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迁莺(遷鶯,遷鸎)
亦作“ 迁鸎 ”。
(1).谓黄莺飞升移居高树。 南朝 陈 阳慎 《从驾祀麓山庙》诗:“櫩巢始入燕,轩树已迁鶯。” 唐 李商隐 《思归》诗:“旧居连上苑,时节正迁鶯。”
(2).指迁升飞翔的黄莺。 唐 王维 《白鹦鹉赋》:“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儻见借其羽翼,与迁鶯而共飞。” 宋 陈造 《闲居》诗之一:“红糝紫蕤今次第,迁鶯来燕费商量。”
(3).喻登第。 唐 李商隐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诗:“朝满迁鶯侣,门多吐凤才。”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今谓进士登第为迁鸎者久矣,盖自毛诗·伐木篇。” 宋 王禹偁 《商州进士张齐说将赴春闱再赋一章用伸赠别》:“七牓御前搜俊造, 商州 终未识迁鶯。”
(4).喻升官。 唐 苏味道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诗:“振鷺齐飞日,迁鶯远听闻。” 唐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三:“客有迁鸎处,人无结駟来。” 唐 李邃 《卢夫人崔氏墓志》:“﹝ 李邃 ﹞沉困名场垂二十载,无路迁鸎,终随退鶂。” 清 唐孙华 《同年杨昆涛侍御挽诗》之一:“近得迁鶯信,俄占止鵩凶。”
《漢語大詞典》:擢科
登第。宋史·文苑传序:“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録,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宋史·宗泽传:“ 泽 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是擢科者相继。”
分類:登第
《漢語大詞典》:高步云衢(高步雲衢)
亦作“ 高步通衢 ”。
(1).谓得意于朝廷,官居显位。晋书·郤詵阮种等传论:“ 郤詵 等并韞价州里,褏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称矣。”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2).指登第。 唐 耿湋 《许下书情寄张韩二人》诗:“故人高步云衢上,肯念前程杳未期。”
《漢語大詞典》:一沾
谓一经登第。古人称受皇恩为沾恩,登第亦为“受恩”,故云。 唐 吕温 《及第后答潼关主人》诗:“一沾太常第,十过 潼关 门。”
《漢語大詞典》:战胜(戰勝)
(1).在战争中取胜;经战斗而获胜。孙子·虚实:“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史记·陈丞相世家:“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剋敌,非功而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逕 垣雍 城南,昔 晋文公 战胜于 楚 , 周襄王 劳之于此。”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冬天和春天》:“我们在过去的条件下,就已经战胜了优势装备的敌人。”
(2).指一种思想克服另一种思想。韩非子·喻老:“ 子夏 见 曾子 , 曾子 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 曾子 曰:‘何谓也?’ 子夏 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於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战胜臞者肥,止监流归停。” 宋 苏辙 《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
(3).指科举考试登第。 唐 岑参 《送严詵擢第归蜀》诗:“战胜真才子,名高动世人。” 唐 岑参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诗:“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
《漢語大詞典》:攀桂
(1).攀援或攀折桂枝。语本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唐 杜甫 《八月十五日夜》诗之一:“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集注引 赵次公 曰:“言月中桂也。” 唐 皎然 《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昔年攀桂为留人,今朝攀桂送归客。秋风桃李摇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
(2).喻科举登第。 唐 贾岛 《青门里作》诗:“若无攀桂分,秪是卧云休。” 元 马致远 《女冠子》套曲:“著领布袍虽故旧,仍存两枚宽袖,且遮藏著钓鰲攀桂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今试期日近,若迷恋于此,不惟攀桂无分,亦且身躯难保。”参见“ 折桂 ”。
《漢語大詞典》:折桂
晋书·郤詵传:“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唐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 张抡 《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清 李渔 《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诗:“擷芹復折桂,亲非由我显。”
《漢語大詞典》:月桂
(1).神话传说里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月光。 南朝 梁元帝 《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暉。”初学记卷一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薄帷鉴明月诗》:“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一本作“ 桂月 ”。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伏愿皇帝明齐月桂,寿比天榆。”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参见“ 月中桂 ”。
(2).比喻登第、登科。 唐 李潜 《和主司王起》:“恩波旧是仙舟客,德宇新添月桂名。” 唐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诗:“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 宋 梅尧臣 《送王秀才归建昌》诗:“莫问鸟爪人,欲取月桂捷。”参见“ 月中桂 ”。
(3).岩桂的一种。常绿乔木,叶互生,花时常不绝,带黄色,伞形花序,浆果小,卵形,暗紫色。供观赏,叶子可作香料。又名天竺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月桂叶如桂花,浅黄色,四瓣,青蕊,花盛发如柿叶蔕稜,出 蒋山 。” 宋 陆游 《九月初作》诗:“两丛月桂门前买,自下中庭破緑苔。”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天竺桂:“此即 闽 、 粤 、 浙 中山桂也,而 台州 天竺 最多,故名。大树繁花,结实如莲子状。 天竺 僧人称为月桂是矣。”参阅《广群芳谱·花谱十九·岩桂》
《漢語大詞典》:月中桂
神话传说谓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 吴刚 ,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事见《初学记》卷一引 晋 虞喜 《安天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后以为科举应试中式的典实。 唐 许浑 《下第贻友人》诗:“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幸天子开贤路,因而赴帝里,也已高攀月中桂。”
《漢語大詞典》:桂籍
科举登第人员的名籍。 宋 徐铉 《庐陵别朱观先辈》诗:“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续上青云。”宋史·外国传三·高丽:“陛下以其万里辞家,十年观国,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於芸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尔读圣贤书,一‘恕’字尚不能解,何以挂名桂籍耶。”参见“ 桂林一枝 ”。
《漢語大詞典》:桂林一枝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原为自谦之词,谓己只是群才之一。后用以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 清 赵翼 《黄雨歌》:“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自注:“时诸生方乡试。” 清 蒲松龄 《与益都王禹臣亲家启》:“才得风檐片幅,已足当 齐 鲁 之大观;行佔桂林一枝,岂止坐僮僕之新敬。”
《漢語大詞典》:齐年(齊年)
(1).指同一年受朝廷征选。南史·颜延之传:“ 袁淑 年倍小 延之 ,不相推重。 延之 忿於众中折之曰:‘昔 陈元方 与 孔元骏 齐年文学, 元骏 拜 元方 於牀下,今君何得不见拜?’”
(2).指科举制度下同科登第。旧唐书·武元衡传:“始 元衡 与 吉甫 齐年,又同日为宰相。”
(3).指年龄相同的人。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九:“ 惠卿 既得位,遂叛 荆公 ,出平日 荆公 移书,有曰:‘无使齐年知。’谓 冯公京 也。 荆公 与 冯公 皆辛酉人。”
《漢語大詞典》:登第
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 郑谷 《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选举志上:“通四经业成,上於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 胡文定公 自登第逮休致,凡四十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编修之职。”《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弱冠登第,文章丰采,倾动一时。”
《漢語大詞典》:烧尾(燒尾)
(1). 唐 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烧尾:“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饌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説者谓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成人,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体气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一云新羊入羣,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 中宗 时,兵部尚书 韦嗣立 新入三品,户部侍郎 赵彦昭 假金紫,吏部侍郎 崔湜 復旧官,上命烧尾,令於 兴庆池 设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烧尾宴》:“士人初登第,必展欢宴,谓之烧尾……又説:鱼跃龙门,化龙时,必须雷电为烧其尾乃化。” 清 朱彝尊 《饮毛检讨寓斋》诗之一:“城隅烧尾宴曾同,六载同来就菊丛。”
(2). 唐 时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公卿大臣初拜命者,例许献食,号为烧尾。”新唐书·苏瓌传:“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
(3).喻显达。 唐 许浑 《晚登龙门驿楼》诗:“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囓肠。” 清 钱谦益 《次刘渔仲留别韵》:“黄卷秋灯烧尾客,緑窻朝日画眉人。”
《漢語大詞典》:必先
(1). 唐 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郑光业 常言及第之岁,策试夜,有一同人突入试铺,为吴语谓 光业 曰:‘必先!必先!可以相容否?’ 光业 为輟半铺之地……居二日, 光业 状元及第。”
(2).以称下第的同人。 唐 韩仪 《记知闻近过试》诗:“短行轴了付三銓,休把新衔恼必先。”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韩仪 与关试后新人诗,有‘休把新衔恼必先’句,此必先又谓下第同人也。”
《漢語大詞典》:五桂
旧称进士登第为折桂。五桂,对亲族五人相继登科的美称。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五桂:“ 范致君 、 致明 、 致虚 、 致祥 、 致厚 ,相继登第,有 五桂堂 。” 宋 窦禹钧 之子 仪 俨 侃 偁 僖 ,皆相继登科, 冯道 尝赠诗美之云:“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见宋史·窦仪传。 元 曹之谦 《赵吉甫种德园》诗:“从今不羡 燕山 竇 ,五桂联芳老一椿。”
《漢語大詞典》:步蟾
喻科举登第。 明沈受先《三元记·讲学》:“腹饱五车期步蟾。”参见“ 蟾宫折桂 ”。
分類:科举登第
《漢語大詞典》:蟾宫折桂
晋书·郤詵传:“ 武帝 於东堂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相传蟾宫中有桂树, 唐 以来牵合两事,遂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及第。 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红楼梦第九回:“彼时 黛玉 在窗下对镜理妆,听 宝玉 説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亦作“ 蟾宫扳桂 ”。 明 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蟾宫扳桂折高枝,书香还有继,天道岂无知。”参阅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清 翟灏 通俗编·祝诵
《漢語大詞典》:唱名
(1).高声呼名;点名。北史·元文遥传:“令 赵郡王 叡 宣旨唱名,厚加慰喻。”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到拈鬮这日, 刘云 将应鬮各吏名字,开列一单,呈与知县相公看了。唤里书房一样写下条子,又呈上看罢,命门子乱乱的总做一堆,然后唱名取鬮。” 严复 《救亡决论》:“逐队唱名,俯首就案。”
(2).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部·唱名:“《宋朝会要》曰:‘ 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 御 崇政殿 试进士, 梁顥 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荆钗记:“ 王龟龄 年四十七,大魁天下,以书报其弟曰:‘今日唱名,蒙恩赐进士及第。’”参见“ 臚唱 ”。
(3).音乐术语。歌唱旋律时,为了便于发音和区别音级,常用七个拉丁文的音节来代表自然音阶中的七个音级,即do、re、mi、fa、sol、la、si、(或ti)。我国工尺谱中的上、尺、工、凡、六、五、乙,亦为唱名。六、五、乙的低八度音则唱作合、四、一。参见“ 工尺谱 ”。
(4).佛教语。佛教徒念佛时,唱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
《漢語大詞典》:胪唱(臚唱)
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胪唱。其制始于 宋 时。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九:“翌日臚唱, 元用 居第一, 表卿 次之。” 元 方回 《涌金城望》诗之三:“臚唱曾叨殿上传,末班遥望御炉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每科臚唱后,新进士齐赴国子监释奠。”
《漢語大詞典》:工尺谱(工尺譜)
我国古代记录乐谱的工具。由音高符号、调名符号、节奏符号和补充符号组成。晚 唐 时已出现, 宋 时称为“半字讌乐谱”,并以之与十二律相配。这种记谱形式随音乐的发展和不同地区、不同乐种的具体运用,在各种符号的写法上有很大的差别。 明 中叶后,随着昆腔的流行,逐渐形成一种常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