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作料  拼音:zuó liào
食物的调味材料。如盐、醋、酱油等。《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自捧著作料,送到厨下去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然而不下油盐酱醋各式作料,仍旧是淡而无味。」
《漢語大詞典》:小料
指调味品。《人民日报》1983.12.14:“肉、油、‘小料’(酱油、盐、味精),定价也显然偏高。小小八寸盘的肉炒青椒,‘小料’竟算一角五分钱!”
分類:调味品
《國語辭典》:芥末  拼音:jiè mò
用芥菜子研细的粉末,味辛辣,常用作调味料。如:「不要沾太多的芥末酱,会把鱼虾的鲜味盖掉。」
《漢語大詞典》:豆酱清(豆醬清)
指酱油一类的调味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作燥脠法﹞生薑五合,橘皮两叶,鸡子十五枚,生羊肉一斤,豆酱清五合。” 缪启愉 校释:“豆酱清,是豆酱中取出的清汁。”
《國語辭典》:和羹  拼音:hé gēng
1.五味调和的羹汤。《书经。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蒸鸡殊减膳,屑曲异和羹。」
2.比喻良相贤臣辅佐国君处理朝政。《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郤正》:「彼平仲之和羹,亦进可而替否。」亦借指宰相之位。唐。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诗:「位窃和羹重,恩叨醉酒深。」
《國語辭典》:生姜(生薑)  拼音:shēng jiāng
没有煮过的姜。有嫩姜和老姜。
《漢語大詞典》:桂姜(桂薑)
肉桂与生姜。常用的调味品。 元 耶律楚材 《鹿尾》诗:“韭花酷辣同葱薤,芥屑差辛类桂薑。”
《漢語大詞典》:梅盐(梅鹽)
梅子与盐。调味品。语出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 唐 韩愈 《苦寒》诗:“褰旒去耳纊,调和进梅盐。贤能日登御,黜彼傲与憸。”参见“ 盐梅 ”。
《國語辭典》:盐梅(鹽梅)  拼音:yán méi
盐味咸,梅味酸,都是调味的必需品。《语出书经。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乃殷高宗命傅说为相的言辞,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后因用以称美相业的言辞。《梁书。卷五一。处士传。庾诜传》:「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漢語大詞典》:和齐(和齊)
(1).谓调配口味。齐,通“ 剂 ”,调味品。语本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八珍之齐。” 郑玄 注:“和,调也。”南齐书·虞悰传:“ 悰 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
(2).谓调配剂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 意 教以案法逆顺,论药法,定五味及和齐汤法。”
《漢語大詞典》:桂心
肉桂树皮的里层,味辛香,可入药,亦可作调味品。 南朝 梁简文帝 《劝医论》:“略知甘草为甜,桂心为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桂:“此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
《漢語大詞典》:红糟(紅糟)
红色酒糟。可用作调味品。 宋 陆游 《冬夜与溥庵主说川食戏作》诗:“未论索饼与饡饭,最爱红糟并缹粥。”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江 南 闽中 公私醖酿,皆红麴酒,至秋尽食红糟,蔬菜鱼肉,率以拌和,更不食醋。”
《國語辭典》:葱花(蔥花)  拼音:cōng huā
如碎花般细小的青葱切块。常佐拌食物,用以调味。如:「请在那牛肉汤上多放点葱花。」
《國語辭典》:椒盐(椒鹽)  拼音:jiāo yán
将烘焙过的花椒和盐碾碎制成的调味品。《全唐诗。卷八○六。寒山诗》:「蒸豚揾蒜酱,炙鸭点椒盐。」《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烦你买一百钱爊肉,多讨椒盐。」
《漢語大詞典》:虾子(蝦子)
亦作“ 蛤子 ”。
(1).虾的卵。干制后橙黄色,味鲜美,可制调味品。 鲁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什么菜?菜倒不妨奇特点。滑溜里脊,虾子海参,实在太凡庸。我偏要说他们吃的是‘龙虎斗’。”如:虾子酱油。
(2).虾。
《國語辭典》:味精  拼音:wèi jīng
一种用豆、麦等物制成的调味品。也称为「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