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返照  拼音:fǎn zhào
落日反射。唐。杜甫 返照诗:「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著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也作「反照」。
《國語辭典》:照映  拼音:zhào yìng
照耀辉映。《晋书。卷二六。食货志》:「车如流水,马若飞龙,照映轩庑,光华前载。」
《國語辭典》:观照(觀照)  拼音:guān zhào
以心灵深刻的观察来品味人生。唐。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于人法得无我,于观照得甚深。」
《國語辭典》:映射  拼音:yìng shè
照射。如:「月光映射在花丛里。」
《國語辭典》:影印  拼音:yǐng yìn
将图片文字直接经由影印机或照相复制。
《漢語大詞典》:映显(映顯)
反映。 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生活现象之历史的过程既为实质之差异的映显,就必定附丽于一定的‘镜面钟身’。”
分類:反映
《國語辭典》:折射  拼音:zhé shè
光线或声波射入密度不同的介质中,而改变行进方向的现象。
《國語辭典》:映像  拼音:yìng xiàng
由于光线的曲折反射作用而现出的影像。
《國語辭典》:五色  拼音:wǔ sè
本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如:「他以五色丝线绣出美丽的图案。」
《國語辭典》:五色无主(五色無主)  拼音:wǔ sè wú zhǔ
色,神色。五色无主指脸上神色失去控制。比喻非常惊慌恐惧。《吕氏春秋。恃君览。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总叙道德篇》:「臣见其君,五色无主,疾趋力拜,翕肩促肘,稽首膝行,以严其上者,为不相亲也。」
分類:神色不定
《國語辭典》:七月  拼音:qī yuè
《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七月,陈王业也。」或亦指咏豳地风土之诗。首章二句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國語辭典》:文学(文學)  拼音:wén xué
1.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著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2.职官名。汉时州郡及王国都设置。《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國語辭典》:学问(學問)  拼音:xué wèn
1.求学所得的知识。《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无奈他虽有这一肚子学问,五河人总不许他开口。」《红楼梦》第七九回:「奶奶不知道,我们姑娘的学问,连我们姨老爷时常还誇呢。」
2.学与问。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求其放心》:「夫仁与义未有不学问而能明者也。」
3.道理。如:「这件事看似简单,但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國語辭典》:出纳(出納)  拼音:chū nà
1.传达君王的命令,反映群众的意见。《书经。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晋。贾谧〈荅贾长渊〉诗:「祗承皇命,出纳无违。」
2.财物的收入和支出。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
3.负责管理银钱收支的职务,或担任此种职务的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四。槐西杂志四》:「邻人前世为巨室,君为司出纳,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
4.泛指发出和收进的管理工作。宋。秦观安都〉:「大贾之室,敛散金钱以逐什一之利;出纳百货以收倍称之息。」
《國語辭典》:农家(農家)  拼音:nóng jiā
1.务农为业的家庭。《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愚闻邓艾出身微贱,幼为农家养犊。」
2.先秦时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主张劝农耕以足衣食。《汉书。卷三○。艺文志》:「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
3.农舍。如:「竹篱里的农家,是四合院式的简朴建筑。」
《國語辭典》:典型  拼音:diǎn xíng
1.旧法、模范。宋。文天祥〈正气歌〉:「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也作「典刑」。
2.足以代表某一类事物特性的标准形式。如:「桂林、阳朔的峰林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形。」
3.文学艺术中最具概括性和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实例。如:「李白是浪漫派诗人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