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壁弦歌
避朝歌
歌玉树
军中歌吟(又作:投壶歌兴)
越宾歌
朝歌屠叟(又作:朝歌鼓刀叟)
孺子歌(又作:鼓枻歌)
遏云歌(又作:歌管停云 ...)
子贱歌
采和歌曲
馆娃歌舞
铜雀歌舞
帽欹歌
笙歌绛帐
相关人物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薇,蕨也。」
夷叔毙淑媛之言,子舆困臧仓之诉。唐·李善注引《古史考》曰:「伯夷、叔齐者,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曾闵之孝,夷齐之廉,岂畏死而为之哉?教化之所至也。
夷齐:喻指有气节,不接受敌人施舍。唐李白《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苟非夷齐心,岂得无战争。 于濆 古征战
采薇易为山,何必登首阳。 于濆 感怀
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 储光羲 酬綦母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
耕凿时未至,还山聊采薇。 储光羲 杂诗二首
憀然歌采薇,曲尽心悠悠。 元季川 登云中
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饿死黄口肥。 元稹 有鸟二十章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元稹 立部伎
公方伯夷操,事殷不事周。 元稹 阳城驿
武王亦至明,宁哀首阳饥。请君勿执古,执古徒自隳。 刘叉 勿执古寄韩潮州
不食黄精不采薇,葛苗为带草为衣。 刘商 移居深山谢别亲故
旅食伤飘梗,岩栖忆采薇。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采薇留客饮,折竹扫仙坛。 厉玄 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
好移钟阜蓼,莫种首阳薇。 吴融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
无才敢更期连茹,有意兼思学采薇。 吴融 得京中亲友书讶久无音耗以诗代谢
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孟郊 感怀
举才天道亲,首阳谁采薇。 孟郊 感怀
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 孟郊 罪松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岑参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常建 空灵山应田叟
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张九龄 在郡秋怀二首
首阳山翠千年在,好奠冰壶吊伯夷。 徐夤 逐臭苍蝇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 李德裕 忆药苗
濩落久无用,隐身甘采薇。 李欣 东京寄万楚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李白 少年子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李白 梁园吟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李白 行路难三首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周粟犹不顾,齐圭安肯分。 李白 送张秀才从军
举族共资随月俸,一身惟忆故山薇。 李谅 苏州元日郡斋感怀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
颍水有许由,西山有伯夷。 李邕 铜雀妓
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 李频 嵩山夜还
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 杜牧 中途寄友人
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 杜甫 早发
空里愁书字,山中疾采薇。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柳宗元 种术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王维 偶然作六首
立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并序)
心同合浦叶,命寄首阳薇。 皇甫冉 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
吾爱元紫芝,清介如伯夷。 皮日休 元鲁山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卢仝 扬州送伯龄过江
自惟负贞意,何岁当食薇。 卢象 家叔徵君东溪草堂二首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 秦系 献薛仆射
流水知行药,孤云伴采薇。 耿湋 赠韦山人
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 薛稷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伯夷位事愚臣忝,喜奏声成凤鸟来。 苏颋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孤竹人藏处,无因认本峰。 许棠 过中条山
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 邵谒 下第有感
采薇秦山镇,养亲湘水源。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诗人公署如山舍,只向阶前便采薇。 郑谷 题汝州从事厅
入山非买山,采竹异采蕨。 钱起 奉使采箭簳竹谷中晨兴赴岭
数岁白云里,与君同采薇。 钱起 忆山中寄旧友
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 钱起 晚归蓝田酬王维给事赠别
野老采薇暇,蜗庐招客幽。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去俗因解绶,忆山得采薇。 钱起 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四
故山可往薇可采,一自人间星岁改。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首阳及汨罗,无乃褊其衷。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心期共贺太平世,去去故乡亲食薇。 鲍溶 寄宋申锡评事时从李少师移军回归
东岩采薇人,岩际朝见月。 鲍溶 庐山石镜
《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唐·颜师古:「《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注疏》于夫子旧堂壁中,而《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孔壁采遗篆,周韦考绝编。 崔日知 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青编尽以汲冢来,科斗皆从鲁室至。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台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
藏书壁中苔半侵,洗药泉中月还在。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相关人物
「邹阳,齐人也。汉兴,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久之,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因道胡、越、齐、赵、淮南之难,然后乃致其意。其辞曰:『……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晋·晋灼注:「朝歌者,不时也。」唐·颜师古曰:「朝歌,殷之邑名也。淮南子云『墨子非乐,不入朝歌』。」
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
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哥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及后主嗣位,耽荒于酒,视朝之外,多在宴筵。尤重声乐,遣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酒酣则奏之。又于清乐中造黄鹂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臂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薄。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唐·颜师古注曰:「雅歌谓雅诗也。」引《礼记投壶经》曰:「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矢以柘若棘,长二尺八寸,无去其皮,取其坚而重。投之胜者饮不胜者,以为优劣也。」
相关人物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圭,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圭,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
须知越吟客,敧枕不胜情。 吴融 雨后闻〈思归乐〉二首之二
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孟浩然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湘瑟飕飗弦,越宾呜咽歌。 孟郊 泛黄河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孙逖 夜宿浙江
忽对荆山璧,委照越吟人。 庾抱 卧髂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
柱下闻周史,书中慰越吟。 张谓 寄李侍御
难忘楚尽处,新有越吟生。 曹松 赠余干袁明府
遁去不同秦客逐,病来还作越人吟。 李咸用 寄所知
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 李宣远 近无西耗
岂待庄舄吟,方知倦羁旅。 李德裕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宜春作)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李白 仕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苏
送尔游华顶,令余发舄吟。 李白 送纪秀才游越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圭。 杜甫 卜居
哀世非王粲,终然学越吟。 杜甫 西阁二首之一
思乡比庄舄,遁世遇眭誇。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禹锡)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署)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刘禹锡初与公同为盐察御史。故称院长)
早岁京华听越吟,闻君江海分逾深。 柳宗元 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王昌龄 江上闻笛
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 白居易 病中诗十五首(并序)之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
忽思班女怨,遥听越人吟。 窦牟 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二十韵
西游象阙愧知音,东下荆溪称越吟。 罗隐 宿荆州江陵驿
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 罗隐 西京道德里
赋成无处换黄金,却向春风动越吟。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
青苔重叠封颜巷,白发萧疏引越吟。 翁承赞 对雨述怀示弟承检
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 赵骅 送晁补阙归日本国
渐解巴儿语,谁怜越客吟。 郑谷 通川客舍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谯周曰:「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尚其后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营丘在青州临淄北百步外城中。」
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渭水之右,磻溪水注之。水出南山兹谷,乘高激流,注于溪中。溪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所谓太公钓兹泉也。今人谓之凡谷,石壁深高,幽隍邃密,林障秀阻,人迹罕交,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其投竿跽饵,两膝遗迹犹存,是有磻溪之称也。其水清泠神异,北流十二里,注于渭,北去维堆城七十里。
「假令有遗德于板筑之下,有隐才于屠钓之间。」唐·李善注:「《尉缭子》曰:『太公屠牛朝歌。』《史记》曰:『太公望吕尚以渔钓奸周西伯。』」
季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故季历为嗣以及昌。昌为西伯,作邑于丰。文王之妃曰太姒,梦商庭生棘,太子发植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以告文王,文王币告群臣,与发并拜告梦。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止于昌户,昌拜稽首受之。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亡殷者纣王。」将畋,史遍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臣太祖史畴为禹卜畋,得皋陶。其兆如此。」王至于磻溪之水,吕尚钓于涯,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雒钤报在齐。』」
傅野:喻贤士在野。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贤非梦傅野,隐类凿颜坯。”
朝歌屠叟:喻未被赏识的贤德之士。唐李白《梁甫吟》:“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钓璜:指贤才将遇明主。唐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
超超渭滨器,落落山西名。 储光羲 哥舒大夫颂德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储光羲 游茅山五首
因尔幽芳喻昔贤,磻溪冷坐权门咽。 元稹 山枇杷
莫恋此时好风景,磻溪不是钓渔人。 刘崇龟 寄桂帅
孤坐九层石,远笑清渭滨。 刘驾 钓台怀古
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司空图 漫书五首之五
洪炉任铸千钧鼎,只在磻溪一缕悬。 司空图 杂题二首之一
折树休盘槊,沉钩且钓璜。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
江同渭滨远,山似傅岩高。 姚合 和郑相演杨尚书蜀中唱和诗
还嗤渭滨叟,岁晚独垂纶。 孙逖 奉和李右相赏会昌林亭
水疑投石处,溪似钓璜馀。 宋之问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岂与磻溪老,崛起周太师。 张九龄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遁迹岂劳登远岫,垂丝何必坐溪磻。 张浑 七考诗会
熊罴先兆庆垂休,天地氤氲瑞气浮。 徐夤 府主仆射王抟生日
岘亭惋咽知无极,渭曲馨香莫计年。 方干 哭王大夫
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 方干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锵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钩。 方干 献王大夫二首
商于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方干 赠中岩王处士
我来拟学磻溪叟,白首钓璜非陆沉。 方干 陆山人画水
敢待傅岩成好梦,任从磻石挂纤钩。 李咸用 夏日别余秀才
说与众佣同版筑,吕将群叟共磻溪。 李咸用 寄题从兄坤载村居
大则化龙骑,小可钓璜用。 李咸用 题友生丛竹
服箱青海马,入兆渭川熊。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
图形翻类狗,入梦肯非罴。 李商隐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昭仪忠汉日,太傅翊周年。 李峤 熊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
知君不用磻溪石,乞取终年独钓鱼。 李涉 寄赵准乞湘川山居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李白 上之回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李白 梁甫吟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㕙兔何足言。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朝歌鼓刀叟,虎变蟠溪中。 李白 鞠歌行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李颀 送乔琳
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杜牧 早秋客舍
磻溪有心者,垂白肯湮沦。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钓筑乘时用,芝兰在处芳。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杜甫 伤春五首之三
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熊罴载吕望,鸿雁美周宣。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吕叟年八十,皤然持钓钩。 权德舆 渭水
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 武平一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况是昭明食鱼郡,不妨闲掷钓璜钩。 殷文圭 和友人送衡尚书赴池阳副车
皇情尚忆垂竿佐,天祚先呈捧剑人。 沈佺期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钓玉君徒尚,徵金我未贤。 沈佺期 钓竿篇
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 王勃 三月曲水宴得烟字
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纶。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
出游逢牧马,罢猎见非熊。 王维 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白居易 渭上偶钓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罗邺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
川涘将钓玉,乡亭期散金。 蔡希寂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近临钧石地,遥指钓璜溪。 苏颋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泛渭川得齐字
但得忘筌心自乐,肯羡前贤钓清渭。 贯休 渔家
宁心鸣凤日,却意钓璜初。 钱起 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韦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渭滨晦迹南阳卧,若比吾徒更寂寥。 韩偓 寄隐者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
傅氏筑已卑,磻溪钓何激。 韩愈 和裴仆射假山十一韵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己。 骆宾王 畴昔篇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高适 金城北楼
直钩犹逐熊罴起,独是先生真钓鱼。 黄滔 严陵钓台
谁能惆怅磻溪事,今古悠悠不再逢。 黄滔 题陈山人居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沧浪:指归隐。唐贾岛《重酬姚少府》:“沧浪余将还,知音激所习。”
濯缨易为水,何必泛沧浪。 于濆 感怀
青枫江上沧浪吟,白月宫中鹦鹉林。 储光羲 酬李壶关奉使行县忆诸公
鱼竿今尚在,行此掉沧浪。 刘商 合肥至日愁中寄郑明府
自怜生计事悠悠,浩渺沧浪一钓舟。 刘沧 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
自喜他年接巾舄,沧浪地近虎溪头。 刘沧 与重幽上人话旧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刘沧 赠颛顼山人
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刘沧 题王校书山斋
既怜沧浪水,复爱沧浪曲。 刘长卿 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
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 刘长卿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刘长卿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澄流可濯缨,严子但垂纶。 刘驾 钓台怀古
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 司马扎 沧浪峡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 司马扎 沧浪峡
因知帝城下,有路向沧浪。 司马扎 漾陂晚望
空怜濯缨处,阶下水潺潺。 司马扎 题清上人
御猎思投钓,渔歌好濯缨。 吕牧 泾渭扬清烛
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 严维 送李秘书往儋州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清浊俱莫追,何须骂沧浪。 孟郊 吊卢殷
晓碧流视听,夕清濯衣袍。 孟郊 立德新居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孙逖 和登会稽山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岑参 上嘉州表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何必濯沧浪,不能钓严滩。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常建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试歌沧浪清,遂觉乾坤细。 常建 湖中晚霁
别家投钓翁,今世沧浪情。 常建 渔浦
扁舟沧浪意,澹澹花影没。 常建 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张九龄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渔父置词相借问,郎官能赋许依投。 张南史 酬张二仓曹杨子闲居见寄兼呈韩郎中左补阙皇甫冉
濯缨何处去,鉴物自堪妍。 张聿 圆灵水镜
沧浪者谁子,一曲醉中听。 戴叔伦 偶成
荷衣尘不染,何用濯沧浪。 戴叔伦 春江独钓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 李乂 钱唐州高使君赴任
缨尘徒自满,欲濯待清波。 李咸用 自愧
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
兰桡思无限,为感濯缨歌。 李德裕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东溪
濯缨闲更入,漱齿渴仍吞。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李白 沐浴子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李白 笑歌行
涉雪搴紫芳,濯缨想清波。 李白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李白 送储邕之武昌
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 李白 酬崔五郎中
未知斯水上,可以濯吾缨。 李群玉 大云池泛舟
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李群玉 送人隐居
濯足岂长往,一樽聊可依。 李颀 东京寄万楚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李频 陕州题河上亭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杜牧 渔父
门外长溪水,怜君又濯缨。 杜牧 贻迁客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杜甫 北游
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 杜甫 回棹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杜甫 解闷十二首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 杜甫 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柳宗元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哲士务缨弁,鄙夫恋蓬藜。终当税尘驾,盥濯依春溪。 权德舆 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无可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之三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白居易 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白居易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 皇甫冉 归渡洛水
应非矍铄翁,或是沧浪客。 皎然 访朱放山人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皎然 访陆处士羽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
予洗肠中酒,君濯缨上尘。 窦群 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
西湖天下名,可以濯吾缨。 薛能 题汉州西湖
愿言随狎鸟,从此濯吾缨。 苏颋 题寿安王主簿池馆
如今未免风尘役,宁敢匆匆便濯缨。 褚载 南徐晚望
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 许浑 宣城赠萧兵曹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谈戭 清溪馆作
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 贾岛 重酬姚少府
枕席相远游,聊欲浮沧浪。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
傲然歌一曲,一醉濯缨人。 赵冬曦 答张燕公翻著葛巾见呈之作
前路逢渔父,多惭问姓名。 郑常 谪居汉阳白沙口阻雨因题驿亭
渼陂水色澄于镜,何必沧浪始濯缨。 郑谷 郊墅
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辞天泪满缨。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
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 钱起 避暑纳凉
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 钱起 闲居寄包何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
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怀一百韵
临川试问尧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韦庄 题颖源庙
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 韩愈 县斋有怀
一谢沧浪水,安知有逸人。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 骆宾王 夏日游目聊作
乱世难逸迹,乘流拟濯缨。 齐己 湘中感怀
浩然心自合,何必濯吾缨。 齐己 秋江
相关人物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
遏云歌:喻指歌声优美动听。唐罗隐《春思》:”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翠帽珠篇斗丝管,一弹一奏云欲断。 崔颢 卢姬篇
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彩云仙。 戎昱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响发行云驻,声随子夜新。 李峤 歌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李白 南都行
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 杜牧 赠沈学士张歌人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杜甫 听杨氏歌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权德舆 三妇诗
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王起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罗隐 春思
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 顾况 歌
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 高骈 赠歌者二首之一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于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精,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三十岁。孔子谓「子贱君子哉!鲁无君子,斯焉取斯?」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宓子弹琴:咏官吏善于管理。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之二:“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宓子贱:喻指县官。唐李白《赠阎丘宿松》:“何衔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琴堂:指县衙。唐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 储光羲 述韦昭应画犀牛
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 刘长卿 出丰县界寄韩明府
明发归琴堂,知君懒为县。 刘长卿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刘长卿 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本意宿东林,因听子贱琴。 严维 酬普选二上人期相会见寄
单父古来称宓生,祗今为政有吾兄。 岑参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 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蒲密遥千载,鸣琴始一追。 张说 徐高御挽歌
将军帐下来从客,小邑弹琴不易逢。 张谓 送皇甫龄宰交河
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戴叔伦 送汶水王明府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李白 赠从孙义兴宰铭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李白 赠瑕丘王少府
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 李白 赠闾丘宿松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扬风非赠扇,易俗是张琴。 李隆基 赐崔日知往潞州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醉酒扬雄宅,升堂子贱琴。 杜甫 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堂上五弦销暇日,邑中千室有阳春。 独孤及 酬常郿县见赠
府趋随宓贱,野宴接王祥。 卢纶 送绛州郭参军
亦知单父琴犹在,莫厌东归酒未醒。 罗隐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
灞涘袁安履,汾南宓贱琴。 耿湋 晚秋东游寄猗氏第五明府解县韩明府
城非宓贱邑,馆亦号闻琴。 许棠 题闻琴馆
口尚袁安节,身无子贱名。 贾岛 别徐明府
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郎士元 送长沙韦明府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 钱起 送武进韦明府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钱起 长安客舍赠李行父明府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韦应物 送唐明府赴溧水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骆宾王 过故宋
遗锦非前邑,鸣琴即旧台。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
灌坛有遗风,单父多鸣琴。 高适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
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永日恒思单父中,有时心到宛城下。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高适 宋中十首
所思在畿甸,曾是鲁宓侪。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馀。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笑皆绝倒。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唱(唱原作言。据明抄本改。)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落,暮见苍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歌词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但以钱与之,以长绳穿,拖地行。或散失,亦不回顾。或见贫人,即与之,及与酒家。周游天下,人有为儿童时至及斑白见之,颜状如故。后踏歌于濠梁间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
十二年,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沈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国中得苧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蠡进曰:「越王勾践窃有二遗女,越国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谨使臣蠡献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之用。」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證也。」子胥谏曰:「不可,王勿受也。臣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昔桀易汤而灭,纣易文王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臣闻越王朝书不倦,晦诵竟夜,且聚敢死之士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越王服诚行仁,听谏进贤,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王夏被毛裘,冬御絺绤,是人不死,必为对隙。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越王曰:「善哉,第三术也。」
花山,在吴县西三十里。其山蓊郁幽邃。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花,因名。山东二里有胥屏亭,吴王阖闾置。亭东二里有馆娃宫,吴人呼西施作娃,夫差置,今灵岩山是也。晋太尉陆玩舍宅置寺,宫旁有石鼓,大三十围。《吴志》云:「其鼓有兵则鸣。」晋隆安二年,贼孙恩作乱,鼓鸣。山上有池,旱亦不涸。中有?甚美,夏食之,则去热,吴中以为佳品。
幸乎馆娃乌佳之宫,张女乐而娱群臣。罗金石与丝竹,若钧天之下陈。唐·李善注:「吴俗谓好女为娃。」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 张子容 春江花月夜二首之一
别有浣纱吴女郎,行尽绿潭潭转幽。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李白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王维 洛阳女儿行
枉破吴王国,徒为西子身。 于濆 越溪女
西施舞初罢,侍儿整金钗。 刘驾 姑苏台(一作吴中怀古)
东风狂不惜,西子病难医。 司空图 村西杏花二首
馆娃人尽醉,西子始新妆。 吴融 蔷薇
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吕岩 题广陵妓屏二首
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 唐彦谦 牡丹
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 施肩吾 山石榴花
阿娇生汉宫,西施住南国。 曹邺 四怨三愁五情诗十二首(并序)之其二情
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 曹邺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李白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 子夜吴歌(一作子夜四时歌)之夏歌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沈檀。 李贺 美人梳头歌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杜牧 鹤
暗尘生古镜,拂匣照西施。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越山重叠越溪斜,西子休怜解浣纱。 罗虬 比红儿诗
南威病不起,西子老兼至。 罗隐 庭花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万楚 五日观妓
君不见西施绿珠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 贯休 偶作五首之五
拊心却笑西子颦,掩鼻谁忧郑姬谤。 长孙佐辅 古宫怨
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
西子去时遗笑靥,谢娥行处落金钿。 韦庄 叹落花
十日笙歌一宵梦,苧萝因雨失西施。 韦庄 残花(一作于邺诗)
相关人物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
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周文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震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乃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侧帽:喻行止潇洒。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绛帐:喻授业师长或授课处所。唐卢纶《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札卑瞻绎帐,恩侠厕华缨。”
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保宁帝业青萍在,投弃儒书绛帐空。 方干 王将军
不见领徒过绛帐,唯闻与婢削丹书。 李端 问张山人疾
素卷堆瑶席,朱弦映绛纱。 杨巨源 题表丈三大夫书斋
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 郑谷 舟次通泉精舍
绛帐恩深无路报,语馀相顾却酸辛。 韩偓 与吴子华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怀恩叙恳因成长句四韵兼呈诸同年
绛纱儒客帐,丹诀羽人篇。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2.人名:(1)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详。《书经。舜典》:「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2)孤竹君的长子,生卒年不详。参见「伯夷叔齐」条。《孟子。公孙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2).指蝌蚪文书法。 宋 苏轼 《文勋篆铭》:“ 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 汲 冢 鲁 壁, 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宋 叶适 《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 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
(2).指蝌蚪文书法。 宋 苏轼 《文勋篆铭》:“ 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 汲 冢 鲁 壁, 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宋 叶适 《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 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
(2).指矮鸡冠花。 宋 杨万里 《宿化斜桥见鸡冠花》诗:“ 陈仓 金碧夜双斜,一隻今栖 纪消 家。别有飞来矮人国,化成玉树后庭花。”
(2).谓网罗贤士以辅弼治国。 唐 独孤授 《燕昭王筑黄金台赋》:“屈於一人以钓士,则开霸而图王;侈於一臺以钓国,则兼大而称强。”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1).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唐 戴叔伦 《游少林寺》诗:“石龕苔蘚积,香径白云深。”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 苏州 胜迹 采香径 的省称。 采香径 为 香山 旁的小溪, 春秋 时 吴王 种香于 香山 ,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唐 白居易 《题灵岩寺》诗:“ 娃宫 屐廊 寻已倾, 砚池 香径 又欲平。” 宋 柳永 《双声子》词:“ 夫差 旧国, 香径 没、徒有荒丘。” 元 张翥 《忆姑苏》诗:“臺上麋游 香逕 冷,陵头虎去 剑池 荒。” 清 吴伟业 《圆圆曲》:“ 香逕 尘生乌自啼, 屧廊 人去苔空緑。”
(2).犹绛帐。对师门、讲席之敬称。 唐 刘禹锡 《送赵中丞自司金外郎转官参山南令狐仆射幕府》诗:“相府开油幕,门生逐絳纱。” 宋 苏轼 《仙游潭·马融石室》诗:“未应将军聘,初从 季直 游。絳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豫庭 《赠妇翁》云:‘喜我絳纱深有托,半为娇客半门生。’”参见“ 絳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