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48,分14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六卿
六时
六峰
六曹
六翮
六辔
六六
六飞
六官
六气
六郡
六条
六世
第六
六典
《國語辭典》:六卿  拼音:liù qīng
1.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书经。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夏、殷亡闻焉,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也称为「六官」。
2.春秋时,晋国的范、中行、知、赵、韩、魏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享晋六卿于蒲圃,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晋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漢語大詞典》:六大
商 周 时六种官职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亦称“ 六卿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在 周 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经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铜器铭文里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在朝廷中分立于 周 王的两侧,协助 周 王处理政务。”
佛教语。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亦称“ 六界 ”。以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参阅《仁王经》
《漢語大詞典》:六时(六時)
(1).攻伐他国的六种时机。逸周书·武纪:“伐国有六时、五动、四顺。间其疏,薄其疑,推其危,扶其弱,乘其衰,暴其约,此谓六时。”
(2).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乃起九层砖墖,形相巍然,六时虔拜。” 吴兆宜 注:“《龙树十住论》:菩萨昼夜各有三时,於此六时礼拜十方诸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六时合成一日一夜,昼三夜三。” 唐 李商隐 《题白石莲华寄楚公》诗:“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三:“已悔六时违净业,谁传四始立诗宗。”
(3).古分一昼夜为十二时,昼夜分言,则谓“六时”。常以指白日。《南齐书·武帝纪》:“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七宝楼晶光耀日,六时里频响洪鐘。” 清 周亮工 《须江延医》诗:“过岭人传多瘴癘,六时茗粥自兢兢。”
《骈字类编》:六峰
宋史艺文志刘昌诗六峰志十卷
《漢語大詞典》:六曹
(1). 东汉 开始尚书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书为二人,故称“六曹”。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仍称“六曹”。 魏 晋 以后,尚书六曹屡有变更,至 隋 ,尚书省分吏、殿中(左户)、祠、五兵、都官、度支六部, 唐 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后世亦以“六曹”称六部。 隋 唐 前,曹即尚书, 隋 唐 后,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如 隋 度支尚书之下属为度支、仓、左户、右户、金、库六曹。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讽谏策》:“夫尚书六曹之设,犹人之有六腑也。”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当是时,犹有如 贾谊 所言‘国忘家,公忘私’者,则非特立独行以忠诚之士不能,能以概责之六曹、三院、百有司否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三隋书·百官志中旧唐书·职官志一
(2). 唐 时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3. 宋 徽宗 时,州县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狼虎般排着祇从,神鬼般设着六曹。”
《國語辭典》:六翮  拼音:liù hé
1.鸟的两翼。《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宋。苏轼〈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君犹鸾鹤偶飘堕,六翮如云岂长铩。」
2.鸟的代称。唐。高适 别董大诗二首之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六翮飞身,争投栖于树杪;五花画舫,尽返棹于湖边。」
《漢語大詞典》:六辔(六轡)
辔,缰绳。古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两边骖马之内辔系于轼前,谓之軜,御者只执六辔。《诗·秦风·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孔颖达 疏:“四马八轡,而经传皆言六轡,明有二轡当繫之。马之有轡者,所以制马之左右,令之随逐人意。驂马欲入,则偪於胁驱,内轡不须牵挽,故知纳者,纳驂内轡繫於軾前,其繫之处以白金为觼也。”后以指称车马或驾驭车马。《汉书·韦玄成传》:“绎绎六轡,是列是理,威仪济济,朝享天子。”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付八音於 师旷 ,孰敢争能;捐六轡於 王良 ,坐将致远。” 清 鄂尔泰 《昭陵石马歌恭和御制元韵》:“自来房駟无虚生,六轡乘时应乾九。”
《漢語大詞典》:六六
(1).六的六倍,三十六。鹖冠子·度万:“五音六律,稽从身出,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 陆佃 解:“六六,六其律之六也。”
(2).谓 巫山 三十六峰。 宋 范成大 《范氏庄园》诗:“夕阳尘土涨郊墟,六六峯头梦觉餘。” 明 汪道昆 《高唐梦》:“人醉我何醒,莫待黄粱先熟;明烛明烛,梦断 巫山 六六。”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 巫山 六六梦难成,一幅花笺作主盟。”
(3).鲤鱼的别称。埤雅·释鱼:“鲤三十六鳞,具六六之数,阴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胡书巢 ﹞《寄香亭》云……森森九种竹,灿灿十样笺。六六双鲤鳞,泠泠三峡泉。”详“ 六六鳞 ”。
《漢語大詞典》:六六鳞(六六鱗)
鲤鱼别称。鲤鱼脊中鳞一道,每片鳞上有黑点,大小皆三十六鳞。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鳞介埤雅·释鱼。古诗有“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语,后遂以“六六鳞”指代书信。 宋 宋庠 《春霁汉南登楼望怀仲氏子京》诗:“私书一纸离怀苦,望断波中六六鳞。” 宋 陆游 《九月晦日作》诗:“ 锦城 谁与寄音尘,望断秋江六六鳞。”亦称“ 六六鱼 ”。 宋 宋祁 《祗答太傅邓国张相公》:“君轩恋结萧萧马,客素愁凭六六鱼。”
《漢語大詞典》:六飞(六飛)
(1).亦作“ 六騑 ”、“ 六蜚 ”。古代皇帝的车驾六马,疾行如飞,故名。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六马之疾若飞。”汉书·爰盎传作“六飞”。后因以指称皇帝的车驾或皇帝。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伏惟陛下道隐旒纊,信充符璽,六飞同尘,五让高世。”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五:“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自六蜚驻驆,日益繁盛,湖上屋宇连接,不减城中。”
(2).喻帝位或皇权。《魏书·前废帝纪》:“否泰沿时,殷忧啟圣,故六飞在御,三石兴符。” 唐 欧阳询 《宗圣观记》:“迨 隋 德将季,政教陵迟。六飞失驭,四维圮絶。”
(3).“六月飞霜”之省。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料难瞑目烽烟外,定有羈魂逐六飞。”
(4).指飞雪。 清 褚人穫 《雪狮子》诗:“雪积广庭中,物成体自充。岂知百兽长,亦藉六飞雄。”
《國語辭典》:六官  拼音:liù guān
1.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的总称。《周礼。秋官。大司寇》:「凡邦之大盟约,莅其盟书而登于天府;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汉。郑玄。注:「六官,六卿之官也。」《孔子家语。卷六。执辔》:「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总治焉。」也称为「六卿」。
2.隋、唐之后,中央政权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总称。《明史。卷二○二。孙应奎传》:「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
《國語辭典》:六气(六氣)  拼音:liù qì
1.自然气候变化的六种现象。指阴、阳、风、雨、晦、明之气。《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好、恶、喜、怒、哀、乐六情。《管子。戒》:「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
3.中医上指:(1)人体生命活动的六种基本物质。即精、气、津、液、血、脉。(2)在天空中依不同季节、不同方位的六种气候因素而生的变化。指风、寒、暑、湿、燥、火。也称为「六元」。
《漢語大詞典》:六郡
指 汉 的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六郡。汉书·地理志下:“ 天水 、 陇西 ,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及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西河 ,皆迫近 戎 狄 ,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汉 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 颜师古 注:“六郡谓 陇西 、 天水 、 安定 、 北地 、 上郡 、 河西 。”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儒学》:“六郡凑其衣冠,五陵穷其轨躅。” 唐 杨炯 《刘生》诗:“卿家本六郡,年长入 三秦 。”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说赴朔方军》:“闻风六郡勇,计日五戎平。”
《漢語大詞典》:六条(六條)
(1). 汉 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 颜师古 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詔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渔百姓,聚歛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託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西晋 北周 也有六条诏书。后因以指考察官吏的职务和职权。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义恭 既至,劝 孝武 即位。授太尉、録尚书六条事,假黄鉞。”旧唐书·哀帝纪:“左僕射 裴枢 、右僕射 崔远 ……须离八座之荣,尚付六条之政,勉思咎己,无至尤人。” 清 钱谦益 《浙江嘉兴府推官姚钿授文林郎制》:“郡国置司理之官,所以佐察六条,而观中五刑也。”
(2).指 晋 诸郡中正荐举贤才的六项标准。晋书·武帝纪:“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絜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復,六曰学以为己。”
《漢語大詞典》:六世
指秦国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先王。例如:奋六世之余烈。——·贾谊《过秦论》
《韵府拾遗 屋韵》:第六
汉书萧育传育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
《國語辭典》:六典  拼音:liù diǎn
1.周代辅佐帝王治理邦国的六种法典。即治典、礼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周礼。天官冢宰。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2.隋代宫廷中的女官。即典琮、典赞、典栉、典器、典执、典会。《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序》:「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