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掌握
(1).手掌;手中。亦喻控制的范围。列子·汤问:“推於御也,齐辑乎轡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史记·淮阴侯列传:“且 汉王 不可必,身居 项王 掌握中数矣, 项王 怜而活之。” 唐 杜甫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肥轻。” 明 吴承恩 《贺少岩傅公晋秋卿障词》:“ 江 淮 大计,爰归掌握之间。” 瞿秋白 《乱弹·财神的神通》:“ 中国 一切穷人的生命都在地主绅士的掌握里面。”
(2).控制;主持。宋书·恩倖传序:“赏罚之要,是谓国权,出内王命,由其掌握。” 明 刘基 《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诗:“仙人 东王公 ,掌握天纪弼帝尊。”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掌握文衡,靡役不与。”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然后就分开小组围着灯讨论,各个代表分头掌握。” 刘白羽 《火光在前》第五章:“突然第二船的长胡子老水手中了子弹倒在战士的怀里,船失去了掌握,立刻可怕的倾斜着在急流中乱转起来。”
(3).谓了解、熟习并加以运用。 李準 《李双双小传·耕云记》:“人不是神,可是人掌握了科学,比神还厉害。”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这些办法是集中了全团人的智慧订出来的,可是我们有些同志,愿意把它挂头上,而不愿意真正地掌握它。”
《漢語大詞典》:手板
(1).亦作“ 手版 ”。即笏。古时大臣朝见时,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晋书·谢安传:“既见 温 , 坦之 流汗沾衣,倒执手板。”宋书·礼志五:“笏者,有事则书之……手板,则古笏矣。”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却拜极言疏,手板指朝贵。”
(2).亦作“ 手版 ”。手本的别名。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八月初一日得手书,掷还手版,命此后并此去之,敬当如命。”《老残游记》第十八回:“ 子谨 递上手版,赶到面前请了个安。”参见“ 手本 ”。
(3).手掌。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四:“他的挑战引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拍手, 盛佳秀 的手板拍红了。”
(4).即戒尺。打手心的板子。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
《漢語大詞典》:手本
(1).诉状。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行路难》是 东阳 柴廓 所造。 宝月 尝憩其家,会 廓 亡,因窃而有之。 廓 子賷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2).公文。 明 张居正 《明制体以重王言疏》:“凡官员应给誥勑,该部题奉钦依手本到阁,撰述官先具稿,送臣等看详改定,誊写进呈,候批红发下,撰述官用关防掛号,然后发中书舍人写轴用宝,此定制也。”
(3). 明 清 时见上司、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写信时则附于信中,对方谦逊常封还。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府尹 遂将参见人员花名手本,逐一点过不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忽然门上传进一个手本来,乃是:‘旧治下 云南 贡生 张寅 禀见。’”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鲍文卿 领着儿子走到贡院前香蜡店里,买了一个手本,上写‘门下 鲍文卿 叩’。” 清 刘銮 《五石瓠·手本名帖》:“官司移会用六扣白柬,谓之手本; 万历 间士夫刺亦用六扣,然称名帖;后以青壳黏前后叶而绵纸六扣,称手本,为下官见上官所投。其门生初见座师,则用红綾壳为手本,亦始 万历 末年。”
《漢語大詞典》:玉掌
(1).手掌的美称。晋书·孙惠传:“含奇謨於朱唇,握神策於玉掌。”《西游记》第七一回:“那娘娘真个把左手张开, 行者 轻轻飞下,落在他玉掌之间。”
(2).指承露盘上的仙人掌。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八:“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露点飴蜜,溜泓澄於玉掌;云垂五采,覆旖旎於仙楼。”
《漢語大詞典》:凉棚(涼棚)
亦作“凉棚”。
(1).夏季用以蔽日取荫的棚子。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结棚避暑:“ 长安 富家子 刘逸 、 李闲 、 卫旷 ……每至暑伏中,各於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綺结为凉棚。设坐具,召 长安 名妓间坐,递相延请,为避暑之会。”《老残游记》第三回:“池子北面是个 吕祖殿 ,殿前搭着凉棚。” 老舍 《茶馆》第一幕:“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
(2).指远望时平放在额前的手掌。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走到桥头,用手在眼眉上边搭了个凉棚,极力远望。”
《漢語大詞典》:莲掌(蓮掌)
(1). 华山 中峰 莲花峰 与东峰 仙人掌 的并称。 唐 周墀 《酬李常侍景让奉诏祭岳见寄》诗:“ 莲 掌 月高珪币列,金天雨露鬼神陪。”
(2).手掌。 元 顾瑛 杨维桢 《书画舫联句》:“劝君更覆金莲掌,莫放春情似漆黏。” 明 朱橚 《元宫词》之三:“背番莲掌舞天魔,二八娇娃赛月娥。”
《漢語大詞典》:凉篷(涼篷)
(1).犹凉棚。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听见 莫愁湖 大会,都来僱了湖中打鱼的舡,搭了凉蓬,掛了灯,都撑到湖中左右来看。”
(2).指远望时平遮在额前的手掌。《西游记》第十五回:“火眼金睛,用手搭凉蓬,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
(3).搭有凉篷的游船。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当下小廝在 下浮桥 僱了一隻凉篷, 杜少卿 坐了来家。”
《漢語大詞典》:虎膺
手掌。《全唐诗》卷八七九载《招手令》:“亚其虎膺,曲其松根。”注:“虎膺,谓手掌;松根,谓指节。”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形貌·手:“类书:虎膺,手掌也。”
分類:手掌
《漢語大詞典》:巴掌
手掌。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歇歇进门没得説,赏他个漏风的巴掌当邀请。”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巴掌阔而又长,拳头坚而且硬。”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听说这孩子打了 金八爷 一巴掌, 金八爷 火了。”
分類:手掌巴掌
《漢語大詞典》:明堂
(1).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孟子·梁惠王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玉台新咏·木兰辞》:“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唐 杜甫 《石鼓歌》:“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佩剑鸣相磨。”
(2).传说 雷公 问人的经络血脉, 黄帝 坐明堂以授之。故后世医家称标明人体经络、针灸穴位之图为“明堂图”。称人身上的一个针灸穴位为“明堂”。参阅 宋 于惟德 《〈铜人腧穴灸图经〉序》
(3).墓前祭台。又称为券台。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 李贤 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壙中也。”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一折:“倒塌了明堂瓦舍,崩损了石器封坛。”参见“ 券臺 ”。
(4).道教称两眉之间为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明堂平白,长耳广顙。” 王琦 注:“《黄庭经》:‘明堂四达法海源。’ 梁邱子 註:‘眉头一寸为明堂。’”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一箇拳来到眼跟前,轻躲过臂忙搧……这一箇明堂里可早叉翻背,这一箇嘴缝上中直拳,这一箇扑的腮揾土。”
(5).旧时看风水所用的术语。指墓前的所谓地气聚合的地方。见 明 缪希雍 《葬经翼·明堂论》
(6).相术术语。按八卦方位划分手掌,明堂位于手掌的正中央即掌心。《廿载繁华梦》第十二回:“ 志存 谦让一番,先索 马氏 右掌一看, 志存 先赞道:‘掌软如绵,食禄万千,便不是寻常的,看掌纹深细,主为人聪明伶俐。中间明堂深聚,天地人三纹清楚,财帛丰盈,不消説了。’”
(7).名堂;花招。 蹇先艾 《在贵州道上》:“我一年四季都在外头,晓得她在家搞些啥明堂。”
(8).方言。院子。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因为搬了房子,﹝ 海婴 ﹞常在明堂里游戏。”
(9).方言。打晒粮食的场地。
《漢語大詞典》:券台(券臺)
(1).堪与家术语。指墓前地气聚合之处。朱子语类卷九七:“今人呼墓地前为明堂,尝见《伊川集》中书为券臺,不晓所以……后见 唐 人文字,言某朝詔改为券臺。”
(2).墓前的祭台。 宋 陶谷 清异录·丧葬:“菴墓前甃石若甎表之面,方长,高不登三尺,号曰券臺。”
《漢語大詞典》:掌中
(1).手掌中。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宋 陆游 《过放生池追怀江公民表谏议》诗:“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
(2).喻控制的范围内。犹言掌握之中。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五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餘粮栖亩,人无匱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 清 谭嗣同 《金陵听说法》诗:“大地山河今领取,菴摩罗果掌中论。”
《漢語大詞典》:掌上
(1).手掌之上。极言容易。 唐 王昌龄 《箜篌引》:“簏读兵书尽冥搜,为君掌上施权谋。”
(2).极言爱抚。 唐 沈佺期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 唐 白居易 《母别子》诗:“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参见“ 掌上明珠 ”。
《漢語大詞典》:掌上明珠
亦作“ 掌中珠 ”。亦作“ 掌上珠 ”。 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后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 晋 傅玄 《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辛弃疾 《永遇乐·送陈光宗知县》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他嫂嫂惜似掌中珠。” 清 查慎行 《中山尼》诗:“养成娇女娇无偶,掌上明珠唾随口。” 老舍 《青蛙骑手》第三场:“贤孝儿媳多么可爱,真是我呀我二老的掌上珠!”亦省作“ 掌珠 ”。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曾悯怜之惨悽,痛掌珠之爱子。” 唐 白居易 《哭崔儿》诗:“掌珠一颗儿三岁,鬢髮千茎父六旬。”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双手擎掌珠,百口百称誉。”
《漢語大詞典》:指掌
(1).比喻事理浅显易明或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朱熹 集注:“指其掌,弟子记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苟得其要,则八极之外,如在指掌;百代之远,有若同时。”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坐听其谈,滚滚无穷,上下数千载间,细大之事如指掌。”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舒梁阿三公远见:“尝见 梁文庄 诗正 掌户部时上疏稿,核计度支盈絀,如在指掌。”
(2).比喻事情容易办。语出礼记·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义,尝禘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蜀 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今我伐之,如指掌耳。”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亦自负,视上第如指掌。”辽史·太宗纪下:“非 汴州 炎热,水土难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
(3).手指和手掌。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文则琳琅堕於笔端,武则鉤铬摧於指掌。”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是犹闢滔天之源,激不测之流,塞之以撮壤,障之以指掌也。”
(4).抵掌,击掌。 汉 徐干 中论·谴交:“然掷目指掌,高谈大语。” 晋 道恒 《释驳论》:“或指掌空谈,坐食百姓。”明史·奸臣传·马士英:“ 大鋮 掀髯指掌,日谈兵, 国安 甚喜。”
《漢語大詞典》:覆手
(1).把手掌向下一翻。比喻事情容易办成。后汉书·皇甫规传:“今兴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2).喻时间迅速。 唐 温庭筠 《醉歌》:“劝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须臾如覆手。” 宋 杨万里 《食蒸饼作》诗:“诗人一腹大於蝉,飢饱翻手覆手间。”
(3).古射礼。用右手由弓上取矢。仪礼·乡射礼:“下射进坐,横弓覆手,自弓上取一个兴,其他如上射。” 郑玄 注:“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里,右手从表取之,亦便。”
(4).古饮宴礼。饭后用手抹嘴。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颖达 疏:“覆手者,谓食饱必覆手以循口边,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职:“既食乃饱,循咡覆手。”
《漢語大詞典》:翻手
翻转手掌。形容时光迅速或处事轻便。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春菜》:“生葅入汤翻手成,芼以薑橙夸缕抹。”《七国春秋平话》卷中:“你是好汉,有将才,敢对阵相持?交我去取些小兵,来阵上捉你,如翻手耳。” 明 何景明 《相逢行赠孙从一》诗:“眼底相看已壮龄,世间万事真翻手。”《三国演义》第三回:“﹝ 鲁肃 ﹞曰:‘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
《漢語大詞典》:金掌
(1).铜制的仙人手掌。为 汉武帝 作承露盘擎盘之用。 唐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魏 宫铜盘贮, 汉 帝金掌持。” 宋 晏几道 《阮郎归》词:“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明 何景明 《元夕以道宅同苏管二君子》诗:“烟满春城夜色凝,露融金掌月初升。”
(2).喻帝王提拔。 唐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 仇兆鳌 注:“金掌,谓内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