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阳春(陽春)
(1).春天;温暖的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 泲水 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於时。” 唐 酒肆布衣 《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 徐迟 《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
(2).比喻德政。 南朝 梁 沈约 《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亿万姓,於此覩阳春。”
(3).比喻恩泽。 唐 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上天至仁之膏泽,厚地无私之阳春。”
(4).比喻温柔淫靡。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叮嚀此去 姑苏城 ,花街莫听阳春声。”
(5).古歌曲名。是一种比较高雅难学的曲子。 汉 李固 《致黄琼书》:“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调。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白居易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参见“ 阳春白雪 ”。
《漢語大詞典》:阳春白雪(陽春白雪)
(1). 战国 时 楚国 的高雅歌曲名。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李周翰 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因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之涣:“ 之涣 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那些个《阳春》《白雪》调偏高,赋写 甄 神醉里邀,风流难遇 五陵 豪。”
(2).喻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二:“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当代》1981年第3期:“况且‘传统风格’完全可以写出堪称阳春白雪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膏沐
(1).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朱熹 集传:“膏,所以泽髮者;沐,涤首去垢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 清 曹寅 《归舟和培山见答韵》:“ 楚 妃屏膏沐, 越 女乱粧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她本有‘膏沐’,头发油光,只因老爷出征,这才懒得梳洗,随随便便了。”
(2).借喻德政或恩泽。《楚辞·王逸〈九思·悯上〉》:“思灵泽兮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原注:“灵泽,天之膏沐也,盖喻德政。” 明吾邱瑞《运甓记·手板击凤》:“都督,我频年受膏沐,今日分辞往丹瀆,惧才疎力薄,有孤覆育。”
(1).洗沐;润泽。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日出雾露餘,青松如膏沐。”集注引 孙汝听 曰:“如膏沐者,言雾露之餘,松柏皆如洗沐也。” 宋 范成大 《衡永之间山路艰涩》诗:“晚来出前冈,路坦亭堠促;将士走相贺,喜色如膏沐。” 清 杜岕 《九日荔轩招泛虎丘观穫》诗:“是日值微雨,千林尽膏沐。”
(2).谓施惠。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祠堂所有,輒分之以恤孤寡,兴教育,足以膏沐族人。”
《漢語大詞典》:灵迹(靈蹟)
亦作“ 灵跡 ”。亦作“ 灵蹟 ”。
(1).指帝王的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臣以祥纬杂沓,星烛波运。斯乃灵迹深覃,睿衷夐感。理应写顺,祗无涵祕。”
(2).神明的功绩。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昭夏》:“敢以敬恭,陈之玉帛。德包含养,功藏灵迹。”
(3).神灵的遗迹;圣贤的事迹。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瑶水 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跡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际世不辰,灵蹟多淹。”
(4).引申为奇迹。 沙汀 《记贺龙》二七:“ 贺龙 同志回到屋里,依旧带着那种因为感到夸耀而来的愉快,而且仿佛谈说一种灵迹。”
(5).神明显灵的事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武员唐突河神:“噫!宇宙间灵迹照然者,莫如河神。彼武人粗卤,不知敬畏,幸而未降之罚,乃著异於俄顷之间,以示薄惩,神顾可慢乎哉?”
(6).谓墨宝。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奈何灵蹟久閟藏,荒竹满野啼猩猩。”
《漢語大詞典》:美政
(1).犹德政。好的政治措施。《楚辞·离骚》:“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 彭咸 之所居。”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若乃美政所施,洪恩所润,不可究陈。” 唐 杜甫 《陪王侍御登东山宴姚通泉》诗:“ 姚公 美政谁与儔,不减昔时 陈太丘 。”
(2).使政治美善。荀子·儒效:“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漢語大詞典》:嘉政
善政;德政。 唐 李颀 《送马录事赴永嘉》诗:“赠尔八行字,当闻嘉政传。”嘉,一本作“ 佳 ”。 宋 朱熹 《北山纪行》诗之十二:“英僚树嘉政,素友厉孤节。”
分類:善政德政
《漢語大詞典》:周政
指 周 代所行的德政。汉书·元帝纪:“ 汉 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 周 政乎?”
分類:德政
《漢語大詞典》:铛脚政(鐺脚政)
指德政。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兼寄常州贾舍人湖州崔郎中仍呈吴中诸客》:“愧无鐺脚政,徒忝犬牙邻。”参见“ 鐺脚刺史 ”。
分類:德政
《漢語大詞典》:铛脚刺史(鐺脚刺史)
唐 薛大鼎 、 郑德本 和 贾敦颐 ,俱为刺史,分治三州,皆有政绩。时人称“鐺脚刺史”。因铛有三足,故以为喻。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 薛大鼎 ﹞ 贞观 中,累转鸿臚少卿、 沧州 刺史……时与 瀛州 刺史 贾敦颐 、 曹州 刺史 郑德本 ,俱有美政, 河北 称为‘鐺脚刺史’。”
分類:刺史
《漢語大詞典》:尧趋舜步(堯趨舜步)
(1).谓如 尧 舜 之行。颂扬帝王的仪容举止。《宋史·乐志十三》:“皇帝降席,流云四开; 尧 趋 舜 步,下躡天堦。”
(2).指 尧 舜 的德政。比喻政局稳定而清明。 黄鸿寿 《假饰立宪及组织贵族内阁》:“先帝犹是 尧 趋 舜 步之时,我皇上已处 禹 驰 汤 骤之世。”
《漢語大詞典》:恩政
犹德政。 南朝 梁 江淹 《柳仆射为南兖州诏》:“功书王府,绩彰累任,必能宣弘恩政,威怀万里。”
分類:德政
《漢語大詞典》:不言
(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漢語大詞典》:仁风(仁風)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
《漢語大詞典》:来暮(來暮)
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叔度 , 廉范 字。后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藩维克振,既参来暮之歌;邦国不空,自有康沂之相。” 宋 柳永 《永遇乐》词:“拥朱旛,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復》:“《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嘆,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漢語大詞典》:德政
旧指有仁德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左传·隐公十一年:“既无德政,又无威刑。”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夫急轡繁策, 伯乐 所不为;密防峻法,德政之所耻。”《西湖佳话·白堤政迹》:“ 乐天 因行了这几件德政,见民间渐渐有富庶之风。” 鲁迅 《伪自由书·颂萧》:“我们其实是老练的,我们很知道 香港 总督的德政, 上海 工部局的章程,要人的谁和谁是亲友,谁和谁是仇雠,谁的太太的生日是那一天,爱吃的是什么。”
《漢語大詞典》:惠政
仁政,德政。后汉书·庞参传:“ 参 在职,果能抑强助弱,以惠政得名。” 唐 骆宾王 《伤祝阿王明府》诗:“ 洛川 真气上, 重泉 惠政融。” 明 袁宏道 《王氏两节妇传》:“余友同门 王箕仲 ……初令 寧海 ,有惠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潘石舟 明府, 素心 女子之父也,作官有惠政,诗亦清逸。”
《漢語大詞典》:勿剪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后以比喻德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今明府……体 公刘 之德,行勿翦之惠。”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 周南 ;分陕流勿翦之欢,来仕允克施之誉。” 吕延济 注:“ 周公 , 邵公 分 陕 界而治,人皆欢悦,故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邵伯 所茇’也。”参见“ 勿拜 ”。
分類:德政
《漢語大詞典》:勿拜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召伯 所説。” 郑玄 笺:“‘拜’之言‘拔’也。” 召伯 有德政,人民爱之,不忍拔除 召伯 曾在其荫下休息的甘棠树。后以“勿拜”指德政。 唐 李白 《赵公西侯新亭颂》:“ 白 以为 谢公 德不及后世,亭不留要衝,无勿拜之言,鲜登高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