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滔滔
(1).大水奔流貌。《诗·齐风·载驱》:“ 汶水 滔滔,行人儦儦。” 毛 传:“滔滔,流貌。”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瞻彼 黑水 ,滔滔其流。”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 大河 上下,顿失滔滔。”
(2).比喻言行或其它事物连续不断。《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王逸 注:“滔滔,行貌。”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原甫见寄》:“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 元 萨都剌 《灯蛾来》诗:“尔为微物不自觉,往来就死何滔滔。” 周立波 《悼田守尧同志》:“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 平型关 ,并且指日要到达 太原 ,去喝那里的葡萄酒。”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二:“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
(3).盛大;普遍。《诗·大雅·江汉》:“ 江 汉 浮浮,武夫滔滔。” 孔颖达 疏:“滔滔然多而广大者,令之顺此东流以行征伐。”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 刘侯 奉使光推择,滔滔才略沧溟窄。”新唐书·刘迅传:“天下滔滔,知我者希。”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然世间惟下下人最多,所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茅盾 《路》八:“况且 老荆 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4).和暖;和乐。《楚辞·九章·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王逸 注:“滔滔,盛阳貌也。《史记》作‘陶陶’。”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鄙哉愚人,戚戚怀瘼;善哉达士,滔滔处乐。” 明王錂《寻亲记·相逢》:“他那里安然寝睡,高枕无忧,其乐滔滔。”
《漢語大詞典》:青丝(青絲)
(1).青色的丝线或绳缆。《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青丝为笼係,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齎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唐 温庭筠 《晚归曲》:“青丝繫船向江木,兰芽出土 吴 江曲。”
(2).指马缰绳。 南朝 梁 王僧孺 《古意》诗:“青丝控 燕 马,紫艾饰 吴 刀。”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二:“走马脱轡头,手中挑青丝。” 宋 刘过 《贺新郎·赠张彦功》词:“嵐湿青丝双轡冷,缓鞚野梅江路。” 清 徐倬 《湖上赠夏卤均》诗:“青丝一骑出 长安 , 明圣湖 头把钓竿。”
(3).喻指黑发。 唐 李白 《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髮,朝如青丝暮成雪。”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殢红颜凄楚风尘,挽青丝齠齔年华。” 苏曼殊 《为调筝人绘像》诗之二:“淡扫蛾眉朝画师,同心华髻结青丝。”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十:“如同少妇的青丝随风飘扬,散发出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
(4).借指妙龄少女。 明 梁朝锺 《将出皖留别杨六符沈乃功唐圣俞徐誉星》诗:“群公縞带遗 吴 锦,幕府青丝唱《渭城》。”
(5).指琴弦。 唐 刘长卿 《杂咏·幽琴》:“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飀飀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6).借指垂柳的柔枝或其它植物的藤蔓。 北周 王褒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村桃拂红粉,岸柳被青丝。”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二:“綰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明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枉了你千条翠带长,万缕青丝颺。” 明 夏完淳 《题昆山水月殿》诗:“青丝天棘风流在,如见当年祇树林。”
(7).借指初生的韭菜。 唐 杜甫 《立春》诗:“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仇兆鳌 注:“诗言青丝指韭,良是。” 宋 范成大 《朝中措·丙午立春大雪是岁十二月九日丑时立春》词:“青丝菜甲,银泥饼饵,随分杯盘。”
(8).指用青梅等切成的细丝。常加入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表面作点缀。
(9).见“ 青丝白马 ”。
《漢語大詞典》:青丝白马(青絲白馬)
南朝 梁 普通 年间,“有童謡曰:‘青丝白马 寿阳 来。’”其后 侯景 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 寿春 进军 建康 。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唐 杜甫 《青丝》诗:“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 仇兆鳌 注:“此诗讽 僕固怀恩 也。首以 侯景 之乱,比其犯顺。”亦省作“ 青丝 ”。
《漢語大詞典》:肃肃(肅肅)
(1).恭敬貌。《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 毛 传:“肃肃,敬也。” 汉 扬雄 《河东赋》:“穆穆肃肃,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颂》:“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
(2).严正貌。《诗·小雅·黍苗》:“肃肃 谢 功, 召伯 营之。” 郑玄 笺:“肃肃,严正之貌。”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 赵 距 吕 ,志安君身。”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 贞观 之末,有 昭庆 大法师,魁岸堂堂,威仪肃肃。”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传:“肃肃,疾貌。”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肃肃僕夫征,鏘鏘扬和铃。” 唐 杜甫 《喜晴》诗:“出廓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晨征肃肃访 梅园 ,犹有梅花着意妍。”
(4).形容网目细密。《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马瑞辰 通释:“肃肃,盖缩缩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缩。’兔罝本结绳为之,言其结绳之状,则为缩缩。” 闻一多 《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
(5).阴沉;萧瑟;清冷。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 晋 潘岳 《寡妇赋》:“墓门兮肃肃,脩陇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诗:“肃肃月浸树,满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诗之二:“肃肃空明气,时与诸天遇。”
(6).清幽;静谧。 汉 张衡 《思玄赋》:“出 紫宫 之肃肃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沈佺期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应制》:“肃肃莲花界,荧荧贝叶宫。” 宋 苏轼 《元祐三年端午贴子词·夫人阁》之二:“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肃肃其羽。” 毛 传:“肃肃,羽声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螿啼。” 唐 畅当 《自平阳馆赴郡》诗:“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鷺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鳶肃肃展翼,似鶼鶼之鸟,比翼而飞。”
(8).象声词。风声。《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漯水:“南崖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 宋 苏轼 《寿星院寒碧轩》诗:“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清 孙枝蔚 《乌夜啼》诗:“北风肃肃雁不至,残灯欲灭还復燃。”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唐 杜甫 《春远》诗:“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明 徐祯卿 《杂谣》:“狗觫觫,鸡鸣飞上屋,风吹门前草肃肃。” 清 梁廷楠 夷氛闻记:“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 芳 谈笑自若。”
《漢語大詞典》:游魂(遊魂)
(1).游散的精气。古代哲学家认为人或其它动物的生命是由精气凝聚而成的。精气游散,则趋于死亡。语出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王弼 注:“精气烟煴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 唐 包佶 《近获风痹之疾题寄所怀》诗:“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者,魂之散而游于虚也,为变,则还以生变化,明矣。”
(2).游荡的鬼魂。隶释·汉郯令景君阙铭:“被病丧身,归於幽冥。祖载之日,游魂象生。”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頽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似啼乌更深乱悲,这游魂落落谁相问。”《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近年来, 张胖子 每次进梨园疗养所,就有些游魂似的人在暗中出入。”
(3).犹言苟延残喘。亦比喻苟延残喘之生命。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会 承 机事不密,令 操 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北史·崔亮传:“若乃敢游魂,此当易以立计,禽翦蚁徒,应在旦夕。”《花月痕》第五十回:“是以大局愈烂,这釜底游魂,因得多延岁月。”
(1).古代指浮游的精气。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韩康伯 注:“游魂言其游散也。” 孔颖达 疏:“游魂为变者,物既积聚,极则分散,将散之时,浮游精魂,去离物形而为改变,则生变为死,成变为败,或未死之间变为异类也。”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身者,阴阳之精气也……情者,游魂之变欲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达性论》:“精灵草木,果已区别,游魂之答,亦精灵之説。若虽有无形,天下寧有无形之有?”
(2).迷信谓离开人体浮散游荡的魂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念君神识逐波涛,游魂散漫随荆棘。”云笈七籤卷五四:“令人游梦恠恶,谓之游魂,身无主矣。”
(3).迷信谓游荡的鬼魂。后汉书·卢植传:“ 宋后 家属,并以无辜委骸横尸,不得收葬,疫癘之来,皆由於此。宜勑收拾,以安游魂。” 唐 刘商 《同诸子哭张元易》诗:“游魂永永无归日,流水年年自向东。” 清 李调元 《读岳忠武传》诗之二十:“孤臣尚有藏埋骨,五国游魂尽作灰。”
(4).似鬼魂游动不定。比喻苟延残喘。后汉书·方术传·谢夷吾:“﹝ 谢夷吾 ﹞白 伦 曰:‘窃以占候,知长当死。近三十日,远不过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 南朝 梁 裴子野 《喻虏檄文》:“朕爰初创业,思闲寧静,保大定功,未遑远略,而狡虏游魂,不式王命。”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
(5).比喻飘泊不定,到处游荡的人。宋书·索虏传:“残虐游魂,齐民涂炭,乃眷北顾,无忘弘拯。”
《漢語大詞典》:短歌
日文五行诗的固定形式,其第一行与第三行各有五个音节,其它各有七个音节
形式短小的汉语古典歌行诗
《漢語大詞典》:汤沐(湯沐)
(1).沐浴。《公羊传·隐公八年》:“ 邴 者何? 郑 汤沐之邑也。天子有事于 泰山 ,诸侯皆从, 泰山 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焉。” 何休 注:“有事者,巡守祭天告至之礼也,当沐浴絜齐以致其敬,故谓之汤沐邑也。”史记·苏秦列传:“君诚能听臣, 燕 必致旃裘狗马之地, 齐 必致鱼盐之海, 楚 必致橘柚之园, 韩 、 魏 、 中山 皆可使致汤沐之奉。” 宋 陆游 《自笑》诗自注:“腊月五日汤沐、按摩几半日,是早左车第二牙脱去。”
(2).特指为死者沐浴所用热水等物。《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梁书·任昉传:“虽情谬先觉,而迹沦骄饵,汤沐具而非弔,大厦构而相驩。”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吾乡丧礼,自成服后,黎明具汤沐,主人以下皆哭。”
(3).泛指其它烫洗用的热水。 严复 《救亡决论》:“ 中国 一大豕也,羣虱总总,处其奎蹄曲隈,必有一日焉,屠人操刀,具汤沐以相待,至是而始相吊焉,固已晚矣。”
(4).指汤沐邑。后汉书·班彪传:“又旧制,太子食汤沐十县。”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神道碑》:“邸弟立官,汤沐建封。” 明 唐顺之 《皇陵行》:“ 江 左 金陵 扶地轴, 汉 家 丰沛 还汤沐。”参见“ 汤沐邑 ”。
《漢語大詞典》:汤沐邑(湯沐邑)
(1). 周 代供诸侯朝见天子时住宿并沐浴斋戒的封地。礼记·王制:“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於天子之县内。” 郑玄 注:“给齐戒自絜清之用。浴用汤,沐用潘。” 孔希旦 集解:“方伯汤沐之邑在天子之县内者,即《左氏》《公羊》所谓朝宿之邑也,《左氏》《公羊》以在京师者为朝宿之邑,在 泰山 下者为汤沐之邑,其实京师及 泰山 下之邑,皆为朝王而居宿,皆所以齐戒自洁清也。”
(2).指国君、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战国策·楚策二:“ 秦王 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翫丽好翫习音者,以懽从之;资之金玉宝器,奉以 上庸 六县为汤沐邑,欲因 张仪 内之 楚王 。”史记·平準书:“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母 常山公主 , 河东 有汤沐邑,因家焉。” 清 龚自珍 《答人问关内侯书》:“其人揖让乎 汉 天子之朝,其汤沐邑之入,稍稍厚乎 汉 相公卿。”亦省作“ 汤邑 ”。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上:“上曰:‘朕之诸妹皆厚赐汤邑,筑外馆以尚天姻,酬先帝之爱也,汝独愿出家可乎?’”
《漢語大詞典》:木奴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李衡 ﹞於 武陵 龙阳 氾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吴 末, 衡 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后因称柑橘树为“木奴”。 宋 陈师道 《和苏公洞庭春色》:“ 洞庭 千木奴,寸丝不挂手。”
(2).指柑橘的果实。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緑糉新菱实,金丸小木奴。”
(3).泛称果树和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梅杏:“‘木奴千,无凶年。’盖言果实可以市易五穀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五:“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餘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4).柯树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柯树
《漢語大詞典》:前茅
(1).古代行军时的前哨斥候。遇敌情则举旌向后军示警。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杨伯峻 注:“茅,疑即《公羊传》‘ 郑伯 肉袒,左执茅旌’之茅旌…… 楚 军之前军或以茅旌为标帜,故云‘前茅’。”
(2).引申为先头部队、先行者。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六军星陈,万骑雷动,中权始及,前茅已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禨祥·黄衣人歌:“意黄衣者,固即 周颠仙 、 张三丰 之前茅。”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斗争在前茅,屈伸本正义。”
(3).谓考试成绩或其它方面与他人相比处于前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 清 昭梿 啸亭续录·曹进喜:“其侄入试 通州 ,学臣以 进喜 故,曾列前茅。” 理由 《中年颂》:“她的生产质量保持在第一流,名列前茅。”
《漢語大詞典》:大仙
(1).尊称仙人。民间称“狐仙”为大仙;亦以称其它动物成“精”者。 唐 胡曾 《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诗:“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 武陵 迷。”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一·狐仙谈历代丽人:“孝廉问:‘大仙初学道时,所慕效者何人?今之状貌,乃何人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虾蟆大仙说话老声老气的,而且有些结巴。”
(2).指佛。 唐 王维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 漆园 傲吏,著书以稊稗为言;莲座大仙,説法开《药草》之品。” 赵殿成 笺注:“释氏要览:‘古译经有称佛名大仙者。此与天仙不同。《般若灯论》云,声闻菩萨等亦名仙,佛於中最尊上故,已登一切波罗密多功德善根彼岸,故名大仙。’”
《漢語大詞典》:风车(風車)
(1).传说中驾风而行的车子。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下:“ 高苍梧叔 能为风车,可载三十人,日行数百里。” 唐 元稹 《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诗:“风车笼野马,八荒安足游?”
(2).旧时夏季用手摇动的风扇。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寒暑》:“寒犹可御而暑不可避,凉亭水榭,风车簟枕,世不多有。”《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云母床上铺着那水纹凉簟,鸳鸯珊枕四面挠起风车来。”
(3).扬谷器。利用风力扬除糠秕的一种农业机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攻稻:“凡去秕,南方尽用风车扇去。”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 苏沛霖 立即叫人搬过风车,插上来说:‘我准备筛哩,这样的谷子当然不能收。’”
(4).利用风为动力的机械装置。可以带动其它机器,用来发电、提水、磨面,榨油等。
(5).玩具。用纸做成叶轮,迎风转动。
《漢語大詞典》:吹管
(1).吹奏箫笛之类管乐器。后汉书·梁翼传:“﹝ 冀寿 ﹞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鐘吹管。”
(2).指吹箫。 北周 庾信 《奉和示内人》:“然香鬱金屋,吹管 凤凰臺 。” 倪璠 注引《列仙传》 萧史 善吹簫, 秦穆公 女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遂教 弄玉 作凤鸣,为作 凤凰臺 。 唐 李商隐 《相思树上》诗:“肠断 秦臺 吹管客,日西春尽到来迟。”参见“ 吹簫 ”。
(3).以压缩的氧气和其它可燃气体为燃料,能喷出高温火焰的管状金属装置。可用来焊接金属或截断金属板。
《漢語大詞典》:吹箫(吹簫)
(1).吹奏箫管。史记·周勃世家:“ 勃 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簫给丧事。”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 清 钱谦益 《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之二:“牘背千金狱始明,吹簫织薄可怜生。”
(2).用 伍子胥 吴 市吹箫乞食事,谓乞食。 唐 虞世南 《结客少年场行》:“吹簫入 吴 市,击筑游 燕 肆。” 郁达夫 《怀扬州》诗:“乱掷黄金买 阿娇 ,穷来 吴 市再吹簫。”详“ 吴市吹簫 ”。
(3).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公遂以女妻焉。”后遂以“吹簫”为缔结婚姻的典实。 唐 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欲科家长罪不伏判》:“选吹簫之匹,虽则未获真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好遂吹簫愿,喜 嬴臺 乘鸞风便。”
《漢語大詞典》:楼子(樓子)
(1).楼房。 明 德祥 《横塘寺》诗:“白髮老人知旧寺,绕塘楼子十三房。”《平山冷燕》第三回:“我欲将大厅东房几间小屋拆去,盖一座楼子。”
(2).指其它分层结构之物或其上层。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撑了进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他撂下鞭子去开荒,开了五垧地,到老秋,收五十多石苞米,两个苞米楼子盛不下。”
(3).指层迭状之物。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官民皆带帽,其簷或圆或方,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也。”红楼梦第三一回:“ 翠缕 道:‘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 陈登科 《活人塘》十:“﹝ 七月子 ﹞嘴唇紫里透白,干的血锅巴翘得一层一层的起楼子。”
(4).乱子;纠纷。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鲁贵 :(怯弱地)你又要给我捅楼子?”
《漢語大詞典》:引经(引經)
(1).援引经文、经义。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先儒以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又引经以至 仲尼 卒,亦又近诬。” 唐 韩愈 《复仇状》:“丁寧其义於经,而深没其文於律者,其意将使法吏一断於法,而经术之士得引经而议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人引书每有增减:“后人不知古人引经自有此例。”
(2).相传龟鹤能运气于任脉,故长寿。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一·鹤。 清 许承钦 《古古贻赠三首次答》之一:“鹤爱引经能久眎,龙称无首是真才。”
(3).中医称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到达某一经脉的作用。如:引经药;引经报使。
《漢語大詞典》:杂流(雜流)
(1).古代指士流之外的人,如工商、医卜、星相及其它以方技谋生者。新唐书·曹确传:“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名器之滥:“ 宋 时杂技异途,亦有虚衔,如某州医学助教之属,以优假閭里中杂流耳。” 清 薛福成 《观巴黎油画记》:“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象于舘。”
(2).古代非正途出身的杂职官吏、小官吏。宋史·选举志四:“旧制,军功补授之人,自合从军…… 建炎 兵兴,杂流补授者众。”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使:“旧教坊……色有色长,部有部头,上有教坊使副、鈐辖、都管,掌仪范者,皆是杂流命官。”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夫地方之治,皆起於民。而县令之下,仅一二簿尉杂流,未尝託以民治。”
《漢語大詞典》:横梁
(1).横置的梁。房屋构件之一。尔雅·释宫“楣谓之梁” 晋 郭璞 注:“门户上横梁。”此指门框上的横木。 五代 沈颜 《宣州重建小厅记》:“横梁虹亙,山节峯峙。”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此均指屋梁。
(2).泛指其它物体结构中的梁。如船体结构中的横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