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同参(同參)  拼音:tóng cān
1.共同参与研讨。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
2.佛教用语。同事一师,同学。《景德传灯录。卷一四。华亭船子德诚禅师》:「师尝谓同参道吾曰:『他后有灵利座主指一个来。』」
《國語辭典》:长斋(長齋)  拼音:cháng zhāi
长年吃素。《南史。卷五○。刘虬传》:「虬精信释氏,衣粗布,礼佛长斋。」《儒林外史》第二回:「周进拦住道:『实不相瞒,我学生是长斋。』」
《國語辭典》:外道  拼音:wài dào
1.佛教称佛教之外的宗派。《陈书。卷三○。傅縡传》:「三论之兴,为日久矣。龙树创其源,除内学之偏见;提婆扬其旨,荡外道之邪执。」南朝梁。沈约 湘州柷园寺刹下石记:「魔众稽颡,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剑摧锋。」也称为「外教」。
2.见外、自居外人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回:「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國語辭典》:外道  拼音:wài dao
礼数周到而情谊疏淡。《红楼梦》第九○回:「平儿笑说道:『我们奶奶说,姑娘特外道的了不得。』岫烟道:『不是外道,实在不过意。』」
《漢語大詞典》:佛力
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谓之佛力。 南朝 梁武帝 《以李胤之得牙像赦诏》:“宜承佛力,弘兹宽大。” 元 何中 《照武西塔上报恩寺》诗:“始知佛力宏,能使地灵现。”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 潜善 这等有福,佛力耶?”
《國語辭典》:僧伽  拼音:sēng qié
梵语saṁgha的音译。意为大众或会议。佛教用以指出家团体。《大智度论》卷三:「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
《國語辭典》:舍身(捨身)  拼音:shě shēn
1.为事物尽力而不惜牺牲自己。《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自今以后,我的心事已了,便可以舍身为知己者用了。」
2.出家为僧,或为弘扬佛法而牺牲己身。《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三月辛未,舆驾幸同泰寺舍身。」
《國語辭典》:沙弥(沙彌)  拼音:shā mí
胡语音译。佛教称出家受十戒,尚未受比丘戒的男子。〈沙弥十戒法并威仪〉:「汝今已受沙弥十戒竟,当尽形寿顶戴奉持,终身不得犯。」
《國語辭典》:古德  拼音:gǔ dé
佛教徒称其先辈,或古代有德高僧。《老残游记》第七回:「我这拳法系从汉中府里一个古德学来的。若能认真修练,将来可以到得甘凤池的位分。」
《國語辭典》:真理  拼音:zhēn lǐ
真实不变的道理。唐。方干 游竹林寺诗:「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
《國語辭典》:内典(內典)  拼音:nèi diǎn
佛经。《南史。卷三○。何尚之传》:「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乐天一生精究内典,勤脩上乘之业。」
《國語辭典》:本师(本師)  拼音:běn shī
1.传授自己学业或技能的老师。《史记。卷八○。乐毅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
2.佛教徒以释迦牟尼佛为根本教导者,故尊称为「本师」。
《國語辭典》:合十  拼音:hé shí
一种佛教仪式。两掌十指在胸前相合,表示尊敬。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四。槐西杂志四》:「僧年八十馀矣,见公合十肃立。」也作「合掌」、「合手」。
《國語辭典》:合掌  拼音:hé zhǎng
1.一种佛教仪式,两掌相合以表示尊敬。《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合掌道:『居士到成都寻著了尊大人,定必寄个信与贫僧。』」《红楼梦》第三四回:「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也作「合十」、「合手」。
2.诗文中对偶意义相同的词句。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耿湋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閒。』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语拙,『朝』、『昼』二字合掌。」
《國語辭典》:唱名  拼音:chàng míng
1.按名册高声点名。《北史。卷五五。元文遥传》:「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正值知州投文换牌,唱名点到江溶名字。」
2.旧时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的进士。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一。郑侨登云梯》:「先是考官用分数编排,石君当居上,临唱名始易之云。」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唱名》:「上御集英殿拆号唱进士名,各赐绿襕袍、白简、黄衬衫。」
《國語辭典》:胪唱(臚唱)  拼音:lú chàng
科举时,天子宣旨传召新科进士入见,称为「胪唱」。元。方回〈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之五:「胪唱曾叨殿上传,末班遥望御炉烟。」也作「胪传」。
《國語辭典》:工尺谱(工尺譜)  拼音:gōng chě pǔ
一种中国记录乐谱的方法。约产生于隋唐时代,由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来。常见者用上、尺、工、凡、合、四、乙,依次记写七声。也称为「笛色谱」、「管色谱」。
《國語辭典》:数珠(數珠)  拼音:sù zhu
佛教徒修行时用来计数的珠串。《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把他房奁和我的家私,都搬将去,便捉我下左军巡院拷问,要这一百单八颗数珠。」《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头戴玄色缎僧帽,身穿茧袖僧衣,手里拿著数珠,铺眉蒙眼的走了出来。」
《國語辭典》:僧人  拼音:sēng rén
佛教的出家人。《董西厢》卷二:「隔著山门厉声叫:『满寺里僧人听呵!』」《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忙走了出来道:『原来是王大爷。请坐。僧人去烹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