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品  拼音:yī pǐn
1.旧日官阶最高的一级。《儒林外史》第九回:「我这老婆子,每日在这房檐下烧一炷香,保祝少老爷们仍旧官居一品。」
2.最好、最高级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二出:「(生)姐姐费心。因何错爱小生至此?(旦)爱的你一品人才。」
《國語辭典》:甲兵  拼音:jiǎ bīng
1.铠甲和兵械。泛指兵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韩非子。十过》:「府无储钱,库无甲兵。」
2.武装的士兵。亦泛指军队。《荀子。王制》:「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南史。卷六○。列传。傅昭》:「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也称为「甲士」、「甲卒」。
3.战争、战乱。《左传。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唐。杜甫 诗二首之二:「甲兵年数久,赋敛夜深归。」
《國語辭典》:委任  拼音:wěi rèn
1.任用、托付。《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我若得了你们的银子,开脱了你们,不但辜负抚台的委任,那十三条冤魂肯依我吗?」
2.文职公教人员官等之一,在简任、荐任之下。
《國語辭典》:郡王  拼音:jùn wáng
隋代始置的爵名。位次于帝王,唐以后历代因袭,清代郡王的地位次于亲王。
《漢語大詞典》:朝元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乐府诗集·燕射歌辞·周朝饗乐章》:“岁迎更始,节及朝元。” 唐 罗邺 《岁仗》诗:“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参见“ 朝正 ”。
(2).道教徒朝拜 老子 。 唐 初,追号 老子 李耳 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 白居易 《寻郭道士不遇》诗:“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前蜀 韦庄 《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诗:“羽客朝元昼掩扉,林中一逕雪中微。” 宋 张孝祥 《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词:“朝元去,深殿扣瑶鐘。”《封神演义》第三八回:“大抵神道原是神仙做,只因根行浅薄,不能成正果朝元,故成神道。”
(3).道家养生法。谓五脏之气汇聚于天元(脐)。 唐 吕岩 《别诗》之一:“朝朝炼液归琼壠,夜夜朝元养玉英。”参见“ 五炁朝元 ”。
(4). 清 代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参阅《清会典事例》卷三六、 商衍鎏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三章第四节。
(5).见“ 朝元阁 ”。
《國語辭典》:朝正  拼音:cháo zhèng
1.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正月朝见天子,表示接受天子的政教。《左传。文公四年》:「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
2.天子或诸侯在岁首祭祀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在楚,释不朝正于庙也。」
《漢語大詞典》:五气朝元
亦作“ 五气朝元 ”。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尅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谓之“五炁朝元”。 明 屠隆 《昙花记·仙伯降凡》:“鍊得三花聚顶,河车升降;养成五炁朝元,知念中无念。”《西游记》第十九回:“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澈。”
《漢語大詞典》:朝元阁(朝元閣)
唐 代阁名。在 陕西省 临潼县 骊山 。 玄宗 朝,改名 降圣阁 。 唐 李商隐 《华清宫》诗:“ 朝元阁 迥《羽衣》新,首按 昭阳 第一人。” 宋 程大昌 雍录卷四:“ 朝元阁 。”自注:“ 天寳 七载, 玄元皇帝 见于 朝元阁 ,即改名 降圣阁 。” 宋 谢翱 《吊宋内》诗之四:“禾黍何人为守閽?落花臺殿暗销魂。 朝元阁 下归来燕,不见当时鸚鵡言。”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闻那 朝元阁 ,在禁苑西首,我且绕着红墙,迤邐行去。” 唐 王建 《华清宫感旧》诗:“尘到 朝元 天使急,千官夜发大龙迴。” 宋 苏轼 《骊山》:“我上 朝元 春半老,满地落花无人扫。” 清 吴翊 《新燕》诗:“近识 朝元 消息否?珠帘零落几回探。”
《国语辞典》:二等  拼音:èr děng
1.两个等级。《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2.次于一等的等级。如:「二等兵」、「二等舱」。
《漢語大詞典》:正兵
(1).指摆开阵势正面作战的军队。对“奇兵”而言。尉缭子·勒卒令:“正兵贵先,奇兵贵后。”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吾观古之善用兵者,一阵之间尚犹有正兵、奇兵、伏兵三者以取胜。”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正兵法度森严,无隙可乘,谁敢邀堂堂而击正正,以取灭亡之祸歟?”
(2).正规部队;主力部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又须分正兵三四千人屯守,积蓄芻粮。”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宝元 康定 间, 元昊 初叛, 契丹 亦以重兵压境。时承平久,三路正兵寡弱,乃詔各籍其民,不问贫富,三丁取一,为乡弓手。已而 元昊 寇 陕西 , 刘平 、 石元孙 等败没,死者以万计,正兵益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臣﹞应督率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等,合剿 徐天德 、 冷天禄 二贼为正兵,而以 七十五 观成 所剿之 夔州 贼、 富成 所剿之 保寧 贼,两路为偏师。”
(3). 清 代新军一等兵。
《國語辭典》:一投  拼音:yī tóu
1.一等到。元。郑光祖《㑳梅香》第四折:「那穷酸每一投得了官呵,胸腆在九霄云外。」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他不看见我,万事都休;一投得见了我,便认的俺是本村里张伯伯。」
2.一面。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一投于水于水浪滚,一投放火把火光焚。」也作「一头」。
《漢語大詞典》:同伦(同倫)
(1).同一等第。《穀梁传·文公十八年》:“秋, 公子遂 、 叔孙得臣 如 齐 ,使举上客,而不称介,不正其同伦而相介,故列而数之也。”
(2).同类。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君臣同伦,异等同服,则上恶能不眩於其下?”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当念众生现富单那形、鳩槃荼形、夜迦形,或人生中粗弊如畜,福力轻微,或生疣赘,五官不全,同伦讥厌,己亦厌苦,我当巧术而以度之。”
(3).同一道德标准。《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孔颖达 疏:“行同伦,伦,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
《國語辭典》:本等  拼音:běn děng
1.本分、分内。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你只去卖笑求食,做你那本等行业便了。」《红楼梦》第三七回:「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
2.本来、原本。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你也合寻思波,这孩儿本等不是我养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那妇人本等生得姿容美丽,更兼这白衣白髻,越显得态度潇洒。」
《國語辭典》:降服  拼音:jiàng fú
1.释服谢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惧,降服而囚。」晋。杜预。注:「去上服自拘囚以谢之。」
2.衣著朴素。《左传。文公四年》:「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晋。杜预。注:「降服,素服也。」《国语。晋语五》:「故川涸山崩,君为之降服,出次,乘缦,不举。」
3.旧时指丧服降低一等为「降服」。如子女为父母服三年之丧,若已过继给他人,则对于亲生父母只服一年之丧。
《漢語大詞典》:降物
古代遇有灾患病故或天象变异时,帝王及大臣皆脱下盛装换上素服,谓之“降物”。左传·昭公十七年:“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於是乎百官降物。” 杜预 注:“降物,素服。” 孔颖达 疏:“降物谓减其物采也。《昏义》曰:‘日食则天子素服。’知百官降物,亦素服也。”《晋书·礼志上》:“灾祥之发,所以谴告人君,王者之所重诫,故素服废乐,退避正寝,百官降物,用币伐鼓,躬亲而救之。”
《漢語大詞典》:上资(上資)
唐 代酬功的最高一等,叫上资。新唐书·百官志一:“凡酬功之等:见任、前资、常选、曰上资;文武散官、卫官、勋官五品以上,曰次资;五品以上子孙,上柱国、柱国子,勋官六品以下,曰下资;白丁、卫士,曰无资。”
《國語辭典》:次等  拼音:cì děng
第二等,比较下一等。如:「次等货」、「次等角色」。
《國語辭典》:停停  拼音:tíng tíng
1.高。即耸立。唐。李群玉〈小弟艎南游近书来〉诗:「停停倚门念,瑟瑟风雨夕。」
2.平均、均分。元。武汉臣《老生儿。楔子》:「老夫待将我这家私停停的分开,与我这女儿和这侄儿。」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这个汗衫儿,婆婆,你从那脊缝儿停停的拆开者。」
《國語辭典》:停停  拼音:tíng ting
等一会儿,停一会儿。如:「你停停再走,不要那么急呀!」
《漢語大詞典》:首科
谓科举考试名列一等。 唐 柳宗元 《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连擢首科,迭居显职。”宋史·王嗣宗传:“ 放 曰:‘君以手搏得状元耳,何足道也!’初, 嗣宗 就试 讲武殿 ,搏 赵昌言 帽,擢首科,故 放 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