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六翮  拼音:liù hé
1.鸟的两翼。《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宋。苏轼〈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君犹鸾鹤偶飘堕,六翮如云岂长铩。」
2.鸟的代称。唐。高适 别董大诗二首之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六翮飞身,争投栖于树杪;五花画舫,尽返棹于湖边。」
《国语辞典》:猎鹰(猎鹰)  拼音:liè yīng
泛称鸟纲鹫鹰目的猛禽。双翅宽广强劲,眼睛大而锐利,可在空中盘旋并准确测出猎物的位置。利爪和勾嘴是它们最厉害的武器。生活领域广阔,在冻原、草原、湖泊、沼泽沼泽和沙漠等不同生态环境中,皆见其踪迹。如隼、老鹰、灰面鹫等。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的捕杀已经使猎鹰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国语辞典》:牛虻  拼音:niú méng
动物名。昆虫纲双翅目虻科。体为长椭圆形,长约三公分。胸腹部有花纹,夏季常出没于水滨。雄虻吸食植物汁液,雌虻则吸食牛、马血液,对牛、马家畜为害甚大。
《漢語大詞典》:蕈蚊
小形双翅蝇构成蕈蚊科和尖眼蕈蚊科任何一种,具有取食真菌的幼虫
蕈蚊科的一种真菌蚊
《国语辞典》:白蛉子  拼音:bái líng zi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毛蠓科。虫体微小,呈黄白色,足细长,复眼黑而大,喙能刺皮吮血。吸血对象以人、牛、狗为主。
《国语辞典》:蚕蛆蝇(蚕蛆蝇)  拼音:cán qū yíng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双翅目家蝇科。体灰黑色,胸背部有黑线数条,腹背呈灰色,卵产于蚕的皮肤上或桑叶上。蚕若吞食桑叶上的卵,卵将在蚕的胃肠中孵化成为幼虫,并吸取养分生存,为蚕的害虫。
《国语辞典》:摇蚊(摇蚊)  拼音:yáo wén
动物名。双翅目摇蚊科。外形似蚊,但对人体无害。常于傍晚群集于沼泽中。产卵于水中,幼虫呈红色,可作为水生动物的食物。成虫以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
《国语辞典》:牛蝇(牛蝇)  拼音:niú yíng
动物名。昆虫纲双翅目牛蝇科。有单眼三个,复眼一对,体有黑毛。雌者产卵于牛皮上,幼虫寄生牛体内,成虫后则破皮钻出,使牛长不大。
《国语辞典》:花虻  拼音:huā méng
动物名。昆虫纲双翅目。形似蜜蜂,长约一点四公分,头部有复眼一对,腹面淡黄色、背黄褐色,翅透明。成虫出现于春季,常集聚于花朵中,吸取蜜汁。幼虫栖生于污水中,称为「长尾蛆」。也作「花虻」。
《国语辞典》:果蝇(果蝇)  拼音:guǒ yí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体褐色,翅大,上有淡灰色斑纹,喜在腐烂的水果与发酵物周围飞舞,对番石榴及各种热带水果有害。遗传学上常用它做实验的材料。
《国语辞典》:食虫虻(食虫虻)  拼音:shí chóng mé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双翅目。长约二公分,色黑。腹眼,相互侧生。头后有黄色硬毛,翅透明。口吻角质,大而突出。常停息于叶或石上,待虫来而食,为一种益虫。
《漢語大詞典》:蝴蝶厅(蝴蝶廳)
中间有过道两边宽阔的厅房。因像蝴蝶张开双翅,故名。《老残游记》第三回:“再望西去,过一重门,即是一个蝴蝶厅,厅前厅后均是泉水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