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6,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还丹
服食
太一
学仙
四子
坐忘
朝元
羽人
银海
守一
玄冥
上仙
大药
至言
太初
《國語辭典》:还丹(還丹)  拼音:huán dān
道家炼丹,将丹砂烧成水银,积久又还原成丹砂,循还变化,称为「还丹」。见《抱朴子。内篇。金丹》。
《國語辭典》:服食  拼音:fú shí
1.一种道家养生的方法。指服用丹药。《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广崇祭祀之方,求报无福之祠,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终之药。」《文选。嵇康。养生论》:「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2.衣服与饮食。《书经。旅獒》:「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
《國語辭典》:太一  拼音:tài yī
1.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也作「大一」。
2.神仙。即天帝。《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文选。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也作「泰一」。
3.山名。在陕西省郿县南,高矗云表,终年积雪,故也称为「太白山」,为秦岭山脉之秀峰或以为终南山之别名。《文选。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年太一,隆崛崔崒。」也作「太乙」。
4.星名。在紫微宫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为北极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也作「太乙」。
《漢語大詞典》:学仙(學僊)
亦作“ 学僊 ”。 学习道家的所谓长生不老之术。史记·封禅书:“ 黄帝 且战且学僊。”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人姓 吴 名 刚 , 西河 人,学仙有过,謫令伐树。” 五代 徐夤 《溪隐》诗:“将名将利已无缘,深隐清溪拟学仙。” 金 元好问 《后饮酒诗》之三:“为言学仙好,人间竟何为。”
《漢語大詞典》:四子
(1).指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庄子·逍遥游:“ 尧 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 藐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四子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 李颐 云:“ 王倪 、 啮缺 、 被衣 、 许由 。”
(2).指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汉书·食货志上:“ 尧 命四子以‘敬授民时’。” 颜师古 注:“四子,谓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也。事见《虞书·尧典》。”隋书·百官志上:“ 放勋 即分命四子, 重华 乃爰置九官。”
(3).指 汉 王褒 虚构的寓言人物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褒 既为 益州 刺史 王襄 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 吕延济 注:“四子,谓 微斯文学 、 虚仪夫子 、 浮游先生 、 陈丘子 也。 褒 当假立以为论端也。”
(4).指 逢萌 、 徐房 、 李昙 、 王遵 。 三国 魏 嵇康 《圣贤高士传》:“ 北海 逢萌 ,字 子康 ; 北海 徐房 ,字 平原 ; 李曇 ,字 子云 ; 平原 王遵 ,字 君公 。皆怀德污行,不仕乱世,相与为友,时人号为‘四子’。”
(5).指 蜀 中著名文学家 司马相如 、 王褒 、 扬雄 、 陈子昂 。 唐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诗:“ 蜀 道英灵地,山重水又回。文章四子盛,道路五丁开。”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 庄子 、 文子 、 列子 。旧唐书·元载传:“ 天宝 初, 玄宗 崇奉道教,下詔求明 庄 、 老 、 列 、 文 四子之学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杜甫年表》:“﹝ 开元 二十九年﹞正月,两京诸州各置 玄元皇帝 庙,崇祀 老子 ,以 老 、 庄 、 文 、 列 为‘四子’。”
(7).见“ 四子书 ”。
《漢語大詞典》:四子书(四子書)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经典。此四书是 孔子 、 曾子 、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录,故合称“四子书”。 清 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 明太祖 既一海内,与其佐 刘基 ,以‘四子书’章义试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据其子 儒卿 等所撰行状,言公年十有一,‘四子书’、‘十三经’皆卒读。”亦省作“ 四子 ”。朱子语类卷一○五:“‘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録,‘四子’之阶梯。”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常科以待天下佔毕之士,试策论;论仍以‘四子’、‘五经’命题,特易其体格而已;策则参问古今事。”参见“ 四书 ”。
《國語辭典》:坐忘  拼音:zuò wàng
语出《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指静坐时,物我两忘,与道冥合。唐。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漢語大詞典》:朝元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饗乐章》:“岁迎更始,节及朝元。” 唐 罗邺 《岁仗》诗:“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参见“ 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李耳 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寻郭道士不遇》诗:“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前蜀 韦庄 《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诗:“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张孝祥 《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词:“朝元去,深殿扣瑶鐘。”《封神演义》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浅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养生法。谓五脏之气汇聚于天元(脐)。 唐 吕岩 《别诗》之一:“朝朝炼液归琼壠,夜夜朝元养玉英。”参见“ 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参阅《清会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第四节。
(5).见“ 朝元阁 ”。
《國語辭典》:朝正  拼音:cháo zhèng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表示接受天子的政教。《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
2.天子或诸侯在岁首祭祀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漢語大詞典》:五气朝元
亦作“ 五气朝元 ”。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尅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谓之“五炁朝元”。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鍊得三花聚顶,河车升降;养成五炁朝元,知念中无念。”《西游记》第十九回:“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澈。”
《漢語大詞典》:朝元阁(朝元閣)
唐 代阁名。在 陕西省 临潼县 骊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圣阁 。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 朝元阁 迥《羽衣》新,首按 昭阳 第一人。” 宋 程大昌 雍录卷四:“ 朝元阁 。”自注:“ 天寳 七载, 玄元皇帝 见于 朝元阁 ,即改名 降圣阁 。” 宋 谢翱 《吊宋内》诗之四:“禾黍何人为守閽?落花臺殿暗销魂。 朝元阁 下归来燕,不见当时鸚鵡言。”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闻那 朝元阁 ,在禁苑西首,我且绕着红墙,迤邐行去。” 唐 王建 《华清宫感旧》诗:“尘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发大龙迴。” 宋 苏轼 《骊山》:“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 清 吴翊 《新燕》诗:“近识 朝元 消息否?珠帘零落几回探。”
《國語辭典》:羽人  拼音:yǔ rén
1.仙人。《楚辞。屈原。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2.道士。《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晏子不时而入见曰:『盖闻君有所怒羽人。』」唐。李中〈〉诗:「閒约羽人同赏处,安排棋局就清凉。」也称为「羽流」。
3.职官名。周代设置,掌按时徵鸟羽的事。
《國語辭典》:银海(銀海)  拼音:yín hǎi
1.天地的光眩。宋。陆游〈月夕〉诗:「天如玻璃钟,倒覆湿银海。」
2.道家称眼睛为「银海」。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栗,光摇银海眩生花。」
3.古代皇帝陵墓中潴水银,用来象徵百川江河大海,称为「银海」。南朝梁。何逊〈行经孙氏陵〉诗:「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唐。杜甫 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4.俗称演艺界为「银海」。如:「银海浮沉」。
《漢語大詞典》:守一
亦作“ 守壹 ”。
(1).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唐 吕岩 《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
(2).专守定法。汉书·严安传:“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3).指忠于某一信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 龚圣与 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曰……古称 柳盗跖 为盗贼之圣,以其守壹。”
(4).指女子守节。 清 卓尔堪 《昆阳王烈女拟焦仲卿妻古诗体》:“孤鴈终孤飞,不屑乱匹配。女子守一终,旧盟焉敢背。”
《國語辭典》:玄冥  拼音:xuán míng
1.北方之神。一说为水神。《续汉书志。第八。祭祀志中》:「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文选。扬雄。甘泉赋》:「左欃枪而右玄冥,前熛阙而后应门。」
2.黑暗。《淮南子。俶真》:「夫秉皓白而不黑,行纯粹而不糅,处玄冥而不闇。」
《國語辭典》:上仙  拼音:shàng xiān
1.升天为仙人。《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2.天上的神仙。唐。司空曙〈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诗:「唯馀古桃树,传是上仙栽。」唐。徐凝 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诗:「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
3.道家将仙人分为九个等级,第一等仙人称为「上仙」。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篇》。
《漢語大詞典》:大药(大藥)
道家的金丹。 唐 杜甫 《赠李白》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跡如扫。”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清 孙枝蔚 《句容遇颜含章请予题二颜公祠》诗:“或寻神仙求大药,或随老衲坐蒲团。” 章炳麟 《五无论》:“大药既成,入腹不腐,神仙之説固然。”
分類:道家金丹
《國語辭典》:至言  拼音:zhì yán
最美善的言论、最合宜的道理。《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臣闻国之将兴,至言数闻,内知己政,外见民情。」
《國語辭典》:太初  拼音:tài chū
1.天地元气之始。《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三国魏。曹植 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濛鸿,兆朕未形。」
2.道家指天道、自然的本源。《庄子。列禦寇》:「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
3.上古时代。如:「太初之民,茹毛饮血。」
4.汉朝武帝的年号(西元前104~前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