟屋壁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 骆宾王 畴昔篇

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绮园难贮林栖意,班马须持笔削权。 黄滔 遇罗员外衮

陈琳笔砚甘前席,甪里烟霞待共眠。 齐己 寄梁先辈

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齐己 过商山

典故 
二毛潘岳
 
叹二毛
 
安仁头白早
 
安仁鬓
 
安仁鬓早秋
 
愁染潘郎
 
河阳镜里丝
 
河阳鬓
 
潘令老
 
潘令鬓
 
潘岳二毛
 
潘岳白头
 
潘岳白发
 
潘岳老
 
潘岳双毛
  
潘毛
 
潘生白发
 
潘郎白发
 
潘郎秋发
  
白发潘郎
 
白鬓潘岳
 
素发悲
 
骑省悲秋赋
 
骑省鬓边华
 
惊鬓发
 
鬓如潘骑省
 
鬓毛惊老
 
鬓难留黑

相关人物
潘岳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五〈僖公·传二十二年〉~248~
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晋·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秋兴赋〉~585~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

简释

潘鬓:喻指年岁磋跎。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


例句

莫叹巴三峡,休惊鬓二毛。 元稹 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

三秀悲中散,二毛伤虎贲。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刘驾 苦寒吟

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伤心叹二毛。 吕温 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

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 徐凝 览镜词

烦君强著潘年比,骑省风流讵可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

从诗得何报,惟感二毛催。 李商隐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潘郎今发白,陶令本家贫。 李嘉祐 送崔侍御入朝

来来去去身依旧,未及潘年鬓已斑。 李山甫 蒲关西道中作

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 李廷璧 愁诗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 李端 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

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 杜牧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潘鬓年空长,齐竽艺本轻。 权德舆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王睿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王毂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沈疴。 白居易 寄同病者

但喜暑随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来。 白居易 答苏六

潘岳叙年因鬓发,扬雄托谏在文章。 卢纶 和王员外冬夜寓直

潘岳衰将至,刘桢病未瘳。 卢纶 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摄洛阳赴缑氏因题十四韵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卢纶 落第后归山下旧居留别刘起居昆季

新年只可三十二,却笑潘郎白发生。 窦常 奉寄辰州房使君郎中

上客趋丹陛,游人叹二毛。 罗隐 寄制诰李舍人

分明有个长生路,休向红尘叹二毛。 许坚 题茅山观

山在水滔滔,流年欲二毛。 许浑 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

二毛梳上雪,双泪枕前冰。 许浑 盈上人

谁怜愁苦多衰改,未到潘年有二毛。 韩偓 夏课成感怀

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二毛雕一半,百岁去三分。 齐己 友人寒夜所寄

寒炉局促坐成劳,暗淡灯光照二毛。 齐己 楚寺寒夜作

典故
两髀生肉
 
将军髀满
  
摩挲髀肉
  
消髀肉
 
无髀肉
 
自摩髀肉
 
鞍马销髀肉
   
髀肉未消
 
髀肉消
 
髀肉渐生
 
髀肉生
 
髀里悲
 
髀里肉生
 
髀重

相关人物
刘备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876~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禦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庄子集释》卷四下〈外篇·在宥〉~385~
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倘然止,贽然立,曰:「叟何人邪?叟何为此?」

简释

髀肉:喻因生活安逸而无所作为。唐白居剔题裴晋公女儿山刻石诗后》:“战袍破犹在,髀肉生欲圆。”


例句

上山嫌䯗重,拔剑叹衣生。 姚合 赠卢大夫将军

自言无战伐,髀肉已曾生。 张祜 观宋州田大夫打毬

白马知无髀上肉,黄巾泣向箭头书。 方干 贼退后赠刘将军

马上固惭消髀肉,幄中由羡愈头风。 罗隐 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

典故
夜阑相对
 
如梦寐
 
相逢是梦中
 
秉烛疑梦
 
黯相对浑如梦里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七〈羌村三首〉
〈羌村三首〉其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客子千里至】。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惊走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典故
一脔牛断领
  
牛心分炙
  
牛心熟
 
王济射牛
 
王济巧

相关人物
王恺
 
王济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汰侈〉~88~
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王武子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晋书》卷四十二〈王浑列传·(子)王济〉~205~
济字武子。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与姊夫和峤及裴楷齐名。尚常山公主。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每侍见,未尝不咨论人物及万机得失。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顺,朝臣莫能尚焉,帝益亲贵之。仕进虽速,论者不以主之故,咸谓才能致之。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以其父之故,每排王浚,时议讥焉。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帝怒谓侍中王戎曰:「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来生哭人!」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时浑为仆射,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而王佑始见委任。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性豪侈,丽服玉食。时洛京地甚贵,济买地为马埒,编钱满之,时人谓为「金沟」。王恺以帝舅奢豪,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济请以钱千万与牛对射而赌之。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因据胡,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而至,一割便去。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帝求之,不过数十。济候其上直,率少年诣园,共啖毕,伐树而去。帝尝幸其宅,供馔甚丰,悉贮琉璃器中。蒸肫甚美,帝问其故,答曰:「以人乳蒸之。」帝色甚不平,食未毕而去。
典故 
唱高
 
唱高和寡
    
巴歌
  
巴音
 
曲高
     
郢律
   
郢篇
     
难和曲
  
雪满琴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战国策·宋玉《对楚王问》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唐。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

简释

巴人:指较俗的作品,或指民歌。唐权德舆《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墅即事书情奉献兼呈李裴相公》:“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

巴歌:指通俗化的作品。唐孟浩然《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秋人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曲高:喻指作品或言论因格调高雅而难于被人赏识。唐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郢歌:指高雅的作品。唐张九龄《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例句

郢曲思朋执,轻纱画胜游。 于濆 和绵州于中丞越王作二首

白头老尹三川上,双和阳春喜复惊。 令狐楚 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见寄之作

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储光羲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 刘希夷 春女行

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雒客扶风邬。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刘禹锡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白雪和难成,沧波意空托。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 刘长卿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

巴曲谁堪听,秦台自有情。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

皇恩自抱丹心报,清颂谁将白雪酬。 吴融 闻李翰林游池上有寄

更许穷荒谷,追歌白雪前。 吕温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时西蕃使回。奉命追和)

醉来拔剑歌,字字皆阳春。 唐彦谦 樊登见寄四首之一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孟浩然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 孟浩然 和张二自稂县还途中遇雪

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孟浩然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坐听白雪唱,翻入棹歌中。 孟浩然 秋日陪(一作和。题上无秋日二字)李侍御渡松滋江

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孟浩然 送崔遏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孟郊 送崔爽之湖南

大有好笑事,略陈三五个。巴歌唱者多,白雪无人和。 寒山 诗三百三首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岑参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

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张九龄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

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 张九龄 酬王六寒朝见贻

白雪无人唱,沧洲尽日闲。 张乔 郢州即事

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更许下才听白雪,一枝今过郤诜荣。 张道符 和主司王起

几年白雪无人唱,今日唯君上雪楼。 徐凝 送沈亚之赴郢掾

谢守来吟才更逸,郢词先至彩毫端。 方干 叙雪献员外

遍请玉容歌白雪,高烧红蜡照朱衣。 方干 陪李郎中夜宴(晏)

三展蜀笺皆郢曲,我心珍重甚琼瑶。 施肩吾 酬同秀才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

调高非郢雪,思静碍箕瓢。 李咸用 览文僧卷

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郢雪时飘扬。 李咸用 送人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 李商隐 喜雪

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 李商隐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 李商隐 镜槛

郢中吟白雪,梁上绕飞尘。 李峤

应知郢上曲,高唱出东堂。 李损之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李白 古风

郢客吟白雪,遗向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为谁传。 李白 古风之二十一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春。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巫山赋采云,郢路歌白雪。 李白 感遇四首之四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李白 淮海对雪赠傅霭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李白 秋登巴陵望洞庭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一本此下有院内二字)诸学士

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 李白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盈手入怀皆不见,阳春曲丽转难酬。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唱高人不和,此去泪难收。 李端 送潘述宏词下第归江外

吟君白雪唱,惭愧巴人肠。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

掷笔落郢曲,巴人不能酬。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彩毫飞白云,不减郢中篇。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送君扬楫去,愁绝郢城篇。 李群玉 送郑京昭之云安

莫道声容远,长歌白雪词。 李骘 读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三首

清论畅玄言,雅琴飞白雪。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唱高知和寡,小子斐然狂。 杜牧 奉(一作春)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因酬郢中律,霜鬓数茎新。 杜荀鹤 和高秘书早春对雪登楼见寄之什

搜奇缀韵和阳春,文章不是人间语。 杨嗣复 赠毛仙翁

兴逸何妨寻剡客,唱高还肯寄巴人。 杨巨源 奉酬端公春雪见寄

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杨巨源 早朝

懦夫仰高节,下里继阳春。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襄城非牧竖,楚国有巴人。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

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 权德舆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千年郢曲后,复此闻阳春。 权德舆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 权德舆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墅即事书情奉献兼呈李裴相公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权德舆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相公中书相公

雄词封禅草,丽句阳春曲。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

莫言白雪少人听,高调都难称俗情。 汪遵(一作遒) 郢中

白雪调歌响,清风乐舞雩。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并序)

欲和关山意,巴歌调更哀。 温会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长跪读书心暂缓,短章投我曲何高。 独孤及 喜辱韩十四郎中书兼封近诗示代书题赠

华筵重处宗盟地,白雪飞时郢曲春。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一作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鱼)

遥仰高峰看白雪,多惭属和意屏营。 王甚夷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 皎然 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鹡鸰峰兰若见怀

身当青山秀,文体多郢声。 皎然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

新声殊激楚,丽句同歌郢。 皎然 答俞校书冬夜

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 卢纶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草奏风生笔,筵开雪满琴。 卢纶 题金吾郭将军石伏茅堂

忽报阳春曲,纵横恨不如。 窦常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

近日篇章欺白雪,早年词赋得黄金。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

闲吟寡和曲,庭叶渐纷纷。 耿湋 酬张少尹秋日凤翔西郊见寄

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薛涛 酬文使君

姑峰映仙质,郢路杂歌尘。 许敬宗 奉和喜雪应制

布令滕王阁,裁诗郢客楼。 许浑 江西郑常侍赴镇之日有寄因酬和

郢歌莫问青山吏,鱼在深池鸟在笼。 许浑 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

还似郢中歌一曲,夜来春雪照西楼。 许浑 酬江西卢端公兰口阻风见寄之什

遥思郢中曲,句句出冰壶。 贯休 夜对雪寄杜使君

曲高惭和者,惆怅闭寒城。 郎士元 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

定笑巴歌拙,还参丽曲馀。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蓬莱紫气温如玉,唯予知尔阳春曲。 钱起 山中寄时校书

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 钱起 紫参歌

初见歌阳春,韶光变枯木。 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

谁知绝唱后,更有难和曲。 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

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韦应物 简卢陟

铮鏦闻郢唱,次第发巴音。 韦庄 三用韵

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韦庄 对酒赋(一作赠)友人

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 骆宾王 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骆宾王 蓬莱镇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骆宾王 咏雪

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 高适 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境。 高适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高适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白雪正如此,青云无自疑。 高适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高适 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

高才擅白雪,逸翰怀青霄。 高适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阳春和已寡,扣寂竟徒然。 魏奉古 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之作

唯有阳春曲,永播清玉德。 鲍溶 悼豆卢策先辈

独唱郢中雪,还游天际霞。 鲍溶 送僧东游

一轴郢人歌处雪,两重朱氏著来衣。 黄滔 翁文尧员外拥册礼之归一路有诗名昼锦集先将寄示因书五十六字

阳春唱后应无曲,明月圆来别是珠。 黄滔 酬杨学士

药中求见黄芽易,诗里思闻白雪难。 齐己 寄曹松

郢唱转高谁敢和,巴歌相顾自销声。 齐己 对雪寄荆幕知己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 齐己 谢王拾遗见访兼寄篇什

典故
小桥风雪成诗处
 
桥边得句
 
灞桥狂吟客
 
灞桥翁
 
灞桥诗句
 
灞桥诗思
 
灞桥风雪
 
灞桥驴背
 
灞陵桥畔
 
觅句灞桥
 
觅句霸陵道
 
诗在驴背上
 
诗情似灞桥
 
诗情灞桥生
 
诗兴属骑驴
  
蹇驴吟影
 
蹇驴灞桥
 
雪里骑驴
 
霸桥耸诗肩
 
风雪灞桥
 
骑驴
 
骑驴上灞桥
  
骑驴老子
  
驴背上无诗思
 
驴背敲诗


《北梦琐言》卷七
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尝典庐州,吴王杨行密为本州步奏官,因有遗阙而笞责之。然其儒懦清慎,弘农常重之。昭宗时,吴雄据淮海,朝廷务行姑息,因盛言郑公之德,由是登庸,中外惊骇。于是皇纲已紊,四方多故。相国既无施展,事必依违。太原兵至渭北,天子震恐,渴于攘却之术,相国奏对,请于文宣王谥号中加一「哲」字。其不究时病,率此类也。同列以其忝窃,每讥侮之。相国乃题诗于中书壁上,其词曰:「侧坡蛆昆崙,蚁子竞来拖。一朝白雨下,无钝无喽啰(商本作「类罗。」)。」意者以时运将衰,纵有才智,亦不能康济,当有玉石俱焚之虑也。时亦然之。相国《题老僧》诗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黏柱础,宿火燄炉灰。童子病归去,鹿麑寒入来。」常云:「此诗属对,可以称衡,重轻不偏也。」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简释

骑驴索句:指吟诗。宋范成大《北门覆舟山道中》;“骑驴索句当年事,岁暮骚人不自聊。”

典故 
不经异兴里
 
南山虎
 
周侯斩蛟
 
周处刀
 
周处杀蛟
 
周处除三害
 
射杀白额虎
 
挟剑长桥
 
斩龙子
 
江中斩蛟
   
除白额

相关人物
周处


《晋书》卷五十八〈周处列传〉~569~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脩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孙皓末,为无难督。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自新〉~627~
周处年少时,凶彊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简释

周处杀蛟:指英勇过人。为民除害。马君武《从军行》:“周处杀三蛟,项籍力扛鼎。”


例句

况是无三害,弦歌初政成。 张祜 晚次荆溪馆呈崔明府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李贺 听颖师琴歌

周处长桥役,侯调短弄哀。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

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王维 老将行

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

典故
北海朱旄
 
十九年归
 
啖雪龙庭
 
啮毡
 
啮雪
 
塞北驱羊
 
子卿
 
子卿全汉节
 
子卿持节
 
子卿白首
 
属国毡
 
属国餐毡
 
残毡拥雪
 
海上看羊
 
汉节支持
 
牧羊拢漠
  
牧羝人
 
牧羝虽乳
 
白头苏武
 
白发丹心
 
看羊属国
 
窖里雪毡
 
节旄落尽
  
羝乳年
 
苏卿执
 
苏卿持节
 
苏君
 
苏子卿
 
苏子节
 
苏武
 
苏武在天山
 
苏武归
 
苏武毡
 
苏武争禁十九秋
 
苏武牧羊
 
苏武看羊
 
苏武窖
  
苏郎有节
 
苏郎卧处
 
阴山海上窖群中
  
雪窖羝羊
 
雪里餐毡
 
餐毛
  
餐毡雪
 
相关人物
苏武

参考典故
苏武封薄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建·(子)苏武〉~2459~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馀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馀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馀,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馀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简释

羝乳:指无法办到之事。元袁桷《题郝伯常雁足》:“不须羝乳终回汉,肯学鸡鸣诈度关。”

苏武节:喻忠臣出使,宁死不屈。唐戎昱《闻颜尚书陷贼中》:“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例句

还将今夜意,西海话苏君。 司空曙 夜闻回雁

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 崔融 塞垣行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 戎昱 闻颜尚书陷贼中

幽囚苏武节,弃市仲由缨。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一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李益 塞下曲

燕山苏武上,海岛田横住。 李端 千里思

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李端 雨雪曲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 杜牧 杜秋娘诗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杜牧 边上闻笳三首之一

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虔

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柳宗元 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

节异苏卿执,弦殊蔡女弹。 杨巨源 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塞北草生苏武泣,陇西云起李陵悲。 胡曾 交河塞下曲

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 胡曾 居延

轻猛李陵心,摧残苏武节。 贯休 战城南二首之二

苏卿持节终还汉,葛相行师自渡泸。 贾岛 巴兴作

子卿犹奉使,常向节旄看。 郑愔 塞外三首

始笑子卿心计失,徒看海上节旄稀。 钱起 送张将军征西

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鲍溶 壮士行

闲杀何从事,伤哉苏子卿。 齐己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二首之二

典故
九江船
 
人在浔阳
 
低眉信手
  
半面犹遮
 
司马堪怜
 
司马泪痕
  
同是天涯流落人
 
商妇移船
 
商妇邻舟
 
坐中泣下谁最多
 
多情司马
 
天涯同是伤沦落
 
妙语如弦
 
寻阳司马
 
山歌愁醉浔阳叟
 
断肠司马
 
曲终泪湿琵琶
 
枫叶荻花
 
水面琵琶
 
江上琵琶泪
 
江上琵琶旧曲
 
江上荻花秋
  
江州司马青衫湿
 
江头商妇
 
江头送客
 
泪滴青衫
 
湓浦客
 
湓浦琵琶
 
浔阳叟
 
浔阳商妇临舟
 
浔阳江头客
 
浔阳泪
 
湿衫青
 
玉盘大小乱珠迸
 
琵琶半遮面
 
琵琶江上曲
 
琵琶泪
 
白傅衫
 
白傅送行悲
 
真珠落玉盘
 
船里琵琶
 
花暖间关,冰凝幽咽
 
苦竹黄芦
 
荻花枫叶
 
言语春莺滑
  
间关莺语
  
青衫泪
 
青衫湿
 
黄芦苦竹

相关人物
白居易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铮铮然有京邑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琶琵声停欲语迟。移全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犹把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轴拨弦三五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桃,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幽咽泉流冰下滩】【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咽泉流水下难】。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閒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啼妆泪落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我从去年离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下谁最多】【就中泣泪谁最多】【座中泣泪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典故 
千金何足惜
 
千金市骏
  
千金骨
 
售骨
 
市白骨
  
市骏骨
  
捐金买骨
 
收骏骨
 
昭王买骏
 
死骨掷燕隗
 
燕山买骏
 
燕市死骨
 
燕市骏骨
  
燕昭怜马
 
燕昭求骏
 
燕台骏
 
燕马换金
 
白骨千金
 
筑台市骏
 
贵骏骨
    
买骨金台
 
郭隗无骏
   
骏骨千金

相关人物
燕昭王
 
郭隗


《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064~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丑,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柰何?」……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例句

骏骨黄金买,英髦绛帐延。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并启)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司空图 退栖

君王倘若不见遗,白骨黄金犹可市。 乔知之 羸骏篇

郭隗惭无骏,冯谖愧有鱼。 宋璟 奉和御制璟与张说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岑参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皇毛。 徐夤 偶题二首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一

燕中有马如龙行,不换黄金无骏名。 李咸用 送人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杜甫 昔游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韩琮 咏马

当时若遇燕昭王,肯把千金买枯骨。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

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典故
丁仙化鹤
 
丁令
 
丁令威
 
丁家鹤
 
丁鹤
 
人事都非
 
仙人化鹤
  
令威归叹
 
令威语
 
令威还
 
依华表
 
侣鹤
 
冢累累
 
别后华表
  
化鹤丁
 
千年一回归
 
千年别
 
千年化鹤
 
千年归鹤
 
千年华表
 
千年鹤
 
千岁鹤
 
千载归来
 
千载鹤归
 
城是人非
 
城郭人民
 
城郭人非
 
城郭新
 
城郭空存
 
大鸟来华表
 
姓丁鹤
 
孤鹤归来过辽天
 
孤鹤归期
 
山川城郭是耶非
 
山川如故人民非
 
思归辽东
 
故旧非
 
归家华表
 
归后语
 
归辽海
 
归郭令威
 
归飞鹤
  
归鹤怜
 
白鹤报乡人
 
白鹤归
 
白鹤归来
 
老仙鹤驭
 
老令威
 
临华表
 
华表千年
 
华表恨
 
华表柱
 
华表歌
 
华表归来
 
华表留言
 
华表真人
 
华表旧愁
 
华表语
  
华表鹤归
 
西归千年后
  
身化鹤
  
辽天归鹤
     
辽水千年
 
辽海愁云
   
辽鹤归来
 
重来华表
 
飞来丁令
 
骑鹤归来
 
鹤到辽东
 
鹤化千载
 
鹤去知归
 
鹤姓丁
  
鹤归城是
 
鹤归故里
  
鹤归辽海
  
鹤语冢难寻
 
鹤飞辽天
 
鹤鸣华表

相关人物
丁令威


《艺文类聚》卷七十八〈灵异部上·仙道〉~33~
《搜神记》曰:辽东城门有华表柱,忽有一白鹤集柱头,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不知名字。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简释

白鹤归:喻人去世。唐李德裕《遥伤茅山孙尊师三首》之三:“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

辽东鹤: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唐杜甫《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


例句

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于武陵 赠王道士

人传访道沧海上,丁令王乔每往还。 任华 寄李白

千万云间丁令威,殷勤仙骨莫先飞。 储嗣宗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巢鹤

阮郎迷里巷,辽鹤记城闉。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

鹤鸣华表应传语,雁度霜天懒寄书。 刘商 归山留别子侄二首之二

空有缄题报亲爱,一千年后始西归。 刘威 送元秀才入道

华表鹤声天外迥,蓬莱仙界海门通。 刘沧 宿题天坛观

空夜露残惊堕羽,辽天秋晚忆归程。 刘沧 月夜闻鹤唳

鹤归辽海春光晚,花落闲阶夕雨晴。 刘沧 题王母庙

乡关不是无华表,自为多惊独上迟。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二首

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 司空图 长亭

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 司空曙 送曲山人之衡州

莫学辽东华表上,千年始欲一回归。 司空曙 送王尊师归湖州

尘中旧侣无音信,知道辽东鹤姓丁。 唐彦谦 贺李昌时禁苑新命

何言斯物变,翻覆似辽东。 孔德绍 赋得华亭鹤

昔偶浮丘伯,今同丁令威。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张继 秋日道中

谁言辽东鹤,千年往复回。 张说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戴叔伦 哭朱放

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方干 送道人归旧岩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 施肩吾 桃源词二首

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从此暂辞华表柱,便应千载是归程。 曹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曹邺 寄嵩阳道人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神物龟酬孔,仙才鹤姓丁。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 李德裕 遥伤茅山孙尊师三首之三

碧落高高云万重,当时孤鹤去无踪。不期陵谷迁朝市,今日辽东特地逢。 李涉 逢旧二首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李白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之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李白 姑熟十咏灵墟山

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李白 送李青归南叶阳川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李白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 李白 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

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 李端 与道者别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李绅 灵汜桥

人间华表堪留语,剩向秋风寄一声。 李縠 和皮日休悼鹤

高笼华表鹤,静对幽兰琴。 李群玉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李贺 嘲雪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圭。 杜甫 卜居

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故园华表上,谁得见君还。 杜荀鹤 送九华山道士游茅山

令威子晋皆俦侣,东岳同寻太真女。 杨嗣复 赠毛仙翁

何年去华表,几度穷苍冥。 杨衡 题玄和师仙药室

将军易道令威仙,华发清谈得此贤。 权德舆 扬州与丁山人别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张秘监苖考功同游昊天观时中书寓直不得陪随因追往年曾与旧僚联游此观纪题在壁已有沦亡书事感怀辄以呈寄兼呈东省三给事之作杨君见徵鄙词因以继和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王勃 八仙径(寺南又有昌利观。去寺有数里。岩径窈窕。杖而后进)

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

不为碧鸡称使者,唯令白鹤报乡人。 王维 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一无拜扫二字)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白居易 池鹤二首

燕归巢已尽,鹤语冢难寻。 卢纶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

闲行池畔随孤鹤,若问多应道姓丁。 秦系 题洪道士山院

辽鹤虚空语,冥鸿未易亲。 罗隐 期徐道者不至

辽水华亭旧所闻,病中毛羽最怜君。 罗隐 病中题主人庭鹤

如何只见丁家鹤,依旧辽东叹绿芜。 罗隐 自贻

竹映高墙似傍山,邹阳归后令威还。 薛能 和府帅相公

凭人转觉多相误,尽道皤然作令威。 薛能 失鹤二首

华表翘风未可期,变丁投卫两堪疑。 薛能 失鹤二首

刘郎别后无遗履,丁令归来有旧巢。 薛能 许州题观察判官厅

故园华表高高在,可得不如丁令威。 褚载 晓感

鵩上承尘才一日,鹤归华表已千年。 许浑 经故丁补阙郊居

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赵嘏 送王龟拾遗谢宫后归浐水山居

空留华表千年约,才毕丹炉九转功。 郑璧 和袭美伤顾道士

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借问飞鸣华表上,何如粉缋彩屏中。 钱起 画鹤篇(省中作)

闲教辨药僮名甲,静识窥巢鹤姓丁。 陆龟蒙 寄怀华阳道士

灵芝非庭草,辽鹤委池鹜。 韦应物 送丘员外还山

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 韩偓 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赴洛兼云继有急徵旋见脂辖因作七言四韵戏以赠之或冀其感悟也(已巳年)

未作千年别,犹应七日还。 魏知古 玄元观寻李先生不遇

姓丁黄鹤辽东去,客倩仙翁海上人。 鲍溶 寄卢给事汀吴员外丹

黄鹤亦姓丁,寥寥何处飞。 鲍溶 感兴

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黄滔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

华表柱头还有鹤,华歆名下别无龙。 黄滔 寄杨赞图学士

典故
元伯巨卿千里从
 
元伯相葬
 
具鸡黍
 
千里论交
 
升堂他日约
 
只鸡平生约
 
巨卿哭
 
幽明永隔
 
张范风流
 
张范善终始
 
张范通梦
 
死梦寻范式
 
死结生交
  
炊黍期张
 
白马悲宋
 
白马故人
   
范张鸡黍
  
鸡黍恨
  
相关人物
张劭
 
范式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式〉~2676~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泛。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脩坟树,然后乃去。

简释

具鸡黍:喻招待客人。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例句

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巨卿哭处云空断,阿骛归来月正明。 杜牧 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蹉跎江浦生华发,牢落寒原会素车。 权德舆 哭张十八校书

元伯归全去,无由白马来。 权德舆 工部发引日属伤足卧疾不遂执绋

张范善终始,吾等岂不慕。 王昌龄 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尚忆青骡去,宁知白马来。 王维 哭褚司马

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 王起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张范唯通梦,求羊永绝踪。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风期嵇吕好,存殁范张亲。 褚亮 伤始平李少府正己

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 郑愔 哭郎著作

青乌新兆去,白马故人来。 骆宾王 乐大夫挽词五首

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鱼玄机 期友人阻雨不至

典故 
伍员潮
 
伍员涛
  
伍生传谬
  
伍相潮头
 
伍相鸱夷
 
子胥鸱夷
 
伍胥怒涛
 
伍胥恨不灭
   
伍胥白浪
 
伍胥神
 
前潮作子胥
 
前胥后种
 
壮志死不息
 
子胥怒钱塘
 
子胥弃
 
子胥弃江
 
子胥潮
 
子胥涛
 
子胥灵
 
子胥鼓浪
 
寒涛拥伍胥
 
怒涛犹不平
 
怒涛飞
 
怒为涛
 
东流生白波
 
涛江雪浪
 
白马潮
  
白马踏海潮
 
白马银涛
  
素车走灵胥
 
素车驾长鲸
 
胥怒
 
胥江万里涛
  
胥涛溅恨
 
银涛白马
 
灵涛
  
灵胥八月涛
 
灵胥怒
 
魂庄怒涛
 
鸱夷怒涛
 
鸱夷恨
 
鸱夷血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文种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十三年〉~9~
吴王置酒文台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执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闻之,君不贱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为寡人有功,吾将爵之上赏。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将复增其国,以还助伐之功。于众大夫如何?」群臣贺曰:「大王躬行至德,虚心养士,群臣并进,见难争死;名号显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赏,亡国复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于是子胥据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王大怒,曰:「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前王之臣。臣不敢爱身,恐吾国之亡矣。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今大王诛臣,参于桀纣。大王勉之,臣请辞矣。」子胥归,谓被离曰:「吾贯弓接矢于郑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听从吾计,破楚见凌之雠。欲报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祸将及汝。」被离曰:「未谏不听,自杀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父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吴。今乃忘我定国之恩。反赐我死,岂不谬哉!」吴王闻之,大怒,曰:「汝不忠信,为寡人使齐,托汝子于齐鲍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见。」子胥把剑仰天叹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与龙逄、比干为友。」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伍子胥〉~235~
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鲽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馀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庐州城内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庙。每朝暮潮时,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二尺,广十馀丈,食顷乃定。俗云:与钱塘江水相应焉!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十三年〉~22~
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简释

灵胥:指河神。来陆游《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


例句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姚合 杭州观潮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孟浩然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穷。 宋昱 樟亭观涛

冤深陆机雾,愤积伍员涛。 张祜 哭汴州(一作夷门)陆大夫

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张祜 送庐弘本浙东觐省

浙波只有灵涛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徐凝 题伍员庙

地接三茅岭,川迎伍子涛。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有序)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李端 幽居作

《漢語大詞典》:南图(南圖)
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 唐 高适 《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唐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南图廻羽翮,北极捧星辰。”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 何子 曰:‘鹏, 庄生 所称南图者也。’”
《漢語大詞典》:南溟
见“ 南冥 ”。
《漢語大詞典》:南冥
亦作“ 南溟 ”。 南方大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唐 杜甫 《宿白沙驿》:“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康有为 《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独运南溟指白日,黿鼉吹浪渡沧洲。”
分類:南方大海
《國語辭典》:图南(圖南)  拼音:tú nán
大鹏背负青天,上凌霄汉,飞往遥远的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比喻志向和前途的远大。唐。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漢語大詞典》:图南翼(圖南翼)
比喻志向远大。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参见“ 图南 ”。
《國語辭典》:图南(圖南)  拼音:tú nán
大鹏背负青天,上凌霄汉,飞往遥远的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比喻志向和前途的远大。唐。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漢語大詞典》:垂天
(1).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2).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 刘良 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 衡 庐 。”
(3).比喻壮志凌云。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漢語大詞典》:垂天翼
比喻凌云壮志。语本《庄子·逍遥游》《南史·谢晦传》:“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海南未起垂天翼,涧底仍依径寸庥。”参见“ 垂天 ”。
《漢語大詞典》:垂天
(1).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2).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 刘良 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 衡 庐 。”
(3).比喻壮志凌云。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國語辭典》:大鹏(大鵬)  拼音:dà péng
传说中最大的鸟,由鲲变化而成。《文选。左思。吴都赋》:「大鹏缤翻,翼若垂天。」
分類:大鹏大鸟
《國語辭典》:天池  拼音:tiān chí
1.海。《南华真经注疏。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唐。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
2.山顶上的湖泊。唐。杜甫〈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明。王世贞〈碧云寺〉诗:「斲云探地脉,喷雪注天池。」
3.湖泊名:(1)在安东省长白县北长白山顶,为一巨大的火口湖,松花江源于此。(2)在河南省渑池县东南。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3)在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㶟水注》。(4)在台湾高雄有南横天池,南投有福寿山天池、能高天池,兰屿有大、小天池。
4.星宿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漢語大詞典》:承浆(承漿)
穴位名。下唇中央的凹陷处。释名·释形体:“口下曰承浆。浆,水也。”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承浆,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之下,足阳明、任脉之会。”
《漢語大詞典》:抟扶(摶扶)
犹抟风。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有诗凡四十韵》:“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摶扶。”参见“ 摶风 ”。
《國語辭典》:抟风(摶風)  拼音:tuán fēng
1.凭藉风力往上高飞。南朝梁。萧纲〈阻归赋〉:「蹑九枝而耀景,总六翮而抟风。」
2.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唐。贾公彦。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抟风。」
《國語辭典》:抟风(摶風)  拼音:tuán fēng
1.凭藉风力往上高飞。南朝梁。萧纲〈阻归赋〉:「蹑九枝而耀景,总六翮而抟风。」
2.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唐。贾公彦。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抟风。」
《漢語大詞典》:抟鹏(摶鵬)
盘旋在高空的鹏鸟。喻有大志者。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启》:“栖榆弱羽,徒仰摶鹏之高。” 唐 许浑 《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诗:“安知北溟水,终日送摶鹏。” 明 张景《飞丸记·交投设械》:“你只道摶鹏旷野欲升天,今做了跛鱉深缸何处去?”参见“ 抟风 ”。
《國語辭典》:抟风(摶風)  拼音:tuán fēng
1.凭藉风力往上高飞。南朝梁。萧纲〈阻归赋〉:「蹑九枝而耀景,总六翮而抟风。」
2.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唐。贾公彦。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抟风。」
《漢語大詞典》:溟鹏(溟鵬)
北冥之鹏。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陆德明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后遂以“溟鹏”指大鹏。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收绩閒史牒,翰飞逐溟鹏。”
分類:大鹏
《國語辭典》:羊角风(羊角風)  拼音:yáng jiǎo fēng
1.癫痫的别名。参见「癫痫」条。
2.旋风。
《國語辭典》:羊角  拼音:yáng jiǎo
1.羊的角。
2.旋风。语出《庄子。逍遥游》:「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3.枣树。南朝梁。简文帝〈赋咏枣〉诗:「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
4.复姓。如周代的羊角哀。
《漢語大詞典》:羊痫风(羊癎風)
癫癎的俗称。亦称“ 羊癲风 ”、“ 羊角风 ”。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故名。
《國語辭典》:万里鹏程(萬里鵬程)  拼音:wàn lǐ péng chéng
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参见「鹏程万里」条。《孤本元明杂剧。下西洋。头折》:「全凭著帆桨依存,我则索万里鹏程雪浪分。」
分類:前程远大
《漢語大詞典》:云鹏(雲鵬)
(1).翱翔高空的大鹏。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南朝 梁 张缵 《大言应令》诗:“罝罗微物,动落云鹏。” 唐 钱珝 《江行无题》诗之二四:“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2).比喻奋发有为的人。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烛龙韜景,避 尧 日於幽都;云鹏歛翼,候 虞 风於海宴。” 宋 苏轼 《次韵郭功甫》之一:“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云鹏自风摶,蓬雀徒目送。”参阅庄子·逍遥游
《漢語大詞典》:青冥姿
能直上云天的风姿。喻身居高位。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夫子廊庙器,迥然青冥姿。”
《漢語大詞典》:风鹏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风鹏”比喻得时势有作为的人。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唐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才力似风鹏,谁能算升斗。”
《漢語大詞典》:鲲化(鯤化)
谓鲲变化为鹏。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龙攄回地轴,鯤化想天池。”参见“ 鯤鹏 ”。
《國語辭典》:鲲鹏(鯤鵬)  拼音:kūn péng
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见《庄子。逍遥游》。用以比喻至大之物。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察蟭螟于蚊睫,观鲲鹏于北溟。」
《漢語大詞典》:鲲海(鯤海)
台湾 的别名。 清 丘逢甲 《送颂臣之台湾》诗之一:“ 鯤海 三更梦,鸥天万里春。”参见“ 鯤洋 ”。
《漢語大詞典》:鲲洋(鯤洋)
台湾的别名。 台湾 有 七鲲身 海口,故名。 清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之二:“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 鯤洋 。”
分類:海口
《漢語大詞典》:鳞翼(鱗翼)
(1).代称龙凤。喻权贵。《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於是有弱冠王孙,綺紈公子,道不挂於通人,声未遒於云阁,攀其鳞翼,丐其餘论。” 李周翰 注:“鳞,龙也;翼,凤也。” 宋 王禹偁 《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是以攀附鳞翼,际会风云。”
(2).翅膀。宋书·孙处蒯恩等传论:“此诸将并起自竖夫,出於皁隶芻牧之下,徒以心一乎主,故能奋其鳞翼。”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鳞翼俟风水,青云方阻脩。”
(3).鱼雁。指书信。 宋 柳永 《倾杯》词:“为忆芳容别后,水遥水远,何计凭鳞翼?” 元 关汉卿 《古调石榴花·怨别》曲:“俺也自知,絶鳞翼,断信息,几时回。”
《國語辭典》:鹏抟(鵬摶)  拼音:péng tuán
大鹏展翅奋力高飞。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比喻人奋发图强。唐。李白〈独漉篇〉:「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漢語大詞典》:鹏海(鵬海)
南冥;南海。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故称。 宋 冯京 《谢鄂倅南宫城》诗:“尝思鹏海隔飞翻,曾得天风送羽翰。” 宋 朱敦儒 《满庭芳》词:“鹏海风波,鹤巢云水,梦残身寄尘寰。”
《漢語大詞典》:鹏翼(鵬翼)
(1).大鹏的翅膀。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虵,出象骼;斩鹏翼,掩广泽。” 李周翰 注:“鹏鸟其翼垂天,今斩之,固掩蔽广泽也。” 唐 谢偃 《玉牒真记》:“曩者炎运将终,九城沦陷,於是披丹霄而轩鹏翼,驾元海而截鲸鳞。” 明 高启 《登海昌城楼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2).借指鹏。比喻仕途显达者。 唐 张说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落鹏翼于半霄,负天之力莫展;顿龙媒于局路,追风之势斯毕。”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偶随鹏翼培风上,时得衙香满袖携。”
《漢語大詞典》:鹏背(鵬背)
(1).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以“鹏背”比喻已居或将居高位的人。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宋 李曾伯 《摸鱼儿·送窦制干赴漕趁班》词:“看精淬龙泉,厚培鹏背,自此要津去。”
(2).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 太山 。”后因“鹏背”比喻高入云端的大山。 宋 苏轼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远託鼇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金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之七:“空翠霏烟海浪深,鼇头鹏背半浮沉。不知脚底山多少,还尽平生未足心。”
《國語辭典》:鹏举(鵬舉)  拼音:péng jǔ
大鹏举翅高飞。比喻人奋发向上。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诗:「舟归如海运,风积如鹏举。」
分類:奋发有为
《國語辭典》:鹏鲲(鵬鯤)  拼音:péng kūn
鹏鸟与鲲鱼。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比喻最大的东西或英雄豪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
《國語辭典》:鹏鴳(鵬鷃)  拼音:péng yàn
大鹏一飞万里,远至南海,而小鴳却对跃飞于蓬蒿之间感到满足。典出《庄子。逍遥游》。比喻物有大小,情志悬殊。唐。杨烱〈从弟去溢墓志铭〉:「鹏鴳齐致,江湖两忘。」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
《漢語大詞典》:鹍化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后称人升擢高第为鯤化。鯤,后讹为“鵾”。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署防御等官牒·卢韬》:“右件官,族茂 燕臺 ,誉高藩閫,未从鵾化,聊屈鸞栖。”
分類:高第
《漢語大詞典》:鹍鹏(鵾鵬)
(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鹏辈,委身拂天波。”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鹏跛躄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鵾鹏忆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鲲和鹏。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鵾鹏鳞羽多。”按,鳞指鵾言,羽指鹏言。鵾,当作“鯤”。
分類:大鸟鸟名
《漢語大詞典》:商山
山名。在今 陕西 商县 东。亦名 商岭 、 商阪 、 地肺山 、 楚山 。地形险阻,景色幽胜。 秦 末 汉 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晋 陶潜 《桃花源诗》:“ 黄 綺 之 商山 ,伊人亦云逝。” 唐 王湋 《送王闰》诗:“ 江 芜连 梦泽 , 楚 雪入 商山 。” 章炳麟 《訄书·相宅》:“奉駠驹黄牛以郊天於土中。 鄠杜 竹林, 商山 甘木, 汧 濒牧马,不膴於 关中 ,不可以居。”参见“ 商山四皓 ”。
《國語辭典》: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末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四人,因避乱世而隐居商山,年皆八十馀岁,须眉皓白,世称为「商山四皓」。简称为「四皓」。
《國語辭典》: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末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四人,因避乱世而隐居商山,年皆八十馀岁,须眉皓白,世称为「商山四皓」。简称为「四皓」。
《漢語大詞典》:商山翁
指 商山 四皓。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之四:“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 翁。” 宋 王安石 《桃源行》:“避时不独 商山 翁,亦有 桃源 种桃者。” 清 孙枝蔚 《赠周盛际》诗:“我欲采药深山中,亦不为学 商山 翁。”
分類:商山四皓
《漢語大詞典》:商山老
指 商山 四皓。 唐 贾曾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招贤已从 商山 老,託乘还徵 鄴下 才。”
分類:商山四皓
《漢語大詞典》:商岩(商巖)
傅说 初版筑于 傅岩 之野,后被 商王 武丁 举以为相。见书·说命上。后以“商巖”比喻在野贤士。 唐 顾云 《谢徐学士启》:“ 周渭 商巖 ,皆辞钓筑。” 宋 张孝祥 《西江月》词:“清尊今夜偶然同,早晚 商巖 有梦。” 明 高启 《王明君》诗:“愿君莫杀 毛延寿 ,留画 商巖 梦里贤。”
《漢語大詞典》:商皓
“ 商山四皓 ”的省称,借指高士。 唐 王建 《题寿安南馆》诗:“不缘尘驾触,堪作 商 皓宅。”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恢鹤禁,迎 商 皓。开 兔苑 ,延 枚叟 。” 明 高启 《皇太子游东苑池上呈青坊诸公》诗:“从游伴 商 皓,忝窃愧何如。”
分類:高士
《漢語大詞典》:商老
指 商山 四皓。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羽翼怀 商 老,文思忆帝 尧 。”
分類:商山四皓
《國語辭典》:四皓  拼音:sì hào
商山四皓的简称。参见「商山四皓」条。《文选。扬雄。解嘲》:「若夫蔺生收功于章表,四皓采荣于南山。」《文选。班彪。王命论》:「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國語辭典》: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末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四人,因避乱世而隐居商山,年皆八十馀岁,须眉皓白,世称为「商山四皓」。简称为「四皓」。
《漢語大詞典》:四翁
指 商山 四皓。 唐 骆宾王 《畴昔篇》诗:“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 商山 访四翁。”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五:“四翁识势保安閒,须为生灵暂出山。”参见“ 四皓 ”。
分類:商山四皓
《國語辭典》:四皓  拼音:sì hào
商山四皓的简称。参见「商山四皓」条。《文选。扬雄。解嘲》:「若夫蔺生收功于章表,四皓采荣于南山。」《文选。班彪。王命论》:「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漢語大詞典》:四老
四位老人。指 商山 四皓。 唐 张说 《赠崔公》诗:“我闻 西汉 日,四老 南山 幽。” 唐 杜牧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 刘 是灭 刘 。” 金 萧贡 《汉歌》:“三杰相须立人纪,四老仍来安太子。”参见“ 四皓 ”。
《國語辭典》:四皓  拼音:sì hào
商山四皓的简称。参见「商山四皓」条。《文选。扬雄。解嘲》:「若夫蔺生收功于章表,四皓采荣于南山。」《文选。班彪。王命论》:「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漢語大詞典》:园公(園公)
(1).即 东园公 。 商山 四皓之一。汉书·王吉贡禹传序:“ 汉 兴有 园公 、 綺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 颜师古 注:“四皓称号,本起於此,更无姓名可称知。”参见“ 商山四皓 ”。
(2).管理花园的仆人。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孟夫人 与女儿商量停当了,唤园公 老欧 到来。”《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不多路,已到花园。园公出来跪接。”
《國語辭典》: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末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四人,因避乱世而隐居商山,年皆八十馀岁,须眉皓白,世称为「商山四皓」。简称为「四皓」。
《漢語大詞典》:园绮(園綺)
“ 商山 四皓”中的 东园公 和 绮里季 的并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臣重自省揆,德非 园 綺 而蒙安车之荣。”《晋书·贺循传》:“ 烛之武 乘縋以入 秦 , 园 綺 弹冠而匡 汉 ,岂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 宋 司马光 《又和六日四老会》诗:“聊附 邹 枚 客,敢希 园 綺 贤?” 清 顾炎武 《关中杂诗》:“尚留 园 綺 跡,终古重山阿。”参见“ 商山四皓 ”。
《國語辭典》: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末隐士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四人,因避乱世而隐居商山,年皆八十馀岁,须眉皓白,世称为「商山四皓」。简称为「四皓」。
《國語辭典》:夏季  拼音:xià jì
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北半球定为从夏至到秋分的时期。我国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相当于国历五、六、七三个月。
《國語辭典》:夏天  拼音:xià tiān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指阳历四至六月。唐。王建〈昭应官舍书事〉诗:「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渭屋多凉。」《儒林外史》第四回:「那日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靸著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
《國語辭典》:紫芝  拼音:zǐ zhī
植物名。「灵芝」之别称,参见「灵芝」条。
《漢語大詞典》:紫芝叟
见“ 紫芝客 ”。
《漢語大詞典》:紫芝客
指 秦 末 商山 四皓。相传四皓作《紫芝曲》(《采芝操》),中有“曄曄紫芝,可以疗飢”之句,故称。 唐 刘禹锡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 商山 紫芝客 ,应不向愁悲。”亦作“ 紫芝翁 ”、“ 紫芝叟 ”。 唐 李商隐 《四皓庙》:“本为 留侯 慕 赤松 , 汉 庭方识 紫芝翁 。” 唐 于邺 《斜谷道》:“独忆 紫芝叟 ,临风歌旧歌。”参见“ 紫芝曲 ”。
分類:商山四皓
《漢語大詞典》:紫芝客
指 秦 末 商山 四皓。相传四皓作《紫芝曲》(《采芝操》),中有“曄曄紫芝,可以疗飢”之句,故称。 唐 刘禹锡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 商山 紫芝客 ,应不向愁悲。”亦作“ 紫芝翁 ”、“ 紫芝叟 ”。 唐 李商隐 《四皓庙》:“本为 留侯 慕 赤松 , 汉 庭方识 紫芝翁 。” 唐 于邺 《斜谷道》:“独忆 紫芝叟 ,临风歌旧歌。”参见“ 紫芝曲 ”。
分類:商山四皓
《漢語大詞典》:紫芝曲
相传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 ,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唐 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唐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诗:“长怀 赤松 意,復忆《紫芝歌》。”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翁 。悵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謡》。”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五:“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
《漢語大詞典》:紫芝曲
相传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 ,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唐 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唐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诗:“长怀 赤松 意,復忆《紫芝歌》。”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翁 。悵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謡》。”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五:“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
《漢語大詞典》:紫芝歌
见“ 紫芝曲 ”。
《漢語大詞典》:紫芝曲
相传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 ,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唐 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唐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诗:“长怀 赤松 意,復忆《紫芝歌》。”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翁 。悵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謡》。”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五:“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
《漢語大詞典》:紫芝翁
见“ 紫芝客 ”。
《漢語大詞典》:紫芝客
指 秦 末 商山 四皓。相传四皓作《紫芝曲》(《采芝操》),中有“曄曄紫芝,可以疗飢”之句,故称。 唐 刘禹锡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 商山 紫芝客 ,应不向愁悲。”亦作“ 紫芝翁 ”、“ 紫芝叟 ”。 唐 李商隐 《四皓庙》:“本为 留侯 慕 赤松 , 汉 庭方识 紫芝翁 。” 唐 于邺 《斜谷道》:“独忆 紫芝叟 ,临风歌旧歌。”参见“ 紫芝曲 ”。
分類:商山四皓
《漢語大詞典》:绮园(綺園)
美丽的花园。 唐 黄滔 《遇罗员外衮》诗:“綺园难贮林栖意, 班 马 须持笔削权。”红楼梦第七六回:“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綺园。”
分類:美丽花园
《漢語大詞典》:绮季(綺季)
见“ 綺里季 ”。
《漢語大詞典》:绮里季(綺里季)
(1). 汉 初隐士。“ 商山 四皓”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载:四皓隐居 商山 , 汉高祖 征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厚礼卑辞,迎请四皓,使辅太子。一日 高祖 置酒,太子侍,四皓从太子。 高祖 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之事。亦省作“ 綺季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于是遯世之士, 荣期 、 綺季 之儔,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唐 李商隐 《商於》:“割地 张仪 诈,谋身 綺季 长。”
(2).泛指隐士。 明 万泰 《留别董西来》诗:“且喜 何郎 能似舅,不妨 綺季 未称臣。”
《漢語大詞典》:绮皓(綺皓)
即 绮里季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孙绰“杂述”〉》:“领畧归一致, 南山 有 綺皓 。” 张铣 注:“ 綺 , 綺里季 。皓,老人貌。”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高风动 商 洛 , 綺 皓 无馨香。”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 綺皓 安 刘 , 东山 寧 晋 。”参见“ 綺里季 ”。
分類:绮里季
《漢語大詞典》:绮里季(綺里季)
(1). 汉 初隐士。“ 商山 四皓”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载:四皓隐居 商山 , 汉高祖 征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厚礼卑辞,迎请四皓,使辅太子。一日 高祖 置酒,太子侍,四皓从太子。 高祖 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之事。亦省作“ 綺季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于是遯世之士, 荣期 、 綺季 之儔,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唐 李商隐 《商於》:“割地 张仪 诈,谋身 綺季 长。”
(2).泛指隐士。 明 万泰 《留别董西来》诗:“且喜 何郎 能似舅,不妨 綺季 未称臣。”
《漢語大詞典》:绮里(綺里)
复姓。 汉 初有隐士 绮里季 ,为“ 商山 四皓”之一。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亦用作 绮里季 之省称。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诗之二:“ 留侯 将 綺里 ,出处未云殊。”参见“ 綺里季 ”。
《漢語大詞典》:绮里季(綺里季)
(1). 汉 初隐士。“ 商山 四皓”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载:四皓隐居 商山 , 汉高祖 征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厚礼卑辞,迎请四皓,使辅太子。一日 高祖 置酒,太子侍,四皓从太子。 高祖 曰:“羽翼成矣。”遂辍废太子之事。亦省作“ 綺季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于是遯世之士, 荣期 、 綺季 之儔,乃相与登飞梁,越幽壑,援琼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 唐 李商隐 《商於》:“割地 张仪 诈,谋身 綺季 长。”
(2).泛指隐士。 明 万泰 《留别董西来》诗:“且喜 何郎 能似舅,不妨 綺季 未称臣。”
《漢語大詞典》:黄公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黄公酒垆(黄公酒壚)
魏 晋 时 王戎 与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壚”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宋 梅尧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诗:“似过 黄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见脩竹中。”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曲:“近 黄公 酒壚,诵 坡仙 乐府,直喫到月转垂杨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钱虞山 题三老图诗,末句云:‘ 秦淮 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 黄公 酒壚之叹。”
《漢語大詞典》:黄绮(黄綺)
(1). 汉 初 商山 四皓中之 夏黄公 、 绮里季 的合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六:“咄咄俗中愚,且当从 黄 綺 。” 明 万寿祺 《入沛宫》诗:“我亦远随 黄 綺 去, 东山 重唱《采芝歌》。”
(2).黄色的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元史·礼乐志二:“琴十,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者各二……俱以黄綺夹囊贮之。”
《國語辭典》:二毛  拼音:èr máo
鬓发有黑白两种颜色。指年老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
《國語辭典》:二毛子  拼音:èr máo zi
1.黑龙江一带的土话。指两岁的羊。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羊一岁谓之库尔布子,二岁谓之二毛子。」
2.清末义和团团员讥称信耶稣教或办理洋务的中国人。《恨海》第七回:「只见街上往来的,没有一个不是义和团,拥挤的不堪。口中乱嚷:『烧教堂!烧使馆!杀毛子!杀二毛子!』」
《漢語大詞典》:潘年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年”指三十二岁左右的年纪。 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诗:“烦君强著 潘 年比,骑省风流詎可齐。” 唐 李山甫 《蒲关西道中作》诗:“来来去去身依旧,未及 潘 年鬢已斑。”
分類:年纪
《國語辭典》:潘鬓(潘鬢)  拼音:pān bìn
比喻鬓发斑白,年华老去。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𡩋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分類:中年鬓发
《國語辭典》:拊髀  拼音:fǔ bì
手拍腿。表振奋、嗟叹或欣喜的样子。《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云将见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
《國語辭典》:抚髀(撫髀)  拼音:fǔ bì
拍著大腿。唐。皇甫枚《王知古》:「直方起而抚髀曰:『山魑木魅,亦知人间有张直方耶?』且止知古。」
《漢語大詞典》:惊肉生髀(驚肉生髀)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绍 遣将道路奉迎,身去 鄴 二百里,与 先主 相见”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备 住 荆州 数年,尝於 表 刘表 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 表 怪问 备 , 备 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以“惊肉生髀”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宋 刘源 《水调歌头》词:“人人惊肉生髀,郤日欲挥戈。”
《國語辭典》:髀肉  拼音:bì ròu
大腿两侧上的肌肉。如:「髀肉复生」。
分類:大腿
《漢語大詞典》:八百里
见“ 八百里駮 ”。
《漢語大詞典》:八百里駮
牛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 王君夫 ( 愷 )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 ( 济 )语 君夫 :‘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 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 武子 先射。 武子 一起便破的,却据胡牀,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臠便去。”駮,骏马之称。八百里,状其善于奔驰。晋书·王济传作“驳”,古字同。后用为气概豪迈的典实。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分類:骏马奔驰
《漢語大詞典》:牛心炙
(1). 晋 代 王恺 有一头能快走的牛,叫“八百里駮”,极为珍视。一次, 王恺 和 王济 比射, 王济 赢了这头牛,“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臠便去。”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汰侈》。后用为豪侈的典故。 宋 唐庚 《次郑太玉见寄韵》:“他时名誉牛心炙,晚岁穷空犊鼻褌。”
(2).指用牛心做的一种菜肴。晋书·王羲之传:“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噉, 顗 先割啗 羲之 ,於是始知名。” 清 赵翼 《桐山斋中杜鹃花》诗:“况有牛心炙,兼烹雀舌芽。”
《國語辭典》:下里  拼音:xià lǐ
1.乡野,偏僻的地方。汉。刘向《说苑。卷一四。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孙叔敖。」《旧五代史。卷八八。晋书。景延广传》:「时延广在军,母凶问之,……,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2.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参见「下里巴人」条。《文选。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一○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堪入耳。」
3.地下黄泉。《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茂陵富人焦氏、贾氏,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國語辭典》:下里(下裡)  拼音:xià lǐ
与数字连用,表示方位或地方。宋。姚述尧洞仙歌。金风玉露〉词:「念岁岁年年,今夕之前,两下里,千山万水。」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八下里胡论告、恶商量,做夫妻久想,莫要十指望便身亡。」
《國語辭典》:下里巴人  拼音:xià lǐ bā rén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歧路灯》第一○回:「谭、娄纯正儒者,那得意于下里巴人。」也作「巴人调」、「巴人下里」、「东野巴人」。
《漢語大詞典》:寡和
能唱和的人很少。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三:“是以南 荆 有寡和之歌,东野有不释之辩。”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满空飞舞应为瑞,寡和高歌只自娱。”
分類:唱和
《國語辭典》:巴人  拼音:bā rén
1.巴州地方人氏。《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2.鄙俗野者或野夫。《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
3.巴州地方的民谣。参见「下里巴人」条。《文选。张协。杂诗》:「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分類:古曲名
《國語辭典》:下里巴人  拼音:xià lǐ bā rén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歧路灯》第一○回:「谭、娄纯正儒者,那得意于下里巴人。」也作「巴人调」、「巴人下里」、「东野巴人」。
《漢語大詞典》:巴曲
巴 地民间歌曲。 唐 杜甫 《社日》诗:“南翁 巴 曲醉,北雁塞声微。” 唐 白居易 《发白狗峡》诗:“ 巴 曲春全尽, 巫 阳雨半收。”
《漢語大詞典》:巴里
“巴人下里”之省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巴里之曲,有厪圣怀,皆微臣之罪也。”参见“ 巴人下里 ”。
分類:巴里
《國語辭典》:巴人下里  拼音:bā rén xià lǐ
俚俗的歌曲。参见「下里巴人」条。南朝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國語辭典》:曲高和寡  拼音:qǔ gāo hè guǎ
曲调愈高深,则能与之唱和者愈少。语本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知音难求或作品艰深高妙,赏识者很少。汉。阮瑀 筝赋:「曲高和寡,妙妓虽工,伯牙能琴,于兹为朦。」《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國語辭典》:白雪  拼音:bái xuě
1.白色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2.形容人肌肤洁白细致。东周战国。宋玉 神女赋:「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3.道家炼丹之术,常称水银为「白雪」。《西游记》第一七回:「讲的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4.乐曲名。参见「阳春白雪」条。
《漢語大詞典》:郢唱
格调高雅的诗文。 五代 齐己 《对雪寄荆幕知己》诗:“ 郢 唱转高谁敢和, 巴 歌相顾自销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三用韵》:“錚鏦闻 郢 唱,次第发 巴 音。” 明 陈子龙 《嘉靖五子诗·李于麟》:“感此 郢 唱稀,伤彼 楚 工惑。”亦作“ 郢中唱 ”。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且泛篱下菊,还聆 郢中 唱。”参见“ 郢曲 ”。
《漢語大詞典》:郢曲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分類:乐曲
《漢語大詞典》:郢客
(1).指歌手、诗人。 唐 姚合 《咏雪》:“飞随 郢 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迴。” 明 李东阳 《寿祭酒罗先生七十次所寄韵》之二:“ 郢 客高词渐寡和, 杜陵 新赠怯轻为。”亦特指诗人 屈原 。 清 赵与楩 《九日杂咏》:“寒食弔 之推 ,端阳悲 郢 客。”
(2).借指格调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宋 刘克庄 《最高楼·再题周登乐府》词:“八音相应谐韶乐,一声未了落梁尘。笑而今,轻 郢 客,重《巴人》。”
《漢語大詞典》:郢曲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分類:乐曲
《漢語大詞典》:郢歌
指高雅的诗文。 唐 许浑 《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诗:“ 郢 歌莫问青山吏,鱼在深池鸟在笼。” 元 揭傒斯 《病中初度次韵奉酬并呈诸君子》:“ 郢 歌追《白雪》, 汉 赋愜《长杨》。” 清 潘其灿 《癸卯岁暮感怀》诗:“ 郢 歌《白雪》谁怜寡, 蜀 道青天始信难。”
分類:高雅诗文
《漢語大詞典》:郢声(郢聲)
对他人诗文的美称。 唐 皎然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诗:“身当 青山 秀,文体多 郢 声。”
《漢語大詞典》:郢词(郢詞)
见“ 郢中词 ”。
《漢語大詞典》:郢中词(郢中詞)
美称他人的辞章。 唐 张九龄 《酬王六寒朝见贻》诗:“渔为江上曲,雪作 郢中 词。” 宋 谢薖 《浣溪沙·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赋丽谁为 梁 苑 客,调高难和 郢中 词。” 明 高启 《与诸公饮绿茗园》诗:“诗流 洛下 咏,歌艷 郢中 词。”亦作“ 郢词 ”。 唐 方干 《叙雪献员外》:“ 谢 守来吟才更逸, 郢 词先至彩毫端。”
分類:他人辞章
《漢語大詞典》:郢雪
见“ 郢中白雪 ”。
《漢語大詞典》:郢中白雪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答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唐 李白 《白紵辞》之二:“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 《白雪》且莫吟。” 清 邵岷 《长歌留别江汉诸同学》:“ 郢中 《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亦省作“ 郢中雪 ”、“ 郢雪 ”。 唐 鲍溶 《送僧东游》:“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唐 李咸用 《送人》:“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 郢 《雪》时飘扬。” 宋 邓剡 《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词:“ 郢 《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 明 杨慎 《立春咏瓶梅》:“情惹 阳 云梦,歌成 郢 《雪》才。”
《國語辭典》:阳春(陽春)  拼音:yáng chūn
1.温暖的春天。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西游记》第三七回:「又遇著阳春天气,红杏夭桃,开花绽蕊,家家士女,处处王孙,俱去游春赏玩。」
2.形容无添加物或配件。如:「阳春面」、「阳春车」。
3.称颂惠爱百姓的政治。参见「有脚阳春」条。
4.俗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
5.乐曲名。参见「阳春白雪」条。
《國語辭典》:阳春白雪(陽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1.乐曲名:(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乐曲。(2)〈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最早见于浦东派鞠士林传抄的琵琶谱,名为《六板》,其后发展成不同版本,后人称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整理的10段与12段乐谱为《大阳春》;汪煜庭所传的7段乐谱为《小阳春》。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阳春白雪〉是7段的《小阳春》。乐曲以活泼、新颖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节奏,描绘大地回春、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书名:(1)宋赵闻礼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录宋代不传之作品,约二百馀家。(2)元杨朝英编撰。全名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词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数。
3.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漢語大詞典》:雪唱
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后用“雪唱”指高雅的歌声。 唐 孟郊 《送崔爽之湖南》诗:“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唐 崔轩 《和主司王起》:“共仰莲峰听雪唱,欲賡仙曲意怔营。” 五代 齐己 《谢孙郎中寄示》诗:“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分類:高雅歌声
《國語辭典》:踏雪寻梅(踏雪尋梅)  拼音:tà xuě xún méi
在雪地中,顺著腊梅的香气寻找梅树的踪迹。后指出外游玩。《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寻梅,孟浩然自娱兴雅。」
《漢語大詞典》:骑驴索句(騎驢索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载:“ 唐 相国 郑綮 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 灞桥 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宋 范成大 《北门覆舟山道中》诗:“骑驴索句当年事,岁暮骚人不自聊。”
分類:苦吟
《漢語大詞典》:骑驴风雪中(騎驢風雪中)
同“ 骑驴索句 ”。 宋 刘克庄 《菩萨蛮·戏林推》词:“笑杀 灞桥 翁,骑驴风雪中。”
《國語辭典》:三害  拼音:sān hài
1.晋代周处臂力过人,不修细行,纵情恣欲,众人以他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晋书。卷五八。周处传》:「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
2.泛称三种祸害。
《國語辭典》:白额虎(白額虎)  拼音:bái é hǔ
传说中极为凶猛的老虎,为周处所除三害之一。参见「周处」条。
分類:猛虎
《漢語大詞典》:长桥(長橋)
桥名。在 江苏省 宜兴市 ,建于 东汉 时,相传为 晋 周处 斩蛟处,又名 蛟桥 。桥跨 荆溪 ,又名 荆溪桥 。晋书·周处传:“ 南山 白额猛兽, 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初学记卷七引 晋 祖台之 《志怪》:“ 义兴郡 溪渚 长桥 下,有苍蛟吞噉人, 周处 执剑桥侧,伺久之,遇出。于是悬自桥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数疮,流血满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 唐 李贺 《听颖师弹琴歌》:“谁看挟剑赴 长桥 ,谁看浸髮题春竹。” 唐 李贺 《送秦光禄北征》诗:“ 周处 长桥 役, 侯调 短弄哀。”
《漢語大詞典》:牧羊臣
指 苏武 。 唐 崔湜 《塞垣行》:“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参见“ 牧羝 ”。
分類:苏武
《漢語大詞典》:牧羝
苏武 牧羊的典故。 汉 苏武 出使 匈奴 ,单于胁迫他投降, 苏武 不屈服。后来把他流放到“ 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羝乳乃得归。”羝根本不会产乳,以此来断绝他回 汉 的希望。 苏武 在 匈奴 坚持了十九年,“及归,鬚髮皆白”。见《汉书·苏武传》。 宋 文天祥 《乙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诗之三:“沙边莫待哀黄鵠,雪里何须问牧羝。” 叶玉森 《玉楼春》词:“伤心失马塞翁吟,忍泪牧羝 苏武 怨。”
《漢語大詞典》:羝乳
公羊产乳。喻不可能发生之事。汉书·苏武传:“﹝ 匈奴 ﹞乃徙 武 北海 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颜师古 注:“羝不当产乳,故设此言,示絶其事。” 元 袁桷 《题郝伯常雁足诗》:“不须羝乳终回 汉 ,肯学鸡鸣诈度关。”
《漢語大詞典》:苏武节(蘇武節)
指 苏武 出使 匈奴 时所持的符节。 汉武帝 天 汉 元年, 苏武 以中郎将使持节出使 匈奴 ,单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 坚贞不屈,持 汉 节牧羊于 北海 畔十九年, 始元 六年得归,须发尽白。后以“苏武节”用作忠臣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 郁达夫 《岁暮感愤》诗:“穷塞寒浸 苏武 节,朝廷宴赐侍中貂。”
《國語辭典》:雪窖冰天  拼音:xuě jiào bīng tiān
形容天气酷寒或酷寒之地。如:「塞外雪窖冰天,冱寒难熬,难得他在此一住三十载,却丝毫不以为苦。」也作「冰天雪窖」。
分類:严寒地区
《漢語大詞典》:雪窖
(1).积雪覆盖下的地窖。 宋 汪元量 《浮丘道人招魂歌》:“嚙氊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穹。” 金 宇文虚中 《郑下赵光道与余有十五年家世之旧因各题数句》诗:“脱身枳棘下,顾我雪窖中。”
(2).借指酷寒和酷寒的地区。宋史·朱弁传:“其后, 伦 復归,又以 弁 奉送 徽宗 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清 黄遵宪 《归过日本志感》诗:“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復冰天。”
(3).比喻水珠飞溅的水潭。 金 元好问 《宝岩纪行》诗:“哀湍下絶壑,电击龙怒鬭。崩奔飜雪窖,莹滑泻琼甃。”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神絃仙管玻璃杯,火龙蜿蜒波崔嵬。云连金闕天门迥,星舞银城雪窖开。”
《漢語大詞典》:餐毡(餐氈,餐氊)
亦作“飡毡”。 汉书·苏武传:“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后因以“餐氊”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宋 苏轼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之一:“自笑飡氊典属国,来看换酒謫仙人。”一本作“ 餐毡 ”。
分類:异地朝廷
《漢語大詞典》:驱羊旧节(驅羊舊節)
汉 臣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禁,餐毡啮雪,持节牧羊,坚贞不屈。见汉书·苏武传。后以“驱羊旧节”比喻坚贞的气节。 宋 辛弃疾 《苏武慢·雪》词:“回首驱羊旧节,入 蔡 奇兵,等閒陈迹。”
《國語辭典》:千呼万唤(千呼萬喚)  拼音:qiān hū wàn huàn
频频呼唤,再三催促。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也作「千唤万唤」。
《國語辭典》:司马青衫(司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马,职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诗人白居易自述贬官江州司马期间,一日于江边送客,听闻邻船上歌女诉说身世,感动得将衣衫哭湿了。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人以司马青衫指白居易,亦用来比喻极为悲伤哀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分類:悲伤凄切
《國語辭典》:江州司马(江州司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唐代诗人白居易。因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其名作〈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二句,后遂以其为白居易的代称。元。无名氏《货旦郎》第一折:「你比著东晋谢安才艺浅,比著江州司马泪痕多。」
《國語辭典》:轻拢慢撚(輕攏慢撚)  拼音:qīng lǒng màn niǎn
一种弹琵琶的手法。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漢語大詞典》:青衫司马(青衫司馬)
唐 白居易 贬官 江州 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郑厚卿席上谢余伯山》词:“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 江州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今日白髮何堪,青衫司马,仍会 秋娘 宅。”
《漢語大詞典》:千里骨
千里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气质。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國語辭典》:市骏(市駿)  拼音:shì jùn
比喻求贤。参见「千金市骨」条。南朝梁。萧统 答东湘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又爱贤之情,与时而笃,冀同市骏,庶匪畏龙。」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燕昭王为市骏之资,郭隗居礼贤之始。」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市骨
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用千金买千里马骨以求贤才事。常用以比喻招揽人才之迫切。南史·郑鲜之传:“昔 叶公 好龙而真龙见, 燕昭 市骨而骏足至。”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 昭王 市骨, 乐毅 归 燕 。” 清 魏源 《都中吟》:“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得十五终得一。”参见“ 千金市骨 ”。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燕昭市骏(燕昭市駿)
指 战国 时 郭隗 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 燕昭王 真心求贤的事。 唐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櫪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 燕昭 市骏岂徒然。”参见“ 燕骏千金 ”。
《漢語大詞典》:燕骏千金(燕駿千金)
战国 时, 燕昭王 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 郭隗 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 燕昭王 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宋 真德秀 《谢赐衣带鞍马表》:“ 舜 裳五色,惭微裨补之能; 燕 骏千金,愿广招徠之意。”
《漢語大詞典》:买骏(買駿)
见“ 买骏骨 ”。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國語辭典》:买骨(買骨)  拼音:mǎi gǔ
古时有人欲以千金购买千里马,三月后马死,仍以五百金买回马首,以表示惜念之心。典出《战国策。燕策一》。后以买骨比喻求贤心切。五代十国闽。徐夤 偶题诗二首之一:「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皇毛。」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漢語大詞典》:马骨(馬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欲求贤才, 郭隗 以买千里马为喻,说古代有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必闻风而至。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马骨”喻贤才俊士。 明 张煌言 《感遇》诗:“落拓何曾夸马骨,淹留岂为恋猪肝。” 清 朱之瑜 《与源纲条书》之一:“是则千里逸足,期年三至,而僕为五百金之马骨矣。”
《國語辭典》:骏骨(駿骨)  拼音:jùn gǔ
良马的骨头。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骨头,后果得千里马的比喻,来劝谏燕王求贤之方的故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贤才。唐。杜甫 昔游诗:「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你名满金台下,还将骏骨搜。」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令威
即 丁令威 。传说中的神仙名。 晋 陶潜 搜神后记·丁令威:“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唐 白居易 《池鹤》诗之二:“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 辽东 老 令威 。” 明 高启 《空明道人诗》:“于今定非死,飞游去何许,海上几秋风,谁传 令威 语?”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归去 令威 犹海鹤,朅来斥鷃笑溟鹏。”
《國語辭典》:化鹤(化鶴)  拼音:huà hè
化为仙鹤。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后用来比喻人的去世、死亡。如:「化鹤西归」。也作「鹤化」。
《漢語大詞典》:归鹤(歸鶴)
(1).旧题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载:辽东人 丁令威 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后以“归鹤”喻不忘故乡的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鳶。”
(2).古琴名。 宋 苏轼 有《十二琴铭·归鹤》
《國語辭典》:华表(華表)  拼音:huá biǎo
1.顶端横木相交,有如花形的巨大木柱,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路径标示。
2.竖立在宫殿、坟墓、城门前的大柱,有纪功、装饰、标识等作用。《南史。卷一○。陈宣帝本纪》:「大雨,震万安陵华表。」
《漢語大詞典》:华表鹤(華表鶴)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於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遂高上冲天。”后以“华表鹤”指久别之人。 唐 司空图 《长亭》诗:“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 明 刘基 《旅兴》诗:“凄凉华表鹤,太息成悲歌。” 清 蒋士铨 《一片石·祭碑》:“剪纸难招华表鹤,煎茶聊献野人芹。”
分類:久别
《國語辭典》:跨鹤(跨鶴)  拼音:kuà hè
传说以跨鹤而升天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为跨鹤。宋。林景熙〈饯盛景则教授〉诗:「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跨鹤扬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漢語大詞典》:辽城鹤(遼城鶴)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当作 辽城 鹤,仙歌使尔闻。” 唐 李贺 《嘲雪》诗:“久别 辽城 鹤,毛衣已应故。” 清 丘逢甲 《秋怀次前韵》之二:“东去 辽城 鹤不归,南来 汾水 雁犹飞。”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天鹤(遼天鶴)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马戴 《送宗密上人》诗:“近放 辽 天鹤,曾为 南岳 人。” 宋 曾原郕 《八声甘州·东阳岩》词:“无限山中风物,今古属潜夫。渺渺 辽 天鹤,应费招呼。”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东丁(遼東丁)
传说中的得仙化鹤之 丁令威 为 辽东 人,故称。 宋 陆游 《贫歌》:“犹胜 辽东 丁 ,化鹤还故乡。”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东华表(遼東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於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以“辽东华表”称久别的故乡。
分類:久别故乡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海鹤(遼海鶴)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宋 陆游 《感昔》诗之二:“往事已如 辽 海鹤,餘年空羡 葛天 民。” 元 丁鹤年 《次向士诚韵》:“华衣忽归 辽 海鹤,仙庖频食 武昌 鱼。”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家铉翁持节》:“清唳秋荒 辽 海鹤,古魂春冷 蜀山 鹃。” 清 金渐皋 《秦淮女郎卞云装》诗之二:“ 辽 海鹤归无主墓, 吴江 枫冷未栖鸿。”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鹤(遼鶴)
(1).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刘禹锡 《遥和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冥鸿何所慕, 辽 鹤乍飞迴。” 宋 周邦彦 《点绛唇·伤感》词:“ 辽 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元 赵孟俯 《东阳八景楼》诗:“羽士曾闻 辽 鹤语,征人又见塞鸿飞。” 宁调元 《壬子感事四章》之一:“不食帝羓终积憾,似闻 辽 鹤有啼痕。”
(2). 辽东 人 丁令威 ,学道后化鹤归 辽 ,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后以“辽鹤”指代千年。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漢語大詞典》:鹤归(鶴歸)
指 丁令威 化鹤归 辽 事。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千载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漢語大詞典》:鹤归华表(鶴歸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唐 赵嘏 《舒州献李相公》诗:“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返青云雨露全。” 明 孙蕡 《〈朝云〉诗序》:“鹤归华表添新塚,燕蹴飞花落舞筵。”
《漢語大詞典》:鹤表(鶴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后世华表多以鹤图装饰。因以“鹤表”称华表。 唐 汇征 《上天竺寺经幢记》:“仰窥鹤表以争高,侧视雁层而竞巧。” 宋 陆游 《予十许岁即往来云门诸山今复与诸子来追念凄然》诗:“桥废夕阳空鹤表,碑亡春草没龟趺。” 清 戈载 《湘月》词:“月闭鸳楼,风摧鹤表,剩有閒鸥省。”
分類:华表装饰
《國語辭典》:杀鸡为黍(殺雞為黍)  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杀鸡作黍饭。指盛情款待宾客。《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专诸复出其妻子相见,杀鸡为黍,欢如骨肉。」也作「杀鸡炊黍」。
《國語辭典》:素车(素車)  拼音:sù chē
古代遇丧事或凶事时,所用白土涂饰或没有纹饰的车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
《漢語大詞典》:范张(范張)
(1). 东汉 范式 、 张劭 的并称。二人友善,重义守信,有死友之称。后常以 范 张 比喻生死不渝的至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范 张 欵欵於下泉, 尹 班 陶陶於永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叔伦:“ 范 张 之期,曾不虚月。”
(2). 范蠡 、 张良 的并称。古代以为名臣功成恬退的典范。 南朝 梁 江淹 《后让太傅扬州牧表》:“追迹 范 张 ,濯缨 汾 射 ,臣之志也。”
《國語辭典》:鸡黍(雞黍)  拼音:jī shǔ
以鸡作菜,以黍作饭。指招待宾客的家常菜肴,也用以表示招待朋友情意真率。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唐。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漢語大詞典》:鸡黍期(雞黍期)
同“ 鸡黍约 ”。 唐 高适 《赠别王七十管记》诗:“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漢語大詞典》:乘潮
(1).谓趁着潮水行船。 唐 刘方平 《采莲曲》:“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元史·张弘范传:“ 弘范 麾一军乘潮而战,不克, 李恒 等顺潮而退。”
(2).顺着潮水。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泉海巨鱼》:“ 泉海 有鱼,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
(3).引申为随大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它能够使一部分的有志于改革者迟疑一下子,从招潮者变为乘潮者。”
《漢語大詞典》:伍子涛(伍子濤)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漢語大詞典》:伍相
指 伍子胥 。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之三:“ 刘郎 浦口潮初长, 伍相 祠边月正明。” 程穆衡 笺:“《荆州记》:‘ 秭归 有 伍子胥 庙。’”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若不见 伍相 穷途 瀨 女逢,王孙 漂母 各英雄。”
分類:伍子胥
《漢語大詞典》:伍胥潮
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诗:“刧火自焚 杨璉 塔,箭锋犹抵 伍胥 潮。” 清 陈维嵩 《浣溪纱·雨中由枫桥至齐门》诗:“薺菜緑平 齐 女墓,梨花雪压 伍胥 潮。”亦省作“ 伍潮 ”。 清 陈维嵩 《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纵尚有鴟夷一舸,怕难禁 伍 潮堆雪。”参见“ 伍子涛 ”。
《漢語大詞典》:伍子涛(伍子濤)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漢語大詞典》:伍胥涛(伍胥濤)
即伍胥潮。 明 马銮 《曹娥》诗:“千戴鱼龙知志气,江声直接伍胥涛。”
《漢語大詞典》:白马素车(白馬素車)
(1).古代凶丧舆服。史记·秦始皇本纪:“ 楚 将 沛公 破 秦 军入 武关 ,遂至 霸上 ,使人约降 子婴 。 子婴 即係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阳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徒知问鼎请隧,有惧 霸王 之师;白马素车,无復藩篱之援。”
(2).喻指 钱塘江 潮及传说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时 伍员 死后为涛神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九一。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词:“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五:“白马素车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兴 。”
《國語辭典》:素车白马(素車白馬)  拼音:sù chē bái mǎ
古代遇凶事或丧事所用的车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國語辭典》:胥涛(胥濤)  拼音:xū tāo
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涛神,故称潮水为「胥涛」。《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惟是浙江东接海门,胥涛澎湃。」
《漢語大詞典》:灵胥(靈胥)
(1).指 春秋 吴 伍子胥 。相传 伍子胥 死后为涛神,故称。 宋 文天祥 《送行中斋》诗之三:“ 鲁仲 偶不逢,随世本非愿, 灵胥 目未抉,端欲诣所见。”
(2).借指波浪,浪涛。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 灵胥 , 伍子胥 神也。” 宋 陆游 《感昔》诗之五:“云生 神禹 千年穴,雪卷 灵胥 八月涛。” 清 曹溶 《满江红·钱塘观潮》词:“谁盪激, 灵胥 一怒,惹冠衝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