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相酬
(1).唱和;酬对。 唐 韩愈 《双鸟》诗:“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宋 朱熹 《再和油字韵》:“箇里竟能无一语,应慙二鸟起相酬。” 明 袁宗道 《六月三十夜同萧允升过黄思立斋头》诗:“一见生狂态,相酬多謔言。”
(2).报答;酬谢。《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某等愿送汝君归国,何以相酬?” 清 管同 《黄蛟门传》:“人或招饮食,必坚拒逃匿,须要觅牵持,不得已而后至。经数日輒相酬,其丰腆恆加倍。”
《漢語大詞典》:讴和(謳和)
唱和。《楚辞·大招》:“謳和《扬阿》, 赵 簫倡只。” 王逸 注:“徒歌曰謳。” 朱熹 集注:“以 赵 簫奏《扬阿》为先倡,而謳以和之也。”
分類:唱和
《國語辭典》:声应气求(聲應氣求)  拼音:shēng yìng qì qiú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语本改为《易经。乾卦。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用以比喻彼此志趣、意气相投。明。李贽〈富莫富于常知足〉:「朋来四方,声应气求,达之至也。」也作「声求气应」。
《國語辭典》:声气(聲氣)  拼音:shēng qì
1.声音和气息。《易经。乾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后用以比喻朋友间志趣相投合。
2.声音、言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生来在父母身边,如珠似玉,何曾听得这般声气?」《红楼梦》第六四回:「这好一会我们没进去,不知他作什么呢,一些声气也听不见。」
《國語辭典》:歌舞  拼音:gē wǔ
1.歌唱与舞蹈。《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一》:「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三国演义》第八回:「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
2.游逸安乐。《左传。庄公二十年》:「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國語辭典》:酬酢  拼音:chóu zuò
筵席中主客互相敬酒。后泛指交际应酬。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唐。李朝威《柳毅传》:「且以率肆胸臆,酬酢纷纶。」
《漢語大詞典》:赓歌(賡歌)
酬唱和诗。 唐 李白 《明堂赋》:“千里鼓舞,百寮賡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爱推同气了良缘,賡歌一絶于归乐。”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 中国 歷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
分類:唱和和诗
《漢語大詞典》:寡和
能唱和的人很少。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三:“是以南 荆 有寡和之歌,东野有不释之辩。”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满空飞舞应为瑞,寡和高歌只自娱。”
分類:唱和
《漢語大詞典》:赓和(賡和)
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新唐书·刘太真传:“ 德宗 以天下平, 贞元 四年九月,詔羣臣宴 曲江 ,自为诗,敕宰相择文人賡和。”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 云英 ,你是裙釵女流之辈,何故賡和他人词章?岂不出丑。”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僧妓相讥》:“ 苏东坡 与僧 佛印 、妓 琴操 ,每相往来,饮酒賡和。”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诗载 松寿堂 《大梁集》中,賡和者廿餘人。”
《漢語大詞典》:赓载(賡載)
(1).谓相续而成。《书·益稷》:“ 皋陶 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賡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孔 传:“賡,续;载,成也。”
(2).多用指诗词唱和。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丙午郑少师生日》词:“火德中天,客星一夕,草草聊同宿。重来凝碧,依然賡载相属。”《宋史·乐志九》:“君臣賡载,夷夏肃清。本支百世,持盈守成。”
分類:相续唱和
《漢語大詞典》:迭和
互相唱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三国 魏 繁钦 《与魏文帝笺》:“及与黄门鼓吹 温胡 ,迭唱迭和。” 唐 陆龟蒙 《桐江得一钓车以袭美乐烟波之思因出以为玩俄辱三篇复抒酬答》诗之二:“相呼野饭依芳草,迭和山歌逗远林。”
分類:唱和
《漢語大詞典》:诗友(詩友)
常在一起以诗词唱和的朋友。 唐 杜甫 《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诗:“ 东川 诗友合,此赠怯轻为。”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我则待要聚村叟,会诗友,受用的活鱼新酒,问甚么瓦鉢磁甌,推臺不换盏,高歌自摑手。” 臧克家 《旅美归来感慨多》:“ 李瑛 同志,是我器重的一位诗友。”
《漢語大詞典》:三体(三體)
(1).指的风、雅、颂三体。“七月流火” 唐 孔颖达 疏:“诸诗未有一篇之内备有风、雅、颂,而此篇独有三体者。”
(2).指 唐 诗的七绝、七律、五律三体。 宋 周弼 有三体唐诗六卷,即选此三体。
(3).指 唐 人赋诗唱和的三体。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三:“今人概言和韵,而不知 唐 诗賡和有三体,一曰依韵,一曰次韵,一曰用韵。”原注:“依韵,用在一韵,不用其字。次韵,和元韵,效其次第。此创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韵是也。又次韵亦曰步韵,曰踵韵。用韵,但用彼韵,不次先后。”
(4).汉字的三种字体。在真书流行前,称古文、篆书、隶书为三体。后汉书·儒林传序:“ 灵帝 乃詔诸儒正定五经,刊於石碑,为古文、篆、隶三体书法,以相参验。”旧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 承禎 颇善篆、隶书, 玄宗 令以三体写《老子经》。”宋史·文苑传三·句中正:“﹝ 句中正 ﹞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
(5).汉字的三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新唐书·柳公权传:“ 宣宗 召至御座前,书纸三番,作真、行、草三体。”
(6).史学中称编年、纪传与纪事本末三种体裁。编年体始于春秋,纪传体始于史记,后 宋 袁枢 创纪事本末体,史部分类乃相沿分为三体。
《國語辭典》:原作  拼音:yuán zuò
未经改写、改编或翻译的文学、艺术类原创著作。如:「这部电影是根据中国古典小说的原作改编。」
《漢語大詞典》:酬赠(酬贈)
(1).以礼物、金钱等为赠以表谢意。 唐 康骈 剧谈录·潘将军:“外甥忽见寻觅,厚备繒綵酬赠。” 清 丘逢甲 《十三迭韵感喟无端聊复成此》:“琅玕锦段思酬赠,未拟 张衡 赋《四愁》。”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开矿上》:“此外赢餘,以若干存厰,以若干均分,以若干酬赠执事。”
(2).诗词唱和。 唐 元稹 《酬乐天武关南见微之题山石榴花诗》:“比因酬赠为花时,不为君行不復知。” 清 张履 《意苕山馆诗序》:“不得其所以为之,而徒流连光景,寻常酬赠是务,甚且淫哇间出,以自背於正轨,诗云乎哉?”
《漢語大詞典》:昆体(崑體)
即西昆体。 宋 初 杨亿 刘筠 等彼此唱和,有《西昆酬唱集》行世,后称他们的诗体为西昆体,简称昆体。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盖自 扬 刘 唱和,《西崑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崑体。”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欧阳文忠 公诗始矫崑体,专以气格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畅。”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作诗好用事,自 庾信 始,后渐流为崑体。”按,昆体诗大抵模拟 李商隐 ,旧时率误称 李商隐 诗为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