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庙堂(廟堂)
(1).太庙的殿堂。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庙堂有枯杨之瑚簋,穷谷多不伐之梓豫也。”
(2).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淮南子·主术训》:“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晋书·宣帝纪:“帝曰:‘边城受敌而安坐庙堂,疆埸骚动,众心疑惑,是社稷之大忧也。’”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朝廷。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百姓嗷嗷苦横征,庙堂谁復问苍生。”
(4).朝廷。帝王之代称。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大臣,天子之股肱也,而周岁不得一见。偶有召命,则跪拜唯诺,山呼而退,不得一言……庙堂果何自而悟哉?”
(5).太庙和明堂。《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王逸 注:“庙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於宗庙,议之於明堂也。”
(6).庙宇。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城南有 曹嵩 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餘基尚存,柱础仍在。”《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正犹豫间,忽然祥云瑞靄,笼罩庙堂,香风起处,见一老人,坐於石磯之上,即前日所见 中源水君 。”
《漢語大詞典》:观阙(觀闕)
(1).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汉书·王尊传:“夫人臣而伤害阴阳,死诛之罪也;靖言庸违,放殛之刑也。审如御史章, 尊 乃当伏观闕之诛,放於无人之域,不得苟免。”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
(2).代称宫殿。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日行临观闕,帝锡洽珪璋。”参见“ 两观 ”。
(3).指庙宇。 元 张翥 《壶洲为上清张道士题》诗:“ 锦水 西头观闕青,仙家原不隔沧溟。”
《漢語大詞典》:两观(兩觀)
(1).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左传·定公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汉书·董仲舒传:“及至 周 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闕,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诗:“壮哉丽百常,美矣崇两观。”
(2).特指 春秋 鲁 阙, 孔子 诛 少正卯 之处。《孔子家语·始诛》:“於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 少正卯 ,戮之于两观之下。”旧唐书·李义府传:“ 仲尼 为 鲁 司寇七日,诛 少正卯 於两观之下; 义方 任御史旬有六日,不能去姦邪於双闕之前,实以为愧。”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六:“两观餘坡陀,万世示顽獷。”
(3).借指行刑正法之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罪实比於四凶,诛宜行於两观。”
《漢語大詞典》:台观(臺觀)
(1).泛指楼台馆阁等高大建筑物。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臺观是崇,淫乐是好。” 晋 孙楚 《韩王故台赋序》:“ 召公 大贤,犹舍甘棠,区区小国,而臺观隆崇。”
(2).特指道教的庙宇。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元年:“甲申,赐 摶 号 希夷先生 ,令有司增葺所止臺观。”
《漢語大詞典》:神宇
(1).犹神州。指京都。 晋 郭璞 《南郊赋》:“廓清紫衢,电扫神宇。”
(2).灵室。即祭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取三岁雄鸡、猳猪、燔之四通神宇。”文选·潘岳〈寡妇赋〉:“仰神宇之寥寥兮,瞻灵衣之披披。” 刘良 注:“神宇,灵室也。”
(3).指庙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中宿县 山下有神宇, 溱水 至此沸腾鼓怒,槎木泛至此沦没,竟无出者。” 宋 苏轼 《巫山》诗:“攀缘见神宇,憩坐就石位;巉巉隔 江 波,一一问庙史。”
(4).华美的屋宇。《文选·沈约〈学省愁卧诗〉》:“虚馆清阴满,神宇曖微微。” 张铣 注:“神宇谓其华饰如神也。”
(5).神情气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子猷 、 子敬 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 子猷 遽走避,不惶取屐; 子敬 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 王 神宇。”新唐书·文艺传中·陆据:“神宇警迈,善物理。” 冰心 《南归》:“这句话如同兴奋剂似的,父亲眉头一皱,那惨肃的神宇,使我起栗。”
《漢語大詞典》:水庙(水廟)
(1).即龙王庙。 唐 李约 《观祈雨》诗:“桑条无叶土生烟,簫管迎龙水庙前。”
(2).指临水的庙宇。 元 陈旅 《潇湘八景图》诗:“归帆傍水庙,簫鼓下神鸦。”
分類:龙王庙宇
《漢語大詞典》:香火
(1).香烛;香和灯火。晋书·艺术传·单道开:“ 陈郡 袁宏 为 南海 太守,与弟 颖叔 及沙门 支法防 共登 罗浮山 ,至石室口,见 道开 形骸如生,香火瓦器犹存。” 五代 齐己 《怀天台华顶僧》诗:“曾从 国清寺 ,上看明月潮。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 清 龚自珍 《鹊桥仙》词:“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
(2).引申指供奉神佛之事。 唐 白居易 《五月斋戒先以长句呈谢》:“散斋香火今朝散,开素盘筵后日开。” 元 胡用和 《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三山香火年年盛,十庙英灵世世昌。” 清 侯方域 《任源邃传》:“少时有羣儿戏为泥龕于田间,设神像,谬以灵应相与煽惑,为香火鬨里閈间。” 峻青 《秋色赋·在干旱的日子里》:“这庙里,终年香火不断,天旱了,人们去求它普降甘霖;天涝了,人们又去求它收起云雾。”
(3).借指供奉神佛之所。儒林外史第二回:“这庵是十方的香火,只得一个和尚住。”
(4).指子孙祭祀祖先之事。借指后嗣。《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絶了香火。”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但得一男半女,也絶不了 郭氏 门中香火。”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书》:“见今娶妻生子,改姓 李 ,以奉 翰峰先生 香火矣。”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九:“你是兼祧了两房的, 钱 家的香火,就只在你一人身上呢!”
(5).谓燃点香。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百日内夜常燃灯,旦常香火。”
(6).燃着的香。 唐 白居易 《戏礼经老僧》诗:“香火一炉灯一盏,白头夜礼佛名经。”归潜志卷八引 元 张翥 诗:“矮窗小户寒不到,一鑪香火四围书。”
(7).指主持香火的人。金石萃编·北周颜那米等造像记:“香火 庞敬 ,一心供养。”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浄安院 ,内侍 董宋臣 香火。”
(8).指庙祝,庙宇中照料香火及打杂的人。《水浒后传》第十七回:“ 穆春 走进前殿,转到厨房,见一香火在那里盪酒。”《黄绣球》第十四回:“这庵门暂叫香火看着,房门窗门一齐关锁好了,再把要紧的箱子也带到我家去,先安顿了娘娘为是。”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听说这里从前有个香火老头吊死过,如今就连先生们的脸上都有点阴森森的。”
(9).指誓约结盟时燃点香火。亦用以指结盟之交。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 兆 ( 尒朱兆 )曰:‘香火重誓,何所虑邪?’ 绍宗 ( 慕容绍宗 )曰:‘亲兄弟尚难信,何论香火!’”
(10).谓信奉佛法,共结香火之缘。 前蜀 贯休 《蜀王登福感寺塔诗》之一:“天资忠孝佐金轮,香火空王有宿因。” 宋 王安石 《示耿天骘》诗:“弦歌无旧习,香火有新缘。”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何当来世结香火,永与名山躬井磑。”参见“ 香火因缘 ”。
《漢語大詞典》:香火因缘(香火因緣)
佛教语。香与灯火,为供奉佛前之物。因以“香火因缘”谓同在佛门,彼此契合。北齐书·陆法和传:“ 法和 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於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人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唐 白居易 《祭中书韦相公文》:“ 长庆 初,俱为中书舍人日,寻诣 普济寺 宗律 师所,同受八戒,各持十斋。由是香火因缘,渐相亲近。”亦省作“ 香火缘 ”。 唐 白居易 《以诗代书酬慕巢尚书见寄》:“愿为愚谷烟霞侣,思结空门香火缘。” 宋 楼钥 《适斋挂冠次韵》之一:“秖图径取衣冠挂,不愿更寻香火缘。” 清 袁枚 新齐谐·王莽时蛇冤:“先生辞 光武 之聘,早登仙道。与吾有香火缘,故来相救。”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争结香火缘,远方亦麕至。”
《漢語大詞典》:野寺
野外庙宇。 唐 韦应物 《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诗:“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牀。” 宋 苏轼 《游杭州山》诗:“山平村坞迷,野寺鐘相答。” 清 张锡祚 《谒韦刺史祠》诗:“道心栖野寺,诗思冷秋塘。”
分類:野外庙宇
《漢語大詞典》:庙貌(廟貌)
诗·周颂·清庙序 郑玄 笺:“庙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见,但以生时之居,立宫室象貌为之耳。”因称庙宇及神像为庙貌。 三国 蜀 诸葛亮 《黄陵庙记》:“庙貌废去,使人太息。”桯史附 宋 岳珂 《吁天辩诬通叙》:“ 孝宗 皇帝嗣位之初,首加昭雪,復其宫爵,又锡之冢地……旌以庙貌而俾有以尉部曲三军之心。”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形骸虽肖何如觉,庙貌徒严妄设陈。”
分類:庙宇神像
《漢語大詞典》:抟风(摶風)
(1).庄子·逍遥游:“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后因称乘风捷上为“摶风”。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南朝 梁简文帝 《阻归赋》:“躡九枝而耀景,緫六翮而摶风。” 唐 钱可复 《莺出谷》诗:“摶风翻翰疾,向日弄吭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纵轡诚亏於远到,摶风勉屈於卑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寇逸》:“夹攻里外施英勇,看他鹏翮怎摶风?”
(2).旋风。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摶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 宋 王安石 《寄李秀才兄弟》诗:“怒水摶风雪壠高,乱流追我隻鱼舠。”
(3).屋翼。我国传统建筑的亭、台、楼、阁、庙宇、宫殿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也叫飞檐。《仪礼·士冠礼》“直于东荣” 郑玄 注“荣,屋翼也” 唐 贾公彦 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摶风。”摶,一本作“ 搏 ”。
《漢語大詞典》:朱甍
(1).朱红色的屋顶。 唐 李白 《明堂赋》:“皓壁昼朗,朱甍晴鲜。”
(2).借指帝王宫室和道院、庙宇等。 宋 陆游 《归三山入秋益凉欣然有赋》:“碧瓦朱甍无杰屋,乌篷画楫有新船。道山顶上虽清絶,万顷烟波始是仙。” 明 何景明 《大梁行》:“万骑千乘空云屯,綺构朱甍不復存。” 明王錂《春芜记·瞥见》:“朱甍画栋绕 祗园 ,看云外幡风飘乱。” 张怀奇 《颐和园词》:“朱甍天际集凤凰, 九成 避暑离宫凉。”
《漢語大詞典》:宗庙(宗廟)
(1).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 《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躪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漢語大詞典》:野庙(野廟)
野外庙宇。 宋 陆游 《思蜀》诗:“瑞草溪桥路, 青衣 野庙壖。”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路当出其东隅,而遥闻洞前人声沸然,乃迂而西北至其下,则村氓之羣社於野庙者也。” 清 厉鹗 《八月十五日同敬身观潮》诗:“买酒旗亭望山远,焚香野庙拜潮生。”
分類:野外庙宇
《漢語大詞典》:银榜(銀榜)
(1).亦作“ 银牓 ”。宫殿或庙宇门端所悬的辉煌华丽的匾额。神异经·中荒经:“东方有宫,青石为墙,高三仞,左右闕高百尺,画以五色,门有银牓。” 唐 杜甫 《乐游园歌》:“閶闔晴开詄荡荡, 曲江 翠幕排银牓。” 萧涤非 注:“银牓,宫殿门端所悬金碧辉煌的匾额。”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宫门不避讳:“今上皇贵妃 郑氏 所居宫,名曰 翊坤宫 ,上一字即今上御名,何以银榜高悬。” 清 李果 《范文正公祠》诗:“先皇银榜龙章在,红树阶前交映明。”
(2).以银粉或银饰纸、木牌书写张贴的文告。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孙文靖公:“昨朝银榜揭天门,姓名琐屑知谁谋。”
《漢語大詞典》:尊崇
(1).尊敬推崇。春秋·僖公五年“诸侯盟于 首止 ” 晋 杜预 注:“ 齐桓 行霸,翼戴天子,尊崇王室。” 宋 范仲淹 《遗表》:“尊崇贤良,裁抑侥幸。”明史·太祖纪赞:“昭揭经义,尊崇正学。” 孙犁 《秀露集·左批评右创作论》:“这些大作家也没有一个不衷心地尊崇与他同时代的伟大的批评家。”
(2).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宫阙等建筑。 明 陈所闻 《驻马听·吴山拜伍相庙》曲:“庙貌尊崇,独佔 吴山 第一峰。” 明 李东阳 《天津卫城修造记》:“瞻宫闕之尊崇,览畿甸之高腴。”
(3).显贵。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道府所辖地方,远者或千餘里,其本任有表率之责,职位又较尊崇。”
《漢語大詞典》:宫观(宫觀)
(1).供帝王游憩的宫馆。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乃令 咸阳 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后汉书·耿秉传:“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 秉 常领禁兵宿卫左右。” 唐 高适 《古大梁行》:“ 魏王 宫观尽禾黍, 信陵 宾客随灰尘。”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还择日诣诸宫行谢:“第三日毕,即游幸别宫观或大臣私第。” 明 何景明 《昔游篇》诗:“帝京宫观一如昔,盘龙曲凤青云间。”
(2).祠庙。史记·封禅书:“ 卿 曰:‘僊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岁乃可致也。’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
(3).道教的庙宇。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城内外诸宫观:“在城宫观,则以 太乙 、 万寿 为首。”《水浒传》第一回:“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
(4).官名。宫观使的省称。 宋 宫观本为崇奉道教而设, 大中祥符 五年 玉清昭应宫 建成,始置宫观使,由前任宰相或现任宰相充任。此外还有提点、主管、判官、都监等官,皆为安排闲散官员而设,无实职。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日,甚重宫观。”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孙莘老不甚言事》:“ 孙莘老 为御史中丞,不甚言事,以疾辞位得宫观。”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王权 及 汜 既败军,乃先罢 权 为在外宫观。”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宋宫观不必往其处供职:“ 神宗 置宫观之职,取 汉 祠祝釐之义,所以优贤逸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