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皇华(皇華)
(1).诗·小雅中的篇名。《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国语·鲁语下:“《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諏、谋、度、询,必咨於周。”后因以“皇华”为赞颂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歌《皇华》而遣使,赋膏雨而怀宾。” 明 何景明 《送杨驿丞》诗:“《皇华》歌送客,应閲出群才。” 清 龚自珍 《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览《皇华》而如 晋 兮,采 唐 魏 之佚调。” 叶恩 《上振贝子书》:“顷闻 贝 子以天潢之贵胄,作周道之皇华,庆加冕於 英 京,拓游踪於 美 地。”
(2).古代通俗歌曲名。参见“ 皇荂 ”。
《漢語大詞典》:皇荂
古代通俗歌曲名。庄子·天地:“大声不入於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 陆德明 释文:“﹝荂﹞本又作华。 李颐 曰:‘《折杨》《皇华》,皆古歌曲也。’” 清 袁枚 续诗品·拔萃:“《折杨》《皇荂》,敢望《钧》《韶》。”
分類:通俗歌曲
《漢語大詞典》:俗物
(1).对世俗庸人的鄙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嵇 、 阮 、 山 、 刘 在竹林酣饮, 王戎 后往。 步兵 曰:‘俗物已復来败人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 沙汀 《困兽记》四:“便是现在,她也并不满意他的,认为他只是一个穿着漂亮、毫无教养的俗物。”
(2).不高雅的物品。 宋 苏轼 《与徐得之书》之八:“ 得之 晚得子,闻之喜慰可知。不敢以俗物为贺,所用石砚一枚送上,须是学书时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但今日是你为妇之始,用这些俗物,非礼也。”
(3).通俗的东西。红楼梦第五十回:“众人都道:‘也要做些浅近的俗物才是。’ 湘云 想了一想,笑道:‘我编了一支“点絳唇”,却真是个俗物,你们猜猜。’”
《漢語大詞典》:土俗
(1).当地的习俗。后汉书·窦融传:“累世在 河西 ,知其土俗。”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刘公墓志铭》:“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 太原 之 阳曲 。”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问他几岁上京,路上见何景致, 扬州 有何古迹,土俗民情如何。” 清 黄遵宪 《〈山歌〉序》:“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读曲》遗意。”
(2).本地。南史·孝义传下·滕昙恭:“年五岁,母 杨氏 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
(3).指民间的、通俗的。 郭沫若 《走向人民文艺》:“留在下层的,成为了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土俗的东西。然而 中国 的一部分文艺发展史告诉我们,只有这种土俗的东西才是文艺的本流。”
《漢語大詞典》:粗俗
亦作“麄俗”。
(1).粗野庸俗。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麄俗。”《水浒传》第十五回:“先生休怪我三个兄弟麄俗,请教授上坐。”
(2).指诗文粗鄙通俗。 宋 张戒 岁寒堂诗话卷上:“世徒见 子美 诗多麤俗,不知麤俗语在诗句中最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麤俗,宜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説明言。”
《漢語大詞典》:俗书(俗書)
(1).通俗流行的书体。 唐 韩愈 《石鼓歌》:“ 羲之 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沈德潜 注:“隶书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 右军 意。” 清 顾炎武 《赠张力臣》诗:“削柎追 宜官 ,俗书嗤 逸少 。”
(2).品格不高的书法。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元章 论 唐 人书,最不喜 柳 ,云 柳 出 欧阳 ,而为怪丑恶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书。”
(3).通俗流行而有别于正体的字。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辨菴字》:“今俗书‘庵’字,既於篆文无有,又菴非屋,不当从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俗书不可从者,谓古无此字,近人譌用者耳。”
(4).民间流行的通俗读物。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今《百中经》前所绘小儿树,想沿於此。乃知俗书,亦有所本。”
(5).佛门指佛教经典以外的书籍,如老子庄子等具有哲理性的书籍。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 远 引庄子为连类,乃似格义之拟配外书。 安公 听 远 不废俗书,则其通常令弟子废俗书可知。”
《漢語大詞典》:俗语(俗語)
(1).民间流传的说法。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2).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既是没才的这们少,俗语説的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为‘主贤客来勤’。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
(3).方言土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濡水 ……西北入 难河 。‘濡’、‘难’声相近, 狄 俗语讹耳。”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所以 晋 楚 方言、 齐 鲁 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朱光潜 《艺文杂谈·〈但丁的“论俗语”〉》:“他( 但丁 )所谓俗语,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 )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
(4).指当地的习惯称呼。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諭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漢語大詞典》:近俗
(1).指近世。拾遗记·前汉下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宣帝 之世,有嘉穀玄稷之祥,亦不説今之所生,岂由 神农 、 后稷 播厥之功,抑亦 王子 所称,非近俗所食。”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王侯贵人昏,连卺以真银盃,盖出近俗;又牢烛侈繢,亦亏曩制。”
(2).浅近通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且 郑玄 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会近俗。”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诗用儿字》:“古诗有用近俗字而不俗者。”
《漢語大詞典》:浅俗(淺俗)
粗浅;粗俗;通俗。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北齐书·王昕传:“ 昕 雅好清言,词无浅俗。”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赋须韵脚意全》:“ 贺方回 言学诗於前辈得八句云:‘平淡不流於浅俗,奇古不流於怪癖。’”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意鍊则辞警闢,自无浅俗之患。” 徐特立 《怎样学习哲学》:“目前适于初学用的通俗哲学书,只是在字句和例子上面还浅俗,而内容却更模糊了。”
《漢語大詞典》:俗调(俗調)
(1).平庸鄙俗的情调。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谈谐无俗调,所説圣人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一二俗调,不能为全集疵也。”
(2).时俗的论调、情趣。 宋 刘克庄 《纵笔六言》诗之二:“古调不同俗调,后儒多异先儒。”
(3).通俗的曲调。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而且‘骚’之一字几乎为雅人所独占,雅人谓之‘骚人’,殊不知本来才是古时的俗调。”
《漢語大詞典》:引首
(1).伸长头颈。多形容盼望。新五代史·唐臣传·苏循:“ 循 父子皆自以附会 梁 得所託,旦夕引首,希见进用。” 宋 贺铸 《登乌江柏子冈怀景仁》诗:“驱车 柏子冈 ,引首东南望。” 明 王世贞 《纲鉴会纂》卷三九:“ 济 引首待刃, 希德 以实病白 禄山 ,乃免。”
(2).书轴画幅的首端部分。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白鸞綾引首…引首前后用内府图书内殿书记印。”
(3).古代通俗小说引起正文的开头部分。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开篇引首,中间铺叙与证明,临末断结咏叹,无不征引诗词。”
《漢語大詞典》:俗名
(1).通俗的名称,多有地方性,别于正式名称而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石长丈三尺,广厚略等,著崖胁,去地百餘丈,民俗名曰石鼓。”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原因是 嘉定 的土匪大多出自 铜河 -- 大渡河 的俗名,而 铜河 的土匪头领大多出在我们 沙湾 。”
(2).僧道等出家前的本名,与出家后的“法名”相对。
《漢語大詞典》:俚歌
(1).通俗浅近的民间歌谣。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蹋月俚歌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
(2).用为自己诗作的谦称。 唐 刘禹锡 《插田歌引》:“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宋 苏轼 《和王胜之》诗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漢語大詞典》:俗说(俗説)
(1).民间流传的说法。汉书·刑法志:“ 孙卿 之言既然,又因俗説而论之曰: 禹 承 尧 舜 之后,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汤 武 顺而行之者,以俗薄於 唐 虞 故也。” 宋 苏轼 《和黄秀才鉴空阁》诗:“妄云桂兔蟆,俗説皆可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天医:“俗説雷部击人,必有天医随之,或误击则旋活之。”
(2).俗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至於 陈琳 諫辞,称掩目捕雀; 潘岳 哀辞,称掌珠伉儷,并引俗説而为文辞者也。”
(3).用通俗易为人所接受的方法、形式讲授佛法之称。与“真说”相对。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三论宗》:“佛有二种说法,一为俗说,一为真说。如说有情、天、梵等名相,都属俗说。”
《漢語大詞典》:皇荂
古代通俗歌曲名。庄子·天地:“大声不入於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 陆德明 释文:“﹝荂﹞本又作华。 李颐 曰:‘《折杨》《皇华》,皆古歌曲也。’” 清 袁枚 续诗品·拔萃:“《折杨》《皇荂》,敢望《钧》《韶》。”
分類:通俗歌曲
《漢語大詞典》:俗谚(俗諺)
民间流传的,有较固定句型的,通俗浅显的格言式短语。 晋 陶潜 《答庞参军序》:“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 唐 张鷟 游仙窟:“ 张郎 心专,赋诗大有道理。俗谚曰:‘心欲专,凿石穿。’诚能思之,何远之有!” 沈从文 《新湘行记》:“我很满意这次过渡的遇合,提起一句俗谚‘同船过渡,五百年所修’,聊以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