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青冥  拼音:qīng míng
1.青天、苍天。唐。李白〈长相思〉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词:「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2.三国吴孙权的宝剑。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國語辭典》:藩篱(藩籬)  拼音:fán lí
1.用柴竹编成屏蔽的围墙,引申为保护防卫。汉。贾谊过秦论下〉:「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固。」晋。陆机〈辩亡论上〉:「城地无藩篱之固,山川无阜之势。」
2.范围、边界。汉。贾谊 过秦论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也作「籓篱」。
《國語辭典》:劲节(勁節)  拼音:jìng jié
不屈的节操。唐。李峤 诗:「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唐。骆宾王〈浮槎〉诗:「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漢語大詞典》:仙槎
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万里图》诗:“僊槎二月出 龙门 ,万里春风掉晴雪。”随园诗话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诗:“销魂何处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太平广记卷四○五引《洞天集》:“ 严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长五十餘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蠧。 李德裕 截细枝尺餘,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復来。 广明 以来失之,槎亦飞去。” 唐 李适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若见 君平 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明 刘基 《怨王孙》词:“红尘目迥,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后亦借称行人所乘之舟。
《國語辭典》:乘桴  拼音:chéng fú
乘坐竹、木编制的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國語辭典》:符节(符節)  拼音:fú jié
1.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證。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證。《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唐。元结〈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2.形容相符合、吻合。《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國語辭典》:简牍(簡牘)  拼音:jiǎn dú
简为竹片、木片,牍为木板。在纸张未发明以前,文字乃书写于简牍之上,后世遂为典籍、书信的通称。《北史。卷四五。李元护传》:「颇览文史,习于简牍。」
《國語辭典》:合符  拼音:hé fú
1.合验符信。古人将文字书写在木竹或金石上作为符信,剖而为二,各执其一,并合时可作为凭證。《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2.符信相合。《管子。宙合》:「时德之遇,事之会也,若合符然。」
3.引申为事物彼此相合无误。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序〉:「况入神之制,与造化合符。」
《漢語大詞典》:枯槎
(1).老树的枝杈。宣和画谱·山水三:“﹝ 宋迪 ﹞又多喜画松,而枯槎老枿,或高或偃,或孤或双,以至于千株万株,森森然殊可骇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 南 ( 南宫认菴 )挺身……急向怒流踊身投,昏懵中,抱得枯槎,听其掀簸。”
(2).亦作“ 枯查 ”。指竹木筏或木船。 宋 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 蜀江 久不见 沧浪 ,江上枯槎远可将。” 明 杨慎 《清源楼观涨》诗之二:“枯槎何处下,怒浪几时平。” 清 方文 《泊紫沙洲》诗:“落日穷簷沽薄酒,寒宵危埂繫枯查。”
《國語辭典》:削牍(削牘)  拼音:xuè dú
古代书字于木简上,有误则以刀削去,故称为「削牍」。《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
《漢語大詞典》:檃括
亦作“ 檃栝 ”。
(1).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檃,正方称括。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檃栝烝矫然后直。” 杨倞 注:“檃栝,正曲木之木也。”《淮南子·修务训》:“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檃括之力。”
(2).泛指矫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是以智者严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
(3).就原有的文章、著作加以剪裁、改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宋史·文苑传五·贺铸》:“尤长於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檃括,皆为新奇。” 朱自清 《诗多义举例·古诗一首》:“《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也许有点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櫽括,又当别论。”
《漢語大詞典》:豆棚
用竹木搭成的棚架,供蔓生豆藤攀附生长。房前屋后的豆棚,夏日为纳凉佳处。《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天色乍晴,就有人在豆棚下等説古话哩,我们就去。” 叶圣陶 《穷愁·贫女泪》:“豆棚瓜架,一家欢笑,此乐亦正不浅。”
《漢語大詞典》:生材
(1).养植竹木。亦用以比喻培植人材。周礼·地官·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九曰生材,十曰学艺。” 郑玄 注:“生材,养竹木者。” 金 元好问 《嘉议大夫王公神道碑》:“生材非难,获用为难;获用非难,尽其材为尤难。”
(2).新采伐的材木。《淮南子·人间训》:“木尚生,如涂其上必将挠。以生材任重涂,今虽成后必败。”
(3).指资质。 宋 曾巩 《册立皇太子制》:“咨尔某,生材之卓,絶伦拔类,覃訐岐嶷,成於自然;缉熙光明,不繇外奬。”
《國語辭典》:籓篱(籓籬)  拼音:fān lí
范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既籓篱之已触,总桎梏而自甘。」也作「藩篱」。
《漢語大詞典》:鞭梢
(1).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 宋 陆游 《得季长书追怀南郑幕府慨然有作》诗:“緑树啼鶯窥帽影,画桥飞絮逐鞭梢。” 明 周朝俊 《红梅记·虏围》:“休教走的忙,他怕的鞭梢下,骨碌碌滚下来可也不当耍。”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这 青云山 一带,鞭梢儿一指,站着的都是我 邓老九 的房子,躺着的都是我 登老九 的地。”
(2).钢鞭(兵器)的前端。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一折:“马啼儿撞破连环寨,鞭梢儿早抹着天灵盖。”
(3).建筑用的竹木尾梢。《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关于财务管理》:“七区 靠河村 第一社,两个月使了两百多根鞭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