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次行
(1).次序;秩序。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刻,颂 秦 德,明得意。曰:‘……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史记·循吏列传:“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
(2).第二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次行开‘前件’二字,下多空白,以便填写。”
《漢語大詞典》:经纪(經紀)
(1).纲常,法度。管子·版法:“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汉书·司马迁传:“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经纪。”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宋 叶适 《觉斋记》:“人之大伦,天下国家之经纪,取极於是矣。”
(2).天文进退迟速的度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郑玄 注:“经纪,谓天文进退度数。”
(3).条理;秩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此谓论之大体也,必有经纪。”《淮南子·俶真训》:“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
(4).通行。《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崙 。” 高诱 注:“经,行也;纪,通也。”
(5).管理照料。三国志·魏志·朱建平传:“初 潁川 荀攸 、 钟繇 相与亲善。 攸 先亡,子幼。 繇 经纪其门户,欲嫁其妾。”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自 子厚 之斥, 遵 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 子厚 ,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宋 叶适 《陈漫翁祭器述》:“至於经纪学舍资用,虽簞食瓢饮,家法当然,而调度宏展,无所寒乏,固其餘力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父母远去,一家十餘口,俱託 胡郎 经纪。”
(6).指对产业的经营管理。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宋 苏轼 《乞禁商旅过外国状》:“仍是客人 李球 於去年六月内,请 杭州 市舶司公凭,往 高丽国 经纪。” 清 曾国藩 《新宁刘君墓碑铭》:“当君初贾异县,颇求饶益,以娱亲心。既而经纪有方,智足以扩其业,利足以仁其三族,所得貲财,随手散去,壹以济物为功。” 钱钟书 《围城》八:“她真会经纪呢!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的。”
(7).指经营买卖。朱子语类卷二六:“譬如人作折本经纪相似。”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却不想小经纪若折了分文,一家不得喫饱饭。”
(8).即经纪人。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有的买牛人假装生气,独自走开去;牛经纪就向两边讲好话,又去拉回买牛人。”参见“ 经纪人 ”。
《漢語大詞典》:经纪人(經紀人)
(1).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以取得佣金的中间商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夫人放买市,这经纪人都来赶趁,街上便热闹。” 梁启超 《托辣斯之利》:“各托辣斯以废经纪人之故,最少者岁增五千元,最多者岁增二十万元。” 沈从文 《边城》十九:“中寨人是个米场经纪人,话说得极有斤两。”
(2).特指交易所经纪人。即按照规定,具有一定资格,并向交易所缴纳保证金,代客进行买卖以取得佣金的中间商人。
《漢語大詞典》:板眼
(1).我国传统音乐和传统戏曲唱腔的节拍。每一小节中的强拍,多以鼓板敲击按拍,称“板”;次强拍及弱拍,则以鼓签或手指按拍,称“眼”。合称“板眼”。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物用·鼓刀中音:“ 庄子 谈庖丁解牛处云:‘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音者,鼓刀之音节合拍也。刀声亦合乐府之板眼。” 明 王骥德 曲律·论板眼:“古拍板无谱, 唐明皇 命 黄幡绰 始造为之。 牛僧孺 目拍板为‘乐句’,言以句乐也。盖凡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故谓之板眼。”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説完了这段科白,又按着板眼,拍那个鼓。” 老舍 《四世同堂》十九:“﹝ 晓荷 ﹞右手的食指中指与无名指都富有弹性的在膝盖上点着板眼。”
(2).比喻规矩;秩序。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他很爱说话,但是他留着神,不让他的话说走了板眼。” 吴组缃 《山洪》二三:“吃饭睡觉以及喝茶歇肩,都吹哨子,一点错不得板眼。”
(3).比喻主意、办法、手段。 克非 《春潮急》八:“看不出你个老实人,还会耍这个板眼儿。”
(4).比喻关键的地方。 马烽 《结婚现场会》:“不,你说的都在板眼上。你批评得很对,很好。”
《漢語大詞典》:上路
(1).大路;通衢。汉书·枚乘传:“游曲臺,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儼驂騑於上路,访风景於崇阿。” 宋 宋庠 《入谒马羸不进》诗:“上路传呼万轂流,羸驂踏月五更愁。”
(2). 元 代称十万户以上的行政区域为上路。元史·百官志七:“诸路总管府, 至元 初置,二十年,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十万户之下者为下路;当衝要者,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
(1).起程,动身。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兴王:“望星上路,犯风冒浪,兼行不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古盖言适远为陟,曰:‘若陟遐必自邇。’犹今人言上路也。”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次早天色未明, 孙解官 便起来催促骡夫、脚子搬运银鞘,打发房钱上路。” 王西彦 《麻舅舅丢掉一条胳膊》:“等妈妈粗粗地梳完头,带起一个小包袱,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出门上路。”
(2).迷信说法,人死魂归阴府,因亦称死亡为“上路”。《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瑞姐 ﹞夹七夹八一路嚷去,明明要气 玉姐 上路。”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你好好去回絶了他,若还送聘礼来,就是逼我上路了。” 叶圣陶 《苦辛》:“她的结论是世间的寿数到头了,说不定今天明天就要上路。”
(3).指事情走上轨道,有秩序地开展。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工作还没有上路,我的估计是这样子的。”
《漢語大詞典》:乱飞
在空中无秩序地飞过或顺风而行。例如:子弹向四面八方乱飞。
不定地从一地方移到另一地方。例如:在院子里到处乱飞的小鸟。
《漢語大詞典》:雁字
亦作“鴈字”。
(1).成列而飞的雁群。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故称。语出 唐 白居易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宋 范成大 《北门覆舟山道中》诗:“鴈字江天闻塞管,梅梢山路欠溪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栏杆低雁字,帘幙掛冰条;炭冷香消,人瘦晚风峭。”
(2).像飞雁整齐而有秩序的行列。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诗:“绳量马道不嶔斜,雁字排栽筑水沙。” 清 赵翼 《佩香迭韵来索和》:“綵仗迎神排雁字,珍厨款客截鹅肪。”
(3).犹雁序。比喻兄弟。 唐 陈陶 《贺容府韦中丞大府贤兄新除黔南经略》诗:“列国山河分雁字,一门金玉尽龙驤。”一本作“ 雁序 ”。
《漢語大詞典》:治安
(1).谓治理(百姓)使之安定。管子·形势解:“生养万物,地之则也;治安百姓,主之则也。”韩非子·显学:“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
(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记·孝文本纪:“古者 殷 周 有国,治安皆千餘岁。” 宋 苏辙 《栾城先生遗言》:“今祖宗法令脩明,求之前世,未有治安若今之久者。”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王莲生编修:“臣道不立,则治安难期。”
(3).指社会秩序安宁。亦指维护社会秩序安宁。 叶圣陶 《倪焕之》二六:“如果他们一定不肯来,就说我们这里土匪多,治安要紧,不可不来。” 张天翼 《清明时节》六:“青天白日出了这个乱子,在治安上太说不过去。”
(4).指 汉 贾谊 《治安策》。 金 李汾 《汴梁杂诗》之一:“一策《治安》经济了, 汉 庭谁识 贾生 贤。” 傅敷 《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之三:“涕泪早除名士气,《治安》徒惜少年心。”
《漢語大詞典》:经纬(經緯)
(1).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条理、秩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孔颖达 疏:“言礼之於天地,犹织之有经纬,得经纬相错乃成文,如天地得礼始成就。” 唐 欧阳行周 《送洪孺卿赴举序》:“观经纬机杼,则重緜绣段,日日当成。”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纸织字画:“ 闽中 永春州 织画,以罗纹笺翦为片,五色相间,经纬成纹。”
(2).指道路。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汉 郑玄 注:“经纬,谓涂也。” 贾公彦 疏:“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 三国 魏 曹操 《度关山》诗:“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3).规划治理。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夫 晋国 将守 唐叔 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旧唐书·褚无量传:“其义可以幽赞神明,其文可以经纬邦国。” 清 姚鼐 《扬雄〈太玄〉目录序》:“盖谓圣人之道,原本盛大。以仁义中正,顺播於万事,惟变所适,而物得其理。於是作以教世,错综万端,经纬人事。”
(4).指文章结构的纵横条理。 晋 陆云 《与平原书》之十一:“文章当贵经纬。” 清 薛福成 《海关徵税叙略》:“余受而閲之,条分件繫,经纬分明。”
(5).经书和纬书。晋书·隐逸传·宋纤:“隐居於 酒泉 南山 ,明究经纬,弟子受业三千餘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俗间儒士,不涉羣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宋书·礼志四:“自经纬坟誥,都无一月两献,先儒旧説,皆云殊朔。”
(6).谋划;计谋。 宋 杨简 《石鱼偶记》:“夫士大夫幼而学,壮而行,其胸中固自有经纬。”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乞恩》:“我只道二贼胸中实有经纬,原来无计。” 郭沫若 《黑猫》七:“幕后一定还有些什么经纬的,我不知道当时的内幕是怎样。”
(7).经线、纬线或经度、纬度的合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所谓地学者,以地舆为纲,而一切测量、经纬、种植、车舟、兵阵诸艺,皆由地学以推至其极者也。” 黄宗英 《大雁情》:“不等到各自背囊里的杂食交换着吃完,就已天南地北、从古到今,数着地球的经纬,谈个没够了。”
《漢語大詞典》:肃然(肅然)
(1).恭敬貌。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汉书·礼乐志:“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儿童走卒或游卧嬉戏其下,亦从而拱揖拜跪,肃然如见其人焉。”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我肃然脱下了帽。”
(2).畏惧貌。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太平御览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沈约 《俗说》:“ 王僧敬 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编·畿辅·京师旧城》:“其塔至今完好,像设木石,坚緻古朴,风铃四彻,听之心魂肃然。”
(3).严肃认真;庄严。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独到了状元拜祭酒,那祭酒却是要肃然无声安然不动的受那四拜。”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 中国 将来的脊梁。”
(4).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进善退恶,风教肃然。”南齐书·皇后传·高昭刘皇后:“严正有礼法,家庭肃然。”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庭无閒杂,内外肃然。”
(5).微风吹动貌。史记·孝武本纪:“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续谈助》卷三引汉武故事:“神君最贵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者音与人等,来则肃然风生,帷幄皆动。”
(6).萧瑟貌。 宋 苏轼 《颶风赋》:“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7).山名。在 泰山 东麓。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禪 泰山 下阯东北 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 南朝 宋 谢灵运 《泰山吟》:“登封瘞崇坛,降禪藏 肃然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二·济南府》:“ 肃然山 ,州( 泰安州 )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 莱芜县 界,山势巍峩,对之肃然,因名。”
《漢語大詞典》:雁序
亦作“鴈序”。
(1).有秩序地飞行的雁群。 唐 杜甫 《天池》诗:“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停泊处如鱼贯,如雁序,粉白黛緑,列舟而居。”
(2).形容整齐有次序。 唐 李白 《天长节度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鹤髮之叟,雁序而进。” 王琦 注:“雁序,雁之飞也,若有行列,先后之序不相紊乱。”
(3).比喻兄弟,兄弟辈。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序:“族弟秘书,雁序之白眉者,风尘一别,俱东西南北之人。” 宋 楼钥 《祭叔父郴州文》:“雁序雕零,门户亦替。” 清 柯煜 《赠沉鲁瞻》诗:“客馆因依同鴈序,霜天酬唱作龙吟。”
《漢語大詞典》:无次(無次)
(1).没有秩序;没有章法。左传·桓公十三年:“及 鄢 ,乱次以济,遂无次。”文选·刘琨〈答卢谌〉书:“不復属意於文,二十餘年矣,久废则无次。” 刘良 注:“次,次序也。” 唐 韩愈 《新竹》诗:“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
(2).失去位次。
(3).犹言不列等,最下等。 汉 扬雄 《法言·孝至》:“荒荒圣德,远人咸慕,上也;武义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国丧师,无次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遇贼不击,枉道自全,是谓无次。”
《漢語大詞典》:整齐(整齊)
(1).有秩序,有条理。《商君书·赏刑》:“当此时也,赏禄不行,而民整齐。”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金坑津头看韶石,十十五五不整齐。”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世人论诗,多以 太白 之纵横超逸为变,而以 杜陵 之整齐严肃为正。” 王力 《龙虫并雕斋文集·略论语言形式美》:“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语言中的对偶和排比,的确可以构成形式的美。”
(2).整治;使有条理;使齐一。史记·货殖列传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刘岳 ﹞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 郭沫若 《海涛集·南昌之一夜》:“我们隔着江,整齐着嗓子,又试了几番喊话,然而一点反应也没有。”
(3).端正。《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人。”
(4).齐全。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我﹞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漢語大詞典》:杂乱(雜亂)
(1).多而乱;无秩序、条理。《楚辞·远游》:“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鬭者不搏撠,批亢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语多虽杂乱,説尹终在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作诗不可不辨者……厚重之与笨滞也,纵横之与杂乱也,亦似是而非。” 冰心 《超人》:“依旧热得很,脑筋似乎很杂乱,屋子似乎太空沉。”
(2).指使之杂乱。 宋 梅尧臣 《碧云騢》:“ 吕夷简 引用医官 陈巽 ,杂乱士人始也。”
《漢語大詞典》:条理(條理)
(1).脉络;层次;秩序。孟子·万章下:“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南齐书·徐伯珍传:“ 吴郡 顾欢 擿出尚书滞义, 伯珍 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宋 曾巩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其治女事尤勤,虽劳不厌;治家人之业,虽烦细皆有条理。” 清 戴名世 《史论》:“应用之妙,成乎一心,变化之机,莫可窥测,乃可以将百万之众而条理不紊,臂指可使。”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六:“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一百人左右,而工作却很有条理。”
(2).犹条例;法规。陈书·萧济传:“ 高宗 尝勑取 扬州 曹事,躬自省览,见 济 条理详悉,文无滞害。”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辛未, 金 禁民间称言‘销金’,条理内旧有者,改作‘明金’字。” 黄远庸 《大小零星杂记》:“ 徐君 温厚阔达,爱才甚篤……而于新时代之政策条理少有研究,故薄之者即谓其肤廓无实。” 孙中山 《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从前我们没有具体条理,今则有之。若以之宣传于士农工商各界,则必表同情。”
(3).犹治理。 唐 张说 《昭容上官氏碑铭》:“三光错行, 昭容 纲纪。百揆繁会, 昭容 条理。”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国之有姦也,犹鸟兽之有鷙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
(4).谓整理,清理。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乃今倦游,索居京国,掩关守泊,条理故书,以昔见闻,与今所得,信笔録之。” 清 亚泉 《物质进化论》:“宇宙间事事物物,为吾人所感所知者,纷紜万状,不可条理,吾于其间为类别之,为总括之。”
《漢語大詞典》:大乱(大亂)
秩序严重破坏;大骚乱。周礼·秋官·司约:“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杀。” 郑玄 注:“大乱,谓僭约若 吴 楚 之君、 晋文公 请隧以葬者。”孟子·滕文公下:“及 紂 之身,天下又大乱。” 宋 王安石 《上时政书》:“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於大乱。” 茅盾 《子夜》十八:“ 李玉亭 教授这几天来饭都吃不下,常常说大乱在即,我们将来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