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结束(結束)  拼音:jié shù
1.总结、终了。如:「事情已结束了。」
2.拘束。《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3.穿戴装扮。《西游记》第二一回:「老妖结束整齐,绰一杆三股钢叉,帅群妖跳出本洞。」
《國語辭典》:冠带(冠帶)  拼音:guān dài
1.顶冠与腰带。
2.官家妆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部郎虽是旧主人,今见如此冠带换扮了,一时那里遂认得?」
3.习于礼教的人。《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矣。」
4.士族或贵人。《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文选。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漢語大詞典》:束带(束帶)
(1).整饰衣服。表示端庄。论语·公冶长:“ 赤 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刘宝楠 正义:“带,繫繚於要,所以整束其衣,故曰束带。”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寡人束带听朝三十餘年,曾无闻焉。” 宋 秦观 《雷阳书事》诗之一:“束带趋祀房,瞽史巫纷若。”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2).泛指装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掌灯时分, 萧队长 跟 郭 白 二人商量一会,又忙一阵,两个人束带停当,办好通行证和介绍信,又支了路费。”
(3).指官服。引申谓公务。 唐 韦应物 《休暇东斋》诗:“由来束带士,请謁无朝暮。” 宋 司马光 《病中鲜于子骏见招不往》诗:“虽无束带苦,实惮把酒併。”
(4).指腰带。《水浒传》第十三回:“﹝ 索超 ﹞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鎧甲,腰繫一条镀金兽面束带。”红楼梦第七四回:“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寳玉 往常换下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帔带。”
《漢語大詞典》:宝装(寶裝)
(1).用珠宝加以装饰。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宝装军器丽,麝裛战袍香。” 宋 石承进 《三朝圣政录》:“ 太祖 平 蜀 ,閲 孟昶 宫中物,有宝装溺器,遽命碎之,曰:‘以此奉身,不亡何待?’”
(2).指精美的装束。 唐 元稹 《春六十韵》:“挑鬟玉釵髻,刺绣宝装拢。”
《漢語大詞典》:缠裹(纏裹)
(1).缠绕裹扎。东观汉记·郭丹传:“ 丹 无所归节传,以敝布缠裹节,昼伏夜行,求謁 更始 妻子,奉还节传。”后汉书·董卓传:“ 卓 所得义兵士卒,皆以布缠裹,倒立於地,热膏灌杀之。” 沈从文 《会明》:“旗在 会明 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
(2).装束;衣着。 宋 苏辙 《题王詵都尉画山水横卷》诗之一:“归来缠裹任紈綺,天马性在终难羈。” 宋 苏泂 《金陵杂兴》诗之四:“明日死生犹未必,将何缠裹过秋冬。”
《漢語大詞典》:结裹(結裹)
(1).装束;打扮。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词:“谢锦袍打扮,佯狂 太白 ;黄冠结裹,老大 知章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诗难处在结裹,譬如番刀,须北人结裹,若南人便非本色。”
(2).犹结果。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二哥尝言结裹姊妹兄弟亦住不得,必不可矣。” 明 唐顺之 《答王鉴川兵备书》:“即且携家远去,寻一人跡不到之山结裹此身。”参见“ 结果 ”。
《國語辭典》:结果(結果)  拼音:jié guǒ
1.植物长出果实。如:「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粒》:「若田亩逢旱乾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西游记》第二四回:「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
2.结局或归宿。《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我两人下半世也够吃用了,只管做这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好结果。」《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
3.了结、结束。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有一日梦飞熊得志扶炎汉,才结果桑枢瓮牖,平步上玉砌雕栏。」
4.杀死。《水浒传》第二八回:「终不成将息得我肥胖了,却来结果我?这个鸟闷葫芦,教我如何猜得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先把谢翁与段居贞一刀一个,结果了性命。」
5.指料理丧葬事宜。《水浒传》第二一回:「宋江道:『这个容易。我去陈三郎家买一具棺材与你,……我再取十两银子与你结果。』」
《漢語大詞典》:圆冠方领(圓冠方領)
指儒生的装束。方领,直衣领。亦用为儒生的代称。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将使圆冠方领,再行 邹 鲁 之风,鋭气英声,一变 賨 渝 之俗。”
《國語辭典》:扎掂  拼音:zhá diān
准备妥当。《水浒传》第八三回:「传令教番兵扎掂已了,来日出密云县与宋江交锋。」也作「扎垫」。
分類:装束准备
《漢語大詞典》:服着(服著)
衣着;装束。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凡我化外人,从来奉正朔,披衣襟在胸,剃髮辫垂索,是皆 满洲 装,何曾变服著。”
分類:衣着装束
《國語辭典》:壮士(壯士)  拼音:zhuàng shì
豪壮而勇敢的人。《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手提大刀,截住去路。」
《漢語大詞典》:翠袖
(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 苏轼 《王晋叔所藏画跋尾·芍药》诗:“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清 龚自珍 《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
(2).指女子。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 何景明 《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國語辭典》:缙绅(縉紳)  拼音:jìn shēn
1.古时官吏插笏于绅带间,故称仕宦为「缙绅」。《聊斋志异。卷二。巧娘》:「广东有缙绅傅氏,年六十馀。生一子,名廉。」也作「搢绅」。
2.称地方绅士。也作「搢绅」。
《漢語大詞典》:缙绅录(縉紳録)
旧时书坊刊印的全国职官录。亦省作“ 縉绅 ”。 清 李渔 《玉搔头·篾閧》:“从不曾听见这个官衔!我且问你:出在那一本《縉绅》上?”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柜上有人家寄的一部新《縉绅》卖。 牛浦 揭开一看,看见 淮安府 安东县 新补的知县 董瑛 ,字 彦芳 , 浙江 仁和人 。”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才多艺……此与职官表、缙绅录何异?”
《漢語大詞典》:衣带(衣帶)
(1).束衣的带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南史·何敬容传:“ 武帝 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尝有侍臣衣带卷摺,帝怒曰:‘卿衣带如绳,欲何所缚?’” 宋 柳永 《凤栖梧》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和带钩》:“依照当时审美观点或个人爱好,把这些材料、颜色、形状不同的珠子,搭配作成无一定形式的珠串,系在衣带间,更加显得美丽无比。”
(2).衣与带。亦代称衣着,装束。管子·弟子职:“夙兴夜寐,衣带必饰。”
(3).见“ 衣带水 ”。
《漢語大詞典》:衣带水(衣帶水)
像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河流。形容水面狭窄。后亦泛指仅隔一水,极其邻近。语出南史·陈纪下·后主:“ 隋文帝 谓僕射 高熲 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唐 唐彦谦 《汉代》诗:“不因衣带水,谁觉路迢迢。”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方物:“ 钱塘 衣带水犹不敢轻渡,则向之传食四方,不可不谓之福德也。”亦省作“ 衣带 ”。 宋 岳珂 《祝英台近·登多景楼》词:“倩谁问。因甚衣带中分,吾家自畦畛。” 柳亚子 《鲁游杂诗》之三:“下方城郭真如蚁,衣带黄流曲折环。”参见“ 一衣带水 ”。
《國語辭典》:簪笔(簪筆)  拼音:zān bǐ
一种将毛装在簪头的冠饰。后指将笔插在头上,以备随时记事。《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唐。李峤〈皇帝上礼抚事述怀〉诗:「小臣滥簪笔,无以颂唐风。」
《漢語大詞典》:簪白笔(簪白筆)
古时史官、谏官入朝,或近臣侍从,插笔于帽,以便随时记录、书写。后插白笔,为官员冠饰之一。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簪白笔》:“簪白笔,古珥笔之遗象也。腰带剑、珥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宋史·舆服志四:“立笔,古人臣簪笔之遗象。其制削竹为干,裹以緋罗,以黄丝为毫,拓以银缕叶,插於冠后。旧令,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笔、武官则否,今文武皆簪焉。”
《漢語大詞典》:荐绅(侟紳)
缙绅。古代称官宦或士大夫。侟,通“ 搢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八·禅通纪二:“予悲夫求仙者之丧其欲也,故侟绅之学者毋谓太谩,将有嘿而识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