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1,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在家
离人
出家
后天
寒潮
离家
游魂
离心
游宦
离居
过去
离怀
不舍
流人
留恋
《國語辭典》:在家  拼音:zài jiā
1.居于家中。《红楼梦》第一六回:「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儿女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
2.佛教谓过世俗生活。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菩萨在家,当愿众生,舍离家难,入空法中。」
《國語辭典》:在家出家  拼音:zài jiā chū jiā
在家的修行者。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老身终南山人氏,在此在家出家,盖了一座团标。」也称为「在家修」。
《漢語大詞典》:离人(離人)
(1).谓超脱人世。庄子·田子方:“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於独也。”
(2).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敬哉离人,临路悽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宋 魏夫人 《菩萨蛮》词:“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國語辭典》:出家  拼音:chū jiā
佛教徒离家成为僧团之一分子的这项行为。《西游记》第二回:「我常闻得那些猴子精说,他有个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来了。」
《漢語大詞典》:出家求道
离开家庭,入寺院修行。百喻经·水火喻:“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还復念其妻子眷属。”
《國語辭典》:后天(後天)  拼音:hòu tiān
1.人出生后对身体的养护,及因环境、教养等而形成的性质。相对于先天而言。《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只是她天生的那好动不好静的性儿,仗著后天这片心,怎生扭得过先天的性儿去。」
2.明日的次日。如:「她后天会来吗?」也作「后日」、「后儿」。
3.后于天时而行事。《易经。乾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汉。王充《论衡。初禀》:「如必须天有命,乃以从事,安得先天而后天乎?」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漢語大詞典》:寒潮
(1).寒凉的潮水。 唐 宋之问 《夜渡吴松江怀古》诗:“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宋 梅尧臣 《江宁李谏议》诗:“寒潮日夕至,不与废兴同。” 清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从古庸臣好和议,寒潮呜咽使人悲。”
(2).气象学上本指冷空气团离开其源地的移动现象。亦指一昼夜内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现象。 郭小川 《辉县好地方》诗:“山沟中寒潮时常落脚,暖风却不在此流连。”
(3).比喻险恶的政治形势。 张书绅 《正气歌》:“清明节前一天,一股寒潮突然袭击了 沈阳 城。”
《国语辞典》:离家(离家)  拼音:lí jiā
离开自己的家园。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二首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國語辭典》:游魂(遊魂)  拼音:yóu hún
1.飘荡无定所的灵魂。《易经。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2.比喻游动不定。《宋书。卷八六。刘勔传》:「虏围逼汝阴,游魂二岁,为张景远所挫,不敢渡淮。」
《國語辭典》:离心(離心)  拼音:lí xīn
1.心志相违,不能合作同心。《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刘君新破,士卒离心,某欲自往收拾馀众,以助明公。」《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世兄说出这些败兴话来,弄得大众离心。」
2.离开中心。如:「离心作用」。
《國語辭典》:游宦  拼音:yóu huàn
在外做官。《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也作「游宦」。
《漢語大詞典》:离居(離居)
(1).离开居处,流离失所。语出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孔颖达 疏:“播荡分析,离其居宅,无安定之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述离居,则愴怏而难怀。” 李大钊 《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
(2).散处;分居。《诗·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 郑玄 笺:“长官之大夫於王流于 彘 而皆散处。”左传·文公十六年:“夫 麇 与 百濮 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 百濮 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 唐 宋之问 《江南曲》:“妾住 越 城南,离居不自堪。” 明 高启 《拟古》诗之二:“上有离居妇,哀歌抚弦琴。” 清 纳兰性德 《岁晚感旧》诗:“时序忽云暮,离居倍悄然。”
(3).犹离房,别室。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鬱紆将难进,亲爱在离居。”
(4).犹放弃、停止。庄子·山木:“ 鲁侯 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 崔譔 本无离字,而以居字连上句读,当从之。《吕览·慎人篇》‘胼胝不居’, 高诱 训居为止。‘无须臾居’者,无须臾止也,正与上句行字相对成义。学者不达居字之旨,而习於《中庸》‘不可须臾离’之文,遂妄加离字,而居字属下读,失之矣。”
(5).指隐居者。《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离居,谓隐者也。”
《國語辭典》:过去(過去)  拼音:guò qù
已往、从前。如:「过去的奋斗终于换来今日的成功。」
《國語辭典》:过去(過去)  拼音:guò qu
1.经过。如:「他刚从门口过去。」
2.已过。如:「你的支票期限已经过去了。」
3.前往、前去。《红楼梦》第四九回:「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觉好吃,便也吃起来。」
4.死去。如:「人都过去了,何必还批评他呢!」
5.反面、背面对著人。《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椅子不结实,腿儿折了,几乎仰翻过去。」
《漢語大詞典》:离怀(離懷)
(1).离人的思绪;离别的情怀。 唐 牟融 《客中作》诗:“异乡岁晚悵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 宋 柳永 《夜半乐》词:“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邓 褚 两家,忙着送别,一边行色匆匆,一边离怀耿耿。” 贺锦斋 《安乡军中思弟》诗:“战地思人人不见,离怀时逐雁西翔。”
(2).离开母体。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太夫人正要分娩,恍惚中见一隻吊睛白额虎扑进房来,吃了一惊。恰好这 纪献唐 离怀落草。”
《國語辭典》:不舍(不捨)  拼音:bù shě
不放弃、不停、持续不断。《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玄德曰:『吾初见子龙,便有留恋不舍之情。今幸得相遇!』」《红楼梦》第五八回:「也有说无人可投的;也有说恋恩不舍的。所愿去者止四五人。」
《國語辭典》:流人  拼音:liú rén
1.流亡在外地的人。《后汉书。卷三六。郑范陈贾张列传。贾逵》:「以德教化,百姓称之,流人归者八、九千户。」汉。桓宽《盐铁论。执务》:「赋敛省而农不失时,则百姓足而流人归其田里。」
2.被流放的人。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况北州之贱土,为炎土之流人。」唐。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3.借指浪子。《直语补證。瞎打把势》:「俗以无所凭藉而妄自炫赫者,谓以瞎打把势。按:把势本辽以东打鹰者名目,兼衙门行杖,率以流人子弟及奴仆为之。见《林佶辽金备考》。」《金瓶梅》第六八回:「银姐,见了那个流人儿,好歹休要说。」
《國語辭典》:留恋(留戀)  拼音:liú liàn
有所眷恋而舍不得离去或放弃。《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操有留恋之意。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文明小史》第一八回:「当下几个人并无心留恋街上的夜景,匆匆回到栈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