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鸿蒙(鴻蒙)  拼音:hóng méng
自然的元气。《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唐。柳宗元 愚溪诗序:「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也作「鸿濛」。
《漢語大詞典》:胚浑(胚渾)
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景象。文选·郭璞〈江赋〉:“类肧浑之未凝,象太极之构天。” 李善 注:“言云气杳冥,似肧胎浑混,尚未凝结。” 唐 白居易 《双石》诗:“结从肧浑始,得自 洞庭 口。” 唐 薛渔思 《河东记·叶静能》:“既坐,谈胚浑至道,次三皇五帝,歷代兴亡,天时人事,经传子史,歷歷如指诸掌焉。” 宋 王禹偁 《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臣闻元气肧浑,结而为山岳,幽灵肸蠁,降而为神祇。” 宋 范成大 《缄口翁》诗:“愿闻胚浑甚深义,定自能令一座倾。”
《國語辭典》:鹘突(鶻突)  拼音:hú tú
1.混乱、不清楚。《朱子语类。卷四。人物之性气质之性》:「则此理本善,因气而鹘突;虽是鹘突,然亦是性也。」《聊斋志异。卷二。婴宁》:「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也作「糊涂」。
2.一种用面粉捍成薄皮,内包肉馅,煮熟后即可食用的食品。也称为「馄饨」。
《國語辭典》:混沦(混淪)  拼音:hùn lún
1.水流转的样子。《文选。郭璞。江赋》:「或泛潋于潮波,或混沦乎泥沙。」
2.混沌,混合而不分明。宋。苏轼〈陈守道〉诗:「一气混沦生复生,有形有心即有情。」也作「浑沦」。
《漢語大詞典》:大浑(大渾)
(1).犹混沌。指元气未剖的原始状态。《淮南子·精神训》:“契大浑之朴,而立至清之中。” 高诱 注:“浑,不散之貌。”
(2).指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六龙促轨於大浑,华颠倏忽而告暮。”
《漢語大詞典》:濛澒
1.广大无涯。 汉 王逸 《〈天问〉叙》:“既有解词,乃復多连蹇其文,濛澒其説。”
2.混沌。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溟涬濛澒,气未分之类也。及其分离,清者为天,浊者为地。”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体分濛澒,色著青苍,丹曦素魄之躔次,黄道紫宫之分野。”
《漢語大詞典》:蒙澒(濛澒)
古代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汉 王充 论衡·谈天:“説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儒书又言:‘溟涬濛澒,气未分之类也;及其分离,清者为天,浊者为地。’”
濛澒:1.广大无涯。 汉 王逸《〈天问〉叙》:“既有解词,乃復多连蹇其文,濛澒其説。”
(2).混沌。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溟涬濛澒,气未分之类也。及其分离,清者为天,浊者为地。”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体分濛澒,色著青苍,丹曦素魄之躔次,黄道紫宫之分野。”
《漢語大詞典》:胚混
混沌。太平广记卷一○一引 唐 牛肃 《纪闻·黄山瑞像》:“ 鲁郡 任城 野 黄山 瑞像,盖生於石,状如胚混焉。”参见“ 胚浑 ”。
分類:混沌
《漢語大詞典》:胚浑(胚渾)
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景象。文选·郭璞〈江赋〉:“类肧浑之未凝,象太极之构天。” 李善 注:“言云气杳冥,似肧胎浑混,尚未凝结。” 唐 白居易 《双石》诗:“结从肧浑始,得自 洞庭 口。” 唐 薛渔思 《河东记·叶静能》:“既坐,谈胚浑至道,次三皇五帝,歷代兴亡,天时人事,经传子史,歷歷如指诸掌焉。” 宋 王禹偁 《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臣闻元气肧浑,结而为山岳,幽灵肸蠁,降而为神祇。” 宋 范成大 《缄口翁》诗:“愿闻胚浑甚深义,定自能令一座倾。”
《高级汉语词典》:元气
元气
分类:元气
《國語辭典》:一气(一氣)  拼音:yī qì
1.太一混然之气。《庄子。知北游》:「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晋书。卷八七。列传。凉武昭王李玄盛》:「王者受图,咸资世德,犹混成之先大帝,若一气之生两仪。」
2.一口气、不间断。如:「一气呵成」。《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败笔,蘸饱了墨,把纸相了一会,一气就写了一行。」《红楼梦》第五四回:「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乾。」也作「一气子」、「一气儿」。
3.声气相通。《清史稿。卷四二三。列传。王拯》:「信宜陈金缸尤为巨憝,群贼相为一气,滋蔓难图。」《红楼梦》第二一回:「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也作「一气儿」。
4.一阵。如:「骂了一气」、「打了一气」。《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吃了早饭,摇个串铃上街去了,大街小巷乱走一气。」《文明小史》第四九回:「正在藤椅子上睡著,眼面前觉得有样物件在床底下放光出来,白铄铄的,仔细一望,原来是他早晨闹了一气,要店主人赔的那个表。」也作「一气子」。
5.生气。如:「他一气之下将花瓶摔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今日穷了,休说是外人,嫡亲儿媳也受他这般冷淡,回头自思,怎得不恼?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國語辭典》:太极(太極)  拼音:tài jí
1.天地混沌未分以前,称为「太极」。《易经。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文选。曹植。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
2.天宫、仙界。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五:「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第一六章》:「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3.唐朝睿宗的年号(西元712)。
《國語辭典》:混沌  拼音:hùn dùn
1.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的那种元气未分,模糊不清的状态。《西游记》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三国演义》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也作「浑沌」。
2.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样子。唐。孙思邈〈四言〉诗:「一体混沌,两精感激。」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3.糊涂无知的样子。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这个养爷老的混沌了,我是刘季真的儿。」《水浒传》第二四回:「混沌浊物,我倒不曾见日头出半天里,便把著丧门关了。」
《國語辭典》:澒洞  拼音:hòng tóng
迷濛无间,瀰漫无际的样子。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宋。苏轼〈庐山二胜〉诗二首之二:「空濛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國語辭典》:玄黄(玄黃)  拼音:xuán huáng
1.黑与黄。指天地的颜色。《易经。坤卦。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2.天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3.丝帛。《孟子。滕文公下》:「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文选。陆机。文赋》:「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袟叙。」
4.生病。《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國語辭典》:太一  拼音:tài yī
1.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也作「大一」。
2.神仙。即天帝。《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文选。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也作「泰一」。
3.山名。在陕西省郿县南,高矗云表,终年积雪,故也称为「太白山」,为秦岭山脉之秀峰或以为终南山之别名。《文选。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年太一,隆崛崔崒。」也作「太乙」。
4.星名。在紫微宫中,天一星之南,古代曾以之为北极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太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也作「太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