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应须(應須)
(1).应当;应该。 唐 杜甫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老残游记》第十回:“你既明白这个道理,应须知道好即是坏,坏即是好,同那月球的明暗,是一个道理。”
(2).一应所需。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以御史中丞 裴冕 兼左庶子, 陇西郡 司马 刘秩 试守右庶子……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於当路自供。”
《漢語大詞典》:盐梅(鹽梅)
(1).盐和梅子。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亦喻指国家所需的贤才。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孔 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梁书·处士传·庾詵:“勒州县时加敦遣,庶能屈志,方冀盐梅。”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三:“外来稿件不加减一下盐梅,它是不肯入口的。”
(2).调和;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宋 苏辙 《除冯京彰德军节度使制》:“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
(3).盐花梅浆。可用以擦洗银器。 唐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之二:“惯和麴蘖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自注:“银匠洗银,多以盐花梅浆也。”
(4).白梅的异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梅
《漢語大詞典》:伏腊(伏臘)
亦作“ 伏臈 ”。
(1).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 。”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
(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 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清 钱谦益 《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唐 白居易 《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漢語大詞典》:买山钱(買山錢)
为隐居而购买山林所需的钱。 唐 刘禹锡 《酬乐天闲卧见忆》诗:“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流徙分途》:“我那老爷呵,官居清白,无有买山钱。” 清 赵翼 《园居》诗之一:“必待买山钱,始慰栖巖志。”参见“ 买山 ”。
《漢語大詞典》:买山(買山)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载:“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峯景行,墻仞悬絶。”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於 浯溪 之间,不徒言哉。”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下榻琴尊来旧梦,买山徒侣泣先几。”
《漢語大詞典》:供给(供給)
(1).以物资、钱财等给人而供其所需。管子·地图:“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有私,供给军之求索。”史记·封禅书:“使者存问供给,相属於道。”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差》:“詔 衢 、 婺 、 括 三州助葬,供给所须。” 清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芸 既长,嫻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只能供给来到此地的一些清水与食物。”
(2).指生活所需之钱物。 唐 杜甫 《有客》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焦大郎 ﹞吩咐店小二道:‘ 满 大哥官人供给,只管照常支应。’” 清 焦循 《忆书》六:“自备供给,而以应用之费分给诸生饭食。”
指奉祠;祭祀。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祗而已,岂敢猒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 韦昭 注:“言嬪与卿主祭祀也。”礼记·曲礼上:“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四:“间者以淫雨将为人灾,无以应贡赋,供给神明。” 宋 欧阳修 《南省试进士策问》之二:“其斋戒供给,期召奔走,废日几何?”
《漢語大詞典》:国器(國器)
(1).国家所需的器材用具。管子·山至数:“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财物,苟合於国器君用者,皆有矩券於上。君实乡州藏焉,曰某月某日。” 尹知章 注:“矩券,常券……其有皮革之类堪於所用者,所在乡州有其数,若今官曹簿帐。”
(2).旧指可以治国的人材。荀子·大略:“口不能言,心能行之,国器也。”汉书·韩安国传:“於 梁 举 壶遂 、 臧固 ,至它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颜师古 注:“国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於国政也。”晋书·庾冰传:“顷皇家多难,衅故频仍,朝望国器,与时歼落,遂令天眷下坠,降及臣身。”新唐书·张九龄传:“ 仲方 ,生歧秀,父友 高郢 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3).国家的宝器,指钟鼎之类。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盖君子藏器以有待也,畜德以有为也……或运思於立言,或铭勋乎国器,殊途同归,其致一焉。”
《韵府拾遗 虞韵》:所需
陶安诗努力砺名节庶不负所需
分类:所需
《漢語大詞典》:军需(軍需)
(1).泛指军中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具以及其他一切物资和器材。 明 吴本泰 《帝京篇》:“筹边寝弛玩,军需飞檄催。”清史稿·高宗纪四:“允户部请开 金川 军需捐例。” 徐迟 《牡丹》五:“他悄悄挪动了他的老上司的一笔军需巨款,收购黄金。”
(2).军队的旧职务名。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
《漢語大詞典》:山资(山資)
亦作“ 山貲 ”。 过隐居生活所需的费用。南齐书·王秀之传:“出为 晋平 太守,至郡期年,谓人曰:‘此邦丰壤,禄俸常充。吾山资已足,岂可久留以妨贤路。’” 唐 唐彦谦 《任潜谋隐之作》诗:“为问山资何次第,祗餘丹诀转凄凉。” 宋 陆游 《览镜有感》诗:“閲世久应书鬼録,强颜那復乞山资。” 明 袁宏道 《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云及明教居士》诗:“官税租能给,山貲了不半。”
《漢語大詞典》:养育(養育)
亦作“ 养毓 ”。
(1).供给生活所需,使生存、成长。史记·秦始皇本纪:“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慾,养育宗亲。” 唐 元稹 《唐故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我先太君白府君,货女奴以足食。君泣曰:‘太夫人专门户,不宜乏使令;取新妇氏媵婢以给货。’向是三十年,养育八男女。始 元和 中,乃復奴婢之籍焉。”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元骈体文:“ 杨文郁 《贺千秋牋》起云:‘阳常居於大夏,方收养毓之功。’”《诗刊》1978年第7期:“我要永远歌唱 延河 ,因为 延河 养育了我。”
(2).专指对年幼者的抚育教养。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帝感养育之恩,遂名 马氏 为外家。”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你老人家若不肯留这孩子时,待老身领去,过继与没孩儿的人家养育。” 巴金 《将军·父亲买新皮鞋回来的时候》:“我是靠着母亲把我养育成人的。”
(3).培养;养成。 宋 范仲淹 《奏乞减武臣充提刑及令枢密院三班选人进呈》:“此乃养育将材,御备戎寇之要也。” 端木蕻良 《火腿》:“因为只有在这儿,才养育了他对于火腿有关的丰富常识。”
(4).犹调养;保养。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因为看护他的 苗 妇人照料十分得法,身体养育得强壮异常。”
(5).生育。百喻经·子死欲停置家中喻:“昔有愚人,养育七子。”
(6).饲养。 宋 梅尧臣 《鸭雏》:“有志在养毓,勿论报德限。”
《漢語大詞典》:价值(價值)
(1).价格。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薰陶》:“香皂以江南 六合县 出者为第一,但价值稍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碎石治河:“因度山石远近价值,与土木船载远近多寡,计需银止十四万两。”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中 人之游 欧洲 者,询某厂船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2).指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3).指积极的作用。 清 酉阳 《女盗侠传》卷三:“隔一小时,有人来还帔,并袖出一小囊曰:‘此主人所以赠君者,嘱君载之以行,有无量价值。’” 柯灵 《香雪海·时间》:“古往今来,时间老人迈的永远是同样的步子,但是时间的意义和价值不同,对人的感觉也就不同了。”
《漢語大詞典》:宦学(宦學)
谓学习仕宦所需的各种知识。礼记·曲礼上:“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郑玄 注:“宦,仕也。” 孔颖达 疏引 熊安生 曰:“宦谓学仕官之事,学谓习学六艺。”汉书·游侠传·楼护:“ 楼护 字 君卿 , 齐 人……长者咸爱重之,共谓曰:‘以 君卿 之材,何不宦学乎?’繇是辞其父,学经传,为京兆吏数年,甚得名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弃衰色而广欲,非宦学而远游者,荡人也。”《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成长教示中又分为二:初明奬教礼仪,后説婚嫁宦学。” 宋 王安石 《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君孤童子,徒步宦学,终就立,为朝廷显用。”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宦学遐士,去留殆难自由,称心而言,无嫌参差也。”
《漢語大詞典》:工力
(1).工程所需的人力或人工。北史·隐逸传·冯亮:“ 宣武 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僧 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同视 嵩山 形胜之处,遂造闲居佛寺。”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共是一河,其塞之工力不容若是之殊。”《武王伐纣平话》卷上:“诸侯各施工力,造成臺阁,一一完备。”
(2).指与所费功夫相应而获得的某方面素养和技能。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上官昭容:“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清 王士禛 《〈四溟诗话〉序》:“ 茂秦 今体工力深厚,句响而字稳。” 鲁迅 《花边文学·再论重译》:“然而我们向来看轻着翻译,尤其是重译……但在工作上,批评翻译却比批评创作难,不但看原文须有译者以上的工力,对作品也须有译者以上的理解。”
《漢語大詞典》:社钱(社錢)
(1).社中积存之款。南史·宋纪上·武帝:“帝尝负 刁逵 社钱三万,经时无以还,被 逵 执, 謐 ( 王謐 )密以己钱代偿,由是得释。”
(2).指进行社事活动所需的款项。 唐 卢纶 《村南逢病叟》诗:“卧驱鸟雀惜禾黍,犹恐诸孙无社钱。”
《漢語大詞典》:养人(養人)
(1).供给人民生活所需。礼记·礼运:“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 孙希旦 集解:“养人,谓食人。”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
(2).教育熏陶他人。孟子·离娄下:“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汉书·礼乐志:“礼以养人为本。”
(3).谓使人得到补益。 宋 司马光 《评秦坑赵军》:“夫兵之设,非以害人,所以养人也。”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 八老 回家,对这胖妇人説道:‘街坊上嘴舌不是养人的去处。’”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 黟水 清而不寒,其味甘……邑人多饮井水,味尤腴,云水从土中过,能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