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97,分227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二毛(又作:二毛潘岳 ...)
八万二千雕琼手
兵雄百二(又作:山河百二 ...)
无二诺
二女事唐虞(又作:二女垂泪 ...)
三平二满休(又作:二满三平)
剑水二龙
首阳二子
二仲
知六十二年非
不二价
不二门
二石弓
五城十二楼(又作:十二城 ...)
十二金钗(又作:金钗十二 ...)
典故 
二毛潘岳
 
叹二毛
 
安仁头白早
 
安仁鬓
 
安仁鬓早秋
 
愁染潘郎
 
河阳镜里丝
 
河阳鬓
 
潘令老
 
潘令鬓
 
潘岳二毛
 
潘岳白头
 
潘岳白发
 
潘岳老
 
潘岳双毛
  
潘毛
 
潘生白发
 
潘郎白发
 
潘郎秋发
  
白发潘郎
 
白鬓潘岳
 
素发悲
 
骑省悲秋赋
 
骑省鬓边华
 
惊鬓发
 
鬓如潘骑省
 
鬓毛惊老
 
鬓难留黑

相关人物
潘岳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五〈僖公·传二十二年〉~248~
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晋·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秋兴赋〉~585~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

简释

潘鬓:喻指年岁磋跎。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


例句

莫叹巴三峡,休惊鬓二毛。 元稹 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

三秀悲中散,二毛伤虎贲。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刘驾 苦寒吟

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伤心叹二毛。 吕温 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

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 徐凝 览镜词

烦君强著潘年比,骑省风流讵可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

从诗得何报,惟感二毛催。 李商隐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潘郎今发白,陶令本家贫。 李嘉祐 送崔侍御入朝

来来去去身依旧,未及潘年鬓已斑。 李山甫 蒲关西道中作

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 李廷璧 愁诗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 李端 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

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 杜牧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潘鬓年空长,齐竽艺本轻。 权德舆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王睿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王毂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沈疴。 白居易 寄同病者

但喜暑随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来。 白居易 答苏六

潘岳叙年因鬓发,扬雄托谏在文章。 卢纶 和王员外冬夜寓直

潘岳衰将至,刘桢病未瘳。 卢纶 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摄洛阳赴缑氏因题十四韵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卢纶 落第后归山下旧居留别刘起居昆季

新年只可三十二,却笑潘郎白发生。 窦常 奉寄辰州房使君郎中

上客趋丹陛,游人叹二毛。 罗隐 寄制诰李舍人

分明有个长生路,休向红尘叹二毛。 许坚 题茅山观

山在水滔滔,流年欲二毛。 许浑 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

二毛梳上雪,双泪枕前冰。 许浑 盈上人

谁怜愁苦多衰改,未到潘年有二毛。 韩偓 夏课成感怀

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二毛雕一半,百岁去三分。 齐己 友人寒夜所寄

寒炉局促坐成劳,暗淡灯光照二毛。 齐己 楚寺寒夜作

典故
修成七宝
  
修月户
 
修月斧
 
修蟾斧
 
八万二千雕琼手
 
玉斧修成
  
玉斧整乾坤
 
玉斧整蟾宫
 
玉斧斫冰轮
 
玉斧补金镜
 
琼斧修成
 
补月


《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四〈灵异·郑仁本弟〉~2973~
唐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夐,忽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衣甚洁白,枕一襆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无?」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多为日烁,其恶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脩之,子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事。玉悄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无疾耳。」乃起,与二人指一歧径,曰:「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简释

玉斧修月:咏月。宋王安石《题扇》:“玉斧修成宝月圆,月边仍有女乘鸾。”

典故
兵雄百二
 
山河百二
  
百二河山
 
百二秦关
 
百二重城
 
百二关山
  
百二雄
 
秦塞重官
 
秦关百二
 
关河百二
 
雄百二

相关人物
田肯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2~
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虞喜云:「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诸侯持戟百万,秦地险固,一倍于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齐得十二』亦如之,故为东西秦,言势相敌,但立文相避,故云十二。言馀诸侯十万,齐地形胜亦倍于他国,当二十万人也。」

例句

虬蟠千仞剧羊肠,天府由来百二强。 杜牧 题青云馆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杜甫 诸将五首之三

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閟瑶缄。 温庭筠 老君庙

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

典故
一诺
 
一诺匪轻
 
一诺千金
 
一诺轻黄金
 
一诺黄金信
  
千金比然诺
  
千钧诺
 
季布一言
 
季布诺
 
季布重然诺
 
季布金
 
得诺轻季子
    
然诺重黄金
  
重一言
  
黄金诺

相关人物
季布
 
曹丘生


《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季布〉~273~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閒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汉书》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列传·季布〉~978~
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谈等,与窦长君善。布闻,寄书谏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则揖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足下何以得此声梁楚之间哉?且仆与足下俱楚人,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例句

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 吴融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

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 李嘉祐 送李中丞杨判官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将期一诺重,歘使寸心倾。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

寸长堪缱绻,一诺岂骄矜。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光辉轻尺璧,然诺重黄金。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

长闻季氏千金诺,更望刘公一纸书。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

淹留花柳变,然诺肺肠倾。 贾岛 再投李益常侍

遗愧虞卿璧,言依季布金。 韦庄 三用韵

一诺黄金信,三复白圭心。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魏征 述怀

金诺静宜资讲诵,玉山寒称奉尊罍。 齐己 闻王员外新恩有寄

典故
九疑泪竹
 
二女事唐虞
 
二女垂泪
  
二妃愁
 
哭翠华
 
哭苍梧
 
哭重华
 
啼斑竹
 
啼湘
 
啼舜妇
 
尧女
 
女悲
  
妃泣竹
  
娥英泣
 
帝妃
  
帝子痕
 
思帝子
 
怨泪连疏竹
 
恨竹泪
  
斑竹染啼血
 
染竹啼
 
染筠
 
楚妃泪竹
 
江娥啼竹
     
湘女恨
  
湘妃怨
 
湘妃泣
 
湘妃泪
 
湘妃旧竹
 
湘妃血
  
湘娥竹
 
湘川别泪
 
湘川恨
 
湘水泪
 
湘泪
 
湘皇泪雨
 
湘竹痕
  
湘篁染泪
  
湘魂
 
玉立湘皋
  
竹上斓斑
 
竹上泪
 
粉篁春泪
 
舜妃啼竹
 
舜妃悲
 
舜娥悲
  
苍梧恨
 
苍梧泪

相关人物
唐尧
 
女英
 
娥皇
 
 
虞舜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木部下·竹〉~55~
《博物志》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班。今下隽有班皮竹。
《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二〈竹部一·竹上〉~4404~
任昉《述异记》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列女传》卷一〈母仪传·有虞二妃〉~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东汉·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降,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没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帝尧〉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閒,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简释

江娥啼竹:咏忧伤之情,或咏竹。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例句

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 僧鸾 赠李粲秀才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刘沧 江楼月夜闻笛

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 刘长卿 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

野蕉依戍客,庙竹映湘君。 司空曙 送史泽之长沙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之二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 孟郊 闲怨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孙氏 闻琴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重华不是风流主,湘水犹传泣二妃。 崔道融 马嵬

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 张九龄 杂诗五首之四

斑竹年来笋自生,白苹春尽花空落。遥望零陵见旧丘,苍梧云起至今愁。唯馀帝子千行泪,添作潇湘万里流。 张谓 邵陵作

湘水终日流,湘妃昔时哭。美色已成尘,泪痕犹在竹。 施肩吾 湘川怀古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朱放

有虞曾不有遗言,滴尽湘妃眼中血。 李咸用 铜雀台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李商隐 潭州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商隐 离思

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 李嘉祐 裴侍御见赠斑竹杖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李峤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从湘灵住河汉。 李涉 寄荆娘写真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沈。 李涉 鹧鸪词二首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李白 望夫石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二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李益 从军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词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李端 古别离二首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李端 幽居作

游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李绅 重台莲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李群玉 湖中古愁三首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李贺 黄头郎

自解看花笑,憎闻染竹啼。 杜易简 湘川新曲二首之二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杜牧 斑竹筒簟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杜甫 奉和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杜甫 渼陂行

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规夜啼江树白。 武元衡 望夫石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 王睿

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 皇甫冉 赠恭顺皇后挽歌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皎然 赋得吴王送女潮歌送李判官之河中府

翠帐云屏白玉床,啼鸟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卢仝 小妇吟

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卢仝 秋梦行

夜光疑汉曲,寒韵辨湘灵。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似湘妃泪尽时。 贾岛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至今楚竹上,犹有泪痕斑。 郎士元 湘夫人二首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郎士元 送李敖湖南书记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郭震 莲花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陈羽 湘君祠

湘妃独立九疑暮,汉女菱歌春日长。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韦庄 庭前桃

露沾湘竹泪,花堕越梅妆。 韦庄 春愁

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 韦蟾 岳麓道林寺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韩愈 晚泊水口

荒餐茹獠蛊,幽梦感湘灵。 韩愈 答张彻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韩愈 送惠师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高骈 湘妃庙

典故
三平二满休
  
四宜休
 
饱便休

相关人物
孙君昉


《颍川语小》卷下
俗言三平二满,盖三遇平,二遇满,皆平稳得过之日。
《全宋诗》卷九百九十七〈四休居士诗三首〉~437~
太医孙君昉,字景初,为士大夫发药,多不受谢,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山谷曰:此安乐法也,夫少欲者不伐之家也,知足者极乐之国也。四休家有三亩园,花木郁郁,客来煮茗传酒,谈上都贵游人间可喜事,或茗寒酒冷,宾主皆忘。其居与予相望,暇则步草径相寻,故作小诗遣家僮歌之,以侑酒茗。
典故
一旦为龙
 
两剑
 
两龙剑
   
剑合延津
 
剑合双龙
 
剑埋狱底
 
剑埋丰城
 
剑埋龙壤
  
剑气射天
 
剑水二龙
 
剑津宝气
 
剑虹浮
 
剑跃双龙
 
剑闲夜冲星
 
剑龙辞延津
 
化龙
 
匣中孤剑
 
匣剑同处
 
匣龙双起
 
南斗龙光
 
合剑龙津
  
报张华
 
宝剑出
 
宝剑沉埋
 
宝剑冲牛斗
 
宝剑丰城寒
 
射斗光芒
 
射斗牛
 
射牛斗
 
干将冲牛射斗
 
干牛斗
 
延平
 
延平剑
 
延平双剑
  
延津龙去
 
张公龙剑
  
张雷识剑
 
张雷辨气
 
掘狱张雷
 
掘预藏剑
 
斗气埋长剑
 
斗牛光
 
斗牛光焰
 
斗冲剑气
 
斗间紫气
  
星斗见光气
  
星辰占宝剑
 
望牛斗
 
冲天剑
  
冲斗剑
 
冲星剑
 
为龙信息
 
牛斗气
 
牛斗空
 
牛斗紫气
 
牛斗变化
 
牛斗龙泉气
 
碧潭双剑
 
神光上斗牛
 
神光埋泉壤
 
神剑跃平津
 
神物化延平
 
神龙双剑
 
紫气剑一双
 
紫气干星
 
紫气辨斗牛
 
紫气飞空
 
腰间剑去
 
蛟龙子
 
冲斗剑
   
丰城埋没
 
丰城气
 
丰城双剑
 
丰城龙剑
 
丰狱剑
 
丰狱埋剑
 
酆狱气
 
金剑沉埋
 
双剑
 
双剑埋狱
 
双飞归延津
  
双龙剑
 
双龙斗牛气
 
雷令剑龙
 
雷剑
  
雷焕张华
 
雷焕掘剑
  
龙剑合延津
 
龙归剑杳
 
龙泉动牛斗
 
龙渊触牛斗

相关人物
干将
 
张华
 
莫邪
 
雷焕

参考典故
干将


《晋书》卷三十六〈张华列传〉~075~
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华之博物多此类,不可详载焉。
《艺文类聚》卷六十〈军器部·剑〉~08~
《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牛斗之间。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问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也。精在豫章丰城。张华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尺。开之。得二剑。其夕斗牛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而进之。剑至。光曜炜晔。焕若电发。后张华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孔章临亡。戒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閒跃出。遂视。见二龙相随焉。

简释

丰城气:喻有声誉。才华。唐杨炯《和刘长庄答十九兄》:“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丰城龙剑:指宝剑,或喻出类拔革之人及华美宝贵之物。金元好问《赠答平阳仇舜臣》:“沧海骊珠能几见,丰城龙剑不终藏。”

剑化:喻人去世。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例句

负户愁读书,剑光忿冲斗。 储光羲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

牛斗之气,蓄于昆溪。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幽匣狱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焕有。 元稹 说剑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 刘希夷 将军行

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刘禹锡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刘长卿 哭张员外继

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沉。 周朴 哭李端

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

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 孟郊 悼亡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孟郊 赠李观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宋之问 送杜审言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宋之问 鲁忠王挽词三首

蒿里埋双剑,松门闭万春。 岑参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之二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 崔融 咏宝剑

尚如匣中剑,分形会同处。 张潮 襄阳行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李峤

蜀郡灵槎转,丰城宝剑新。 李峤

雷焕张华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说。 李涉 与弟渤新罗剑歌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李白 古风之十六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李白 梁甫吟

自从星坼中台后,化作双龙去不归。 李群玉 宝剑

雷焕丰城掘剑池,年深事远迹依稀。 李群玉 宝剑

薛公龙泉姿,其气在斗牛。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半夜剑吹牛斗动,二年门掩雀罗愁。 李群玉 献王中丞(时有除拜)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

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 杜牧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杜甫 可叹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 杜甫 哭王彭州抡

把臂开尊饮我酒,酒酣击剑蛟龙吼。 杜甫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杜甫 秦川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 杜甫 咏怀二首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

斗间收紫气,台上挂清光。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翠帷双卷出倾城,龙剑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杨炯 送丰城王少府

分鸾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

向非张茂先,孰辨斗牛光。 权德舆 丰城剑池驿感题

延平一旦为龙处,看取风云布九州。 汪遵 延平津

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 沈亚之 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杜陵书积蠹,丰狱剑生苔。 白居易 酬卢秘书二十韵

萧散弓惊雁,分飞剑化龙。 白居易 重寄

淬之几堕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龙子。 卢纶 难绾刀子歌

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 卢骈 题青龙精舍

双剑曾埋狱,司空问斗牛。 窦常 求自试

埋没剑中生紫气,尘埃瑟上动清商。 窦庠 酬谢幸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双剑变成龙化去,两溪相并水归南。 窦巩 题剑津

恩重匣中孤剑在,梦余江畔数峰青。 罗隐 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

延平有风雨,从此是腾骧。 罗隐 送沈光侍御赴职闽中

发硎思剸玉,投水化为龙。 裴夷直 观淬龙泉剑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 贾岛 代边将

良乐知骐骥,张雷验镆铘。 贾岛 寄令狐绹相公

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 陈元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韦庄 同旧韵

不应双剑气,长在斗牛傍。 韦庄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成丹始见金无滓,冲斗方知剑有神。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

直应宣室还三接,未必丰城便陆沉。 韩偓 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时李常侍洵严谏议龟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继和馀久有是债今至湖南方暇牵课

斗间紫气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龙。 韩偓 宝剑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双剑来时合,孤桐去日凋。 顾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骆宾王 和李明府

有气还冲斗,无时会凿坏。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雷令剑龙知去未,虎夷云鹤亦来无。 鲍溶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典故
不事周
  
伯夷食菜
 
北山薇
 
叩马西山
 
周粟不顾
 
问首阳
   
夷齐采薇
 
夷齐饿
 
夷齐饿首阳
  
孤竹饿
 
耻周粟
  
故山薇
 
笑首阳
  
薇堪采
 
薇老首阳
 
西山羞
 
西山老
 
西山薇蕨
 
西山遗老
 
西山食粟
 
西山饿
  
采蕨为粮
  
采薇歌
 
采薇士
 
采薇翁
 
采薇蕨
 
双麋不返
 
食周薇
 
食薇
 
饿死西山
 
饿首阳
  
首阳二子
 
首阳人
 
首阳山
 
首阳薇
 
首阳饿
 
首阳魂

相关人物
伯夷
 
叔齐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薇,蕨也。」
《昭明文选》卷五十四〈论四·辩命论〉~2348~
夷叔毙淑媛之言,子舆困臧仓之诉。唐·李善注引《古史考》曰:「伯夷、叔齐者,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
《孟子注疏》卷十上〈万章章句上〉~76~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汉·陆贾《新语·无为》
曾闵之孝,夷齐之廉,岂畏死而为之哉?教化之所至也。

简释

夷齐:喻指有气节,不接受敌人施舍。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例句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于濆 古征战

采薇易为山,何必登首阳。 于濆 感怀

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 储光羲 酬綦母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

耕凿时未至,还山聊采薇。 储光羲 杂诗二首

憀然歌采薇,曲尽心悠悠。 元季川 登云中

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饿死黄口肥。 元稹 有鸟二十章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元稹 立部伎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 元稹 阳城驿

武王亦至明,宁哀首阳饥。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 刘叉 勿执古寄韩潮州

不食黄精不采薇,葛苗为带草为衣。 刘商 移居深山谢别亲故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

好移钟阜蓼,莫种首阳薇。 吴融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

无才敢更期连茹,有意兼思学采薇。 吴融 得京中亲友书讶久无音耗以诗代谢

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孟郊 感怀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 孟郊 感怀

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 孟郊 罪松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岑参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常建 空灵山应田叟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首阳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壶吊伯夷。 徐夤 逐臭苍蝇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 李德裕 忆药苗

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 李欣 东京寄万楚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李白 少年子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李白 梁园吟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李白 行路难三首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周粟犹不顾,齐圭安肯分。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

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 李谅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 李邕 铜雀妓

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 李频 嵩山夜还

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 杜牧 中途寄友人

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 杜甫 早发

空里愁书字,山中疾采薇。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柳宗元 种术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王维 偶然作六首

立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并序)

心同合浦叶,命寄首阳薇。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

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 皮日休 元鲁山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卢仝 扬州送伯龄过江

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卢象 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 秦系 献薛仆射

流水知行药,孤云伴采薇。 耿湋 赠韦山人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薛稷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苏颋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孤竹人藏处,无因认本峰。 许棠 过中条山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邵谒 下第有感

采薇秦山镇,养亲湘水源。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诗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阶前便采薇。 郑谷 题汝州从事厅

入山非买山,采竹异采蕨。 钱起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兴赴岭

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 钱起 忆山中寄旧友

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 钱起 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去俗因解绶,忆山得采薇。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四

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间星岁改。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 鲍溶 寄宋申锡评事时从李少师移军回归

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 鲍溶 庐山石镜

典故 
三径诩
 
三路
  
径开高士
   
求羊径
 
求羊踪
 
羊仲
   
蒋生难再逢
 
蒋诩径
 
避地蒋生
 
开三径
  
开竹径

相关人物
求仲
 
羊仲
 
蒋诩

参考典故
蒋元卿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辞·归去来〉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来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而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其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晋·陶渊明(潜)《归去来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李善注引东汉·赵岐《三辅决录》曰: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

简释

三径:指家园,或喻归隐。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例句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伍唐圭 寒食日献郡守

关山云尽九秋月,门柳叶凋三径霜。 刘沧 秋日夜怀

一庭杨柳春光暖,三径烟萝晚翠深。 刘沧 题马太尉华山庄

苔封三径绝,溪向数家通。 刘长卿 赠西邻卢少府

秋草不生三径处,行人独向五陵归。 刘长卿 送皇甫曾赴上都

秋草芜三径,寒塘独一家。 刘长卿 过湖南羊处士别业

苍苔白露生三径,古木寒蝉满四邻。 刘长卿 郧上送韦司士归上都旧业

振锡才寻三径草,登船忽挂一帆风。 吴融 送知古上人

久隳三径计,更强百年身。 吕温 久病初朝衢中即事

叹兹三径断,不践十年馀。 乔知之 哭故人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孟浩然 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 孟浩然 寻陈逸人故居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孟浩然 田园作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徒闻蒋生径,尔去谁相携。 岑参 沣头送蒋侯

闲庭只是长莓苔,三径曾无车马来。 朱湾 逼寒节寄崔七

十旬俄委疾,三径且殊归。 李峤 田假限疾不获还庄载想甸园兼思亲友率成短韵用写长怀赠杜幽素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李德裕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

薙草开三径,巢林喜一枝。 李益 喜入兰陵望紫阁峰呈宣上人

蒋家人暂别,三路草连阶。 李端 送元晟归江东旧居

山邻三径绝,野意八行传。 李端 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

青莎满地无三径,白发缘头忝四人。 李绅 七年初到洛阳寓居宣教里时已春暮而四老俱在洛中分司

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 杜牧 冬日五湖馆水亭怀别

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之三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 权德舆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片石丛花画不如,庇身三径岂吾庐。 权德舆 寄李衡州

疲羸只欲思三径,戆直那堪备七人。 权德舆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

十年尘右职,三径寄遐心。 权德舆 送三十叔赴任晋陵

三径日闲安,千峰对深邃。 权德舆 郊居岁暮因书所怀

寥落留三径,柴扉对楚江。 权德舆 题亡友江畔旧居

本谓开三径,俄欣降九天。 武三思 奉和过梁王宅即目应制

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五车堆缥帙,三径阖绳枢。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元卿谢免开三径,平仲朝归卧一裘。 温庭筠 题韦筹博士草堂

皓夜迷三径,浮光彻九垓。 无可 和宾客相国咏雪诗

半林残叶迎霜落,三径黄花近节开。 牟融 客中作

松菊寒香三径晚,桑榆烟景两淮秋。 牟融 沈存尚林亭夜宴

不嫌三径深,为我生池塘。 独孤及 山中春思

三径何寂寂,主人山上山。 独孤及 与韩侍御同寻李七舍人不遇题壁留赠

知君到三径,松菊有光辉。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三径仅存新竹树,四邻惟见旧孙儿。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

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王维 黎拾遗听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薙草通三径,开田占一坊。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南亩无三径,东林寄一身。 皇甫冉 寄郑二侍御归新郑无碍寺所居

张范唯通梦,求羊永绝踪。 皇甫冉 送魏六侍御葬

十年归客但心伤,三径无人已自荒。 皇甫冉 酬李补阙

三径春自足,一瓢欢有馀。 卢纶 同柳侍郎题侯钊侍郎新昌里

绕阶三径雪,当户一池冰。 卢纶 题杨虢县竹亭

荒凉鸟兽同三径,撩乱琴书共一床。 秦系 鲍防员外见寻因书情呈赠

马羸三径外,人病四愁中。 窦常 晚次方山精舍却寄张荐员外

蟾桂自归三径后,鹤书曾降九天来。 罗隐 九华山费征君所居

何事明廷有徐庶,总教三径卧蓬蒿。 翁洮 赠进士王雄

遥忆衡门外,苍苍三径微。 耿湋 晚夏即事临南居

惭非蒋生径,不敢望求羊。 耿湋 秋晚卧疾寄司空拾遗曙卢少府纶

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疏。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已闻三径好,犹可访袁安。 裴虔余 早春残雪

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枉相过。 裴迪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皓夜迷三径,浮光彻九垓。 许浑 和宾客相国咏雪

共醉八门回画舸,独还三径掩书堂。 许浑 送元昼上人归苏州兼寄张厚二首

还挂一帆青海上,更开三径碧莲中。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

皆就一麾先去国,共谋三径未还家。 许浑 酬绵州于中丞使君见寄

三径尚馀行迹在,数萤犹是映书残。 护国 伤蔡处士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贾岛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三径与嚣远,一瓢常自怡。 钱起 山园栖隐

求仲应难见,残阳且掩关。 钱起 岁初归旧山

五株衰柳下,三径小园深。 钱起 秋园晚沐

应怜蒋生径,秋露满蓬蒿。 钱起 秋夜寄袁中丞王员外

绿苔唯见遮三径,青史空传谢九州。 钱起 谒许由庙

潢污三径绝,砧杵四邻稀。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

云际开三径,烟中挂一帆。 陈翊 寄邵校书楚苌

爱君蒋生径,且著茂陵书。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

露滋三径草,日动四邻砧。 韦庄 同旧韵

三径荒凉迷竹树,四邻凋谢变桑田。 韦庄 过渼陂怀旧

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骆宾王 送费六还蜀

乡无竹圃为三径,贫寄邻家已二年。 鲍溶 怀王直秀才

典故
三十九年非
 
五十九年非
 
五十知非
 
伯玉年
 
伯玉知非
 
伯玉能觉
 
四十九
 
四十九年非
 
四十始知非
 
悟前非
 
慕蘧瑗
 
知六十二年非
  
蘧玉知非
  
蘧非

相关人物
蘧瑗


《淮南子》卷一〈原道训〉~25~
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玉,卫大夫璩瑗也。今年则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所谓月悔朔,日悔昨也。」
《庄子集释》卷八下〈杂篇·则阳〉~905~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简释

伯玉知非:指不断改过或表示往事不堪回首。宋陆游《累日文符沓至怅然有感》之二:“白首逢人只累欷,今虽未是昨真非。”


例句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刘禹锡 答柳子厚

年纪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难早知非。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八

首开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李谅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时长庆四年也)

自禀道情龆龀异,不同蘧玉学知非。 杨巨源 和令狐郎中

不待蘧生年,从此知昔非。 权德舆 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

廉颇不觉老,蘧瑗始知非。 武元衡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

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黄滔 寓言

典故 
修道夺牛
 
康伯驾牛
 
柴车夺牛
 
无亭长识
 
相关人物
韩康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韩康〉~2770~
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乃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徵不至。桓帝乃备玄纁之礼,以安车聘之。使者奉诏造康,康不得已,乃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使者发。至亭,亭长以韩徵君当过,方发人牛脩道桥。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康即释驾与之。有顷,使者至,夺牛翁乃徵君也。使者欲奏杀亭长。康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乃止。康因中道逃遁,以寿终。

例句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李嘉祐 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都市广长开大铺,疾来求者多相误。见说康旧姓名,识之不识先相怒。 李涉 春山三朅来之三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子十一

药倩韩康卖,门容尚子过。 王维 游李山人所居因题屋壁

卖药不二价,著书盈万言。 王维 郑霍二山人

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 白居易 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

若非宗测图山后,即是韩康卖药回。 陆龟蒙 和袭美寄毗陵魏处士朴

洛阳无二价,犹是慕风声。 高适 赠别褚山人

典故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入不二法门品〉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德守菩萨曰:……不眴菩萨曰:……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默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典故
一丁不识
 
丁字不识
 
不若一丁字
  
二石弓
 
弓两石
 
空腹无丁字
 
莫识一丁字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七〈张嘉贞列传·张弘靖〉~4447~
长庆初,刘总举所部内属,请弘靖为代,进检校司空,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卢龙节度使。始入幽州,老幼夹道观。河朔旧将与士卒均寒暑,无障盖安舆,弘靖素贵,肩舆而行,人骇异。俗谓禄山、思明为「二圣」,弘靖惩始乱,欲变其俗,乃发墓毁棺,众滋不悦。旬一决事,宾客将吏罕闻其言。委成于参佐韦雍、张宗厚,又不通大体,朘刻军赐,专以法拫治之。官属轻侻酣肆,夜归,烛火满街,前后呵止,其诟责士皆曰「反虏」,尝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气自任,衔之。
《能改斋漫录》卷五〈辨误·不如识一丁字〉~02~
《唐书》张宏靖传:「背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旧史亦同。窦苹《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无可疑者。
典故  
十二城
 
十二宫楼
 
十二层城
  
十二玉楼
  
层城十二楼
 
昆崙仙山
    
玄圃殿
 
玉京十二楼
  
玉楼十二
 
璚楼十二
 
琼楼十二
 
阆圃
   
阆风玄圃
 
阆风苑
 
阆风观


《水经注疏》卷一〈河水〉~2~
昆崙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
《史记》卷六十八〈封禅书〉~403~
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淮南子》卷四〈坠形训〉~35~
昆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淮南子》卷四《坠形训》
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是谓太帝之居。
旧题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
昆崚丘,昆崙山也。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东去岸十三万里,有弱水,周匝绕山,东南接积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阔之井,西南近承渊之谷。此四角大山,寔昆崙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昔西王母告周穆王云,去咸阳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面方,广万里,形如偃盆,下狭上广。故曰昆崙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星之辉,名曰阆风巅;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台;其一角正东,名曰昆崙宫。其处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其北户山、承渊山又有墉城,金台玉楼,相似如一。渊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烛日晖,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真官仙灵之所宗。
《西王母传》
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崙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

简释

十二宫楼:喻仙境。唐施肩吾《清夜忆仙官子》:“三清官里月如昼,十二宫楼何处眠。”


例句

俯视昆崙宫,五城十二楼。 刘复 游仙

拂曙紫霞生古壁,何年绛节下层城。 刘沧 题王母庙

自嗟不得从公去,共上仙家十二楼。 吴融 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

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孟郊 长安旅情

十二琼楼锁翠微,暮霞遗却六铢衣。 徐夤 华清宫

三清宫里月如昼,十二宫楼何处眠。 施肩吾 清夜忆仙宫子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曹邺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上元夫人宾上清,深宫寂历厌层城。 李康成 玉华仙子歌

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 李德裕

犹怜反顾五六里,何意忽归十二城。 李縠 和皮日休悼鹤

层城烟雾将归远,浮世尘埃久住难。 李群玉 玉真观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 杜甫 夔府歌十绝句之十

阆风入辙迹,旷原延冥搜。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杜甫 凤凰台

昆阆无穷路,何时下故山。 杨于陵 赠毛仙翁

阆苑云深孤鹤迥,蓬莱天近一身遥。 牟融 送羽方之京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王勃 秋夜长

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王勃 铜雀妓二首

古寺传灯久,层城闭阁闲。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

如登昆阆时,口诵灵真词。 许孟容 答权载之离合诗

十二楼上人,笙歌沸天引。 鲍溶 怀仙二首

典故 
金钗十二
  
钗头十二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一〈萧衍·乐府·河中之水歌〉~520~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例句

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 白居易 酬思黯戏赠同用狂字

《國語辭典》:二毛  拼音:èr máo
鬓发有黑白两种颜色。指年老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
《國語辭典》:二毛子  拼音:èr máo zi
1.黑龙江一带的土话。指两岁的羊。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羊一岁谓之库尔布子,二岁谓之二毛子。」
2.清末义和团团员讥称信耶稣教或办理洋务的中国人。《恨海》第七回:「只见街上往来的,没有一个不是义和团,拥挤的不堪。口中乱嚷:『烧教堂!烧使馆!杀毛子!杀二毛子!』」
《漢語大詞典》:潘年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年”指三十二岁左右的年纪。 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诗:“烦君强著 潘 年比,骑省风流詎可齐。” 唐 李山甫 《蒲关西道中作》诗:“来来去去身依旧,未及 潘 年鬢已斑。”
分類:年纪
《國語辭典》:潘鬓(潘鬢)  拼音:pān bìn
比喻鬓发斑白,年华老去。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𡩋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分類:中年鬓发
《漢語大詞典》:修月
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诗之一:“从来修月手,合在 广寒宫 。” 金 元好问 《蟾池》诗:“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漢語大詞典》:玉斧修月
(1).传说 唐 太和 中 郑仁本 表弟游 嵩山 ,见一人枕襆而眠,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件。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呎》。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宋 王安石 《题扇》诗:“玉斧修成寳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鸞。”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懒挥玉斧重修月,不扶铁拐会登山。” 金 元好问 《蟾池》诗:“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2).比喻恢复疆土。 元 方回 《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三首》之一:“玉斧难修旧月轮,凄凉沙鸟犯鉤陈。总因燕頷多庸将,却误蛾眉事别人。”
《國語辭典》:百二山河  拼音:bǎi èr shān hé
语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形容形势险要,防事牢固,兵力壮盛。也作「百二关山」。
分類:山河险固
《漢語大詞典》:百二
(1).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 得百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得百中之二焉。 秦 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司马贞 索隐引 虞喜 曰:“言诸侯持戟百万, 秦 地险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盖言 秦 兵当二百万也。” 晋 张载 《剑阁铭》:“ 秦 得百二,并吞诸侯。”周书·贺兰祥传:“固则神皋 西岳 ,险则百二犹在。” 宋 王清惠 《满江红·题驿壁》词:“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説!对山河百二,泪沾襟血。”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兹岂小巫怯百二,偏隅冷落箐篁中。”
(2).犹言一百挂零。晋书·王敦传赞:“弼成王度,光佐中兴,卜世延百二之期,论都创三分之业,此功固不细也。” 唐 许浑 《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
(3).犹言百分之二。形容数量之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
《漢語大詞典》:百二关河(百二關河)
同“ 百二山河 ”。 金 元好问 《岐阳》诗之二:“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 秦 京。”
《國語辭典》:千金一诺(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极重视信守诺言。参见「一诺千金」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假使不依她这句话罢,慢讲她那性儿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圆我那句千金一诺。」
《漢語大詞典》:千金诺(千金諾)
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千斤诺”指难得的、可贵的诺言。 清 吴伟业 《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诗之三:“枉殉千金诺,空酬一饭恩。”参见“ 千金一诺 ”。
《國語辭典》:千金一诺(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极重视信守诺言。参见「一诺千金」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假使不依她这句话罢,慢讲她那性儿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圆我那句千金一诺。」
《國語辭典》:曹丘生  拼音:cáo qiū shēng
人名。汉楚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季布得其揄扬而名重天下。
《國語辭典》:曹丘  拼音:cáo qiū
1.复姓。如汉朝曹丘生。
2.介绍人、推荐人。汉代曹丘生到处赞扬季布的英勇,使季布享有盛名。故后作为荐引、称扬者的代称。《聊斋志异。卷一。娇娜》:「羁旅之人,谁作曹丘者!」
《漢語大詞典》:无二诺(無二諾)
楚 汉 时名将 季布 恪守信义,不轻易然诺,故 楚 谚有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无二诺”称美信守诺言者。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漢語大詞典》:然诺(然諾)
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唐 张谓 《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
《漢語大詞典》:百金诺(百金諾)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百金诺”指信实可靠的诺言。 唐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國語辭典》:金诺(金諾)  拼音:jīn nuò
对他人守信不渝。唐。顾云〈代人上路相公启〉:「果践玉书,不移金诺。」
分類:珍贵诺言
《漢語大詞典》:二妃
(1).次妃。左传·文公十四年:“﹝ 邾文公 ﹞二妃 晋姬 生 捷菑 。”
(2).指传说中 舜 之妻 娥皇 女英 。死后成为 湘水 之神。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 舜 既嗣位升为天子, 娥皇 为后, 女英 为妃,封 象 於 有庳 ,事 瞽叟 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 湘君 湘夫人 二妃之神。” 明 何景明 《咏怀》诗之六:“扬舲泝烟沚,遥瞻二妃宫。”
《國語辭典》:女英  拼音:nǚ yīng
人名。帝尧的次女,与其姊娥皇同嫁于舜。及舜成为天子,娥皇为正后,女英立为妃。后舜驾崩于苍梧,二女亦没于江、湘之间。相传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尧妻之二女」句下唐。张守节。正义:「二女,娥皇、女英。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也作「女匽」、「女莹」。
分類:女英少女
《國語辭典》:娥皇  拼音:é huáng
相传为尧之女,与女英同嫁于舜。及舜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后舜崩于苍梧之野,二女没于江湘之间。
分類:娥皇
《漢語大詞典》:帝子
(1).指 娥皇 、 女英 。传说为 尧 的女儿。《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帝子,谓 尧 女也。”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地, 瀟湘 帝子游。”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毛泽东 《答友人》诗:“ 九嶷山 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参见“ 帝娥 ”。
(2).帝王之子。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 长江 空自流。” 唐 吕岩 《敲爻歌》:“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銼鋭分。”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尊敬师傅:“ 太宗 谓尚书左僕射 房玄龄 曰:古来帝子,生於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
《漢語大詞典》:帝娥
指 帝尧 二女。古代传说 舜 死于 苍梧 ,二妃 娥皇 、 女英 ( 帝尧 之女)寻至南方,死于 江 湘 之间,为 湘水 女神。 唐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 嬴女 停吹 降浦 簫, 帝娥 净掩空波瑟。”
《國語辭典》:斑竹  拼音:bān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竹秆高可达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纹,为「桂竹」之栽培品种。秆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也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國語辭典》:江妃  拼音:jiāng fēi
相传为出游于长江、汉水间的两位女神。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江妃二女》。也称为「江斐」。
分類:神女
《漢語大詞典》:泣竹
相传 三国 吴 孟宗 以孝著称。其母嗜笋,冬天无笋, 孟宗 到竹林中哀叹悲泣,竹笋为之出。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后遂用为至孝的典实。《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教亏。”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卧冰泣竹真堪并,他们都感天地,登臺省。”
《國語辭典》:泪竹(淚竹)  拼音:lèi zhú
斑竹的别名。参见「斑竹」条。
分類:斑竹
《國語辭典》:斑竹  拼音:bān zhú
植物名。禾本科毛竹属。竹秆高可达二十公尺,外皮有紫黑色的斑纹,为「桂竹」之栽培品种。秆可制成装饰品、手杖、笔杆等。相传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因思帝伤痛,泪沾湘江畔上的竹子,使竹尽成斑,故称为「斑竹」。也称为「泪竹」、「湘妃竹」、「湘江竹」、「湘竹」。
《國語辭典》:湘君  拼音:xiāng jūn
1.湘水之神。历来说法不一,有指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也有单指尧的长女娥皇,也有指舜。
2.《楚辞。九歌》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國語辭典》:湘夫人  拼音:xiāng fū rén
1.传说中尧的女儿,帝舜的妃子女英。相传舜死后,自溺于湘江,为湘水神。
2.《楚辞。九歌》中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分類:湘水
《國語辭典》:湘君  拼音:xiāng jūn
1.湘水之神。历来说法不一,有指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也有单指尧的长女娥皇,也有指舜。
2.《楚辞。九歌》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國語辭典》:湘妃  拼音:xiāng fēi
传说中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相传舜崩于苍梧,二妃十分伤心,投湘江而死,后来成为湘水之神。
《國語辭典》:湘娥  拼音:xiāng é
传说中的舜妃娥皇、女英。相传二人因哀舜之崩殂,投湘江而死,化为湘水之神。唐。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诗三首之二:「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分類:湘妃
《國語辭典》:湘妃  拼音:xiāng fēi
传说中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相传舜崩于苍梧,二妃十分伤心,投湘江而死,后来成为湘水之神。
《漢語大詞典》:湘筠
湘竹。 宋 辛弃疾 《江神子》词:“湘筠帘捲泪痕斑,珮声闻,玉垂环,箇里柔温容我老其间。” 明 刘基 《阮郎归·怨情》词:“ 苍梧 苦雾压湘筠,猿啼不见君。” 明 李东阳 《孝宗皇帝挽歌词》:“尧蓂惊新换,湘筠忆旧斑。”
分類:湘竹
《國語辭典》:湘灵(湘靈)  拼音:xiāng líng
相传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因哀痛舜崩殂,自溺于湘江,化为湘水之神,称为「湘灵」。宋。苏轼〈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词:「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分類:湘水
《漢語大詞典》:皇英
娥皇 、 女英 的并称。传说中的 尧 女, 舜 妃。 汉 班倢伃 《自悼赋》:“美 皇 英 之女 虞 兮,荣 任 姒 之母 周 。” 三国 魏 曹植 《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 皇 英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远别离,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清 屈大均 《银钱山》诗:“微臣有兰杜,何处荐 皇 英 。”
分類:娥皇女英
《國語辭典》:英皇  拼音:yīng huáng
1.帝尧之女娥皇和女英,二人皆为舜的妃子。《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崔琦传》:「昔在帝舜,德隆英皇。」
2.英国皇帝的简称。
《國語辭典》:二满三平(二滿三平)  拼音:èr mǎn sān píng
平平淡淡,过得去。宋。陈亮〈三部乐。小屈穹庐〉词:「小屈穹庐,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也作「三平二满」。
《漢語大詞典》:别剑(别劍)
喻夫妻生离死别。语本 南朝 宋 鲍照 《赠故人马子乔》之六:“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雌沉 吴 江里,雄飞入 楚 城。 吴 江深无底, 楚 闕有崇扃。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谓, 楚 人 干将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剑。 唐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之二:“遽闻伤别剑,忽復嘆藏舟。”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分鸞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分類:夫妇
《國語辭典》:剑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晋时张华命雷焕于丰城掘得龙泉、太阿双剑,华与焕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剑堕入水中,化为二龙的故事。见《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后比喻各从其类。唐。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國語辭典》:剑气(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宝剑的精光。如:「剑气冲霄」。《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曰:『室有剑气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见者,良以此故。』」
2.比喻人的才华和才气。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剑气凌云,而屈迹万夫之下。」唐。钱起 江行无题诗一○○首之八三:「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漢語大詞典》:埋剑(埋劍)
晋书·张华传载, 张华 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 雷焕 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 豫章 丰城 ,因命 雷 为 丰城 令访察其物。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 梅尧臣 注:“喻 薛 毕 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延津劍)
亦称“ 延津宝剑 ”。 指 龙泉 、 太阿 两剑。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让 延津 剑,弃掷休如緑綺絃。”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 延津 宝剑看重会,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参见“ 延平津 ”。
分類:龙泉太阿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张雷(張雷)
晋 张华 、 雷焕 的并称。传说二人据天象在 丰城 掘得宝剑龙泉、太阿。 唐 白居易 《闻李尚书拜相寄贺微之》诗:“ 夔 禼 定求才济世, 张 雷 应辩气衝天。” 唐 贾岛 《寄令狐綯相公》诗:“ 良 乐 知麒驥, 张 雷 验鏌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便烦问讯 张雷 ,甚斗宿无光剑不回。”参见“ 丰城剑气 ”。
《國語辭典》:丰城剑气(豐城劍氣)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qì
比喻有宝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迹象。参见「丰城贯斗」条。
《漢語大詞典》:星剑(星劍)
宝剑。 唐 杜甫 《暝》诗:“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 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楼书怀》:“兵符严重辞金马,星剑光芒射斗牛。”
分類:宝剑
《漢語大詞典》:星辰剑(星辰劍)
泛指宝剑。典出 晋 张华 望斗牛间紫气掘狱屋基得剑事。见晋书·张华传。 唐 杜甫 《偶题》诗:“鬱鬱星辰剑,苍苍雷雨池。”
《漢語大詞典》:冲斗(衝斗)
晋 司空 张华 ,望见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问之道术家 雷焕 。 焕 谓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当在 豫章丰城 间。因补 焕 为 丰城 令,掘地果得龙泉、太阿两宝剑。见晋书·张华传。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气超迈或才华英发。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有气还衝斗,无时会凿坏。” 唐 刘禹锡 《望赋》:“谅衝斗兮谁见,伊戴盆兮何望。” 宋 王禹偁 《赋得南山行送冯中允之辛谷冶按狱》诗:“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补履。”
《漢語大詞典》:丰剑(豐劍)
见“ 丰城剑 ”。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双龙(雙龍)
(1).两条龙。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自当八风通,庆云聚,五老同游,三星运曜,岂直双龙再赐,九雉重飞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清晨鸣天鼓,飆歘腾双龙。”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2).称誉同时著名的两个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东汉 许虔 、 许邵 , 南朝 梁 谢举 、 谢览 , 柳惔 、 柳悦 , 唐 乌承玼 、 乌承恩 等。晋书·陆云传:“矫翮南辞,翻栖火树;飞鳞北逝,卒委汤池。遂使穴碎双龙,巢倾两凤。”按,此指 陆机 、 陆云 。
(3).相传 晋 代 张华 见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推知 豫章 丰城 有宝剑。 张华 派 雷焕 到 丰城 ,掘狱屋基,得宝剑二把。 张华 和 雷焕 各得其一。后 张华 被诛,其剑顿失。 雷焕 卒, 雷焕 之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下水取剑,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后以“双龙”用为宝剑之典。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之二:“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宋 司马光 《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诗:“匣中夜半双龙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孙枝蔚 《遇张容庵话旧》诗:“匣里双龙在,人间猛虎愁。” 梁启超 《侠情记传奇·纬忧》:“昨夜双龙匣剑鸣,负汝汝难忍。”参阅晋书·张华传
《漢語大詞典》:雷氏剑(雷氏劍)
传说 三国 吴 未灭时,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及 吴 平,紫气愈明。 豫章 人 雷焕 妙达纬象,言紫气为 豫章 丰城 宝剑之精。尚书令 张华 即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密令寻之。 焕 至任,掘狱屋基,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气不复见。及 张华 、 雷焕 死,两剑化龙飞去。见晋书·张华传。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韦思恭》:“昔 葛陂 之竹,渔父之梭, 雷氏 之剑,尚皆为龙,安知此名山大镇,岂非龙潜其身耶!”
《漢語大詞典》:龙剑(龍劍,龍劒)
亦作“ 龙劒 ”。古有宝剑名龙渊、龙泉。后因称宝剑为“龙剑”。 晋 郭璞 《蚍蜉赋》:“虎賁比而不慑,龙劒挥而不恐。”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晋 库走龙劒, 吴 宫伤燕雏。”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万里江湖龙剑合,一尊风雨 蓟门 分。”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诗之五:“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 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诗之四:“ 延津 龙剑沉渊久,出匣依然百炼钢。”
《國語辭典》:伯夷  拼音:bó yí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始生氐羌,氐羌乞姓。」晋。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也称为「伯夷父」、「颛顼师」。
2.人名:(1)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详。《书经。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2)孤竹君的长子,生卒年不详。参见「伯夷叔齐」条。《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國語辭典》:伯夷叔齐(伯夷叔齊)  拼音:bó yí shú qí
殷末孤竹君的二个儿子。伯夷,名元,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及殷亡,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漢語大詞典》:夷叔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夷齐(夷齊)  拼音:yí qí
伯夷与叔齐。《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夷齐耻周而远饿,文武不以卑。」
分類:伯夷叔齐
《漢語大詞典》:夷叔
伯夷 、 叔齐 的并称。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 伯楚 名 彭 ,清拟 夷 叔 ,政则 冉季 ,歷典三郡,致位上列。”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 夷 叔 在 西山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 齐景 非,徒称 夷 叔 贤。”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孤竹  拼音:gū zhú
1.孤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宋。朱熹。注:「孤竹,竹特生者,孙竹竹枝根之末。」汉。张衡〈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2.乐器名,吹管乐器。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作定律或调律之用。晋。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3.复姓。
《國語辭典》:采薇  拼音:cǎi wéi
1.相传殷商遗民伯夷、叔齐于武王克殷之后,义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临终作〈采薇歌〉以申其志。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后借指隐居山林。三国魏。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将人浪品题,惹得他长歌忆采薇。」也作「采薇」。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采薇,遣戍役也。」首章二句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國語辭典》:采薇(採薇)  拼音:cǎi wéi
比喻隐居山林。参见「采薇」条。宋。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
《漢語大詞典》:蕨薇
蕨与薇。均为山菜,每联用之以指代野蔬。《诗·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 宋 苏辙 《上清辞》:“玉食有不享兮,会潢污蕨薇之不弃。” 明 何景明 《沅州道中》诗之四:“果熟收梨枣,蔬香煮蕨薇。” 陈樗 《甲寅十一月感事》诗:“薪胆初闻忘 越 耻,蕨薇竟见拜 周 封。”
分類:为山野蔬
《漢語大詞典》:采蕨
借指隐居不仕的生活。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二:“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漢語大詞典》:首阳(首陽)
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國語辭典》:三径(三徑)  拼音:sān jìng
汉蒋诩辞官不仕,隐于杜陵,闭门不出,舍中竹下三径,只有羊仲与求仲出入。典出晋。赵岐《三辅决录》卷一。后以三径比喻隐士居处。《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國語辭典》:二仲  拼音:èr zhòng
指羊仲、求仲二位廉洁逃名之士。《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陶潜传》:「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
分類:廉洁隐退
《漢語大詞典》:求仲
汉 代隐士。后用以为隐士的代称。 唐 钱起 《岁初归旧山》诗:“ 求仲 应难见,残阳且掩关。”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求羊
汉 代隐士 求仲 与 羊仲 的并称。《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唯开 蒋生 逕,永怀 求羊 踨。”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逕,惟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论文徵 贾 马 ,述隐许 求 羊 。”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羊求
汉 高士 羊仲 、 求仲 的并称。 元 钱惟善 《清逸斋》诗:“ 太白 岂惟凌 鲍 谢 , 元卿 只合友 羊 求 。” 元 吾邱衍 《次韵谢钱翼之》:“吾庐正萧颯,二 仲 得 羊 求 。”
分類:高士
《漢語大詞典》:蒋生径(蔣生徑)
东汉 蒋诩 , 哀帝 时为 兖州 刺史,廉直有名声。 王莽 摄政, 诩 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 羊仲 、 求仲 与之游。后多以“蒋生径”指称隐者之所处。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惟开 蒋生 径,永怀 求羊 踪。”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径,唯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二 仲 皆挫廉逃名。” 唐 钱起 《秋夜寄袁中丞王员外》诗:“应怜 蒋生 逕,秋露满蓬蒿。” 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诗:“达者贵知心,古人不愿餘。爱君 蒋生 逕,且著 茂陵 书。”
《漢語大詞典》:开径(開逕)
亦作“ 开径 ”。
(1).开辟路径。宋书·谢灵运传:“尝自 始寧 南山伐木开逕,直至 临海 ,从者数百人。”
(2).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唯开 蒋 生逕,永怀 求 羊 踪。”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逕,惟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二 仲 皆挫廉逃名。”后以“开逕”指只接待少数高人雅士,决不与官场的俗人来往。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陶潜〈田居〉》:“素心正如此,开逕望三益。”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闺秀诗》:“ 蒋侯 已拟长开径, 李广 无端又出山。”参见“ 三径 ”。
《國語辭典》:三径(三徑)  拼音:sān jìng
汉蒋诩辞官不仕,隐于杜陵,闭门不出,舍中竹下三径,只有羊仲与求仲出入。典出晋。赵岐《三辅决录》卷一。后以三径比喻隐士居处。《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孟浩然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漢語大詞典》:知非
(1).五十岁的代称。《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 唐 白居易 《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钮琇 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
(2).省悟以往的错误。 唐 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宁调元 《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國語辭典》:蘧瑗知非  拼音:qú yuàn zhī fēi
春秋时卫国贤大夫蘧瑗善于反省过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见《淮南子。原道》。后比喻不断改过反省,重新做起的意思。宋。苏轼 次韵曹九章见赠诗:「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
分類:五十大夫
《國語辭典》:蘧伯玉  拼音:qú bó yù
人名。春秋卫国大夫蘧瑗。参见「蘧瑗」条。
《國語辭典》:不二价(不二價)  拼音:bù èr jià
商人将货物的确实售价标明,不因人而增减。《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韩康传》:「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
《漢語大詞典》:韩康(韓康)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一:“ 韩康 ,字 伯休 , 京兆 霸陵 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於 长安 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餘年。时有女子买药於 康 ,怒 康 守价,乃曰:‘公是 韩伯休 邪,乃不二价乎?’ 康 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遯入 霸陵山 中,博士公车连徵不至。”事亦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后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南朝 陈 徐陵 《长安道》诗:“ 韩康 卖良药, 董偃 鬻明珠。” 唐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诗:“ 韩康 虽復在人间, 王霸 终思隐巖竇。” 唐 白居易 《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病添 庄舄 吟声苦,贫欠 韩康 药债多。”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市中问 韩康 ,药肆在何许。”
《國語辭典》:不二门(不二門)  拼音:bù èr mén
唯一的方法。元。方回〈赠刊工程礼〉诗:「镂金镌石切瑶琨,深入诗家不二门。」也作「不二法门」。
《國語辭典》:不识一丁(不識一丁)  拼音:bù shì yī dīng
丁,比喻极易认识的字。语本《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也作「目不识丁」、「目不识字」、「一丁不识」、「未识一丁」。
《國語辭典》:一丁  拼音:yī dīng
1.一个成年男子。《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夏五月辛酉,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
2.一个的󻾹误。《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國語辭典》:五城  拼音:wǔ chéng
1.相传神仙住的地方。唐。韩翃〈同题仙游观〉诗:「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2.旧时北京地面,分中、东、南、西、北五城,各设巡城御史暨兵马司,掌听讼、诘奸、弭盗诸事。
《國語辭典》:五城十二楼(五城十二樓)  拼音:wǔ chéng shí èr lóu
古代传说神仙住的地方。《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
《國語辭典》:五城十二楼(五城十二樓)  拼音:wǔ chéng shí èr lóu
古代传说神仙住的地方。《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
《國語辭典》:十二楼(十二樓)  拼音:shí èr lóu
1.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2.泛指高耸的楼阁。唐。薛逢 宫词:「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唐。温庭筠 瑶瑟怨诗:「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3.书名。清李渔撰。十二卷,三十八回。全书以合影、夺锦、拂云等十二楼名分卷,故称为「十二楼」。内容多描写爱情、婚姻的故事,情节曲折,文辞绮艳。
《漢語大詞典》:十二重楼(十二重樓)
道家指人的喉咙管。《金丹诸真元奥》:“问曰:‘何谓十二重楼?’答曰:‘人之喉咙管,有十二节是也。’” 唐 吕岩 《七言》诗:“纔吞一粒便安然,十二重楼九曲连。”
分類:道家喉咙
《漢語大詞典》:层城(層城)
(1).古代神话中 昆仑山 上的高城。文选·张衡〈思玄赋〉:“登 閬风 之层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善 注:“《淮南子》曰:‘ 崑崙 虚有三山, 閬风 、 桐版 、 玄圃 ,层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万一千里。’”一说, 昆仑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三级: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风 ;上曰 层城 ,一名 天庭 ,是为太帝之居。”
(2).泛指仙乡。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悵望层城霞。”
(3).指京师;王宫。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六:“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层城匪迢越,广陌交驰骋。”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层城临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杨云鹏 《登濮州北城》诗:“层城高絶一攀躋,岁杪临风客思凄。” 清 张文光 《登汴城角楼》诗:“落日下层城,苍然远树平。” 龚骞 《九秋诗·秋水》:“綺阁层城秋夜长,明朝问讯湖边路。”
(5).指高山之巅。 宋 文同 《盘云坞》诗:“几曲上层城,盘盘次文石。”
《國語辭典》:昆山(崑山)  拼音:kū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苏省松江县西北。(2)江苏省昆山县西北的马鞍山,唐天宝中改名为「昆山」。(3)昆崙山的简称。参见「昆崙山」条。
《國語辭典》:昆腔(崑腔)  拼音:kūn qiāng
流行于大陆地区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
《漢語大詞典》:昆阆(崑閬)
指 昆仑山 上的 阆苑 ,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指 蓬壶 而翻翰,望 崑閬 以扬音。”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昨游 崑閬 循丹梯,海天一碧揩瑠瓈。”
《漢語大詞典》:曾城
(1).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后汉书·张衡传:“登 閬风 之曾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贤 注引《淮南子》:“ 崐崘山 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今本《淮南子·墬形训》作“层城”。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皇帝伤 璧臺 之永閟,悼 曾城 之不践。” 金 宇文虚中 《白菊》诗:“月中风露秋夕好,感此仙种来曾城。”参见“ 层城 ”。
(2).指高大的城阙。 晋 陶潜 《游斜川》诗:“临长流,望曾城。”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二:“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唐 杜甫 《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漢語大詞典》:层城(層城)
(1).古代神话中 昆仑山 上的高城。文选·张衡〈思玄赋〉:“登 閬风 之层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善 注:“《淮南子》曰:‘ 崑崙 虚有三山, 閬风 、 桐版 、 玄圃 ,层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万一千里。’”一说, 昆仑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三级: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风 ;上曰 层城 ,一名 天庭 ,是为太帝之居。”
(2).泛指仙乡。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悵望层城霞。”
(3).指京师;王宫。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六:“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层城匪迢越,广陌交驰骋。”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层城临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杨云鹏 《登濮州北城》诗:“层城高絶一攀躋,岁杪临风客思凄。” 清 张文光 《登汴城角楼》诗:“落日下层城,苍然远树平。” 龚骞 《九秋诗·秋水》:“綺阁层城秋夜长,明朝问讯湖边路。”
(5).指高山之巅。 宋 文同 《盘云坞》诗:“几曲上层城,盘盘次文石。”
《國語辭典》:玉楼(玉樓)  拼音:yù lóu
1.楼阁的美称。宋。辛弃疾 苏武慢。帐暖金丝词:「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琼室。」
2.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歌楼妓院。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鬓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4.道家称肩为「玉楼」。宋。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漢語大詞典》:玉楼受召(玉樓受召)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 长吉 将死时,忽昼见一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 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 长吉 气絶。”后因以为文士早死的典实。 宋 《书陈孟刚〈童乌集〉后》:“ 孟刚 弱冠,头角崭然……云何得疾,遽召玉楼。” 清 周亮工 《古香堂诗序》:“不然,才名如 李贺 而玉楼受召,犹在 终贾 之年,岂不备极荣休。”
《國語辭典》:阆苑(閬苑)  拼音:láng yuàn
仙人居住的地方。《醉醒石》第一四回:「移将阆苑琳琅树,却作门前桃李花。」
《國語辭典》:阆风(閬風)  拼音:láng fēng
山名。位于昆崙山的山巅,相传为仙人所居。
分類:阆风巅
《漢語大詞典》:阆风巅(閬風巔)
山名。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 昆仑 之巅。海内十洲记·昆仑:“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 閬风巔 ;其一角正西,名曰 玄圃堂 ;其一角正东,名曰 崑崙宫 。”
《國語辭典》:十二金钗(十二金釵)  拼音:shí èr jīn chāi
1.金钗,古代妇女的发饰,借指贵妇。十二金钗比喻众多的姬妾。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三千玉貌休自誇,十二金钗独相向。」明。陈与郊《昭君出塞》:「压倒三千粉黛,惊回十二金钗。」
2.红楼梦中的十二名女子。指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等十二位。
《漢語大詞典》:金钗十二行(金釵十二行)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 女儿名 莫愁 ……头上金釵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后以比喻姬妾之众多。 唐 白居易 《酬思黯戏赠》诗:“钟乳三千两,金釵十二行。”自注:“ 思黯 自夸前后服钟乳三千两,甚得力。而歌舞之妓颇多。”《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娇妾美婢,倚翠偎红;金釵十二行,锦障五十里。” 清 赵翼 《偶得》诗之七:“金釵十二行,本非书生事。”
分類:姬妾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