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笑诮(笑誚)
讥笑;嘲讽。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序:“ 微之 又以近作二十三首寄来命僕继和……所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操 耳’,戏及此者,亦欲三千里外一破愁颜,勿示他人,以取笑誚。”
分類:讥笑嘲讽
《國語辭典》:淑女  拼音:shú nǚ
闲雅贞静的女子。《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正所谓淑女配君子,岂以年龄上下相嫌乎?」
《國語辭典》:冷语(冷語)  拼音:lěng yǔ
讽刺的话。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讴歌小令,鼓腹忻然;巧言相戏,冷语相搀。」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三出:「爷不将闲话儿提,娘不将冷语儿攒,准备画堂春宴酣。」也作「冷话」、「冷句」。
《漢語大詞典》:相讥(相譏)
相互嘲讽。庄子·在宥:“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漢語大詞典》:相诮(相誚)
相互嘲讽。 明 唐顺之 《〈江阴县新志〉序》:“窃闻国朝集诸儒臣修《一统志》时,两人相誚。其一人欲载科目之数,则曰:‘此非《进士録》也。’其一人欲载户口田赋之数,则曰:‘此非黄白册也。’”
分類:相互嘲讽
《國語辭典》:毁谤(毀謗)  拼音:huǐ bàng
以誇大不实的言论对人进行诋毁、中伤。汉。王充《论衡。累害》:「身完全者谓之洁;被毁谤者谓之辱。」《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黄琼》:「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也作「毁谤」、「谤毁」。
《國語辭典》:讽刺(諷刺)  拼音:fèng cì
1.以婉言隐语相讥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
2.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用讥刺或嘲讽的方式,呈现社会生活面貌。如:「这是一部讽刺社会乱象的电影。」
《漢語大詞典》:嘲咏(嘲詠)
谓歌咏以嘲讽。 唐 韩愈 《双鸟诗》:“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宋 沈作哲 寓简卷十:“﹝ 邢俊臣 ﹞性滑稽,喜嘲咏。尝出入禁中,善作《临江仙》词,末章必用 唐 律两句为謔,以调时人之一笑。” 明 杨慎 《赋得刘郎浦送人》诗:“ 吴 蜀 成婚此水旁,至今江浦号 刘郎 。停橈送客休嘲咏,不是朝云惑 楚王 。”
分類:歌咏嘲讽
《國語辭典》:开窍(開竅)  拼音:kāi qiào
人受到开导启发,终于领悟或变得聪明有见识。如:「不管别人怎样说好说歹,这小子就是不开窍。」
《漢語大詞典》:嘲谐(嘲諧)
戏谑,嘲讽。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脱遗拘检任真率,放恣嘲谐较豪健。” 明 唐顺之 《笔畴序》:“匹夫一怒,挺而两鬭……而滑稽之士为之微言冷击,嘲谐詼謔於其旁,则释然一噱而散。”
分類:戏谑嘲讽
《國語辭典》:酸丁  拼音:suān dīng
讥称穷困寒酸的文人、书生。《董西厢》卷一:「大抵这个酸丁忒劣角,风魔中占得个招讨。」《醉醒石》第四回:「你也这样胡说!放著富家不嫁,去嫁酸丁。天下有这样痴人!」也作「酸子」。
《國語辭典》:毒刺  拼音:dú cì
昆虫中,如蜜蜂、蠍等,其尾端有针刺,螫人畜时,能注射毒液,称为「毒刺」。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毒刺争兴,恶蛇竞起。」
《漢語大詞典》:嘲调(嘲調)
嘲弄调笑。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秦太虚》:“ 许彦周 《诗话》云: 黄鲁直 爱与 郭功甫 戏謔嘲调。”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七:“昔 孙恩 卢循 广 中之寇数至 京口 ,尝貽 宋武帝 以益智糉, 宋武帝 以续命汤报之,用相嘲调。”
嘲讽的才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至 魏文 因俳説以著《笑书》, 薛综 凭宴会而发嘲调。”
《國語辭典》:细酸(細酸)  拼音:xì suān
元时对秀才的讥称,意谓卑微寒酸。清。焦循《剧说》卷一:「庄岳委谈云:『世谓秀才为措大,元人以秀才为细酸。』」
《漢語大詞典》:贫措大(貧措大)
犹言穷措大。旧时嘲讽穷儒生之词。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孟望之 如贫措大置酒,寒酸澹泊,然不至腥羶。”
分類:嘲讽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