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多罗(多羅)  拼音:duō luó
1.眼睛。比喻精明能干。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做斗子十多罗,觅些仓米养老婆。」
2.做事鲁莽,缠夹不清。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万不合。一时间做事忒多罗,没来由结识这个,义认那个,我正是识人多者是非多。」
3.满洲话。加于爵位上的美称。如:「多罗郡王。」
4.植物名。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高十五公尺,树皮灰黑,叶呈长椭圆形,可供书写。盛产于南洋。
《國語辭典》:瓦器蚌盘(瓦器蚌盤)  拼音:wǎ qì bàng pán
泛指粗糙不良的器皿。《陈书。卷二。高祖本纪下》:「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唐。杜光庭 皇帝周天醮词:「瓦器蚌盘,敢忘于刻巳,雉头虎魄,岂事于娱情。」
《國語辭典》:尚方  拼音:shàng fāng
1.职官名:(1)掌管制造帝王御用的器物。秦置尚方令,汉沿置,有令、丞、员吏、从官十八人,后又分为中、左、右三尚方。魏、晋续置。唐省去「方」字,设中、左、右三尚署。元只设中尚监。明废。(2)掌配制药品。
2.复姓。如汉有尚方禁。
《漢語大詞典》:尚方剑(尚方劍)
俗称“尚方宝剑”。 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明 刘基 《赠周宗道》诗:“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姦贜。”明史·朱燮元传:“兼巡抚 贵州 ,仍赐尚方剑。”亦省称“ 尚方 ”。 清 方文 《书事》诗:“相国临戎赐尚方,九重亲翰洒天章。”参见“ 尚方斩马剑 ”。
《國語辭典》:夏屋  拼音:xià wū
1.大屋。《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三九》:「震风东发,则夏屋有时而倾。」
2.门庑。《礼记。檀弓上》:「见若覆夏屋者矣。」汉。郑玄。注:「夏屋,今之门庑也。」
分類:大屋食器
《國語辭典》:钵盂(缽盂)  拼音:bō yú
出家人的饭器。唐。岑参〈太白胡僧歌〉:「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漢語大詞典》:斋钵(齋鉢)
即钵。僧尼的食器。 宋 苏轼 《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诗:“遣化何时取众香,法筵斋鉢久凄凉。”
分類:僧尼食器
《國語辭典》:方鼎  拼音:fāng dǐng
方形的鼎。鼎的原始用途为炊具,古时餐具不齐全,饭菜煮熟了就著鼎吃,所以也用为盛食器。后来又常用鼎祭祀死者,作为祭器,以及用为宗庙中和朝会歃盟大典时的礼器。到了周代,鼎又有象徵国家权力的作用,视为传国重器。天子多以鼎赏记功臣的勋业,也常有人铸鼎铭述祖先的德善、传给子孙。鼎多为体圆、腹大、三足与两耳的容器,也有四足的方鼎。
《漢語大詞典》:衣盂
衣食器具。 宋 欧阳修 《淅川县兴化寺廊记》:“﹝ 延遇 ﹞乃敛其衣盂之具所餘,示 惠聪 而叹曰:‘……今老矣,凡吾之有衣食之餘,生无乡閭宗族之賙,没不待岁时烝尝之具,盍就吾之素信者而用焉,毕,吾无恨也。’” 明 文徵明 《重修大云庵碑》:“经费浩穰,而皆取给衣盂之积。”
《漢語大詞典》:安哉
古代食器。《太平御览》卷七六○引 汉 李尤 《安哉铭》:“安哉令名,甘旨是盛,埏埴之巧,甄陶所成。”
分類:食器
《漢語大詞典》:石钵(石鉢)
陶钵。僧人用的食器。 元 虞集《送开元雪窗光禅师归平江》诗:“八月露水繁,石鉢满华蜜。” 元 萨都剌 《贺天竺长老訢笑隐召住大龙翔集庆寺》诗:“衲衣香暖留春麝,石鉢云寒卧夜龙。”
分類:食器
《漢語大詞典》:食玉
饰玉的食器。一说为服食玉屑。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郑司农 云:‘王齐当食玉屑。’” 孙诒让 正义:“ 先郑 説盖据 汉 时神仙服食家言,若 俞氏 所举是也。然其説不经,於古未闻,殆不足据……盖王齐备盛饌,则饌具之器,亦宜备饰。食玉者,殆即以玉饰食器,若玉敦、玉豆之类皆是与?”参阅 清 俞樾 群经平议·周官一
《漢語大詞典》:铁钵(鐵鉢)
僧徒的食器。用铁制成,故称。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木杯能渡水,铁鉢肯降龙。”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至今铁鉢在,当底手跡穿。”
《漢語大詞典》:蠹物
亦作“蠧物”。 蛀食器物的虫类。周礼·秋官·剪氏:“翦氏,掌除蠧物。” 郑玄 注:“蠧物,穿食人器物者,虫鱼亦是也。”
《漢語大詞典》:登豆
泛指祭器和食器。《宋史·乐志九》:“登豆在列,膋香荐诚。” 元 范梈 《将赴江淛大府校进士试作十二韵》:“山英茗在瀹,舘饭菰登豆。”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盖古人席地而坐……而殽品实置於地上,恐泥土沾污,故设登豆,且欲使稍高以便匙筯耳。”
分類:祭器食器
《國語辭典》:盘案(盤案)  拼音:pán àn
放置小菜的器具。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四出:「回避了御厨中,烹龙炰凤堆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