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笔下(筆下) 拼音:bǐ xià
1.写作的能力。《老残游记》第一五回:「人也长的清清秀秀,笔下也还文从字顺。」《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前儿同席的那位边老大,他官场已多年了,情形熟悉得很,笔下也来得,你何不找他来斟酌斟酌呢?」
2.作者在写作书画所表现的整体风格及涵义。如:「笔下世界」。
2.作者在写作书画所表现的整体风格及涵义。如:「笔下世界」。
《漢語大詞典》:墨池
(1).洗笔砚的池子。著名书法家 汉 张芝 、 晋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传说著称后世。 唐 裴说 《怀素台歌》:“ 永州 东郭有奇怪,笔家墨池遗跡在。” 宋 曾巩 《墨池记》:“﹝ 临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 王羲之 之墨池。”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2).指砚。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墨地皮棚》:“ 王僧彦 父名 师古 ,常自呼砚为墨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文房四宝都拈住,谩把松烟试,墨池点得兔毫浓,拂拭锦笺一纸。” 郁达夫 《采石矶》七:“他拿起笔来,往墨池里扫了几扫,就模模糊糊的写了下去。”
(3).指习书写字处。 唐 元稹 《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墨池怜嗜学,丹青羡登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谁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高丽贡纸》:“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4).制笔时,以羊青毛为最内层,以兔毫为次层,做成“墨池”(又称“笔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
《國語辭典》:刀笔(刀筆)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國語辭典》:簪笔(簪筆) 拼音:zān bǐ
《漢語大詞典》:书名(書名)
(1).用于书写的文字。《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玄 注:“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得能读之。”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兴其农业,劝其蓺事,教其语言,諭其书名,期二十年而其民可举於中央议院。”
(2).写上姓名。《左传·隐公七年》:“ 滕侯 卒,不书名,未同盟也。” 唐 张籍 《赠赵将军》诗:“会取 安西 将报国, 凌烟阁 上大书名。”
(3).擅长书法的名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仲翼 有书名而前辈多以为俗,然亦以配 周越 。予尝见其飞白大字数幅,亦甚工,但诚不免俗耳。”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孟 蜀 时, 王鍇 字 鱣祥 ,最著书名……昔有塔,於 乾隆 年间为雷震圯,内贮《法华经》全部,皆 鱣祥 所书。”
(4).字,别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姚信 书名 士纬 , 梁 人。”
(2).写上姓名。《左传·隐公七年》:“ 滕侯 卒,不书名,未同盟也。” 唐 张籍 《赠赵将军》诗:“会取 安西 将报国, 凌烟阁 上大书名。”
(3).擅长书法的名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仲翼 有书名而前辈多以为俗,然亦以配 周越 。予尝见其飞白大字数幅,亦甚工,但诚不免俗耳。”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孟 蜀 时, 王鍇 字 鱣祥 ,最著书名……昔有塔,於 乾隆 年间为雷震圯,内贮《法华经》全部,皆 鱣祥 所书。”
(4).字,别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姚信 书名 士纬 , 梁 人。”
《國語辭典》:韦编(韋編) 拼音:wéi b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