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下榻
(1). 后汉 陈蕃 为 乐安 太守。郡人 周璆 ,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 蕃 能致之。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 蕃 为 豫章 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穉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陈蕃传《徐穉传》。后遂谓礼遇宾客为“下榻”。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緑樽。” 唐 刘长卿 《送贾三北游》诗:“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他都是井中蛙妄称尊大,比 周公 不握髮,比 陈蕃 不下榻。”
(2).寄居;住宿。 宋 陆游 《寄张真父舍人》诗:“犹能下榻否,拟卜 瀼西 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翩翩:“女曰:我出家人,居有山洞,可以下榻,颇不畏虎狼。” 杨朔 《东风第一枝·两洋潮水》:“我们下榻的旅馆又恰恰面临着大洋,日里夜里,耳边上总是响着一片风涛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栖息(棲息)
亦作“栖息”。
(1).止息;寄居。 三国 魏 曹丕 《莺赋》:“託幽笼以栖息,厉清风而哀鸣。” 唐 韩愈 《鸣雁行》:“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显圣》:“你如今省得在此惊怕,可潜出宫中北门,暂往 阳山 栖息。” 李瑛 《芦苇的记忆》:“那时呵,苇丛间曾栖息过多少群雁。”
(2).指寄居之所。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察其所为,则无栖息,独卧圃中草舍。”
(3).谓隐居。隋书·隐逸传·徐则:“悦性冲玄,怡神虚白,餐松饵术,栖息烟霞。” 唐 权德舆 《浩歌》:“因兹谢时辈,栖息无何乡。” 明 何景明 《送五清先生》诗:“不然从此可栖息,无使天柱石鼓空巉巗。”
《漢語大詞典》:栖止(棲止)
亦作“栖止”。
(1).寄居;停留。 唐 李频 《辞夏口崔尚书》诗:“同来栖止地,独去塞鸿前。”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他为自家贫未娶,只在府厅耳房内栖止,这伙守厅军壮都称他做‘厅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黄衣人:“本以汝善人,故来栖止,今车马杂沓,久且不利於汝,吾当去此。” 何其芳 《街》:“木板的大本史记汉书,变成无数的白蝴蝶,飘飞在庭院里,又栖止在草地上。”
(2).指寄居停留的地方。 唐 沈既济 《任氏传》:“ 郑子 许与谋栖止。 任氏 曰:‘从此而东,大树出于栋间者,门巷幽静,可税以居。’”清史稿·仁宗纪:“将閒散旗丁送往 吉林 ,拨给地亩,或耕或佃,以资养赡……该将军等尽心筹画,区分栖止,详度以闻。”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宜勒限使夷人徙 澳门 ,不许留一夷,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
《漢語大詞典》:寓居
寄居;侨居。 汉 张衡 《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託。”南史·齐纪上·高帝:“中朝丧乱,皇高祖 淮阴 令 整 ,字 公齐 ,过 江 居 晋陵 武进县 之 东城里 ,寓居 江左 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更为 南兰陵 人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 仲淹 遭母忧,寓居城下, 晏公 请掌府学。”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他结束了 洞庭 和 潇 湘 的漫游,又折回到 江夏 ;不久便东下 寻阳 而暂时寓居于 豫章 。”
《漢語大詞典》:侨寓(僑寓)
(1).侨居;寄居。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李元将 评事及弟 仲将 尝侨寓 江都 。” 金 元好问 中州集·郭邦彦:“ 邦彦 字 平叔 ,本 鄠县 人,侨寓 阳翟 ,遂占籍焉。”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一折:“下官姓 权 名 次卿 ,字 文长 , 宣州 人也……薄游 吴郡 ,侨寓禪林。”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昔年从父入 蜀 ,侨寓 甘 家。” 鲁迅 《南腔北调集·漫与》:“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昔之义军,已名‘匪徒’,而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 姑苏 了。”
(2).指侨居之人。宋书·王玄谟传:“ 雍 土多侨寓, 玄謨 请土断流民,当时百姓不愿属籍,罢之。”
分類:侨居寄居
《漢語大詞典》:作寓
寄居;借宿。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妙通 道:‘﹝ 权翰林 ﹞在我那里作寓好些时。’”《说岳全传》第七回:“门生们在南门内 江振子 店中作寓。”
分類:寄居借宿
《漢語大詞典》:托居(託居)
寄身;栖止。 宋 刘攽 《回长官某员外启》:“从事侯藩,託居仁里,聆素誉于乡彦,辱雅游于中华。” 明 徐渭 《荷赋》:“余应之曰:‘何子见之不广也!吾闻自子之先,以至於子,皆得以君子名者,岂以託居之广大而顾盻之光荣乎?’”
分類:寄身栖止
《漢語大詞典》:侨寄(僑寄)
寄居。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今侨寄道旁,非无意也。彼 卢相 者,蠹贤怙势,恣行不法,终当南窜,幸未死间,或可见之耳。”
分類:寄居
《漢語大詞典》:寄泊
犹寄居。 唐 段成式 《剑侠传·丁秀才》:“ 郎州 道士 少微 顷在 茅山 紫阳院 寄泊,有 丁秀才 者亦同寓宿。”
分類:寄居
《漢語大詞典》:止托(止託)
寄居。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託。”
分類:寄居
《漢語大詞典》:托寓(託寓)
(1).寄居。墨子·非儒下:“ 周公旦 非其人也邪?何为舍亓家室而託寓也?”
(2).寄托本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依类託寓,諭以封峦。”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寓,寄也。峦,山也。言依事类託寄,以喻封禪者。” 宋 宋祁 《上苑牡丹赋》:“託寓虽细,貺施甚明。”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 李商隐 作《无题》诗五首,格新意杂,託寓不一,难於命题,故曰‘无题’。”
《漢語大詞典》:托舍(託舍)
犹寄居。管子·山权数:“ 东海 之子类於龟,託舍於 若 。” 尹知章 注:“犹寄居也。” 王闿运 《上征赋》:“日曖曖而将雨兮,及 石马 而託舍。”
分類:寄居
《漢語大詞典》:假居
(1).租屋而居;暂借居住。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凌廷堪》:“又北走 海州 於败簏中攟拾残稿,假居僧寺,辑録以归。”
(2).指寄居。 清 朱象贤 《闻见隅录·烈妇段氏》:“﹝ 段氏 ﹞嫁夫名 马小 ,贫无以自活,假居岳家。”
分類:寄居居住
《漢語大詞典》:作客
(1).谓寄居异地。 唐 杜甫 《刈稻了咏怀》诗:“无家问消息,作客信乾坤。”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陆游 《醉中长歌》:“人生未死贵适意,万里作客元非穷。”
(2).作客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话説 徽州府 有一商人……专一走 川 陕 作客贩货,大得利息。”
(3).去别人处做客人。 巴金 《灭亡》第七章:“她反而欢迎他常常到她底家里来作客。”
佣工,受雇者。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作客佣赁者。”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 鲜卑 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寧,汝何为疾之?”
《漢語大詞典》:羁旅(羈旅)
亦作“羇旅”。
(1).寄居异乡。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羇旅之臣……敢辱高位?’” 杜预 注:“羇,寄;旅,客也。”史记·陈杞世家:“羈旅之臣,幸得免负担,君之惠也。” 唐 韩愈 《又与柳中丞书》:“夫远徵军士,行者有羇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 宋 陆游 《六言》诗之四:“壮岁京华羈旅,暮年湖海清狂。”
(2).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 郑玄 注:“羇旅,过行寄止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江 南朝士,因 晋 中兴,南渡 江 ,卒为羈旅。”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 机 以羇旅事 颖 ,一旦顿居诸将之右, 王粹 等心皆不服。” 清 龚自珍 《台城路·同人皆诇知余近事》词:“ 吴 棉已把桃笙换,流光最惊羈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