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里闾(里閭)  拼音:lǐ lǘ
乡里。南朝梁。萧衍〈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元来江陵渚宫一带地方,多被王仙芝作寇残灭,里闾人物,百无一存。」
《國語辭典》:闾巷(閭巷)  拼音:lǘ xiàng
街巷。唐。王维〈桃源行〉:「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國語辭典》:里社  拼音:lǐ shè
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有司请令县常以春月及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
《國語辭典》:邑里  拼音:yì lǐ
县邑闾里。《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化行邑里,惠洽百姓。」《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邑里向疏芜,寒流自清泚。」
《國語辭典》:土壤  拼音:tǔ rǎng
1.土地。《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今孔兵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2.覆盖在地壳最外围的一层土质,由土粒与腐植质混合而成。其中含有水分、空气、矿物质和微生物,可供植物生长与动物栖息。
《國語辭典》:州闾(州閭)  拼音:zhōu lǘ
旧时地方行政区域州和闾的合称,后亦用于泛指乡里。《礼记。曲礼上》:「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漢語大詞典》:井里
(1).乡里。古代同井而成里,故称。荀子·大略:“ 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 杨倞 注:“井里,里名。” 宋 陈亮 《祭卢钦叔母夫人文》:“閫内之懿,闻於井里。”《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闰四夏月十七日》:“众志成城,保卫井里。”
(2).里巷。 清 黄景仁 《岁暮篇》诗:“更闻井里喧,索逋百不让。”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
《漢語大詞典》:宅里
犹乡里。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 孔 传:“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表异其居里。”《敦煌变文集·舜子变》:“去时即来一年,三载不归宅里。”
分類:乡里
《漢語大詞典》:比闾(比閭)
木名。即棕榈。逸周书·王会:“ 白州 比閭,比閭者华若羽。伐其本为车,终行不败。” 孔晁 注:“ 白州 东南,蛮与 白 民接也,水中可居曰州,州中出此珍木。” 朱右曾 校释:“愚谓比閭即‘并閭’也。《本草拾遗》云:櫚木出 安南 ,性坚,紫黑色。有花纹者名曰‘花閭’。”
《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閭,使之相受。”比、闾为古代户籍编制基本单位。后因以“比閭”泛称乡里。 宋 苏洵 《议法》:“比閭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姦大猾束手请死。” 清 刘大櫆 《慎始》:“天下之事,惟其未有以倡之,有一人倡之於前,以至比閭族党之间,相效而成俗。”
《漢語大詞典》:栎社(櫟社)
(1).作为神社象征的栎树。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 齐 ,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成玄英 疏:“櫟,木名也。社,土神也。”庄子·人间世:“ 匠石 归,櫟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 宋 叶适 《还华贤良九经说贤良进卷语林等》诗:“芄兰恨柔蔓,櫟社嫌拥肿。”
(2).乡里的代称。 元 范梈 《立春日和王翰林》:“几时归櫟社,尽日接芳筵。”
《漢語大詞典》:州乡(州鄉)
泛指乡里。国语·楚语下:“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肃肃济济,如或临之。於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比尔兄弟亲戚。”晋书·石勒载记上:“仰惟明公州乡贵望,累叶重光,出镇藩岳,威声播于八表。”
分類:乡里
《漢語大詞典》:州党(州黨)
犹言乡里。新唐书·刘仁轨传:“ 仁轨 率兵絶 瓠芦河 ,攻大镇 七重城 ,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分類:乡里
《漢語大詞典》:丘里
乡里。庄子·则阳:“ 少知 问於 大公调 曰:‘何谓丘里之言?’” 成玄英 疏:“古者十家为丘,二十家为里。乡閭丘里,风俗不同,故假问答以辩之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感逝川之无捨,哀清暉之眇默,餐舆诵於丘里,瞻雅咏於京国。” 刘良 注:“丘里,田里之间也。”
分類:乡里
《漢語大詞典》:井庐(井廬)
(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通典·食货四:“因井庐以定赋税。”
(2).泛指邻里;乡里。 南朝 宋 鲍照 《皇孙诞育上表》:“臺禁称祉,井庐相贺。” 钱振伦 注:“左传:‘庐井有伍’。” 清 恽敬 《新喻东门漕仓记》:“邻长、里宰、酇长、鄙师,即同井庐以行相推择者,故下之俗易达于上,上之风易究于下。”
《漢語大詞典》:比里
指乡里,邻里。里,古代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出私财,以偿所亡。” 明 张纲孙 《苦旱行》:“高田低田薄有收,比里稍可完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