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误字(誤字)
错字;别字。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因误字而误改例:“凡遇误字则宜改正,乃有改之不得其字而益以成误者。”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八月》在下月五日以前,准可看完,只能随手改几个误字,大段的删改,却不能了。”
《漢語大詞典》:坏字(壞字)
错字。多指书籍抄写或刊刻时因笔画脱略而造成的误字。 清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三“有杂礼我而居之”:“‘有’当为‘肴’,‘我’当为‘义’,并坏字也。”
《漢語大詞典》:谬字(謬字)
错字。北齐书·儒林传·李铉:“於讲授之暇,遂览説文,爰及《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 清 刘大櫆 《许游击墓志铭》:“因究詰来吏,见其言语支吾,及文移封缄有谬字。”
分類:错字
《國語辭典》:正字  拼音:zhèng zì
1.矫正字的结构、笔画,使合乎书写规范。
2.正体字,即标准字形。
3.大陆地区指规范字。
4.指「正」字。因为笔画为五画,常借来计数。如:「他的得票数是五个正字,一共二十五票。」
5.职官名。北齐始置,唐代因之,与校书郎同主雠校典籍,刊正文章。
《國語辭典》:铅笔(鉛筆)  拼音:qiān bǐ
1.铅粉做成的笔,用来涂改绢帛或纸上的错字。《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人蓄油素,家怀铅笔。」
2.石墨粉和黏土制成的笔心,嵌在木质或其他质料的笔管中,多半为细圆条形。
《漢語大詞典》:误本(誤本)
指有错字的版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鴟,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鴟。’举朝惊骇,不解事义。”
分類:错字版本
《漢語大詞典》:剜补(剜補)
挖去错字,补上正字。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七:“凡是见过他的原稿的人总会注意到它是被写得异常整齐的,一个字的添改剜补也没有。”
《漢語大詞典》:目呼
(1).把“四”字认成“目”字,或把“目”字认成“四”字。谓文盲或认字少的人读错字。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训女》:“儿呵,爹三分説话你自心模,难道八字梳头做目呼。” 徐朔方 等校注:“做目呼,四字认做目字,説人不识字。” 明 朱有炖 《豹子和尚》第四折:“你駡我目呼,你笑我是蠢物不识字,目呼做四也。”
(2).粗横;愚蠢。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第四折:“越劝着他心肠越狠毒,你好忒目呼!” 周贻白 注:“忒目呼,太粗横,太愚蠢。”
《漢語大詞典》:剜改
谓挖去错字改成正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君和臣诗:“钞胥以形近,误 朱廉 为 宋濂 耳。庚午秋, 石丈 ……曾质此疑,次年遽归 道山 ,未知槧本剜改否?”
《國語辭典》:错别字(錯別字)  拼音:cuò bié zì
错字和别字。
分類:错字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