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5,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经纬
生花
汉文
猖狂
结束
天章
健笔
主客
汪洋
天书
莽苍
文思
宗伯
书记
道术
《國語辭典》:经纬(經緯)  拼音:jīng wěi
1.织物的直线与横线。
2.常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3.规划、治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
4.地球的经线与纬线。
《國語辭典》:生花  拼音:shēng huā
比喻文笔美妙,有杰出的写作才能。参见「梦笔生花」条。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出:「只是你们这样的人,我偏不肯轻易一个字儿。休喳,谩思量代笔生花。」
《國語辭典》:生花笔(生花筆)  拼音:shēng huā bǐ
比喻文笔美妙,有杰出的写作才能。参见「梦笔生花」条。
《國語辭典》:汉文(漢文)  拼音:hàn wén
1.中文。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六。普陀》:「南海普陀山,梵云:『补怛落伽』或曰:『怛落伽』或曰:『补涅落伽』。音虽有殊,而译以汉文,则均为『小百华树山』。实则一海岛也。」
2.汉代的文章。
3.汉文帝的简称。唐。白居易〈新乐府。草茫茫〉:「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幼学琼林。卷一。朝廷类》:「汉文除肉刑,仁昭法外,武王分宝玉,恩溢伦中。」
《國語辭典》:猖狂  拼音:chāng kuáng
1.狂妄胡为。《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选。扬雄。赵充国颂》:「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2.形容气势猛烈。唐。元稹〈有酒〉一○章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飓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
《國語辭典》:结束(結束)  拼音:jié shù
1.总结、终了。如:「事情已结束了。」
2.拘束。《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3.穿戴装扮。《西游记》第二一回:「老妖结束整齐,绰一杆三股钢叉,帅群妖跳出本洞。」
《國語辭典》:天章  拼音:tiān zhāng
帝王的词章。南朝陈。徐陵〈丹阳上庸路碑〉:「御纸风飞,天章海溢。」唐。岑参。送颜平原诗:「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
《國語辭典》:健笔(健筆)  拼音:jiàn bǐ
雄健的文笔。比喻人善于为文或借指文章气势雄健。南朝陈。徐陵〈让五兵尚书表〉:「虽复陈琳健笔,未尽愚怀。」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國語辭典》:主客  拼音:zhǔ kè
1.主持接待宾客的人。宋《二程语录》卷一六:「程子葬父,使周恭叔主客。」
2.主人和宾客。如:「主客尽欢」。唐。杜甫〈遣怀〉诗:「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3.主要的客人。如:「他是今天的主客。」
4.职官名。掌管接待外国使节的事,至清末废。《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乃罢长夜人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國語辭典》:汪洋  拼音:wāng yáng
1.水势浩大。《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平妖传》第四○回:「李遂上前,叫军士一条麻绳索儿,绑缚个四马攒蹄。就打入胡永儿伪宫中来,只见一派汪洋大水,并无门路。众人都慌了。」
2.比喻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风神潇落,容止汪洋。」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3.比喻文章气势盛大。《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韩愈》:「横骛别驱,汪洋大肆。」《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4.形容非常恢宏深广。唐。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唐。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
《國語辭典》:天书(天書)  拼音:tiān shū
1.天子的诏书。唐。王勃〈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天书屡降,手敕仍存。」唐。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玉漏随铜史,天书拜夕郎。」
2.上天或神仙所降赐的书。《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仁宗以天书殉葬山陵,呜呼贤哉!」《三国演义》第四九回:「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3.比喻看不懂或难以理解的文字。《红楼梦》第八六回:「看著又奇怪又纳闷,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國語辭典》:莽苍(莽蒼)  拼音:mǎng cāng
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宋。陆游 哀郢诗二首之一:「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國語辭典》:文思  拼音:wén sī
1.功业、道德。《书经。尧典》:「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后常用以称颂帝王。
2.作文的思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神思》:「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唐。白居易〈题浔阳楼〉诗:「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國語辭典》:宗伯  拼音:zōng bó
1.职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即后来礼部之职。故后世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礼部侍郎为「小宗伯」。
2.受人尊敬、推崇的大师。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皇甫冉》:「每文章一到朝廷,而作者变色,当年才子,悉愿缔交,推为宗伯。」
3.复姓。
《國語辭典》:书记(書記)  拼音:shū jì
1.书籍。《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
2.函札、奏记。《新唐书。卷一二二。韦安石传》:「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
3.古代称掌管书牍记录的人。今通称在机关团体中担任文书抄写诸事的人。
4.共产党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漢語大詞典》:道术(道術)
(1).道路。庄子·大宗师:“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道术》:“途之大者谓之道,小者谓之术…… 庄周 以江湖对道术而言,则直指为道路无疑矣。”
(2).指学术,学说。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宋 王圭 《除皇伯祖承亮检校工部尚书制》:“曾无车服珍宝之玩,固有诗书道术之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惟 战国 时代,九流杂兴,道术最广。”
(3).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任数:“ 桓公 得 管子 ,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然而诸侯未服,四邻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术之浅薄,未足以称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学问;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韩诗外传》卷二:“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慧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逐去邪人,不使见邪行者,皆选天下端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5).道教的法术;方术。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晋 葛洪 神仙传·魏伯阳:“ 魏伯阳 者, 吴 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麴生》:“ 叶法善 有道术,居 玄真观 。” 明 冯梦龙 《邯郸梦·酒馆求度》:“据著道术呪符,便鸡犬也都堪度。”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盖 仲仙 亦尝述 附云 之名于 可覲 ,并称其有道术。 附云 谓 仲仙 尝得真人宝印,故能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