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归骨(歸骨)
犹归葬。左传·成公三年:“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於 晋 。” 汉 班倢伃 《自悼赋》:“愿归骨於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四表》:“尸禄之愆,累烦圣听,实谋归骨,詎敢要君。”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即论身后归骨地,儼与诗境同分驰。”
分類:归葬
《漢語大詞典》:归藏(歸藏)
(1).三之一,相传为 黄帝 所作。周礼·春官·大卜:“掌三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 疏:“此《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不归而藏於中,故名为《归藏》也。” 汉 桓谭 新论:“《归藏》四千三百言……藏于太卜。”隋书·经籍志一:“《归藏》十三卷, 晋 太尉 薛贞 注…… 汉 初已亡,案 晋 《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 元 张可久 《满庭芳·金华道中》曲:“数前程掐得箇《归藏》卦。”
(2).敛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 王冰 注:“物寒故归藏也。” 高士宗 注:“内归藏密也。”
归葬。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今者归藏有日,先远戒期。” 明 高攀龙 《泰伯庙碑》:“盖 梅里 平墟 为 泰伯 端委之地, 皇山 为归藏之地。”
《漢語大詞典》:归窆(歸窆)
归葬。窆,下葬。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用大葬之礼,归窆于 磁州 昭义县 磁邑乡 北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汝父子扶櫬归窆。”
分類:归葬下葬
《漢語大詞典》:归茔(歸塋)
归葬。后汉书·张霸传:“今 蜀 道阻远,不宜归塋,可止此葬,足藏髮齿而已。”
分類:归葬
《漢語大詞典》:下里(下裏)
犹方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做箇夫人做不过,做得箇积世虔婆,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喒一下里相迎,你且一下里趓。”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南北下里,南边对着我家庄门那座山的山阳里,有一片枫树林子……东西下里,尽西头儿,有个大苇塘。”
(1).谓乡里,乡野。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 孙叔敖 。”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 延广 在军,母凶问至……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其有沉沦下里,不得亲明公之謦欬者,皆闭门屏息,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
(2).指民间歌谣。 晋 陆机 《文赋》:“缀《下里》《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十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参见“ 下里巴人 ”。
(3).谓人死归葬之所。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汉书·田延年传:“先是, 茂陵 富人 焦氏 、 贾氏 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之物。”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漢語大詞典》:下里巴人
(1).古代民间通俗歌曲。下里,乡里; 巴 ,古国名,地在今 川东 、 鄂西 一带。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 李周翰 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
(2).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漢語大詞典》:首丘
亦作“ 首邱 ”。
(1).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郑玄 注:“正丘首,正首丘也。” 孔颖达 疏:“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后以“首丘”比喻归葬故乡。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復首丘之望。” 清 顾炎武 《悼亡》诗之三:“传説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丘时?”
(2).怀念故乡。后汉书·班超传:“况於远处絶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因有首邱之思,遂移军於 邢州 。” 明 归有光 《娄曲新居记》:“余读其辞,盖有隐居之致,而有感於昔之人发愤伉志,争功名於万里之外,乃至白头顾念,忽有首丘依风之感。”
(3).犹故乡。 清 黄遵宪 《哭张心谷士驹》诗之一:“匆匆事业了 潮州 ,竟认 潮州 作首丘。”
《漢語大詞典》:归葬(歸葬)
人死后将尸体运回故乡埋葬。史记·管蔡世家:“ 悼公 死於 宋 ,归葬。” 唐 韩愈 《董府君墓志铭》:“明年,立皇太子,有赦令,许归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他今求的他太翁骸骨归葬,也算了过一生心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作为母系大家族的成员,其中还包括出嫁死后必须归葬于本氏族的男子。”
《漢語大詞典》:旅殡(旅殯)
谓灵柩暂时安放于外地等待归葬。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八:“旅殯无人照管、或毁坏暴露,愿公愍其不幸……常戒主者保护之,以须其子之至。” 清 吴定 《王节母传》:“始 璞 之高祖殁於 南譙 ,旅殯僧寺。” 清 周树槐 《试用从九品吴君墓志铭》:“君以奉檄,各世三千里外,旅殯十有一年。”
《漢語大詞典》:乞骸骨
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復治 东阿 ,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乞骸骨,赐安车駟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明史·钱习礼传:“復上章乞骸骨,乃得归。”亦省作“ 乞骸 ”。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大司空 彭宣 见 莽 专权,乞骸。” 唐 权德舆 《送崔谕德致政东归》:“乞骸归故山,累疏明深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司马:“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復警。”
《漢語大詞典》:返葬
谓死在外地者归葬故乡。 北周 庾信 《思旧铭》:“思归道远,返葬无从。”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旐翩然。至诚感神,返葬中原。” 宋 陆游 《跋〈淮海后集〉》:“ 子开 名 蘧 ,居 江阴 ,既死,返葬 赵州 临城 。”
《漢語大詞典》:反葬
死在外地,归葬于故乡。礼记·檀弓上:“ 太公 封於 营丘 ,比及五世,皆反葬於 周 。”北史·李德林传:“年十六,遭父艰,自驾灵舆,反葬故里。”
《漢語大詞典》:归骸(歸骸)
归骨。谓归葬。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归骸私门,以待刑书。”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瞑目 东粤 ,归骸 洛浦 。”
分類:归葬
《漢語大詞典》:护丧(護喪)
(1).主持办理丧事。语出汉书·霍光传:“ 光 薨,上及皇太后亲临 光 丧。太中大夫 任宣 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旧唐书·裴冕传:“ 冕 独收 鉷 尸,亲自护丧,瘞于近郊, 冕 自是知名。”
(2).指主持办理丧事者。 清 翟灏 通俗编·仪节:“ 司马氏 书仪:‘护丧,以家长或子孙能干事知礼者一人为之’,主人未成服,则护丧为出见宾;宾入酹,护丧出迎;揖而出,护丧为之送。”
(3).护送灵柩归葬。 唐 薛调 《无双传》:“ 仙客 护丧,归葬 襄 邓 。” 宋 王安石 《鲁国公赠太尉中书令王公行状》:“ 武康公 薨,天子命公乘驛护丧归京师。”明史·常荣传:“ 遇春 卒於军, 荣 护丧还。”
《漢語大詞典》:归轴(歸軸)
指载柩归葬的船。文选·沈约〈齐故安陆王碑文〉:“阶毁留攒,川汎归轴。” 李善 注:“仪礼曰:‘迁於祖用轴。’ 郑玄 曰:‘轴,輁也。’” 吕向 注:“川汎归轴,谓舩载其柩以归也。以舩比车,故云轴也。”
分類:归葬
《漢語大詞典》:归轊(歸轊)
亦作“ 归槥 ”。 送灵柩归葬。文选·颜延之〈阳给事诔〉:“路无归轊,野在委骸。” 李周翰 注:“轊,小棺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朱贵庙碑:“归槥 河州 ,厝兆新域。”
分類:灵柩归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