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阁(黄閣,黄閤)
亦作“黄閤”。
(1). 汉 代丞相、太尉和 汉 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汉 卫宏 《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书·礼志二:“三公黄閤,前史无其义……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閤,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 汉 来制也。”后因以黄阁指宰相官署。 唐 韩翃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巡边》诗:“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元 耶律楚材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我祖建四节,功烈光黄閤。”
(2). 唐 时门下省亦称黄阁。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旧史《严武传》迁给事中,时年三十二。给事中属门下省, 开元 曰黄门省,故云‘黄閤’。”
(3).借指宰相。 唐 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诗:“自怜黄阁知音在,不厌彤幨出守频。”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郡斋偶书》:“ 赤松 雅意思轻举,黄阁群心望復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辨冤》:“説甚么黄阁经纶肃万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补遗:“ 陈桂林 文恭 宏谋 ,黄阁雍容。”
《漢語大詞典》:黄公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黄公酒垆(黄公酒壚)
魏 晋 时 王戎 与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壚”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宋 梅尧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诗:“似过 黄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见脩竹中。”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曲:“近 黄公 酒壚,诵 坡仙 乐府,直喫到月转垂杨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钱虞山 题三老图诗,末句云:‘ 秦淮 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 黄公 酒壚之叹。”
《漢語大詞典》:太尉
官名。 秦 至 西汉 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汉 武帝 时改称大司马。 东汉 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历代亦多曾沿置,但渐变为加官,无实权。至 宋徽宗 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 元 以后废。
《漢語大詞典》:长史(長史)
官名。 秦 置。 汉 相国、丞相, 后汉 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 唐 制,上州刺史别驾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至 清 ,亲王府、郡王府置长史,理府事。参阅通志·职官六《清通典·职官十》
《漢語大詞典》:西曹
(1).古官名。太尉的属官,执掌府中署用吏属之事。汉书·丙吉传:“ 吉 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 吉 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吉 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復何所容?’”
(2).兵部的别称。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兵部:“ 崔豹 古今考:‘兵部称西曹。’案,西为金,主兵刑之义。故与刑部同称。”
(3).刑部的别称。 唐 元稹 《送复梦赴韦令幕》诗:“西曹旧事多持法,慎莫吐佗丞相茵。” 明 袁宏道 《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西曹旧称清秩,居是官者,多文雅修饰之士。”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刑部:“《客燕杂记》:‘ 嘉靖 中, 李攀龙 、 王世贞 俱官西曹,相聚论诗,建 白云楼 榜诸君诗,人目刑部为外翰林,亦称西臺。’”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九三:“西曹那解 陈 家事,自有君王特达知。”
《漢語大詞典》:鹊印(鵲印)
(1).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载, 张颢 得山鹊所化的金印,官至太尉,后遂以“鹊印”指得官的喜兆。 唐 张鷟 《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羊车映玉,焕昇气於淮川;鹊印流金,鬱灵符於宝轴。” 唐 元稹 《为萧相国谢太夫人国号告身状》:“宝过金籯,瑞同鹊印。”
(2).借指公侯之位。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明 徐渭 《边词》之十九:“手把龙韜何用读,臂悬鹊印自然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 李广 难封,岂忘情于鹊印; 冯唐 虽老,尚属意于龙头。”参见“ 鹊石 ”。
《漢語大詞典》:鹊石(鵲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常山 张颢 ,为 梁州 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 顥 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顥 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 汝南 樊衡夷 上言:‘ 尧 舜 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復置。’ 顥 后官至太尉。”遂以“鹊石”为官员应天命升迁的典实。 明 张煌言 《寿安福伯邓如磐》诗:“鹊石文垂早建牙,归来长啸饵丹砂。”
《漢語大詞典》:偏袒
(1).解衣裸露一臂。战国策·燕三:“ 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汉书·酷吏传·田延年:“即闭关独居齐舍,偏袒持刀东西步。”太平广记卷一三二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张纵》:“至前堂,见丞夫人对镜理粧,偏袒一膊。”
(2). 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传令军中说,助 吕氏 的右袒,助 刘氏 的左袒,军皆左袒, 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参阅汉书·高后纪。后以称偏护一方。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先恭王之正:“居相位者,当有相度, 西林 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 闻一多 《什么是儒家》:“他们也不能偏袒某一方面,偏袒了一方,使一方太强,有压倒对方的能力,缓冲者也无事可做。”
(3).佛教徒穿袈裟,袒露右肩,以表示恭敬,并便于执持法器,亦称偏袒。 唐 杜甫 《戏韦偃为双松图歌》:“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 宋 道成 释氏要览·礼数:“偏袒, 天竺 之仪也。此礼自 曹魏 世寖至今也。律云,偏露右肩,即肉袒也。律云,一切供养,皆偏袒,示有便於执作也。” 清 吴嘉纪 《送瑶儿》诗:“胡僧偏袒摇掌,导魂铃子声錚然。”
《漢語大詞典》:垂紫
悬垂紫色的印绶。 汉 制相国、丞相、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前后左右将军皆金印紫绶。后汉书·冯衍传下:“ 衍 少事名贤,经歷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 李贤 注:“金谓印也,紫谓綬也。”
《漢語大詞典》:委顿(委頓)
(1).颓丧;疲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潘岳 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 洛阳 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縈之。 左太冲 絶丑,亦復效 岳 遨游,於是羣嫗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譬如有人,虽有十夫之力,自朝及夕,常自大呼跳跃,初虽可畏,其势不久必自委顿。”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长途不觉委顿,所以不曾便来晋謁。”明史·李橒传:“ 橒 奋臂一呼,士卒虽委顿,皆强起斫贼,贼皆颠踣死城下。” 清 林则徐 《滇轺纪程》:“行,凌晨雨甚,道泥泞,舆人皆委顿。”
(2).衰弱;病困。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车驾亲率羣司,躬行古礼焉”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载太尉 华歆 表:“臣老病委顿,无益视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超 ( 弦超 )忧感积日,殆至委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台妓严蘂:“一再受杖,委顿几死。” 清 钮琇 觚賸·产卵:“ 番禺县 市穚村 民家女 谢氏 ……及分娩之期,腹痛经旬,委顿欲絶。”
《漢語大詞典》:紫青
犹青紫。 汉 制,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 唐 代以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为阶官。后以“紫青”为贵官高位代称。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使紫青重紆,玄牡龙跱。”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家退翁知怀安军》:“当时功名意,岂止拾紫青。” 宋 范成大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诗之二:“门户传清白,阶庭侍紫青。”
《漢語大詞典》:隐相(隱相)
(1).谓深居简出,不露面。 唐 武元衡 《夏日寄陆三达陆四逢并王念八仲周》诗:“ 士衡 兄弟旧齐名,还似当年在 洛城 。闻説重门方隐相,古槐高柳夏阴清。”
(2). 宋 宦官 梁师成 官至太尉,恃宠专权,时人称为“隐相”。宋史·宦者传三·梁师成:“ 政和 间,得君贵幸…… 王黼 父事之,虽 蔡京 父子亦諂附焉。都人目为‘隐相’,所领职局至数十百。”
《漢語大詞典》:贼曹(賊曹)
(1).官署名。 西汉 成帝 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 东汉 光武帝 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称贼曹。后汉书·何敞传:“ 敞 备数股肱,职典贼曹,故欲亲至发所,以纠其变,而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通典·职官五:“ 汉成帝 时,尚书初置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又置三公曹,主断狱。 后汉 光武 ,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谓之贼曹,重於诸曹。”
(2).官名。 东汉 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主盗贼事。后汉书·党锢传·岑晊:“又以 张牧 为中贼曹吏。”后也泛称捕盗之官吏。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嗟我身为赤县令,操权不用欲何俟?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中:“宪副 金坛 于公 备兵 大名 日,下令捕一大盗,部内贼曹诸捕,率以督限笞困。”
(3).特指兵部。 明 陈子龙 《感怀》诗之七:“圣明依重惟金部,海内经营恃贼曹。”
(4).贼众;匪类。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 后蜀 周珽 《儆诫录·开照寺盗》:“寺元有 释迦 藕丝袈裟,为千载之异物也,贼曹分取,与其妻拆而易之。”《水浒传》第十八回:“诗曰:保正缘何养贼曹,押司纵贼罪难逃。” 清 黄遵宪 《京乱补述》诗之三:“举国成狂病,羣官作贼曹;驴王兼狗相,踊跃喜同袍。”
《漢語大詞典》:三卿
(1).指古代的司徒、司马、司空。 汉 改司马为太尉。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於天子。” 孔颖达 疏:“ 崔氏 云:三卿者,依 周 制而言,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故春秋左传云: 季孙 为司徒, 叔孙 为司马, 孟孙 为司空,此是三卿也。” 汉 蔡邕 《故太尉乔玄庙碑》:“出将边营,入掌机密,歷三卿,同三司。”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汉 以司徒、司马、司空为宰相。盖六国时有此三卿。 汉 採用之,但改司马曰太尉。”
(2).指上、中、下卿。《公羊传·襄公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三军者何?三卿也。” 何休 注:“为军置三卿官也。卿、大夫爵号大同小异。方据上卿道中下,故总言三卿。”
(3).指 春秋 晋 之 韩 、 魏 、 赵 三大卿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 中牟 在 春秋 之时,为 郑 之堰也,及三卿分 晋 ,则在 魏 之邦土。”
《漢語大詞典》:袒右
(1).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代罪人受刑的标志。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参见“ 袒左 ”。
(2).脱去右袖,露出右臂。古时表示参加起事的标志。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乃入市中曰:‘ 淖齿 乱 齐国 ,杀 閔王 ,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 淖齿 ,刺而杀之。”汉书·陈胜传:“乃诈称公子 扶苏 、 项燕 ,从民望也。袒右,称 大楚 。” 颜师古 注:“袒右者,脱右肩之衣。当时取异於凡众也。”
(3). 汉 吕后 死,太尉 周勃 入北军,“行令军中曰:‘为 吕氏 右袒,为 刘氏 左袒。’军皆左袒。” 周勃 遂率兵尽杀 吕 党。事见史记·吕太后本纪。后遂以“袒右”表示对旧势力的拥护。 李大钊 《新旧思潮之激战》:“若是公众袒右你们,那个能够推倒你们。”
《漢語大詞典》:袒左
古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 唐 贾公彦 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是以《士丧》主人左袒,此及《大射》亦皆袒左,不以凶吉相反,惟有受刑袒右。”
《漢語大詞典》:掌武
唐 代太尉的别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吴融 侍郎策名后,曾依相国太尉 韦公 昭度 ,以文笔求知,每起草先呈,皆不称旨。 吴 乃祈掌武亲密俾达其诚。”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太尉为掌武。”
分類: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