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两黄鹄
 
平陂往复
  
思两鹄
 
方进坏陂
 
羹芋魁
  
陂坏当复
 
双黄鹤


《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列传·(子)翟义〉~3440~
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唐·颜师古注曰:「托言有神来告之。」
典故
人生贵适意
 
人生适意
 
吴中菰菜
 
因鲈鱼
 
季鹰
 
季鹰在洛
 
季鹰归
 
季鹰归思
 
季鹰舟
 
季鹰船
 
季鹰高致
 
季鹰高兴
  
季鹰鲈鲙
 
官许季鹰抛
 
张掾秋风
 
张翰
 
张翰命驾
 
张翰思归
 
张翰悲秋
 
张翰忆江东
 
张翰归
 
张翰浮誇
 
张翰知机
 
张翰知终
 
张翰辞东府
 
张翰鲙
  
思归待秋风
 
思菰米
  
忆脍
   
恋鲈鱼
 
扁舟为鲈鱼
 
故乡鱼美
 
故乡鲈鲙
 
东归不为鲈
 
步兵兴
 
步兵鲈
 
江东鲙
 
江鲙美
 
江鲈有约
 
为莼
 
为鲈鱼
 
知机早
 
秋风张翰
 
秋风忆故乡
 
秋风归去
 
秋风鲈鲙
 
羡季鹰
 
脍鲈
  
菰菜鲈鱼
    
莼鲈
 
西风动我归
 
西风忆鲈鱼
 
西风归计
 
负鲈鱼
 
还吴张
 
鲙美菰香
   
鲈香
 
鲈鱼
 
鲈鱼堪鲙
 
鲈鱼正美
 
鲈鱼为后期
  
鲈鱼风起

相关人物
张翰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393~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张翰〉~2384~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囧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文多不载。俄而囧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

简释

忆鲈鱼: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唐杜甫《洗兵马》:“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例句

扁舟恋南越,岂独为鲈鱼。 储嗣宗 得越中书

木叶萧萧动归思,西风画角汉东城。 刘沧 雨后游南门寺

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莼菜。 刘长卿 早春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刘长卿 送许拾遗还京

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吴融 即事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 吴融 晚泊松江

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 吴融 渡汉江初尝鳊鱼有作

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 唐彦谦 客中感怀

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 唐彦谦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孟浩然 岘潭作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孟浩然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孟浩然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孙逖 淮阴夜宿二首

鲈鲙剩堪忆,莼羹殊可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 崔颢 维扬送友还苏州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张南史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张翰思归何太切,扁舟不住又东归。 张祜 汴上送客

澧水鲈鱼贱,荆门杨柳细。 曹邺 送厉图南下第归澧州

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鲙言词小季鹰。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 秋下荆门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李白 送张舍人之江东

非思鲈鱼脍,且弄五湖船。 李群玉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李群玉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莼菜动归兴,忽然闻会吟。 李群玉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李郢 立秋后自京归家

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李频 明州江亭夜别段秀才

交游话我凭君道,除却鲈鱼更不闻。 杜牧 卢秀才将出王屋高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彩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 杜牧 送刘秀才归江陵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杜甫 洗兵马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

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此来情不穷。 温庭筠 溪上行

东门烟水梦,非独为鲈鱼。 温庭筠 赠卢长史

江雨潇潇帆一片,此行谁道为鲈鱼。 温庭筠 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

若教烟水无鸥鸟,张翰何由到五湖。 温庭筠 题友人居

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怀李十二

往来未若奇张翰,欲鲙霜鲸碧海东。 王初 书秋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王昌龄 赵十四兄见访

忽思鲈鱼鲙,复有沧洲心。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

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 罗邺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

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长剑一寻歌一奏,此心争肯为鲈鱼。 罗隐 新安投所知

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 罗隐 杜陵秋思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罗隐 东归别常修

高道乍为张翰侣,使君兼是世龙孙。 罗隐 送程尊师之晋陵

留取馀杯待张翰,明年归棹一从容。 罗隐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

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 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

有莼有鱼,君子居焉。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

鲈鱼非不恋,共有客程催。 许棠 江上遇友人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许浑 再游姑苏玉芝观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鲈鲙涉穷秋。 许浑 别张秀才

早炊香稻待鲈鲙,南渚未明寻钓翁。 许浑 夜归驿楼

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许浑 张安岁暮

楚客病时无鵩鸟,越乡归处有鲈鱼。 许浑 赠萧兵曹先辈

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赵嘏 江亭晚望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 长安晚秋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郎士元 赠万生下第还吴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郎士元 送张光归吴

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 郑谷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郑谷 漂泊

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 郑谷 舟行

唯有明公赏新句,秋风不敢忆鲈鱼。 郑谷 送大京兆薛常侍能

芦笋鲈鱼抛不得,五陵珍重五湖春。 郑谷 送张逸人

橘花低客舍,莼菜绕归舟。 钱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长史兼觐省

谢庄千里思,张翰五湖心。 韦庄 同旧韵

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 韦庄 江行西望

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 韦庄 江边吟

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韦庄 桐庐县作

刀尺不亏绳墨在,莫疑张翰恋鲈鱼。 韩偓 闲居

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韩翃 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

从来此地誇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 韩翃 送客之江宁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

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 高适 秦中送李九赴越

典故
傅说羹
  
和羹梅
  
商岩调羹
 
商鼎
 
梅子荐盐
     
相关人物
傅说
 
殷高宗


《尚书》卷十〈商书·说命下〉~4~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檗;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脩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旧题汉·孔安国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简释

和羹:借指梅花。徐贵《梅花》:“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著作酒,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又喻指宰相。唐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受赈新梁苑,和羹旧傅严。”


例句

龙衮期重补,梅羹伫再和。 令狐楚 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

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 元稹 赠毛仙翁

佐商依傅说,仕汉笑冯唐。 公乘亿 赋得郎官上应列宿

受脤新梁苑,和羹旧傅岩。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鼎罢调梅久,门看种药勤。 刘长卿 秋日夏口涉汉献李相公

运筹初减灶,调鼎未和羹。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命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 司空曙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孟浩然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

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孟浩然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

枢掖调梅暇,林园艺槿初。 宋之问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激昂仰鹓鹭,献替欣盐梅。 岑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皆云梁公后,遇鼎还能调。 岑参 青山峡口泊舟怀狄侍御

盐梅推上宰,礼乐统中军。 席豫 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

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 徐夤 梅花

已见玉璜曾上钓,何愁金鼎不和羹。 方干 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 李世民 执契静三边

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鲙言词小季鹰。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他时讵有盐梅味,今日犹疑腹背毛。 李咸用 赠友弟

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几日调金鼎,诸君欲望尘。 李端 喜皇甫郎中拜谕德兼集贤学士

上宰调梅寄,元戎细柳威。 李义 奉和希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李隆基 端午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李隆基 钱王晙巡边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 杜甫 昔游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

良将授兵符,直臣调鼎餗。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

盐梅和鼎食,家声众所归。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遇枢揆

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 沈佺期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 温庭皓

谢安何日起,台鼎伫君调。 理莹 送戴三徵君还谷口旧居

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皇甫冉 彭祖井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卢纶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

晚实和商鼎,浓香拂寿杯。 羊士谔 东渡早梅一树岁华如雪酣赏成咏

伟兹廊庙桢,调彼盐梅实。 苏颋 奉和姚令公温汤旧馆永怀故人卢公之作

更知西向乐,宸藻协盐梅。 苏颋 奉和圣制答张说出雀鼠谷

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裴度 中书即事

九郡竟歌兼煮海,四方皆得共和羹。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燮理久徵殷傅说,谭真欲过李玄通。 贯休 送刘相公朝觐二首之二

既握钟繇笔,须调傅说羹。 贯休 送卢舍人朝觐

即日调殷鼎,朝分是与非。 贾岛 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德佐调梅用,忠输击虏年。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受脤乃调鼎,为霖更洗兵。 钱起 送王相公赴范阳

不愁欢乐尽,积庆在和羹。 钱起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

期君调鼎鼐,他日俟羊斟。 韦庄 同旧韵

味调方荐实,腊近又先春。 韦处厚 盛山十二诗梅溪

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 韩偓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授

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 韩愈 苦寒

岂堪裨岳镇,强欲效盐梅。 韩愈 咏雪赠张籍

典故
厌丘嫂
 
羹尽轑釜
 

《史记》卷五十〈楚元王世家〉~987~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而王次兄仲于代。
典故
和鼎调羹

相关人物
甘盘


《尚书》卷十〈商书·说命下〉~4~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既乃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暨厥终罔显。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曲檗;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尔交脩予,罔予弃,予惟克迈乃训。」说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惟学,逊志务时敏,厥脩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惟?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脩罔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王曰:「呜呼!说,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曰时予之辜。佑我烈祖,格于皇天。尔尚明保予,罔俾阿衡专美有商。惟后非贤不乂,惟贤非后不食。其尔克绍乃辟于先王,永绥民。」说拜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典故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崔铉列传〉~4974~
铉字台硕,擢进士第,从李石荆南为宾佐,入拜司勋员外郎、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学士承旨。武宗好蹴鞠、角抵,铉切谏,帝褒纳之。会昌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铉入朝凡三岁至宰相,而石犹在江陵。泽潞平,兼户部尚书。与李德裕不●,罢为陕虢观察使。宣宗初,擢河中节度使,以御史大夫召,用会昌故官辅政,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博陵郡公。……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镶、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镶、蒙。」帝闻之,题于扆。是时,鲁为刑部侍郎,铉欲引以相,帝不许,用为河南尹。它日,帝语铉曰:「鲁去矣,事由卿否?」铉惶惧谢罪。
典故
御手调羹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高力士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摭遗》
李白失意游华山,过县,宰方开门决事,白乘醉跨驴过门,宰怒,不知太白也。引至庭下曰:「汝何人?辄敢无礼!」白乞供状,状无姓名,曰:「曾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授砚,力士抹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阳县里,不得我骑驴?」宰惊起,揖曰:「不知翰林至此。」太白跨蹇而去。
典故 
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工患之。为高组,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坝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简释

分我杯羹:指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例句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國語辭典》:和羹  拼音:hé gēng
1.五味调和的羹汤。《书经。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2.比喻良相贤臣辅佐国君处理朝政。《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郤正》:「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亦借指宰相之位。唐。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國語辭典》:调羹(調羹)  拼音:tiáo gēng
汤匙。也称为「羹匙」。
《漢語大詞典》:莼羹(蓴羹,蒓羹)
用蓴菜烹制的羹。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 王济 , 济 指羊酪谓 机 曰:‘卿 吴中 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蓴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蓴羹:“‘千里蓴羹,未下盐豉。’世多以淡煮蓴羹,未用盐与豉相调和。非也!盖末字误书为未, 末下 乃地名, 千里 亦地名。此二处产此二物耳。其地今属 平江郡 。” 清 金农 《闻喜县中早发》诗:“脯腊膎胰非不饱,未免秋风刮面思蓴羹。”
蒓羹:莼菜做的羹。 唐 张志和 《渔父歌》:“ 松江 蟹舍主人欢,菰饭蒓羹亦共餐。” 宋 周邦彦 《蓦山溪》词:“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箇甚,烟雾底。独爱蒓羹美。”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张翰 在 西晋 齐王炯 的幕下,因秋风起而思食 江 东莼羹,因而离开了 齐王 。”
分類:莼菜
《國語辭典》:藜羹  拼音:lí gēng
以藜作羹。比喻粗食。《庄子。让王》:「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孔子家语。卷五。在厄》:「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分類:粗劣食物
《國語辭典》:羹墙(羹牆)  拼音:gēng qiáng
比喻对先贤前辈的仰慕和怀念。参见「羹墙见尧」条。
《漢語大詞典》:菜羹
用蔬菜煮的羹。礼记·玉藻:“子卯,稷食菜羹。” 孔颖达 疏:“以稷穀为饭,以菜为羹而食之。”论语·乡党:“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后汉书·崔瑗传:“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乃用瓦盆盛粟米饭,瓦罐盛菜羹。”
分類:菜羹蔬菜
《漢語大詞典》:鱼羹(魚羹)
鱼做的糊状食物。南齐书·孝义传·乐颐:“吏部郎 庾杲之 甞往候, 颐 为设食,枯鱼菜菹而已。 杲之 曰:‘我不能食此。’母闻之,自出常膳鱼羹数种。” 前蜀 李珣 《渔歌子》词之二:“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鱼羹》:“鱼羹亦有块、整之别:整鱼以白腮鱸鱼为上品,其次鯽鱼;块鱼以青鱼为上品,其次鲤鱼。” 碧野 《青山常在水长流》:“它们(水貂)被养育在水边的铁丝笼里,每只每天吃三两鱼羹。”
分類:食物前蜀
《漢語大詞典》:复陂谣(復陂謡)
汉 代怨恨水利失修的童谣。事见汉书·翟方进传:“ 王莽 时,常枯旱,郡中追怨 方进 ,童謡曰:‘坏陂谁? 翟子威 。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復。谁云者?两黄鵠。’” 宋 范成大 《围田叹》诗之四:“臺家水利有科条,膏润千年废一朝。安得能言两黄鵠,为君重唱《復陂謡》。” 清 查慎行 《新河》诗:“故道视同甌脱地,小儿争唱《復陂謡》。”
《漢語大詞典》:芋魁饭豆(芋魁飯豆)
见“ 芋魁豆饭 ”。
《漢語大詞典》:芋魁豆饭(芋魁豆飯)
喻食物粗劣。语本汉书·翟方进传:“ 王莽 时常枯旱,郡中追怨 方进 ,童謡曰:‘坏陂谁? 翟子威 。饭我豆食羹芋魁。’” 颜师古 注:“羹芋魁者,以芋根为羹也。”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苦草王瓜随地满,芋魁豆饭一生过。”亦作“ 芋魁饭豆 ”。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有书来求红带既已遗之且作诗为戏》:“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
分類:食物粗劣
《漢語大詞典》:季鹰鱼(季鷹魚)
指鲈鱼。后人亦用为隐居不仕、闲适安居的典故。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 中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冻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鹰 鱼。” 前蜀 韦庄 《桐庐县作》诗:“白羽鸟飞 严子 瀨,緑蓑人钓 季鹰鱼 。”
《漢語大詞典》:思归张翰(思歸張翰)
泛指思乡欲弃官归隐的人。 元 赵孟俯 《至元壬辰由集贤出知济南暂还吴兴赋诗书怀》之二:“多病 相如 已倦游,思归 张翰 况逢秋。”参见“ 思鱸蒓 ”。
《漢語大詞典》:思鲈莼(思鱸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因以“思鱸蒓”喻思乡归隐。 宋 陆游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鱸蒓。”亦作“ 思鱸膾 ”、“ 思蒓鱸 ”。 唐 郑谷 《舟行》:“ 季鹰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时自古难。”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昔人思蒓鱸而归隐,鱸鱼乃隐逸之兆,这等看来,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分類:归隐
《國語辭典》:思鲈(思鱸)  拼音:sī lú
晋张翰因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吴地所产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等,有所感触而辞官归乡。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后用以比喻不慕官位,思乡归隐。宋。陆游 枕上作诗:「采若未能浮楚泽,思鲈犹欲钓吴松。」也作「思莼」。
《漢語大詞典》:忆鲙(憶鱠)
犹忆莼鲈。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五:“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鱠言词小 季鹰 。”
分類:忆莼鲈
《漢語大詞典》:忆鲈鱼(憶鱸魚)
犹忆莼鲈。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东走无復忆鱸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分類:忆莼鲈
《國語辭典》:莼羹鲈脍(蓴羹鱸膾)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晋朝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有归隐故里之思。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比喻归隐之思。宋。辛弃疾沁园春。三径初成〉词:「意倦须还,身閒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也作「莼鲈」。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莼菜(蓴菜)
即莼菜。又名凫葵。多年生水草。叶片椭圆形,浮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红色,嫩叶可做汤菜。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薄采其茆:“茆与荇叶相似,南人谓之蓴菜。”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诗:“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蓴菜。” 清 冯延年 《秋月庵春暮》诗:“时光忽忆蓴菜滑,采摘不厌轻舟劳。”
《漢語大詞典》:鲈脍(鱸膾)
亦作“ 鱸鱠 ”。 鲈鱼脍。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劳思。” 元 朱希晦 《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鱸鱠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 明 王世贞 《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鱸膾,吾曾识凤毛。”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鱸鱼膾 ”。
《漢語大詞典》:鲈鱼脍(鱸魚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 齐王 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鱸鱼膾”为思乡赋归之典。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鱸鱼膾,復有沧洲心。”亦作“ 鱸鱼鱠 ”。 唐 李白 《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中 。”
《漢語大詞典》:鲈乡(鱸鄉)
产鲈鱼之乡。泛指 江 南水乡。 宋 陆游 《和范待制秋日书怀》之一:“欲与众生共安隐,秋来梦不到鱸乡。”《扫迷帚》第二四回:“前读手函,知足下运 龙门 手笔,补鱸乡纪闻。”
分類:鲈鱼水乡
《漢語大詞典》:鲈鱼脍(鱸魚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 齐王 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鱸鱼膾”为思乡赋归之典。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鱸鱼膾,復有沧洲心。”亦作“ 鱸鱼鱠 ”。 唐 李白 《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中 。”
《漢語大詞典》:和鼎
(1).谓调味。古以盐、梅调味,因以“和鼎”指盐、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芳越薰椒,味超和鼎。” 石声汉 注:“盐、梅。”
(2).比喻辅佐君主的宰臣。魏书·任城王澄传:“臣诚才非臺弼,智闕和鼎。” 唐 张九龄 《敕赐宁王池宴》诗:“徒参和鼎地,终谢巨川舟。”参见“ 和羹 ”。
《國語辭典》:和羹  拼音:hé gēng
1.五味调和的羹汤。《书经。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2.比喻良相贤臣辅佐国君处理朝政。《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郤正》:「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亦借指宰相之位。唐。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國語辭典》:调味(調味)  拼音:tiáo wèi
调理食物的滋味。汉。王充《论衡。谴告》:「狄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以咸,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
《漢語大詞典》:调梅(調梅)
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唐 李乂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 细柳 威。”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本朝父子祖孙宰相:“ 王弇州 载 明 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
《國語辭典》:调鼎(調鼎)  拼音:tiáo dǐng
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俟调鼎之功,而体力未和,音容尚阻。」唐。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國語辭典》:盐梅(鹽梅)  拼音:yán méi
盐味咸,梅味酸,都是调味的必需品。《语出书经。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乃殷高宗命傅说为相的言辞,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后因用以称美相业的言辞。《梁书。卷五一。处士传。庾诜传》:「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漢語大詞典》:轹釜(轢釜)
犹轑釜。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轑釜” 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轑,轢也。’以勺轢釜,令为声也。” 金 元好问 《女几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轢釜何曾厌求索。” 清 黄景仁 《羹颉侯冢》诗:“掩釜何如轢釜来,区区恩怨事堪咍。”参见“ 轑釜 ”。
《漢語大詞典》:轑釜
用勺刮锅。语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 高祖 微时,常避事,时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轑釜,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有羹,繇是怨嫂。”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音劳。轑,轢也。’以勺轢釡,令为声也。” 宋 陆游 《自山中夜行还湖上》诗:“登盘絶爱畦韭美,轑釜未厌溪鳞腥。” 清 赵翼 《漂母祠》诗:“客来轑釜似邱嫂,饭后打鐘如闍黎。”
《國語辭典》:酪奴  拼音:luò nú
茶的别名。《幼学琼林。卷三。饮食类》:「茶曰酪奴,又曰瑞草。」
分類:
《國語辭典》:分我杯羹  拼音:fēn wǒ bēi gēng
项羽以烹食刘邦之父为要胁,想迫使刘邦退兵,刘邦不但不受胁迫,反而请项羽分他杯肉羹的故事。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以分我杯羹比喻自他人处获得一份利益。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分類:即若
《漢語大詞典》:分羹
借指父子不和,没有情义。《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六年》:“夫孝於其亲,岂不慈於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嗤鄙·衍圣公:“今公不知何故久居赐第,数年不归。或云父子不咸,恐有分羹之祸,以此避地,未知信否。”参见“ 分我杯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