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刀笔(刀筆)  拼音:dāo bǐ
1.古代书写工具,用竹木代纸,用笔记事,用刀削误。《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临江王徵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
2.刀笔吏的简称。参见「刀笔吏」条。《战国策。秦策五》:「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
《國語辭典》:刀笔吏(刀筆吏)  拼音:dāo bǐ lì
掌案牍的书吏。后世又用来指讼师。《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赵禹》:「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简称为「刀笔」。
《國語辭典》:奏议(奏議)  拼音:zòu yì
1.古代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并条列其是非,称为「奏议」。唐。韩愈〈唐故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2.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也称为「奏章」、「奏疏」。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
2.文体的四种形式。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國語辭典》:告语(告語)  拼音:gào yǔ
告诉。《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漢語大詞典》:渊听(淵聽)
犹言圣明的断决。古时臣下称颂皇帝听断奏议的套语。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之三:“渊听未回,确尔执谦之意。”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臣既与军政,苟有所见,岂敢隐嘿,輒具利害,仰干渊听。”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遽报翠华之移幸,深虞中外之难安,愿罄孤忠,冀回渊听。”
《漢語大詞典》:罪言
新唐书·杜牧传:“ 刘从諫 守 泽潞 , 何进滔 据 魏博 ,颇骄蹇不循法度。 牧 追咎 长庆 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復失 山东 ,鉅封剧镇,所以繫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后因称奏议或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为“罪言”。如 清 郭嵩焘 有《罪言存略》。 康有为 《闻邓铁香鸿月庐安南画界撤还却寄》诗:“ 杜牧 《罪言》犹未得, 贾生 痛哭竟如何!”
《漢語大詞典》:进疏(進疏)
谓向皇帝进呈奏议。 明 郑晓 今言卷一:“ 宣德 元年八月壬戌朔,﹝ 朱高煦 ﹞反,丁卯,令其百户 陈刚 进疏指斥朝廷。” 明 郑晓 今言卷二:“中朝大臣知 进 进疏,至輒允下。”
《漢語大詞典》:笔疏(筆疏)
指章疏奏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 长生 死后,州郡遭忧,无举奏之吏,以故事结不解,徵诣相属,文轨不尊,笔疏不续也。”
分類:奏议
《漢語大詞典》:几策(幾策)
(1).机谋。北齐书·文宣帝纪:“至于军国几策,独决怀抱,规模宏远,有人君大略。”
(2). 宋 代一种奏议的文体。如 苏洵 有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参阅 宋 苏洵 嘉祐集卷一。
《漢語大詞典》:程篇
犹篇章。指奏议策论之类的文章。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甫上程篇,遽尘宠任。”
《漢語大詞典》:附甲
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甲,通“ 押 ”。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 载 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
《漢語大詞典》:议稿(議稿)
奏议的草稿。 清 陈仪 《上朱相国书》:“忆初设此官时,大人议稿第一条,即收用效员,诚为深虑远见,至此而益知其不可易也。”
分類:奏议草稿
《漢語大詞典》:议体(議體)
指奏议文章的体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若乃 张敏 之断轻侮, 郭躬 之议擅诛, 程晓 之驳校事, 司马芝 之议货钱, 何曾 蠲出女之科, 秦秀 定 贾充 之諡。事实允当,可谓达议体矣。”
《漢語大詞典》:笔奏(筆奏)
指表章奏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傅玄 篇章,义多规镜; 长虞 笔奏,世执刚中。”
《漢語大詞典》:金縢议(金縢議)
谓代君王而死之奏议。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诗之四:“千官不起金縢议,万国空瞻玉藻声。”参见“ 金縢功 ”。
分類:君王奏议
《漢語大詞典》:金縢功
书·金縢:“ 武王 有疾, 周公 作《金縢》。” 孔颖达 疏:“ 武王 有疾, 周公 作策书告神,请代 武王 死。事毕,纳书於金縢之匱。”后因以“金縢功”为忠心事君之典。 三国 魏 曹植 《怨歌行》:“ 周公 佐 成王 ,金縢功不刊。”
分類:忠心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