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柱
(1).铜柱。《文选·卢谌〈览古〉》:“挥袂睨金柱,身玉要俱捐。” 李善 注:“《燕丹子》曰: 荆軻 拔匕首擿 秦王 ,决耳,入铜柱,火出。然铜有金,故称曰金柱。”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於 襄国 起 太武殿 ……漆瓦、金鐺,银楹、金柱,珠帘、玉壁,穷极伎巧。” 前蜀 贯休 《送友人之岭外》诗:“金柱根应动,风雷舶欲来。”
(2).指太阳的光柱。 唐 杨巨源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诗:“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分類:铜柱
《國語辭典》:擎天柱  拼音:qíng tiān zhù
托住天的柱子。比喻能担当天下重任的栋梁之才。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四折:「谁想道这搭儿重相遇,多谢你个架海梁、擎天柱,生死难忘,今古谁如?」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你本是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梁。」也称为「擎天之柱」、「擎天玉柱」。
《漢語大詞典》:金茎(金莖)
(1).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文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李善 注:“金茎,铜柱也。”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 蓬莱 高闕对 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香飘玉鼎晴烟细,日照金茎丽影移。”
(2).指承露盘或盘中的露。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五折:“泼阳乌放威刚此时,渴病争如是。倾将石髓流,胜却金茎赐。” 清 姚弘绪 《送阎荆州终养归中州》诗:“霞觴味并金茎赐,綵袖香从玉殿分。” 清 金农 《东冈卧病》诗:“久别金茎分草露,顿忘碧海守蹄涔。”
《國語辭典》:炮烙  拼音:páo luò
古代一种刑法。用烧红的铁器灼烫身体的酷刑。《荀子。议兵》:「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韩非子。喻老》:「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也作「炮格」。
《國語辭典》:标金(標金)  拼音:biāo jīn
投标的金额。
《漢語大詞典》:铜界(銅界)
以铜柱作为标志的边界。 南朝 陈 徐陵 《欧阳顾德政碑》:“去 衡 移 广 ,迁征自镇。悠悠铜界,藐藐金邻。”参见“ 铜柱 ”。
《國語辭典》:铜柱(銅柱)  拼音:tóng zhù
铜制的柱子。古代立铜柱以标示国界。唐。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漢語大詞典》:都柱
汉 张衡 所制地动仪中央的铜柱。后汉书·张衡传:“復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製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参阅 王振铎 《介绍一千八百年前的张衡地震仪》《文物》1976年第12期)。
《漢語大詞典》:马援柱(馬援柱)
东汉 马援 征服 交趾 ,立铜柱以为 汉 南边疆界的标志。见后汉书·马援传“嶠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后因以“马援柱”、“马柱”为典实。 明 莫止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君不见 马援 柱, 孔明 碑,剥落黄蒿里,千年莓苔待君洗。” 清 丘逢甲 《寄兰史晓沧菽园用晓沧韵》:“祇见螺舟来海外,未容 马 柱表 交 南。”
《漢語大詞典》:文深之柱
汉 马援 在 交趾 立的铜柱。 马援 字 文渊 , 唐 代避 李渊 讳,改 文深 ,故云。见 陈垣 《史讳举例》隋书·高祖纪:“方置 文深 之柱,非止 尉陀 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