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鸿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动物名。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食植物种子、虫、鱼以维生。也称为「大雁」。
《國語辭典》:鸿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鸿雁,一种群居水边的候鸟。《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南朝宋。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鸿雁独辞归。」俗称为「大雁」。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鸿雁,美宣王也。」或以为流民喜得安定之所而作之诗。首章二句为:「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因以为篇名。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鸿雁行(鴻雁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蒲松龄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
分類:兄弟出行
《漢語大詞典》:相闻(相聞)
(1).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互通信息;互相通报。后汉书·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有十餘年不相闻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诸王传三·贝子彰泰:“将军 蔡毓荣 调遣 汉 兵,今进取 贵州 ,若不相闻,恐碍军机。”
《國語辭典》:离心(離心)  拼音:lí xīn
1.心志相违,不能合作同心。《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刘君新破,士卒离心,某欲自往收拾馀众,以助明公。」《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世兄说出这些败兴话来,弄得大众离心。」
2.离开中心。如:「离心作用」。
《國語辭典》:襟带(襟帶)  拼音:jīn dài
1.衣襟与腰带。《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者七旬。」
2.山川屏障环绕,如襟如带。比喻形势险要。北周。王褒〈故陕州刺史冯章碑〉:「岩险襟带,山河枕倚。」
《國語辭典》:解携(解攜)  拼音:jiě xī
分手、别离。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游子益思归,罢琴伤解携。」唐。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诗:「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
《國語辭典》:异志(異志)  拼音:yì zhì
1.叛离的心意。《左传。襄公十六年》:「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
2.超乎常人的心志。唐。张怀瓘《书断。卷一。八分》:「王次仲上谷人,少有异志,早年入学,屡有灵奇。」
《國語辭典》:蝴蝶梦(蝴蝶夢)  拼音:hú dié mèng
1.借指幻梦。参见「胡蝶梦」条。唐。齐己〈渚宫春日因怀有作〉诗:「客思莫牵蝶梦,乡心自忆鹧鸪声。」
2.杂剧名。元关汉卿作,演包拯为开封府尹,因梦蝴蝶而判决王氏三子报父仇、杀葛彪的故事。
3.传奇名。清朝无名氏作。演庄子戏妻,讽刺妇女贞操的故事。剧名本《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语。
4.书名。(Rebecca)英国小说家杜。莫莉叶(Daphne du Maurier)著,西元一九三八年发表。透过男女主角相识、相知的过程,挖掘男主角亡妻丽蓓嘉(Rebecca)在完美化身下不为人知的丑陋面。
《國語辭典》:蝶梦(蝶夢)  拼音:dié mèng
庄周在梦中化身为蝴蝶的故事。典出《庄子。齐物论》。后亦指睡著所做的梦。宋。陈造 夜宿商卿家诗:「蝶梦蘧蘧才一霎,邻鸡啼罢又啼鸦。」
《漢語大詞典》:镜鸾(鏡鸞)
(1).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昔 罽宾王 结罝 峻卯 之山,获一鸞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饗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鸞覩形悲鸣,哀响冲霄,一奋而絶。”后常以“镜鸞”比喻分离之夫妻。 宋 卢祖皋 《谒金门》词:“釵凤镜鸞谁问,想见粉香啼损。” 明 陆采 《千金记·佳音》:“一从那日镜鸞分,杳无音信。”
(2).指镜子。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二折:“到如今翠减双眉,羞见这鬢边霜将镜鸞对。”
《漢語大詞典》:异意(異意)
(1).另有想法;意见不同。鹖冠子·王鈇:“故主无异意,民心不徙,与天合则。” 汉 扬雄 《法言·学行》:“一鬨之市,不胜异意焉。” 李轨 注:“卖者欲贵,买者欲贱,非异如何?”
(2).指持不同意见。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
(3).不良意图;叛离之心。孔丛子·论势:“此师 楚 为之主,今兵罢而不散,殆有异意,君其备诸。”《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无异意,则安寧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國語辭典》:来回(來回)  拼音:lái huí
1.往返。如:「从台北到台中,坐国光号来回将近要五个小时。」
2.来来去去。指反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西游记》第一四回:「却坐于路旁,诵习那定心真言。来回念了几遍,念得烂熟。」
《國語辭典》:来去(來去)  拼音:lái qù
1.往返。晋。鸠罗摩什 十喻诗:「若能映斯照,万象无来去。」唐。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2.去。唐。岑参〈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诗:「苍生望已久,来去不应迟。」
3.上下、左右。指距离与差别甚小。《水浒传》第一一○回:「正应方腊二字,占据江南八郡,又比辽国差多少来去?」《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仔细看时,正比庙中所塑二郎神模样,不差分毫来去。」
4.交际往来。《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自从小年夫妻,都无一个亲戚来去,只有夫妻二人。」
5.来由、道理。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这小鬼头倒说的有个来去。」
《漢語大詞典》:离怨(離怨)
(1).谓因怨恨而产生的背离之心。后汉书·刘焉传:“ 璋 性柔宽无威略, 东州 人侵暴为民患,不能禁制,旧士颇有离怨。”宋书·王玄谟传:“及 魏 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又不从,将士多离怨。”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并谘目七事》:“此不惟国之货利用度日蹙,亦使生民愁苦,四海离怨,可不思也?”
(2).别恨。 南唐 张泌 《晚次湘源县》诗:“ 湘 南自古多离怨,莫动哀吟易惨悽。”
《漢語大詞典》:赠芍(贈芍)
《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謔,赠之以勺药。” 郑玄 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后因以“赠芍”表示男女别离之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盖大鼓多采兰赠芍之事,闺阁演唱,已为不宜。”
《漢語大詞典》:和离(和離)
(1).指古乐调和之钟、编离之磬,配置适当,发音和谐。礼记·明堂位:“ 垂 之和鐘, 叔 之离磬。” 郑玄 注:“和离,谓次序其声、县也。” 孔颖达 疏:“ 垂 之和鐘者, 垂 之所作调和之鐘; 叔 之离磬者, 叔 之所作编离之磬……声,解和也;县,解离也。言县磬之时,其磬希疏相离。”
(2).旧律指夫妻同意离异。《唐律·户婚下》:“若夫妇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漢語大詞典》:重体(重體)
旧指铅字中的黑体。《杜诗引得·叙例》:“其首一数码用重体字者为页次。”
重离之体。指帝王或太子。 晋 王讚 《侍皇太子宴始平王》诗:“亹亹圣胤,继明重体。”参见“ 重离 ”。
《漢語大詞典》:重离(重離)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离》卦为离上离下相重,故以“重离”指太阳。 晋 陆云 《喜霁赋》:“尔乃俯顺习坎,仰炽重离,兼明畅而天地曄兮,羣生悦而万物齐。”《隋书·音乐志下》:“重离得位,芒种在时。” 清 王夫之 《南岳赋》:“母黄精之函载,焫相见於重离。”
(2).古以帝王喻日,因本《易·离》之义,以“重离”指帝王或太子。 南朝 梁 沈约 《谢立皇太子赐绢表》:“重离在天,八紘之所共仰;明两作贰,万国所以咸寧。”隋书·杨素传:“伏惟陛下照重离之明,养继天之德。”隋书·史祥传:“仰惟体元良之德,焕重离之暉。”
《漢語大詞典》:念合
亲热不离之意。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休假温存絮叨叨取撮,佯问候热剌剌念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