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鸣弦(鳴弦,鳴絃)
亦作“ 鸣絃 ”。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漢語大詞典》:绿弦
(1).指弓弦。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之二:“弯弓緑弦开,满月不惮坚。”
(2).指绿沉弓。 唐 戎昱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腕迴金鏃满,的破緑弦低。”参见“ 緑沉 ”。
分類:弓弦绿沉
《漢語大詞典》:绿沉
见“ 绿沈 ”。
分類:绿沉
《國語辭典》:弛张(弛張)  拼音:shǐ zhāng
本指弓弦的放松与拉紧。语本《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后比喻人事的宽严。《文选。傅毅。舞赋》:「小大殊用,郑雅异宜,弛张之度,圣哲所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國語辭典》:上弦  拼音:shàng xián
1.搭上箭,扣紧弓弦。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二七出:「群臣奋未敢前,待先行便上弦,你风花队里去收飞箭。」
2.阴历每月初八日前后,月形如弓,弓形偏西,称为「上弦」。
3.旋紧钟表机器等的发条。
《國語辭典》:断弦(斷弦)  拼音:duàn xián
1.断裂的弓弦或琴弦。南朝陈。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乃知断弦可续,情去难留。或若火里生花,可称希有。」亦指断绝的弦音、馀响。北周。庾信 怨歌行:「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2.丧妻。古代以琴瑟比喻夫妻,故称丧妻为「断弦」。唐。徐彦伯〈孤烛叹〉诗:「暖手缝轻素,嚬蛾续断弦。」《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权翰林自从断了弦,告病回家,一年有馀,尚未续娶。」也作「断弦」。
《漢語大詞典》:离弦(離弦)
(1).离别时所奏乐曲。 唐 钱起 《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紫霞开别酒,黄鹤舞离弦。” 唐 卢纶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徵君读书》诗:“临杯忽泫然,非是恶离弦。”
(2).箭离弓弦。比喻迅速。如:发令枪一响,健儿们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去。
《國語辭典》:初弦  拼音:chū xián
农历每月初八前后的月亮。唐。杜甫 遣意诗二首之二:「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宋。秦观 金山晚眺诗:「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漢語大詞典》:直如弦
象弓弦一样直。比喻为人正直。后汉书·五行志一:“ 顺帝 之末,京都童謡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鉤,反封侯。’” 南朝 梁 吴均 《从军行》:“微诚言不爱,终自直如弦。”
《國語辭典》:虚发(虛發)  拼音:xū fā
空发。指没有射中。《北史。卷二五。豆代田传》:「代田登楼射贼,矢不虚发。」《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
《漢語大詞典》:惊弦(驚弦)
曾受箭伤,遂闻弓弦声而惊惶。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麋兴鹿箭,雁落惊弦。” 清 黄遵宪 《雁》诗:“汝亦惊弦者,来归过我庐。”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國語辭典》:张弛(張弛)  拼音:zhāng shǐ
本指拉紧与放松弓弦。后比喻事物的急缓、进退、起落等。《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道无常稽,与时张弛。」
《漢語大詞典》:惊弓(驚弓)
闻弓弦声而惊恐。 闻一多 《红豆》诗之十九:“我是只惊弓的断雁。”参见“ 惊弓之鸟 ”。
《國語辭典》:惊弓之鸟(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魏国射箭能手更羸仅是拉动弓弦,不用箭,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便因过度惊惧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战国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击或惊吓,心有馀悸,稍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晋书。卷七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歧路灯》第八一回:「绍是惊弓之鸟,吓了一跳。」也作「伤弓之鸟」。
《國語辭典》:徽弦(徽絃)  拼音:huī xián
徽是古琴上表示高低音的标识,弦为琴弦。徽弦指琴。元。王学文〈柳梢青。客里凄凉〉词:「愁怀无语相看,谩写入徽弦自弹。」
《漢語大詞典》:箭筈
(1).箭的末端。筈,即箭发射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箭筈:箭其末曰筈。筈,会也,谓与弦会也。”新五代史·杂传七·周知裕:“ 梁 晋 相拒 河 上, 思鐸 鏤其姓名於箭筈以射 晋 军,而矢中 庄宗 马鞍, 庄宗 拔矢,见 思鐸 姓名,奇之。”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先进篇六:“只在箭筈离弦时,前手高便飘过去,前手低便就近落耳。”
(2).山名。即 岐山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 车箱 箭筈 连西东, 仇池 百穴牕玲瓏。” 清 阎尔梅 《题云台峰》诗:“星潭水响金蕖舞, 箭筈 风摇铁锁惊。”参见“ 箭括 ”。
《漢語大詞典》: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姜子发 云:‘曾闻 朱未孩 言,火砲中弹子,必于沙中磨之极圆,出砲门后,空中之气,不能阻碍,其去必远,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最高处曰 箭括岭 ,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华岳》诗:“ 扶桑 万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马鸣。”
《漢語大詞典》:弦音
(1).拉弓弦的声音。战国策·楚策四:“鴈从东方来,更 羸 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 曰:‘然则射至此乎?’……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其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2).琴声。 艾青 《杜塔拉》诗:“他想起被凌侮的那些岁月,他的弦音在缓慢里流出了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