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仲尼穷
 
伤凤麟
  
伤麟叹凤
 
吾道穷
 
嗟麟泣
 
叹凤嗟麟
 
宣尼掩袂
 
宣尼袂
 
悲麟
  
抱麟
 
泣西狩
  
泣麟嗟凤
 
泣麟老人
  
荻麟
 
西狩麟
 
道将穷
  
鲁获麟
 
鲁麟绝
 
麟何来哉
 
麟穷
  
麟终
 
麟绝
 
麟荻
 
麟茎
 
麟非其时
  
麟凤悲歌

相关人物
孔子
 
鲁哀公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二十八〈哀公十四年〉~355~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则未知其为是与。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孔子家语》卷四〈辩物〉~42~
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锄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證,故云尔。」

简释

悲麟:指感叹生不逢时。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麟笔:指著作。宋陆游《小轩》:“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余思入棋枰。”


例句

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 吴融 送弟东归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孟郊 寄张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此诗。萧土赞云是伪作。)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李白 鞠歌行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不但时人惜,祗应吾道穷。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杜甫 积草岭

攀龙与泣麟,哀乐不同尘。 卢纶 同兵部李纾侍郎刑部包佶侍郎哭皇甫侍御曾

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八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鲍溶 寓兴

乐矣贤颜子,穷乎圣仲尼。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泰伯》~73~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例句

卑宫昭夏德,尊老睦尧亲。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

典故
传经鲁壁
  
壁中丝竹
  
壁藏书
  
孔壁遗经
 
宣尼壁
 
屋壁诗书
 
怀宅
 
经传孔壁
 
闻金丝
 
藏书壁
 
遗茎
  
鲁壁弦歌
 
鲁壁书
 
相关人物
刘馀(鲁恭王)
 
孔子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706~
《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唐·颜师古:「《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注疏》于夫子旧堂壁中,而《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未知孰是。」

例句

箫奏秦台里,书开鲁壁中。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孔壁采遗篆,周韦考绝编。 崔日知 冬日述怀奉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青编尽以汲冢来,科斗皆从鲁室至。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侍御任集贤校书及升柏台又与秘阁相对同院张学士亦余特厚故以诗赠之

藏书壁中苔半侵,洗药泉中月还在。 韦应物 送褚校书归旧山歌

典故
相关人物
冉耕(伯牛)
 
孔子


《论语》卷三《雍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简释

伯牛灾:指不治之症。唐王维《哭褚司马》:“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


例句

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 王维 哭褚司马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孔鲤

参考典故
趋庭


《孔子家语》卷九《本姓》
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鱼年五十,先孔子卒。

例句

露幕拥簪裾,台庭饯伯鱼。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典故
不暖席,不黔突
 
墨子突孔席
 
墨灶寒
   
孔突
 
孔圣栖遑
 
席不暖
  
突不黔
 
黔吾突
 
相关人物
墨子
 
孔子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设论·答宾戏〉~206~
「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唐·李善注:「韦昭曰:暖,温也,言坐不席也。《文子》曰:墨子无黔突,孔子无煖席,非以贪禄慕位,欲起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
《淮南子》卷十九〈脩务训〉~633~
若以布衣徒步之人观之,则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转鬻,管仲束缚,孔子无黔突,墨子无煖席。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广河,蒙耻辱以干世主,非以贪禄慕位,欲事起天下利而除万民之害。自天子至于庶人,四体不勤,思虑不困,于事求赡者,未之闻也。

例句

早须归天阶,不得安孔席。 岑参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 杜甫 发同谷县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墨翟突不黔,范丹甑生尘。 权德舆 戏和三韵

谓神福善人,孔圣竟栖遑。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之十六

翟门悲暝雀,墨灶上寒苔。 钱起 穷秋对雨

已见池尽墨,谁言突不黔。 雍裕之 四色

北风送微寒,徒侣勤远征。忧人席不暖,残月马上明。 鲍溶 岐路

典故
不义若浮云
 
富贵如浮云
  
富贵白天
 
属浮云
 
浮云富贵
 
浮云轻
 
等浮云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述而》~62~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邢炳疏:「疏食,菜食也。肱,臂也。言已饭菜食、饮水、寝则曲肱而枕之,以此为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者,富与贵虽人之所欲,若富贵而以不义者,于我如浮云,言非已之有也。」

例句

何事退耕沧海畔,闲看富贵白云飞。 刘商 题刘偃庄

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 崔峒 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

雪色衫衣绝点尘,明知富贵是浮云。 齐己 答崔校书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国魏·何晏《集解》:「有所立也。」

例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

典故
不知老将至
 
老之将至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例句

不知老将至,犹自放诗狂。 白居易 洛中偶作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颜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例句

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薮谬随车。 李绅 拜三川守

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

清风时偃草,久旱或为霖。 窦常 奉使西还早发小涧馆寄卢滁州迈

偃草怀君子,移风念啬夫。 羊士谔 郡斋读经

典故
偶沮溺
 
吾非斯人谁与归
  
问津人返
 
效沮溺
 
沮叟
  
沮溺心
 
沮溺耕
 
津难问
  
耦耕夙约
 
耦耕身
 
长沮桀溺
 
长沮溺
 
门长沮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桀溺
 
长沮


《论语注疏·微子》~65~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例句

从他烟棹更南去,休向津头问去程。 司空图 淅上(作江淅上是今郧阳府地在秦楚之交故有秦云楚两之句)

苦作南行约,劳生始问津。 周贺 赠皎然上人(一本无皎字)

有待时未知,非关慕沮溺。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

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方干 上越州杨严中丞

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李咸用 春日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李德裕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李绅 忆登栖(一作西)霞寺峰(效梁简文。一本下有怀望二字)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

谁借楚山住,年年事耦耕。 皎然 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因有是寄

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 耿湋 东郊别业

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钱起 自终南山晚归

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长孙佐辅 山行书事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陶翰 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

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 韦应物 秋郊作

愚者世所遗,沮溺共耕犁。 韦应物 答库部韩郎中

君当先行我待满,沮溺可继穷年推。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问津惊弃置,投刺忽踟蹰。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高适 鲁西至东平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典故
学捧心
 
心常捧
  
捧心学
 
捧心颦
 
效痛
 
效频客
 
效频眉
  
施颦
  
东邻效颦
 
西子颦
 
丑女效颦
 
长颦难效

相关人物
孔子
 
师金
 
西施
 
颜回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5~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齧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唐·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闾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陋,故富者恶之而不出,贫人弃之而远走。舍己效物,其义例然。削?伐树,皆学嚬之过也。」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55~
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简释

丑女效颦:指丑陋而强学美好之人。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三十五:“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捧心:喻指仿效弄巧成拙,或喻美女病态。唐”柳宗元《重赠二首》之二:“世世悠悠不识真,姜芽尽是捧心人。’”


例句

翻惭效颦者,却笑从人迟。 于濆 拟古意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李白 古风之三十五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李白 效古二首之二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李白 玉壶吟

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蛾亦效嚬。 王翰 观蛮童为伎之作

惜哉效颦客,心想劳婵娟。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

枉道嫌偷药,推诚鄙效颦。 韩偓 无题之二

典故
嘲宰予

相关人物
孔子
 
宰予


《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例句

筠桂晚萧疏,任人嘲宰予。 李群玉 昼寝

典故 
乘桴浮于海
 
乘桴计
 
宣尼浮海
 
从我者谁
 
桴泛
 
泛浮槎
 
浮海叹
 
海可浮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公冶长》~42~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典故
春服舞雩
 
暮雩风
 
曾点服
  
沂水行歌
  
浴沂童
  
舞雩风
 
舞雩点也
 
咏而归
 
赤尔何如
 
风乎舞雩

相关人物
孔子
 
曾皙


《论语注疏·先进》~0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例句

白雪调歌响,清风乐舞雩。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漢語大詞典》:伤麟(傷麟)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颜渊 死,子曰:‘噫,天丧予!’ 子路 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唐玄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朝廷唯荐鶚,乡党不伤麟。” 周咏 《去国吟》:“伤麟嘆凤復奚为,摘瓜煮豆岂足悲。”参见“ 获麟 ”。
《漢語大詞典》:获麟(獲麟)
(1).指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 孔子 作春秋至此而辍笔。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杜预 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 仲尼 伤 周 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絶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漢語大詞典》:感麟翁
指 孔子 。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当为 感麟翁 ,善恶分錙銖。”参见“ 感麟 ”。
分類:孔子
《漢語大詞典》:感麟
指 孔子 对获麟一事的感伤。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西狩获麟。 孔子 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 鲁 史记作《春秋》。上起 鲁隐公 元年,下至获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见《史记·孔子世家》。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於所起,为得其实。”
《漢語大詞典》:泣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 孔子 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又:“西狩获麟。 孔子 曰:‘吾道穷矣。’” 何休 注:“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徵,故云尔。”后以“泣麟”为哀叹悲泣世衰道穷之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伤斯文之坠,静居以嘆凤,临衢而泣麟。” 宋 王禹偁 《酬赠田舍人》诗:“一车甘雨方建隼,万国淳风莫泣麟。” 清 钱谦益 《故南京国子监祭酒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 瑶 之状公也,详其于人才国是消息存亡之故,瞻乌泣麟,有餘痛焉。”
《國語辭典》:绝麟(絕麟)  拼音:jué lín
孔子撰《春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一句。麟为仁兽,圣王的象徵,孔子知道麟被捕后,感怀自己的理想抱负不得实现,因而绝笔。典出《左传。哀公十四年》晋。杜预。注。后比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或表示不事著述,从此绝笔。宋。苏轼 东楼诗:「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宋。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诗:「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分類:著作
《漢語大詞典》:道穷(道窮)
犹言穷途末路。 宋 范镇 《长啸却胡骑赋》:“若 楚 军夜遁之时,闻歌於四面;殊 汉 将道穷之日,振臂而一呼。”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叹 马陵 之道穷,絶 龙城 之宵遁。”
《漢語大詞典》:麟笔(麟筆)
孔子 作春秋,绝笔于获麟,故称史官之笔为“麟笔”。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考龙图而括运,抚麟笔以伤时。” 宋 陆游 《小轩》诗:“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餘思入棋枰。”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史可私作,不嫌僭窃王章,上拟麟笔,独於《太玄》潜虚,谓其非分,适自相攻伐矣。”参见“ 麟史 ”。
《國語辭典》:麟史  拼音:lín shǐ
《春秋经》。唐。元稹 易家有归藏判:「穆姜遇艮,足徵麟史之文;尼父得坤,亦验归藏之首。」也称为「麟经」。
《國語辭典》:麟凤(麟鳳)  拼音:lín fèng
麟、凤为传说中的祥兽。后用以比喻贤圣或才识出众的人。汉。武帝 贤良诏:「星辰不孛,日月不蚀;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元史。卷一八九。儒学列传一。同恕列传》:「自京还,家居十三年,缙绅望之若景星麟凤。」
《國語辭典》:卑宫(卑宮)  拼音:bēi gōng
1.简陋的宫室。《文选。左思。魏都赋》:「鉴茅茨于陶唐,察卑宫于夏禹。」
2.使居住的宫室简陋低俗。《文选。陆机。辩亡论下》:「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
《國語辭典》:卑宫菲食(卑宮菲食)  拼音:bēi gōng fěi shí
粗陋的饮食居住。语本《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后比喻贤明的君主不重物质的享受,专心于国事的整治。晋。陆机〈辩亡论下〉:「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也作「菲食卑宫」。
《國語辭典》:壁中书(壁中書)  拼音:bì zhōng shū
孔子宅壁中所藏的书,有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共数十篇,因藏于壁中,故称为「壁中书」。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四。书表。后魏江式论书表》:「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子壁中书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也称为「壁经」。
《漢語大詞典》:壁中字
汉 代发现的 孔子 宅壁中藏书上所用的古字。汉书·艺文志:“ 武帝 末, 鲁恭王 坏 孔子 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这些书用当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写成。字体既与 汉 代通行的隶书不同,又与小篆有异,人称蝌蚪古文。《说文》所收“古文”,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字。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参见“ 壁中书 ”。
《國語辭典》:壁经(壁經)  拼音:bì jīng
1.孔子故居墙中的古文经书。参见「壁中书」条。
2.刻在石上的儒家典籍。唐。张参 五经文字序例:「虽未如蔡学之精密,石经之坚久,慕古之士,且知所归。」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木记〉:「我有壁经,既昧而明之。」
《國語辭典》:壁中书(壁中書)  拼音:bì zhōng shū
孔子宅壁中所藏的书,有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共数十篇,因藏于壁中,故称为「壁中书」。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四。书表。后魏江式论书表》:「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书体与孔子壁中书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也称为「壁经」。
《漢語大詞典》:孔壁
(1). 孔子 故宅的墙壁。据传古文经出于壁中,故著称。汉书·鲁恭王馀传:“ 恭王 初好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宫,闻鐘磬琴瑟之声,遂不敢復坏。於其壁中得古文经传。” 宋 周越 《法书苑·李阳冰书》:“ 阳冰 李大夫 书云:‘某志在古篆……常痛 孔 壁遗文、 汲冢 旧简,年代浸远,谬误滋多。’” 元 柳贯 《尊经堂诗》:“ 济南 耄言出, 孔 壁发神秘。”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五:“衣冠并入 梁园 宴,简册潜回 孔 壁光。”
(2).指 孔 壁古文经书。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 孔 壁,固古文也, 孔安国 以今文读之,则与博士何以异?”
《漢語大詞典》:鲁壁(魯壁)
(1).《〈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 孔子 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 唐玄宗 《晚宴两相》诗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宋 陆游 《晴窗读书自勉》诗:“天全 鲁 壁藏,不堕 秦 火虐。” 明 何景明 《寄徐博士二十二韵》:“ 鲁 壁藏书日, 齐 门鼓瑟年。”
(2).指蝌蚪文书法。 宋 苏轼 《文勋篆铭》:“ 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 汲 冢 鲁 壁, 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宋 叶适 《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 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
《漢語大詞典》:鲁室(魯室)
指 孔子 宅室。 唐 李德裕 《雨中访王侍御》诗:“青编尽以 汲冢 来,科斗皆从 鲁 室至。”参见“ 鲁壁 ”。
分類:孔子
《漢語大詞典》:鲁壁(魯壁)
(1).《〈书〉序》:“至 鲁共王 好治宫室,坏 孔子 旧宅,以广其居,於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 虞 、 夏 、 商 、 周 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后以“鲁壁”指 孔子 故宅藏有古文经传的墙壁。 唐玄宗 《晚宴两相》诗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宋 陆游 《晴窗读书自勉》诗:“天全 鲁 壁藏,不堕 秦 火虐。” 明 何景明 《寄徐博士二十二韵》:“ 鲁 壁藏书日, 齐 门鼓瑟年。”
(2).指蝌蚪文书法。 宋 苏轼 《文勋篆铭》:“ 安国 用笔,意在隶前, 汲 冢 鲁 壁, 周 鼓 秦 山。”
(3).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宋 叶适 《祭朱文昭文》:“独钓孤耘,蜑浦蛮村; 汲 坟 鲁 壁,暗理冥论。” 清 吴伟业 《芦笔》诗:“扫来 鲁 壁枯难用,焚就 秦 灰煮不成。”
《漢語大詞典》:伯牛灾(伯牛災)
喻指患有恶疾。 唐 王维 《哭褚司马》诗:“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详“ 伯牛 ”。
分類:恶疾
《漢語大詞典》:伯牛
(1). 孔子 弟子 冉耕 的字。《论语·雍也》:“ 伯牛 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朱熹 集注:“ 伯牛 , 孔子 弟子,姓 冉 ,名 耕 。‘有疾’,先儒以为癩也……‘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后诗文中以“伯牛之疾”指不治的恶疾。
(2).古地名。左传·成公三年:“三年春,诸侯伐 郑 ,次于 伯牛 ,讨 邲 之役也。” 杜预 注:“ 伯牛 , 郑 地。”
《國語辭典》:伯鱼(伯魚)  拼音:bó yú
孔鲤的字。(西元前532~前483)。为孔子儿子,生时,适鲁昭公以鲤赐孔子,名与字皆缘于此。比孔子早故。
《國語辭典》:墨突  拼音:mò tú
墨,墨翟。突,灶的烟囱。墨突指墨翟心存济世,奔走四方,每到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就又离开。《文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漢語大詞典》:孔席
指 孔子 四处奔走,席不暇暖之事。 唐 岑参 《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早须归天阶,不能安 孔 席。”参见“ 孔席不暖 ”。
《國語辭典》:孔席不暖  拼音:kǒng xí bù nuǎn
孔子周游列国,急欲推行仁道,每至一处,坐席未暖,便又匆忙他去。后形容热心济世,奔波劳碌。《文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漢語大詞典》:暖席(煖席)
把座位坐热。指安居。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我行半 中国 ,廿年不暖席。”参见“ 席不暇暖 ”。
煖席: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坐席。指安坐闲居。《淮南子·修务训》:“ 孔子 无黔突, 墨子 无煖席。” 金 元好问 《看山》诗:“ 孔墨 不煖席, 盗跖 华堂居。” 清 王图炳 《咏史》:“ 洙泗 无煖席, 齐梁 无停轨。”
《國語辭典》:席不暇暖  拼音:xí bù xiá nuǎn
席子還沒坐暖就得起身再忙別的事。比喻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白孤劍誰託,悲歌自憐,迫于悽惶,席不暇暖。」
《漢語大詞典》:黔突
因炊爨而熏黑了的烟囱。文子·自然:“ 孔子 无黔突, 墨子 无煖席。”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岂有曾黔突,徒劳不倚衡。” 明 刘基 《拙逸解》:“是故 仲尼 多能,坐不煖席; 墨 却云梯,走不黔突。”
分類:炊爨烟囱
《國語辭典》:富贵浮云(富貴浮雲)  拼音:fù guì fú yún
1.语本《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比喻把富贵看得像浮云一样。《老残游记》第三回:「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虽说富贵浮云,未免太高尚了罢。」
2.比喻功名利禄变化无常。宋。晁补之〈洞仙歌。花恨月恼〉词:「伤富贵浮云,曾萦怀抱。」
《國語辭典》:三十而立  拼音:sān shí ér lì
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三十岁始能自立于社会,并有所成就。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耆卿,比及你在花街里留意,且去你那功名上用心,可不道三十而立!」
分類:前后成就
《國語辭典》:不踰矩  拼音:bù yú jǔ
不超越规矩、本分。如:「我们做人处事应该要守本分、不踰矩。」
分類:出规规矩
《國語辭典》:知命  拼音:zhī mìng
1.深知自然生灭演变之理,而能随遇而安。《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文选。曹植。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亦何忧。」
2.语本《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命指五十岁。晋。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國語辭典》:偃草  拼音:yǎn cǎo
1.草覆倒。《晋书。卷六○。索靖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
2.语本《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人民为居上位者所感化。《晋书。卷五五。潘岳传》:「学犹莳苗,化若偃草。」
《漢語大詞典》:偃风(偃風)
(1).比喻教化普及。语本论语·颜渊:“草上之风,必偃。”《南齐书·乐志三》:“偃风裁化,暅日敷祥。”
(2).草倒伏于风中。 清 赵翼 《右手忽患风痹食指中指不能把笔将成痼疾矣》诗:“离披偃风草,槎枒触眼刺。”
《國語辭典》:草偃  拼音:cǎo yǎn
风吹草倒。比喻声威壮盛,所向披靡。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移宝易俗,草偃风迈。」
分類:德化化民
《國語辭典》:问津(問津)  拼音:wèn jīn
1.津,渡口。问津指询问渡口的所在。《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2.探询、洽问。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果然渐渐的有人问津,后来声名一天大似一天,买新书的都要到开通书店。」
《國語辭典》:沮溺  拼音:jū nì
春秋时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见《论语。微子》。
《國語辭典》:耦耕  拼音:ǒu gēng
两人并耕。宋。苏轼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词:「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國語辭典》:捧心  拼音:pěng xīn
双手抱著胸口。《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國語辭典》:效颦(效顰)  拼音:xiào pín
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效果很坏。参见「东施效颦」条。唐。王维〈西施咏〉:「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此市井里巷之谣,不足污君听;然因流俗所尚,姑效颦耳。」
分類:效颦
《漢語大詞典》:效矉
庄子·天运:“故 西施 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后以“效矉”为不善摹仿,弄巧成拙的典故。 唐 李白 《效古诗》之一:“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矉。” 清 宋荦 《漫堂说诗》六:“初 唐 之《长安古意》《帝京篇》,已属陈言,无须效矉。”
《漢語大詞典》:东施(東施)
丑女名。相传为美女 西施 的东邻。后以泛称丑女。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山色湖光一例奇,莫将 西子 笑 东施 。”参见“ 东施效顰 ”。
《國語辭典》:东施效颦(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同里丑女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更见其丑,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也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國語辭典》:乘桴  拼音:chéng fú
乘坐竹、木编制的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漢語大詞典》:沂水弦歌
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曾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 宋 苏辙 《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 沂水 絃歌重 曾点 , 菑川 故旧识 平津 。”
分類:知时处世
《漢語大詞典》:浴沂
语出《论语·先进》:“浴乎 沂 ,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 沂水 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 宋 林逋 《溪上春日》诗:“独有浴 沂 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元 马祖常 《寄舒真人》诗:“伊我逢休澣,从兹咏浴 沂 。” 明 李东阳 《卜树村新庄约方石先生不至》诗:“浴 沂 真乐许同寻,过眼春光次第深。”
《國語辭典》:舞雩  拼音:wǔ yú
1.古代祭天求雨的仪式。《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2.祭天求雨的地方。《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