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言者
指谏官。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 仁宗 以微物赐僧,尚畏言者,此所以致太平也。” 宋 岳珂 桯史·鸿庆铭墓:“余在故府时,有同朝士为某人作行状,言者摘其事,以为士大夫之不忍为,即日罢去。” 清 戴名世 《赞理河务佥事陈君墓表》:“及言者纷起,司马罢去,詔君就司寇狱;时君已病閲数月矣!”
分類:言者谏官
《國語辭典》:言责(言責)  拼音:yán zé
负进言的责任。《孟子。公孙丑下》:「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漢語大詞典》:议官(議官)
言官;谏官。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於议官。” 宋 欧阳修 《又与孙威敏公书》:“承公许作行状,甚善,便将请謚。议官文书,有司据以为议,大是一重公据,请早挥笔。”
分類:谏官
《國語辭典》:言官  拼音:yán guān
主谏议的官。《金瓶梅》第一八回:「蔡老爷亦因言官论列,连日回避。」
分類:言官谏官
《漢語大詞典》:言事官
指谏官。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 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起莘 方为言事官,而 真父 戏之如此。”
分類:谏官
《漢語大詞典》:谏工(諫工)
谏官。国语·郑语:“择臣取諫工而讲以多物。” 韦昭 注:“工,官也。” 宋 王安石 《左司谏王陶皇子伴读制》:“今朕欲进诸子於学,求可与居者,而大臣以尔为言。尔久在諫工,有闻於世。”
分類:谏官
《漢語大詞典》:台谏(臺諫)
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 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 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國語辭典》:夔龙(夔龍)  拼音:kuí lóng
1.商代及西周时期,在钟鼎彝器上所刻铸的夔和龙形的花纹。
2.相传为舜的二臣名,夔是乐官,龙是纳言之官。
《漢語大詞典》:谏垣(諫垣)
指谏官官署。 唐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琚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诗:“予壻信时英,諫垣金玉声。” 宋 欧阳修 《谢知制诰启》:“代言禁掖,已愧才难,兼职諫垣,犹当责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以余所闻, 嘉 道 之间, 苏廷魁 、 陈庆鏞 、 朱琦 为諫垣三直。”
《國語辭典》:珥笔(珥筆)  拼音:ěr bǐ
插笔于冠侧,以备记事。《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
《國語辭典》:谏院(諫院)  拼音:jiàn yuàn
古代谏官的衙署。也称为「谏垣」。
《漢語大詞典》:谏列(諫列)
谏官之列。 宋 欧阳修 《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诗:“我昔忝諫列,日常趋紫宸。”文献通考·职官四:“ 绍兴 三年,曾统言本朝多以諫议兼记注,且听直前奏事, 元丰 始,不任諫列。”
分類:谏官
《國語辭典》:白笔(白筆)  拼音:bái bǐ
古代官员随身携带的笔,以备书写笏板。《晋书。卷二五。舆服志》:「笏者,有事,则书之,故常簪笔。今之白笔是其遗象。……尚书令、仆射、尚书手版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曰:『笏』。」
《漢語大詞典》:谏职(諫職)
谏官之职。晋书·傅玄传:“ 玄 及散骑常侍 皇甫陶 ,共掌諫职。”新唐书·柳珪传:“ 仲郢 诉其子‘冒处諫职为不可,谓不孝则诬。请勒就养’。詔可。”文献通考·职官四:“乃詔虽不兼諫职者,亦许直前奏事。”
分類:谏官
《漢語大詞典》:遗补(遺補)
唐 代拾遗、补阙同是谏官,因其职掌相同,故并称之。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丞郎给舍之材,选於御史遗补郎官。” 宋 田锡 《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给諫既不敢违上旨,遗补又不敢贡直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 唐 人称拾遗、补闕曰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