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又作:仙盘 ...)
晋代神仙白玉棺
缙云仙子
九仙
酒中仙
苏仙橘井
句曲仙诀
攀仙桂(又作:一枝仙桂 仙桂)
兰台仙史
李谪仙问姮娥
仙儒(又作:列仙臞相 ...)
刘安仙籍
鹿鸣仙客
仙爪(又作:鸟爪仙 ...)
又曰:「予前在大麓,至于摄假,深惟汉氏三七之,赤德气尽,思索广求,所以辅刘延期之术,靡所不用。以故作金刀之利,几以济之。然自孔子作春秋以为后王法,至于哀之十四而一代毕,协之于今,亦哀之十四也。赤世计尽,终不可强济。皇天明威,黄德当兴,隆显大命,属予以天下。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谋卿士,佥曰天人同应,昭然著明。其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承顺天心,快百姓意。」乃更作小钱,径六分,重一铢,文曰「小钱直一」,与前「大钱五十」者为二品,并行。欲防民盗铸,乃禁不得挟铜炭。
相关人物
「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三国魏·苏林注:「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唐·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盖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
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
金茎看尚在,承露复何为。 姚合 敬宗皇帝挽词三首
金茎难复见,寒露落空中。 姚合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杜甫 秋兴八首
珠缀留晴景,金茎直晓空。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晓含仙掌三清露,晚上宫墙百雉阴。 吴融 和陆拾遗题谏院松
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张九龄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
全胜汉武锦楼上,晓望晴寒饮花露。 李贺 拂舞歌辞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杨师道 初秋夜坐应诏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
晴空露盘迥,秋月琐窗凉。 独孤及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轮移仙掌外,影下玉绳西。 许棠 陪(一作同)友人夏夜对月
露盘侵汉耸,宫柳度鸦疏。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韦庄 白樱桃
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韩偓 荔枝三首(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后并福州作。)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韩琮 牡丹
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后天下一玉棺于厅事前,令臣吏试入,终不动摇。乔:「天帝独欲召我。」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
相关人物
《郡国志》曰:括州括苍县缙云山,黄帝游仙之处。
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练丹于此。
汗漫东游黄鹤雏,缙云仙子住清都。 李群玉 谪仙吟赠赵道士
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真、圣二境,其号次第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而为次第。
知章【案:贺知章。会稽人。自称秘书外监。】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案:让皇帝长子琎。封汝阳王。】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道见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案:李适之。天宝元年为左丞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案:崔宗之。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案:晋。?之子。官至左庶子。】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案:旭善草书。】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案:甘泽谣。布衣焦遂。为陶岘客。】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苏仙公者,桂阳人也,汉文帝时得道。先生早丧所怙,乡中以仁孝闻……乃跪白母,曰:「某受命当仙,被召有期,仪卫已至,当违春色,即便拜辞。」……先生曰:「明年天下疫疾,庭中井水,檐边桔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桔叶一枚,可疗……」……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母疗之,皆以水及桔叶,无不愈者。
马岭山,在县东北五里,昔苏耽学道于此得仙,其旧宅在城东半里,俯临城,馀迹犹存。
苏仙公者,桂阳人也,汉文帝时得道。先生早丧所怙,乡中以仁孝闻。宅在郡城东北,出入往来,不避燥湿。至于食物,不惮精粗。先生家贫,常自牧牛,与里中小儿,更日为牛郎。先生牧之,牛则徘徊侧近,不驱自归。余小儿牧牛,牛则四散,跨冈越险。诸儿问曰:「尔何术也?」先生曰:「非汝辈所知。」常乘一鹿。先生常与母共食,母曰:「食无鲊,他日可往市买也。」先生于是以箸插饭中,携钱而去,斯须即以鲊至。母食去(明钞本去作未)毕,母曰:「何处买来?」对曰:「便县市也。」母曰:「便县去此百二十里,道途径险,往来遽至,汝欺我也!」欲杖之。先生跪曰:「买鲊之时,见舅在市,与我语云,明日来此,请待舅至,以验虚实。」母遂宽之。明晓,舅果到。云昨见先生便县市买鲊。母即惊骇,方知其神异。先生曾持一竹杖,时人谓曰:「苏生竹杖,固是龙也。」数岁之后,先生洒扫门庭,修饰墙宇。友人曰:「有何邀迎?」答曰:「仙侣当降。」俄顷之间,乃见天西北隅,紫云氤氲,有数十白鹤,飞翔其中,翩翩然降于苏氏之门,皆化为少年,仪形端美,如十八九岁人,怡然轻举。先生敛容逢迎,乃跪白母曰:「某受命当仙,被召有期,仪卫已至,当违色养,即便拜辞。」母子歔欷。母曰:「汝去之后,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桔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桔叶一枚,可疗一人。兼封一匮留之,有所阙之,可以扣匮言之,所须当至,慎勿开也。」言毕即出门,踟蹰顾望,耸身入云,紫云捧足,众鹤翱翔,遂升云汉而去。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母疗之,皆以水及桔叶,无不愈者。有所阙乏,即扣匮,所须即至。三年之后,母心疑,因即开之,见双白鹤飞去。自后扣之。无复有应。母年百馀岁,一旦无疾而终。乡人共葬之,如世人之礼。葬后,忽见州东北牛脾山,紫云盖上,有号哭之声,咸知苏君之神也。郡守乡人,皆就山吊慰,但闻哭声,不见其形。郡守乡人,苦请相见,空中答曰:「出俗日久,形容殊凡,若当露见,诚恐惊怪。」固请不已,即出半面,示一手,皆有细毛,异常人也。因请郡守乡人曰:「远劳见慰,途径险阻,可从直路而还,不须回顾。」言毕,即见桥亘岭傍,直至郡城。行次,有一官吏辄回顾,遂失桥所,堕落江滨,乃见一赤龙于脚下,宛转而去。先生哭处,有桂竹两枝,无风自扫,其地恒净。三年之后,无复哭声,因见白马常在岭上,遂改牛脾山为白马岭。自后有白鹤来止郡城东北楼上,人或挟弹弹之,鹤以瓜攫楼板,似漆书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为?」至今修道之人,每至甲子日,焚香礼于仙公之故第也。
橘井旧地宅,仙山引舟航。 杜甫 入衡州
郴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昨临苏耽井,复向衡阳求。同疚来相依,脱身当有筹。 王昌龄 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王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 王昌龄 奉赠张荆州
相关人物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及发,公卿祖之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人间书札,即以隐居代名。」「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
句曲闻仙诀,临川得佛经。 李商隐 酬令狐郎中见寄
相关人物
以对策上第,拜议郎。母忧去职。诜母病,苦无车,及亡,不欲车载柩,家贫无以韨马,乃于所住堂北壁外假葬,开户,朝夕拜哭。养鸡种蒜,竭其方术。丧过三年,得马八匹,舆柩至冢,负土成坟。未毕,召为征东参军。徙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吏部尚书崔洪荐诜为左丞。及在职,尝以事劾洪,洪怨诜,诜以公正距之,语在洪传。洪闻而惭服。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卒于官。子延登为州别驾。
东堂桂树:喻指科举及第。唐崔子向《上鲍大夫》:“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片玉:喻贤才。唐李咸用《悼范摅处士》:“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罗隐 东归别常修
因悲远归客,长望一枝荣。 罗隐 省试秋风生桂枝
一枝丹桂未入手,万里苍波长负心。 罗隐 西京道德里
一枝何足解人愁,抛却还随定远侯。 罗隐 送泰州从事
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罗隐 长安秋夜
因思一枝桂,已作断根蓬。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皇甫冉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
七叶汉貂真密近,一枝诜桂亦徒然。 杜牧 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
十年辛苦一枝桂,二月艳阳千树花。 伊璠 及第后寄梁烛处士
上国才将五字去,全家便待一枝归。 方干 送吴彦融赴举
东堂一枝在,为子惜年华。 司空曙 送乔广下第归淮南
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 冷朝阳 送唐六赴举
月里岂无攀桂分,湖中刚爱钓鱼休。 可朋 赠方干
桂枝攀得献庭闱,何似空怀楚橘归。 姚鹄 和工部杨尚书重送绝句
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 姚鹄 书情献知己
莲幕未来须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方干 赠郑仁规
又期攀桂后,来赏百花繁。 畅当 春日过奉诚园
梯稳从攀桂,弓调任射莎。 李商隐 镜槛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甲乙科攀桂,图书阁践蓬。 武元衡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仙府色饶攀桂侣,莲花光让握兰身。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君章绶
若无攀桂分,秖是卧云休。 贾岛 青门里作
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 赵嘏 东望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王屋山人有古文,欲攀青桂弄氛氲。 杜牧 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于濆 思归引
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于濆 感怀
见诵甘泉赋,心期折桂归。 刘商 送李元规昆季赴举
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刘商 送杨行元赴举
稍类冲天鹤,多随折桂人。 刘得仁 莺出谷
桂枝攀最久,兰省出仍初。 刘禹锡 伤韦宾客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刘禹锡 送李中丞赴楚州
昆山如可得,一片伫为荣。 刘轲 玉声如乐
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刘驾 送李殷游边
春风漫折一枝桂,烟阁英雄笑杀人。 司空图 榜下
圣代留昆玉,那令愧郤诜。 司马扎 送友人下第东游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埃尘。 周匡物 及第后谢座主
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
登龙旧美无邪径,折桂新荣尽直枝。 姚鹄 及第后上主司王起
多此欢情泛鹢舟,桂枝同折塞同游。 姚鹄 和徐先辈秋日游泾州南亭呈三二同年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孟郊 送别崔寅亮下第
桂枝妄举手,萍路空劳生。 孟郊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一枝犹挂东堂梦,千里空驰北巷心。 孙定 寄孙储一作下笔醉中寄储
橘怀三个去,桂折一枝将。 岑参 送縢亢擢第归苏州拜亲
新登郤诜第,更著老莱衣。 岑参 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岑参 送薛彦伟擢第东归
洛阳才子能几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岑参 送韩巽入都觐省便赴举
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崔子向 上鲍大夫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崔峒 奉和给事寓直
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 张氏 寄夫
几出东堂谢不才,便甘閒望故山回。 张蠙 抒怀
不须化作山头石,待我堂前折桂枝。 彭伉 寄妻
折桂早闻推独步,分忧暂辍过重江。 方干 上越州杨严中丞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方干 中秋月
高情不与俗人知,耻学诸生取桂枝。 方干 献王大夫
郤诜可要真消息,只向春前便得知。 方干 送王霖赴举
珍重郤家好兄弟,明年禄位在何方。 方干 送缙陵王少府赴举
安车未至柴关外,片玉已藏坟土新。 李咸用 悼范摅处士
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 李咸用 赠陈望尧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欲寄同年
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 李商隐 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守戎
长乐遥听上苑钟,䌽衣称庆桂香浓。 李商隐 赠孙绮新及第
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二首
桂树既能欺贱子,杏花争肯采闲人。 李山甫 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
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 李山甫 赴举别所知
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李端 元丞宅送胡浚及第东归觐省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李群玉 劝人庐山读书
所嗟芳桂晚,寂寞对汀洲。 李群玉 岳阳春晚
霄汉春风棣萼开,桂枝攀尽贾家才。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未折月中枝,宁随宋都鹢。 李群玉 送魏圭觐省
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
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杜甫 哭长孙侍御
不得同晁错,吁嗟后郤诜。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弟兄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 林藻 梨岭
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桂枝尝遍折,棣萼更相鲜。 权德舆 奉和史馆张阁老以许陈二阁长爱弟俱为尚书郎伯仲同时列在南北省会于左掖因而有咏
名高折桂方年少,心苦为文命未通。 武元衡 戏赠韩二秀才
已献甘泉赋,仍登片玉科。 武元衡 送李正字之蜀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武元衡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温庭筠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君是烟霄折桂身,圣朝方切用儒珍。 王霞卿 答郑殷彝
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年宴郑家林亭
共许郤诜工射策,恩荣请向一枝看。 皇甫冉 送钱唐路少府赴制举
桂树放教遮月长,杏园终待隔年开。 卢尚卿 东归诗
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窦常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之荆且愿依刘表,折桂终惭见郤诜。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丹桂竟多故,白云空有情。 罗隐 南康道中
应观法界莲千叶,肯折人间桂一枝。 罗隐 和禅月大师见赠
还被青青桂,催君不自由。 罗隐 商于驿与于蕴玉话别
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 罗隐 寄徐济进士
不耕南亩田,为爱东堂桂。 罗隐 思归行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 罗隐 东归
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罗隐 东归
邹律有风吹不变,郤枝无分住应难。 罗隐 东归别所知
丹桂无心彼此谙,二年疏懒共江潭。 罗隐 湘中赠范郧
抛掷红尘应有恨,思量仙桂也无端。 罗隐 西京崇德里居
六枝仙桂最先春,萧洒高辞九陌尘。 罗隐 送蕲州裴员外
当年忆见桂枝春,自此清途未四旬。 罗隐 酬寄右司李员外
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翁承赞 喜弟承检登科
不爱春宫分桂树,欲教天子枉蒲轮。 翁洮 赠方干先生
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胡曾 下第
位以穿杨得,名因折桂还。 薛业 晚秋赠张折冲
得意东归过岳阳,桂枝香惹蕊珠香。 袁皓 寄岳阳严使君
丹桂阻丹恳,白衣成白头。 许棠 投徐端公
丹霄空把桂枝归,白首依前着布衣。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谢八首
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 许棠 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
折桂文如锦,分忧力若春。 贯休 上宋使君
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色并将来。 贯休 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郑谷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化伫还珠美,心将片玉贞。 钱起 送张中丞赴桂州
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名逃郤诜策,兴发谢玄文。 钱起 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
片玉登科后,孤舟任兴行。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
多才白华子,初擅桂枝名。 钱起 送郑巨及第后归觐
郤诜丹桂无人指,阮籍青襟有泪沾。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郤堂流桂景,陈巷集车音。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谷水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韩翃 别泛水县尉
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颜真卿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
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 顾非熊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东堂第一领春风,时怪关西小骥慵。 黄滔 寄杨赞图学士(学士与元昆俱以龙脑登选)
东堂岁去衔杯懒,南浦期来落泪频。 黄滔 新野道中
虽向东堂先折桂,不如宾席此时同。 黄颇 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
待折东堂桂,归来更苦辛。 齐己 赠孙生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相关人物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天子既美子虚之事,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传居山泽閒,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就〈大人赋〉。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注引徐广曰:「臞,瘦也。」
相如拜为孝文园令。上既美子虚之事,相如见上好仙,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尝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乃遂奏〈大人赋〉。唐·颜师古注曰:「儒,柔也,术士之称也,凡有道术皆为儒。今流俗书本作传字,非也,后人所改耳。」
相关人物
淮南王安,好神仙之道。海内方士从其游者多矣。一旦,有八公诣之,容状衰老,枯槁伛偻,阍者谓之曰:「王之所好,神仙度世长生久视之道,必须有异于人,王乃礼接,今公衰老如此,非王所宜见也。」拒之数四,公求见不已,阍者对如初。八公曰:「王以我衰老不欲相见,却致少年,又何难哉?」……乃取鼎煮药,使王服之,骨肉近三百馀人,同日升天,鸡犬舔药器者,亦同飞去。
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繇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
两状元差委同年进士充本局职事官,措置题名登科录。帅司差拨六局人员,安抚司关借银器等物,差拨妓乐。就丰楼开鹿鸣宴,同年人俱赴,团拜于楼下。
麻姑手爪似鸟,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也。」远已知经心中所言,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莫见有人持鞭者。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将至一时顷,闻金鼓箫管人马之声,及举家皆见,王方平戴远游冠,著朱衣,虎头沵囊,五色之绶,带剑,少须,黄色,中形人也。乘羽车,驾五龙,龙各异色,麾节幡旗,前后导从,威仪奕奕,如大将军。鼓吹皆乘麟,从天而下,悬集于庭,从官皆长丈馀,不从道行。既至,从官皆隐,不知所在,唯见方平,与经父母兄弟相见。独坐久之,即令人相访(明钞本访下有麻姑二字)。经家亦不知麻姑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报姑,余久不在人间,今集在此,想姑能暂来语乎?」有顷,使者还。不见其使,但闻其语云:「麻姑再拜,不见忽已五百馀年,尊卑有叙,修敬无阶,烦信来,承在彼。登山颠倒(按:本书卷七王远条。登山颠倒应作食顷即到)而先受命,当按行蓬莱,今便暂往。如是当还,还便亲觐,愿来(明钞本来作未)即去。」如此两时间,麻姑至矣。来时亦先闻人马箫鼓声。既至,从官半于方平。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中作髻,馀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擘脯行之,如柏灵(集仙录四灵作炙。按柏当作貊。貊炙、见干宝搜神记),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姑欲见蔡经母及妇侄,时弟妇新产数十日,麻姑望见乃知之,曰:「噫!且止勿前。」即求少许米,得米便撒之掷地,视其米,皆成真珠矣。方平笑曰:「麻姑年少,吾老矣,了不喜复作此狡狯变化也。」方平语经家人曰:「吾欲赐汝辈酒。此酒乃出天厨,其味醇嫞,非世人所宜饮,饮之或能烂肠。今当以水和之,汝辈勿怪也。」乃以一升酒,合水一斗搅之,赐经家饮一升许。良久酒尽,方平语左右曰:「不足远取也,以千钱与余杭姥相闻,求其沽酒。」须臾信还,得一油囊酒,五斗许。信传余杭姥答言:「恐地上酒不中尊饮耳。」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方平已知经心中所念,即使人牵经鞭之。谓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谓爪可以爬背耶?」但见鞭著经背,亦不见有人持鞭者。方平告经曰:「吾鞭不可妄得也。」是日,又以一符传授蔡经邻人陈尉,能檄召鬼魔,救人治疾。蔡经亦得解蜕之道,如蜕蝉耳,经常从王君游山海。或暂归家,王君亦有书与陈尉,多是篆文,或真书字,廓落而大,陈尉世世宝之。宴毕,方平、麻姑命驾升天而去,箫鼓道从如初焉。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2).喻帝王提拔。 唐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 仇兆鳌 注:“金掌,谓内擢。”
(2).即铜钹。《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参见“ 铜鈸 ”。
(3).指烛台。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鳌 注:“铜盘,烛臺也。”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铁柱倒塌铜盘倾。”
(4).见“ 铜盘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2.即铜钹。
(2).佛寺宝塔上所建盘盖,又名相轮或轮相。《陈书·宣帝纪》:“六月丁卯,大雨,震 大皇寺 刹、 庄严寺 露盘。”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东方晓日上翔鸞,西转苍龙拂露盘。”
(3).(露lòu)谓显露真相。
露槃: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
(2).《仪礼·大射》:“公将射……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东堂。”后因以称习射的场所。《南史·庾悦传》:“初, 刘毅 家在 京口 ,酷贫,尝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射。”
(3).指 晋 宫的正殿。 晋武帝 时 郤詵 于 东堂 殿试得第,后因以为试院的代称。 唐 王建 《送薛曼应举》诗:“子去 东堂 上,我归南涧滨。” 唐 李频 《送友人游蜀》诗:“ 东堂 虽不捷,西去復何愁。” 宋 王圭 《呈永叔书事》诗:“十五年前出门下,最荣今日预 东堂 。”参见“ 东堂桂 ”、“ 东堂策 ”。
(4). 宋 毛滂 的号。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若 黄子鸿 所著《纫兰》别集,风流俊迈,非不可追响 东堂 ,齐踪 西麓 也。”
(2).折桂。喻登科及第。 唐 白居易 《东都冬日会诸同声宴郑家林亭》诗:“桂折应同树,鶯迁各异年。”参见“ 桂林一枝 ”。
2.牡桂的枝,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四。木部。桂》。
3.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用桂枝指月。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