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艺文(藝文)
亦作“蓺文”。
(1).六艺群书之概称。 汉 班固 《典引》:“苞举艺文,屡访羣儒。”南史·隐逸传上·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意艺文……凡四学并建。” 宋 司马光 《仁宗赐张公卿书记》:“当是时,国家中外无事,天子方嚮艺文。”参见“ 六艺 ”。
(2).辞章;文艺。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心悦蓺文,学不为禄。” 唐 白居易 《赋赋》:“四始尽在,六义无遗,是谓艺文之儆策,述作之元龟。”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杨娃 亦称 杨妹子 , 宋寧宗 恭圣皇后 妹,以艺文供奉内廷。”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 希腊 、 罗马 科学之盛,殊不逊於艺文。”
(3).见“ 艺文志 ”。
《漢語大詞典》:六艺(六藝)
(1).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三国 吴 韦曜 《博奕论》:“伎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
(2).亦作“ 六蓺 ”。指儒家的“六经”,即《乐》春秋史记·滑稽列传:“ 孔子 曰:‘六蓺於治一也。以节人,《乐》以发和,以道事,以达意,以神化,春秋以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六蓺备研,八索必该,斯则富矣。” 明 顾绛 《述古》诗:“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总角之年,研精六蓺。”
《漢語大詞典》:艺文志(藝文志)
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区分类例,始于 刘歆 《七略》。 班固 汉书首著《艺文志》,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其后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亦相继编纂《艺文志》隋书旧唐书改称《经籍志》,性质则相同。其类例自《隋志》后大都改为经、史、子、集四部。 清 代学者对 后汉 、 三国 、 两晋 、 南北朝 、 五代 、 辽 、 金 、 元 各史原无艺文志者做了大量辑补工作,都另刊行世。艺文志的编纂,对研究历代图书文献,考订学术源流,颇具参考价值。方志中编辑收录的诗文,亦多称“艺文志”。亦省称“ 艺文 ”。宋书·律历志上:“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 刘歆 《七畧》, 固 之《艺文》,盖为此也。”
《漢語大詞典》:霞锦(霞錦)
(1).艳丽如霞的丝织物。 唐 张祜 《觱栗》诗:“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
(2).喻美好的辞章。 唐 韩愈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属思摛霞锦,追欢罄縹缾。”
《漢語大詞典》:雕篆(彫篆)
(1).雕琢文字;写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軼材,发綺縠之高喻。”
(2).指辞章。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庽言於雕篆,庶髣髴乎众妙。” 李周翰 注:“雕篆,谓文字也。”
(3).旧时风俗。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刺花。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田太尉候神仙夜降:“有拣停军人 张花项 ,衣道士服。俗以其项多雕篆,故目之为花项。”
《漢語大詞典》:辞义(辭義)
(1).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箸中论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是以 孙卿 、 屈原 之属,遗文炳然,辞义可观。”南史·任昉传:“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製《月仪》,辞义甚美。”
(2).偏指文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文帝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弊乎!”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足下犹復以为可教,贬损道德,乃至手笔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绣矣。”
(3).犹辞章。宋书·颜延之传:“ 庐陵王 义真 颇好辞义,待接甚厚。”南史·殷孝祖刘勔等传论:“ 绘 辞义克举,诸子各擅雕龙。”
《漢語大詞典》:词条(詞條)
(1).犹辞章。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贞观 十五年,起家补国子博士。乔林扫日,惊白凤於词条;壁水澄天,骇雕龙於义壑。”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喜君才华最秀出,餘子螻蚓徒嘵嘵;浑茫千顷翻学海,扶疎十丈丰词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因阐发 程 朱 二气屈伸之理,疏通证明,词条流畅。”
(2).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
《漢語大詞典》:翰词(翰詞)
犹辞章。 明 王錡 寓圃杂记卷上:“ 敬中 为人襟度洒落,刻意翰词,有所作,人争传之。”
分類:辞章
《漢語大詞典》:老成
(1).年高有德。后汉书·和帝纪:“今 彪 聪明康彊,可谓老成黄耇矣。” 李贤 注:“老成,言老而有成德也。”
(2).指年高有德的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恐数十年后老成彫丧,后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日变而不復还。”《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不料那些前辈的老成,渐渐的死去;那些忠厚遗风渐渐的浇漓。”
(3).指旧臣,老臣。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 元祐 开皇极,功归用老成。”明史·廖纪传:“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以出位喜事为贤,以凌分犯礼为贵。”
(4).成年。北史·程骏传:“卿尚年幼,言若老成,美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如此过了几时, 伯皋 与他娶了妻,生有一子,指望他渐渐老成,自然收心。”
(5).精明练达;精明强干。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上》:“忠言讜论,皆沮屈而去,如 王猛 、 苻融 ,老成之言也,不听。” 明 陈大声《新水令·渔隐》套曲:“笑他们干时的欠老成,叩諫的忒直正,堆金的少见识,拜将的多侥倖。” 清 袁枚 新齐谐·骗人参:“我又不善择参,可否存此样银於店,命老成伙计,多带上等参,同往主人处,凭其自择,何如?”
(6).稳重;持重。 清 李渔 《怜香伴·随车》:“我老成不作轻佻计。”参见“ 老成人 ”。
(7).老实;规矩。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本分的从来老成,聪俊的到底杂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唐卿 ﹞欲待调他一二句话,碍着他的父亲,同在稍头行船,恐怕识破,装做老成,不敢把眼正覷稍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由此 崑生 亦老成,不作恶謔,於是情好益篤。”
(8).谓辞章功力深厚。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 子山 之诗,綺而有质,艷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 清 李渔 《怜香伴·闺和》:“诗便和得好,只是末后二句欠老成。”
(9).复姓。古有 老成子 ,著书十八篇。见汉书·艺文志
《漢語大詞典》:老成人
(1).年高有德的人。书·盘庚上:“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数百年礼义之门,而足下於今为老成人,在乎慎重学术,以表厉后生。”
(2).指年老敦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两个年轻小子,天天在一起,没有一个老成人在旁边,他两个便无话不谈,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
(3).特指旧臣。《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朱熹 集传:“老成人,旧臣也。”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 孔戣 ﹞今年纔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宋 苏洵 《管仲论》:“ 晋 袭 文公 之餘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餘年,何有?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4).练达持重的人。 唐 杜牧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出羣众中,人不敢旁戏嫚。”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祇得如此,何况你。”
《漢語大詞典》:无文(無文)
(1).没有文字记述。书·洛诰:“ 周公 曰:‘王肇称 殷 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 孔 传:“言王当始举 殷 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 紊 ”,不紊乱。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 唐 蒋防 《连州廖先生碑铭》:“仙书无文,仙语无词;以心传心,天地不知。” 明 贾仲名 《书〈录鬼簿〉后》:“自 宫大用 已下一十八人,皆作其传……餘者皆无文焉。”
(2).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礼记·礼器:“﹝礼﹞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
(3).没有彩藻之饰;没有纹饰。后汉书·郎顗传:“故 孝文皇帝 綈袍革舃,木器无文。”
(4).谓朴实无华。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 少霞 无文,乃孝廉一叟耳,固知其不妄矣。” 金 元好问 《朝列大夫张公墓表》:“若夫确固而不移,质直而无文;直前径行,唯义所存。”
《漢語大詞典》:词翰(詞翰)
(1).诗文,辞章。魏书·儒林传序:“其餘涉猎典章,关歷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貽赏眷。”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争奈匆匆去急,再不见音容瀟洒,空留下这词翰清奇。”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自夫受书,少解词翰,好恶殊别,志在辨惑。”
(2).书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文举 属章,半简必録; 休璉 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岁餘, 上官仪 伏诛,坐词翰往来,徙居 越 嶲 。” 宋 吴坰 五总志:“ 白傅 与 赞皇 不协, 白 每有所寄, 李 缄之一篋,未尝开视。 刘三復 或请之,答曰:‘若见词翰,则回吾心矣。’”
(3).诗文与书法。 唐 杜甫 《醉歌行赠公安颜十一少府请顾八题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陆升之 仲高 , 山阴 胜流,词翰俱妙。” 清 昭梿 啸亭续录·宗室宴:“其联句诗为 成王 所拟书,词翰并妙。”
《漢語大詞典》:文墨
(1).文书辞章。亦指写文章,从事文字工作。史记·萧相国世家:“今 萧何 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诚之心,形于文墨。” 宋 叶适 《答吴明辅书》:“往 陈寿老 言其表弟齿甚少,文墨颖异,超越辈流。”《水浒传》第十五回:“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因此和他来往。”
(2).写文章的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 汉 刘桢 《杂诗》:“职事相填委,文墨纷消散。”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张桌儿上摆着许多零碎物件,多是人家动用家伙,无非是些灯台、铜杓、壶瓶、碗碟之类,看不得在文墨眼里的。”
(3).指文化知识。《廿载繁华梦》第二四回:“那时城厢内外,倒知得 周 家中举的事,只是谁人不识得 周 家儿子没有什么文墨,就统通知道是财神用事的了。”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朝你提亲的对象,都是有文墨的人。”
(4).刑律判状。汉书·刑法志:“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北史·源贺传:“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义归恆典。”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武备:“及其僨事,则一旦以文墨绳之,呜呼,如是而谓之善将将,吾见其以国与敌也矣。”
《漢語大詞典》:辞章(辭章)
(1).诗文的总称。后汉书·蔡邕传:“﹝ 蔡邕 ﹞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 晋 之辞章,瞻望 魏 采。”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 贺 ﹞七岁能辞章。” 宋 叶适 《栎斋藏书记》:“若夫言语之縟为辞章,千名百体,不胜浮矣, 韩 欧 虽挈之於古,然而益趋於文也。” 清 刘大櫆 《徐崑山文序》:“余性喜为辞章, 崑山 亦舍是无以为好。”
(2).文章的写作技巧;修辞。
《漢語大詞典》:高轩过(高軒過)
唐 李贺 七岁能辞章, 韩愈 、 皇甫湜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赋诗。 贺 援笔辄就,自题曰《高轩过》。两人惊奇之,自是有名。事见《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后遂以“高轩过”为敬辞,意谓大驾过访。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忽闻高轩过,驩喜忘食眠。”
《漢語大詞典》:伯喈
汉 蔡邕 的字。 邕 性笃孝。少博学,好辞章,精音律,善鼓琴,工书画。 灵帝 时拜郎中。 董卓 征召为祭酒,累迁中郎将。后以 卓 党死狱中。后汉书·蔡邕传下:“ 伯喈 旷世逸才,多识 汉 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孔融 所创,有慕 伯喈 。” 明 高明 《琵琶记·副末开场》:“孝矣 伯喈 ,贤哉 牛氏 ,书馆相逢最惨凄。”
分類:博学辞章
《漢語大詞典》:华章(華章)
(1).华美的辞章。亦用作对别人诗文、书信的美称。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华章藻蔚,非矇瞍所玩;英逸之才,非浅短所识。” 宋 秦观 《李端叔见寄次韵》:“华章藻句饶风力,顷刻朱红迭畛域。” 毛泽东 《和柳亚子先生》:“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2).美丽的花纹。 三国 魏 曹丕 《玛瑙勒赋》:“禀金德之灵施,含白虎之华章。” 宋 文同 《翡翠》诗:“其心肯谓尔,被体凝华章。”
《漢語大詞典》:茂密
(1).植物生长得茂盛繁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小竹细笋,被于山渚,蒙蘢茂密,奇为翳薈也。”南史·徐勉传:“桃李茂密,桐竹成阴。” 宋 司马光 《竹轩》诗:“茂密正当轩,欹垂欲侵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茂密的庄稼,明亮的小河。”
(2).指辞章美茂而文意完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读其文集,茂密清雋,不背义法。”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介甫 词完气健,饶有远势。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