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那颜(那顔)
亦作“ 那衍 ”。亦作“ 那延 ”。 蒙古语noyan的音译。义为官吏,王公,长官。后为贵族的通称。《元典章·台纲二·照刷》:“ 月儿鲁 那颜为头,俺商量来,今后差监察各处行者,照刷出稽迟违错底轻罪过呵,教监察就便斟酌断者。”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 溜金王 患病了,请那颜进。” 徐朔方 等校注:“那颜,一作诺颜,蒙古语官长的音译。”《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 铁哥 丞相传奉皇太子令旨,教对 金长老 道与 铁哥 都元帅也可那衍、 刘万户 、 和尚万户 、 抄剌千户 等官。”《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五二年安邑长春观道教真人札碑》:“ 蒙哥 皇帝圣旨里,宣諭倚付 汉 儿田地里应为底先生每底那延真人,悬带御前金牌。”
《漢語大詞典》:贵宗(貴宗)
(1).犹贵族。《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齐义於贵宗,等惠於百司。” 吕延济 注:“贵宗,谓外戚及诸公也。”《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谓贵戚及公卿之族也。” 元 虞集 《史夫人墓志铭》:“及长而嬪,遭时易代,虽于贵宗,弗与盛会。”《元史·世祖纪十一》:“诸王 胜纳合儿 印文曰‘皇姪贵宗之宝’,宝非人臣所宜用,因其分地改为‘济南王印’为宜。”参见“ 贵族 ”。
(2).称他人宗族的敬语。 清 顾炎武 《答人书》:“贵宗为 周 康叔 之后,令曾祖 念劬先生 分符 济 北,去后歌思循吏之声,自足传于百代。”
(2).称他人宗族的敬语。 清 顾炎武 《答人书》:“贵宗为 周 康叔 之后,令曾祖 念劬先生 分符 济 北,去后歌思循吏之声,自足传于百代。”
《國語辭典》:君子 拼音:jūn zǐ
1.在位者或君王。《易经。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礼记。曲礼上》:「故君子式黄发。」唐。孔颖达。正义:「君子谓人君也。」
2.才德出众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3.称谓。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2.才德出众的人。《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3.称谓。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國語辭典》:宾客(賓客) 拼音:bīn kè
1.泛称客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承父兄基业,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纮延接四方宾客。」《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宾客里面有愿聘的,便赴今夕佳期,有众亲在此作證盟,都可做大媒。」
2.别国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宋。邢炳。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令其子为吴行人。」南朝宋。裴骃。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
3.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爽命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三千御林军,……于是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2.别国来的使者。《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宋。邢炳。疏:「可使与邻国之大宾小客言语应对也。」《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令其子为吴行人。」南朝宋。裴骃。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
3.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三国演义》第一○六回:「爽命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各引三千御林军,……于是曹爽门下宾客日盛。」
《國語辭典》:大人 拼音:dà rén
1.对德高或地位尊者的称呼。《礼记。礼运》:「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2.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3.对权贵或官吏的称呼。《孟子。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成年人。相对于小孩而言。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
5.巨人。《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
6.旧时鲜卑、乌桓部落首长的称呼。《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传》:「有勇健能理决斗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7.契丹部落首长的称呼。《新五代史。卷七二。四夷附录》:「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漢語大詞典》:公侯
(1).公爵与侯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 班固 《白虎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漢語大詞典》:阳城(陽城)
(1). 春秋 时 楚国 贵族的封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 阳城 ,迷 下蔡 。” 李善 注:“ 阳城 、 下蔡 ,二县名,盖 楚 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 唐 李商隐 《无题》诗:“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 阳城 十万家。”
(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刘逵 注:“ 阳城 , 蜀 门名也。”
(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
(2).古城楼名。《文选·左思〈蜀都赋〉》:“结 阳城 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刘逵 注:“ 阳城 , 蜀 门名也。”
(3).山名。《左传·昭公四年》:“四岳、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 杨伯峻 注:“古 阳城 在今 河南 登封县 东南,俗名曰 城山岭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登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