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餐芝
亦作“飡芝”。
(1).指修仙。传说仙家以芝草为食。 唐 贾岛 《哭张籍》诗:“本欲 蓬 瀛 去,餐芝御白云。”
(2).指修身养性,不慕名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闻 尧 风冲天, 潁阳 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阴 峻餐芝之气。”按, 颍阳 借指 巢父 、 许由 ; 商阴 借指 商山 四皓。 明 孙蕡 《四皓图》诗:“只合飡芝老万山,谁叫鹤髮动龙颜。”
《漢語大詞典》:餐霞
餐食日霞。指修仙学道。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列仙传》 陵阳子 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封者七十帝, 轩皇 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黄节 注:“《楚辞》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唐 马戴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诗:“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嵇中散》:“少无适俗韵,早有餐霞愿。”
《漢語大詞典》:鸿宝(鴻寶)
(1).道教修仙炼丹之书。汉书·刘向传:“上復兴神僊方术之事,而 淮南 有《枕中鸿宝苑祕书》。” 唐 皇甫冉 《故齐王赠承天皇帝挽歌》:“《鸿宝》仙书祕,龙旂帝服尊。” 宋 陆游 《夜读隐书有感》诗:“力探《鸿宝》寻奇诀,剩采青精试祕方。” 清 孙枝蔚 《戏赠莫大岸》诗:“家无《鸿宝》书,安得铸金丹。”
(2).泛指珍贵的书籍。 柳亚子 《题〈太平天囯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和,直笔何人继 董狐 。鸿宝一编珍贮袭,他年同调岂终孤?”
(3).大宝;珍宝。 唐 权德舆 《故尚书工部员外郎赠礼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 王 之庄, 柳 之辩, 殷 之介,皆希代鸿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有士人得此书,珍为鸿宝。”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种种繆戾,由其高官厚禄之性素已养成,由是引犬羊为同种,奉豭尾为鸿宝。”
(4).易·繫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后因以“大宝”或“鸿宝”指帝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朕 崇寧皇帝 是也,嗣登鸿宝,未敢燕閒。”参见“ 大寳 ”。
《漢語大詞典》:大宝
皇帝之位。例如:久居大宝。
珍贵的财宝、宝贝
对佛法的称呼
一种重五十两的银元宝
《漢語大詞典》:三茅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晋书·礼志上:“ 武皇帝 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详“ 三脊茅 ”。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 茅君 三兄弟。 唐 许浑 《亡题》诗:“ 商岭 採芝寻四老, 紫阳 收朮访三 茅 。” 宋 柳永 《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 茅 。”详“ 三茅君 ”。
(3).山名。亦称 茅山 、 句曲山 。在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茅君 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唐 刘禹锡 《重送逝西李相公顷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 三茅 。”
《漢語大詞典》:三脊茅
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 宋 刘敞 《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职来贡。”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漢語大詞典》:灵物(靈物)
(1).祥瑞之物。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天下清寧,灵物仍降。”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彼灵物之詎几,象火灭而出红。” 唐 韩愈 《为宰相贺白龟状》:“斯皆陛下圣德所施,灵物来效。”
(2).珍奇神异之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论:“若乃藏山隐海之灵物,沉沙栖陆之瑋宝,莫不呈表怪丽,雕被宫幄焉。” 唐 元稹 《兔丝》诗:“灵物本特达,不復相缠縈。”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黿鼉龟鷩,水族中之灵物也。”
(3).神灵,神明。 唐 白居易 《刘白唱和集解》:“在在处处,应当有灵物护之。” 宋 范仲淹 《滕子京以真箓相示因以赠之》诗:“非有灵物持,此书安得全。”
(4).修仙得道之物。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以我揣之,必是灵物幻化,非鬼即狐。”
《漢語大詞典》:橘井
相传 苏仙公 修仙得道仙去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其母治疗。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见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后因以“橘井”为良药之典。 元 范康 《新水令·乐道》套曲:“杏林中作生涯,橘井内为活计。” 明杨珽《龙膏记·闺病》:“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
《漢語大詞典》:仙道
(1).谓成仙之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随之者不復还,皆得仙道。”云笈七籤卷十八:“宗族皆得仙道,白日昇天。”云笈七籤卷九三:“超跡尘滓,栖真物表,想道结襟,以无为为事,近於仙道一也。” 元 史樟 《庄周梦》第四折:“再有凡心,罚往下方,永失仙道。”
(2).指修仙得道者。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象传说中修炼的仙道一样,‘采日月之精华,钟天地之灵气。’”
《漢語大詞典》:修仙
修炼成仙。《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漢語大詞典》:升遐(昇遐)
帝王死去的婉辞。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及昇遐后,羣臣观其铭,皆上古之字。”魏书·尒朱荣传:“去月二十五日圣体康悆,至於二十六日奄忽昇遐。”《全唐诗》卷八六九载《嫁女诗》:“月照 驪山 露泣花,似悲先帝早昇遐。”《天雨花》第十三回:“当今一旦昇遐去,继位储君险十分。”
(1).亦作“ 升假 ”。升天。《淮南子·齐俗训》:“今欲学其道,不得其养气处神,而放其一吐一吸,时詘时伸,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高诱 注:“假,上也。” 汉 张衡 《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蔑蠓而上征。”
(2).帝王去世的婉辞。亦指后妃等死亡。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伏维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燾无疆,昊天不弔,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神宗 天性至孝,事 慈圣光献太后 尤谨,升遐之夕, 王禹玉 为相,入慰,执手号慟。”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唱道感嘆情多,恓惶泪洒,早得升遐,休休却是今生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出城市,徧野桑麻;哭甚么旧主升遐,告了个游春假。” 王季思 注:“升遐,皇帝去世。”
(3).谓离世隐居,学道修仙。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二八:“繫累名利场,駑骏同一輈;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晋书·许迈传:“君元吉自天,宜学升遐之道。” 宋 苏轼 《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肠中澄结无餘柤,俗骨变换颜如葩。”
《漢語大詞典》:餐霞客
指修仙学道的人。 唐 卢拱 《中元日观法事》诗:“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唐 施肩吾 《秋夜山居》诗之一:“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唐 顾非熊 《送内乡张主簿赴任》诗:“松窗久是餐霞客,山县新为主印官。”
分類:修仙学道
《漢語大詞典》:鹤岑(鶴岑)
指修仙者所居的山。 唐 王勃 《怀仙》诗:“鹤岑有奇径,麟洲富仙家。”
《漢語大詞典》:九法
亦作“ 九灋 ”。
(1). 周 治理邦国的九种措施。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詰禁,以纠邦国;施贡分职,以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以小事大,以和邦国。”
(2).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大法。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
(3).指 汉 《九章律》汉书·叙传下:“ 汉 章九法, 太宗 改作。”参见“ 九章 ”。
(4).指道家修仙之法。 南朝 宋 鲍照 《谢赐药启》:“臣卫躬不谨,养命无术。情沦五难,妙谢九法。” 钱振伦 注引列仙传:“ 涓子 隐於 宕山 ,受 伯阳 九仙法。”
《漢語大詞典》:九章
(1).古代帝王冕服上的九种图案。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 汉 郑玄 注:“冕服九章,登龙於山,登火於宗彝,尊其神明也。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希以为绣。则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南齐书·陆澄传:“ 泰始 六年,詔皇太子朝贺,服衮冕九章。”
(2).泛指多种图案。《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有一仙娥,自内而出,被冰綃之衣,曳霜紈之帔,戴翠凤步摇之冠,躡琼纹九章之履。”
(3).古代行军时用以指挥军队行进的九种旗章。章,旗上的图案。管子·幼官:“明审九章。” 石一参 注:“九章,见《兵法篇》。日章,月章,龙章,虎章,鸟章、蛇章、鹊章、狼章、韟章,是也。”
(4).即九畴。汉书·律历志上:“ 箕子 言大法九章。” 颜师古 注:“大法九章即《洪范》九畴也。”
(5).指九章算术。相传为 黄帝 时 隶首 所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6).指《九章律》。 汉 萧何 著。汉书·刑法志:“相国 萧何 攈摭 秦 法,取其宜於时者,作律九章。”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漢語大詞典》:鸿宝术(鴻寶術)
指道教修仙炼丹之术。 宋 徐铉 《赠王贞素先生》诗:“道祕未传鸿宝术,院深时听步虚声。”
《漢語大詞典》:饵术(餌术)
(1).服食苍术。传说久服可以成仙。 汉 刘向 列仙传·涓子:“ 涓子 者, 齐 人也,好饵术,接食其精至三百年,乃见於 齐 ,著《天人经》四十八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天宝 中,处士 崔元微 洛 东有宅,躭道,饵术及茯苓三十载。”
(2).指服药养身,修仙学道。 宋 王禹偁 《恭闻种山人表谢急征仰纪高风》诗:“饵术肯尝钟鼎味,纫兰应笑珮环声。”
《漢語大詞典》:黄庭客
修仙学道的人。 唐 孟郊 《伤哉行》:“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
分類:修仙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