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私幸(私倖)
指受到帝王宠爱的臣子。后汉书·宦者传·吕强:“又授位乖越,贤才不升,素餐私倖,必加荣擢。”
古时天子私自出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伤心煞 煤山 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漢語大詞典》:禁臣
指在宫廷官署供职的臣子。 清 姚鼐 《祭张少詹曾敞友文》:“君为禁臣,彪胸烂手,裁觚朝脱,暮诵士口。”
《漢語大詞典》:霸臣
指佐助建立王霸之业的臣子。李卫公问对卷上:“ 太宗 曰:‘儒者多言 管仲 霸臣而已,殊不知兵法乃本於王制也。’” 宋 邵雍 《题淮阴侯庙》诗之四:“一时 韩信 为良犬,千古 萧何 作霸臣。”
《漢語大詞典》:疡医(瘍醫)
(1). 周 代医官之一。后世指治疮伤的外科医生。周礼·天官·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南皮 疡医某,艺颇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毛大福:“ 太行 毛大福 ,疡医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九节:“周礼·天官冢宰属官有医师(大医生)、食医(掌调饮食)、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又有兽医,这是官医的分类。”
(2).喻不敢直言帝王过失的臣子。 清 唐甄 潜书·抑尊:“其下焉者,攻帝族,攻后族,攻宠贵,是疡医也,君何赖乎有此直臣,臣何贵乎有此直名?”
《漢語大詞典》:北阙(北闕)
(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 萧何 治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颜师古 注:“ 未央宫 虽南嚮,而上书、奏事、謁见之徒皆诣北闕。”
(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復能屈身稽顙,还向北闕,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李白 《忆旧游寄淮郡元参军》诗:“北闕青云不可期, 东山 白首还归去。” 宋 陆游 《西郊》诗:“七十辞北闕,五亩寄西郊。” 康有为 《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闕有封事,醉卧西风賸酒楼。”
《漢語大詞典》:孤臣
(1).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 唐 柳宗元 《入黄溪闻猿》诗:“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封赠忠臣》:“鯁骨孤臣,芳年俊英,塤箎连奏同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孤臣 左良玉 ,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 清 丘逢甲 《离台诗》之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参见“ 孤臣孽子 ”。
(2).孤陋无知的臣子。文选·张衡〈东京赋〉:“ 由介 以 西戎 孤臣,而悝 穆公 於宫室。” 薛综 注:“孤臣,孤陋之臣也。”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四年:“ 导 ( 王导 )忠素竭诚,辅大业,不宜听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説,放逐旧德,以佞伍贤。”
《漢語大詞典》:孤臣孽子
指孤立无助的远臣和贱妾所生的庶子。引申为不容于当政者但心怀忠诚的人。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朱熹 集注:“孤臣,远臣;孽子,庶子。皆不得於君而常有疢疾者也。” 宋 陆游 《秋雨叹》诗:“志士仁人万行泪,孤臣孽子无穷忧。”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从此流亡苦,海外勤研习。孤臣孽子心,退藏入於密。”亦省作“ 孤孽 ”。 明 徐祯卿 谈艺录:“孤孽怨思,达人齐物。”
《漢語大詞典》:风力(風力)
(1).风的力量。 唐 杜甫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吹花困癲旁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宋 梅尧臣 《雪咏》:“密势因风力,轻姿任物形。”
(2).气概与魄力。宋书·孔觊传:“ 覬 少骨梗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陈书·周铁虎传:“﹝ 周铁虎 ﹞器局沉厚,风力勇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铁面御史》:“幸蒙圣明洞鉴,以 郭琇 居官尚有风力,免其治罪。”
(3).威势;权势。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鄢懋卿:“以都御史经理东南盐课诸务,声势赫戾,睹记所未有此,每歷 淮 扬 诸大镇则餽索不下二三百万金,风力所加,甚于詔旨。”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岂知世上惨刻的官,要见自己的风力,或私心嗔恨被告,不肯听尸亲免简,定要劣撅做去,以致开久殮之棺,掘久埋之骨。”《好逑传》第十七回:“莫若只就他旧日到 水 家去养病的事体,装点做私情,央有一个有风力的御史,参他一本。”
(4).指文辞的风骨笔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 相如 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迺其风力遒也。”隋书·经籍志四:“ 永嘉 已后,玄风既扇,辞多平淡,文寡风力。”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五:“数笔有 班 马 风力。”
(5). 黄帝 臣子 风后 与 力牧 的并称。 隋 卢思道 《劳生论》:“ 风 力 上宰,内敷文教; 方 邵 重臣,外扬武节。” 唐 李华 《卢郎中斋居记》:“庙堂有 风 力 之臣,征镇有 方 召 之老。”
(6).气象学术语。指风的强度,用风级表示。
《漢語大詞典》:小臣
(1). 春秋 以后指卑微的小吏。礼记·礼运:“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孔颖达 疏:“大臣谓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始知荐 雄 者,不特非 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 庄 ( 杨庄 )乃小臣,但能诵之帝前; 根 则执政,既已奇而召为门下史,遂荐之於帝,同时并行,固无不可。”
(2).宫中执役的宦官。国语·晋语二:“ 驪姬 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 韦昭 注:“小臣,官名,掌阴事阴命,阉士也。”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书·召诰:“﹝ 召公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汉书·石显传:“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
《漢語大詞典》:洪崖
(1).亦作“ 洪厓 ”、“ 洪涯 ”。传说中的仙人名。 黄帝 臣子 伶伦 的仙号。 汉 张衡 《西京赋》:“ 洪涯 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 汉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将蹈 洪崖 之遐跡,绍 巢 许 之絶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清 蒋士铨 《香祖楼·兰因》:“形相爱,影相怜,肯向 洪厓 又拍肩。”
(2). 唐 张氲 号。相传他隐居 姑射山 得仙。参阅说郛卷三十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二洪崖先生
《漢語大詞典》:伯夷
(1).相传为 颛顼 之师。山海经·海内经:“ 伯夷父 生 西岳 , 西岳 生 先龙 , 先龙 是始生 氐羌 , 氐羌乞 姓。” 郭璞 注:“ 伯夷父 , 顓頊 师,今 氐羌 其苗裔也。”吕氏春秋·尊师:“ 帝顓頊 师 伯夷父 。” 陈奇猷 校释:“汉书·古今人表作‘ 柏夷亮父 ’, 班固 自注云:‘ 顓頊 师’。案,柏、伯通。 伯夷 其氏…… 亮 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汉书
(2). 舜 的臣子, 齐太公 的祖先。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僉曰:‘ 伯夷 。’” 孔 传:“ 伯夷 ,臣名, 姜 姓。”墨子·尚贤中:“ 伯夷 降典,哲民维刑。”文选·张衡〈东京赋〉:“ 伯夷 起而相仪, 后夔 坐而为工。” 薛综 注:“ 伯夷 , 唐 虞 时明礼仪之官也。”参阅史记·五帝本纪
(3). 商 末 孤竹君 长子。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伯夷 也。” 明 徐元《八义记·公孙赴义》:“我死埋我在 伯夷 首阳山 根底,万古留传作话儿。”详“ 伯夷叔齐 ”。
《漢語大詞典》:伯夷叔齐(伯夷叔齊)
商 末 孤竹君 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 叔齐 为继承人。 孤竹君 死后, 叔齐 让位给 伯夷 , 伯夷 不受, 叔齐 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 周 国。 周武王 伐 纣 ,二人叩马谏阻。 武王 灭 商 后,他们耻食 周 粟,采薇而食,饿死于 首阳山 。见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 伯夷 叔齐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邢昺 疏引《春秋少阳篇》:“ 伯夷 姓 墨 ,名 允 ,字 公信 。伯,长也;夷,謚。 叔齐 名 智 ,字 公达 , 伯夷 之弟, 齐 亦谥也。”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漢語大詞典》:式微
(1).衰微,衰败。《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 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 明 归有光 《张翁八十寿序》:“予以故家大族德厚源远,能自振于式微之后。”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武王 以前的 周 室没有什么高度的文化, 平王 以后的 周 室则是式微得不堪了。” 茅盾 《一个女性》:“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切罢。”
(2).诗·邶风篇名。诗序说, 黎侯 流亡于 卫 ,随行的臣子劝他归国。后以赋《式微》表示思归之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荣城伯 赋《式微》乃归。”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悵然吟《式微》。”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呈军事院诸公郡中一二秀才》诗:“作牧惭为政,思乡念《式微》。” 清 曹寅 《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十竹秋来好,连宵咏《式微》。”一说《邶风·式微》诗是表现征夫痛苦、反对徭役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鼓舞
(1).击鼓跳舞。晏子春秋·外篇下一:“今 孔丘 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 汉 应劭 《〈风俗通〉序》:“故言语歌謳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2).古时常用以祭神。史记·孝武本纪:“民閒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南史·后妃传下·后主张贵妃:“置淫祀於宫中,聚诸女巫使之鼓舞。” 宋 苏轼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次韵答之》:“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
(3).手足舞动。表示欢欣。《孔子家语·辨政》:“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此为心悲者,虽谈笑鼓舞,情欢者,虽拊膺咨嗟,犹不能御外形以自匿,誑察者於疑似也。” 宋 苏轼 《奏户部拘收度牒状》:“吏民鼓舞,歌咏圣泽。” 元 萨都剌 《将至太平驿即兴》诗:“上滩泊处无十里,舟人鼓舞家家喜。” 茅盾 《追求》一:“有多少件事使人欢欣鼓舞,有多少件事使人痛哭流涕。”
(4).古代杂舞的一种。《淮南子·修务训》:“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
(5).激发;激励。 汉 扬雄 《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民者,号令乎!” 明 宋濂 《元故婺州路儒学教授季公墓铭》:“设课试法,以待后进,鼓舞激励,唯恐有懈怠。” 巴金 《灭亡》第七章:“‘妹,你就唱一个罢,’ 李冷 在旁鼓舞道,众人也怂恿她唱。”
(6).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的一种礼仪。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御紫宸殿受朝贺表》:“臣以守符外郡,不获称庆明庭,空怀鼓舞之心,有阻賡歌之末,无任跳跃欢欣瞻望徘徊之至。” 宋 司马光 《论西夏札子》:“况其人类,岂得不鼓舞抃蹈,世世臣服者乎!” 元 无名氏 《隽永录·来岁状元赋》:“二子素聪警,各尽记其赋,亟写于书帙后,无一字忘。相与拜赐鼓舞而去。”
(7).舞动;转动。 唐 卢纶 《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撇捩寒鱼上復沉,羣鹅鼓舞扬清音。” 宋 苏轼 《快哉此风赋》:“寥寥南郭,怒号於万窍;颯颯东海,鼓舞於四维。”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武城家乘后:“ 太史公 自鼓舞其笔,不为实据。”
(8).振作。 宋 杨万里 《袁和仲通鉴本末序》:“今读 子袁子 此书,如生乎其时,亲见乎其事,使人喜,使人悲,使人鼓舞。”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精力既倦於鼓舞,学行又歉於模范。”红楼梦第三七回:“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别你谦我让的。”
(9).指振兴。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无以鼓舞天下之学,而徒欲振起乎天下之文,是逐之於其末也。”红楼梦第七十回:“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一个人作兴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10).煽动。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延寿 信之” 元 胡三省 注:“ 赵延寿 为 契丹 主愚弄鼓舞,至死不悟,嗜欲深者天机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当然实是不知稼穡,被人鼓舞,朝歌暮乐,耗了家私。”
《漢語大詞典》:明良
谓贤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语本《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 宋 沈括 《贺枢密吕侍郎启》:“明良协契,远邇均欢。”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始有明良之美,而终为 桀 紂 之暴,君臣之际,反覆如是,可不为寒心乎!”
《漢語大詞典》:春朝
谓帝王春季接受诸侯、臣子朝见或诸侯、臣子春季朝见帝王。 宋 苏轼 《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诗:“独倚破帘闲悵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宋 刘子翚 《和李巽伯春怀》:“山寒古寺清,断续春朝雨。”
《漢語大詞典》:犬马(犬馬)
(1).狗和马。书·旅獒:“犬马非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2).特指良狗名马。引申为玩好之物。孟子·梁惠王下:“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东观汉记·北海敬王睦传:“大夫其对以孤袭爵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 宋 苏辙 《汉昭帝论》:“小人先之,悦之以声色犬马,纵之以驰骋田猎。”
(3).旧时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让增封武平侯及费亭侯》:“虽有犬马微劳,非独臣力,皆由部曲将校之助。”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三状》:“臣独不爱犬马之躯,为陛下言之。”
(4).卑幼者对尊长的自谦之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将军天质英明,师真以律;猥烦德音,屈顾疵贱。然犬马之志,惟欲用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释愤》:“螻蚁命,劳相释,承恩德,承恩德,犬马报,知何日。”参见“ 犬马之劳 ”。
(5).喻小人。后汉书·王符传:“一旦富贵,则背亲捐旧,丧其本心,疎骨肉而亲便辟,薄知友而厚犬马。”北齐书·后主幼主帝纪论:“卖官鬻狱,乱政淫刑,刳剒被於忠良,禄位加於犬马,谗邪并进,法令多闻。”
(6).古代大夫生病的婉辞。《公羊传·桓公十六年》:“属负兹舍,不即罪尔” 汉 何休 注:“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 徐彦 疏:“大夫言犬马者,代人劳苦,行役远方,故致疾。”
《漢語大詞典》:犬马之劳(犬馬之勞)
为主子或他人尽力的谦辞。《水浒传》第五八回:“厅上厅下一齐都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孔明 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