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48,分144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六出
六载
六师
六桥
六军
六鳌
三十六
六籍
六旬
六花
六丁
六一
六街
六万
六州
《國語辭典》:六出  拼音:liù chū
1.雪花。因雪似花瓣分为六片,故称为「六出」。南朝陈。徐陵 绖騝诗:「三晨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唐。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也称为「六出花」。
2.花瓣。因花生六瓣,故称为「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八。广动植》:「栀子,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
3.古代妇女有七出之条,犯其中一条则被休弃。唯帝王、诸侯之妻,无子不出,称为「六出」。《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唐。贾公彦。疏:「天子诸侯之妻,无子不出,唯有六出耳。」
《國語辭典》:七出  拼音:qī chū
旧时七种休妻的条件。一为无子,二为淫佚,三为不事舅姑,四为口舌,五为盗窃,六为妒忌,七为恶疾。《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
《骈字类编》:六载(六载)
唐 吴融 阌乡寓居十首 阿对泉 六载抽毫侍禁闱,可堪多病决然归。
唐 罗隐 东归别常修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元 张养浩 遂閒堂独坐自和三首 其一 六载丘园凡六召,小臣何德圣恩堪。
《國語辭典》:六师(六師)  拼音:liù shī
本指周天子所统六军之师,后以为天子军队的称呼。《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唐。许敬宗〈奉和入潼关〉诗:「济潼纡万乘,临河耀六师。」
《國語辭典》:六军(六軍)  拼音:liù jūn
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周礼。夏官。大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后世遂以六军指皇帝的军队或皇家侍卫军队。唐。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漢語大詞典》:六桥(六橋)
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苏堤 上之六桥: 映波 、 锁澜 、 望山 、 压堤 、 东浦 、 跨虹 。 宋 苏轼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桥: 环璧 、 流金 、 卧龙 、 隐秀 、 景行 、 濬源 。 明 杨孟瑛 所建。参阅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 宋 苏轼 《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韵》:“六桥横絶天汉上, 北山 始与 南屏 通。”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明月娟娟筛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试华灯,约伴六桥行走。” 康有为 《闻意索三门湾以兵轮三艘迫浙江有感》诗:“凄凉白马市中簫,梦入 西湖 数六桥。”
《國語辭典》:六军(六軍)  拼音:liù jūn
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周礼。夏官。大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后世遂以六军指皇帝的军队或皇家侍卫军队。唐。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漢語大詞典》:六鳌(六鰲,六鼇)
亦作“ 六鰲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赠镇府》诗:“六鼇还镇澥,八柱独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诗》:“雄驱岛屿飞千里,怒战貔貅走六鰲。”
《漢語大詞典》:三十六
约计之词,极言其多。文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李善 注:“离别,非一所也。《上林赋》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唐 骆宾王 《帝京篇》:“ 秦 塞重关一百二, 汉 家离宫三十六。” 宋 王圭 《宫词》:“漏永禁宫三十六,宴回争踏月轮归。”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國語辭典》:六籍  拼音:liù jí
1.六部儒家书籍。指《诗》、《书》、《易》、《礼》、《春秋》、《乐》。《北史。卷三四。江式传》:「文字著六籍之宗,五教之始。」
2.佛学上以《大般若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楞伽经》、《圆觉经》、《楞严经》,号为「禅家六籍」。
《骈字类编》:六旬
唐 乐伸 闰月定四时 六旬馀可借,四序应如期。
《韵府拾遗 真韵》:宋书历志推二十四气术置入纪年算外以馀数乘之满度法三百四为积没不尽为小馀六旬去积没不尽为大馀命以纪算外所求年雨水日也
《國語辭典》:六花  拼音:liù huā
雪花。唐。贾岛〈寄令狐绹相公〉诗:「自著衣偏暖,谁忧雪六花。」《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隆冬天气,彤云密布,六花飞舞,上下一色。」
《漢語大詞典》:六花阵(六花陣)
唐 李靖 本 诸葛亮 八阵法创制的阵法。李卫公问对卷中:“‘卿所制六花阵色,出何术乎?’﹝ 靖 ﹞曰:‘臣所本 诸葛亮 八阵法也。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 风后 八阵,大将握奇,处於中军,则并中军为九军也。 唐 李靖 以兵少难分九军,又改制六花阵,并中军为七军。予按九军乃方法,七军乃圆法也。”
《國語辭典》:六丁  拼音:liù dīng
1.干支中的丁丑、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
2.道教传说中的六位丁神。分别是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皆为阴神,为天帝役使,道士可用符箓召请以祈禳驱鬼。《后汉书。卷五○。孝明八王传。梁节王畅传》:「从官卞忌自言能使六丁,善占梦,畅数使卜筮。」《西游记》第一五回:「不当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将与日值功曹和众揭谛保守著我师父。」
分類:道教六丁
《漢語大詞典》:六一
(1).见“ 六一泥 ”。
(2). 宋 欧阳修 晚年的自号。详“ 六一居士 ”。
(3).指六一泉。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新堤旧井各无恙, 参寥 六一 岂念吾?” 清 孙枝蔚 《新岁寄怀王季鸿游浙中》诗:“泉水他时照鬢鬚, 参寥 六一 肯忘吾。”
(4).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简称。详“ 六一儿童节 ”。
《漢語大詞典》:六一泥
(1).道家炼丹用以封炉的一种泥。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矾石、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封之﹞。” 王明 校释:“ 孙 校:‘泥’下刻本有‘封之’二字。 明 案《籤》六七‘泥’下有‘固济’二字。固济者,密封也。”后以指炼丹。 唐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长天寺》诗:“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亦省称“ 六一 ”。 唐 吕岩 《七言》之十四:“知是一般真箇术,调和六一也同天。”
(2).中药名。蚯蚓泥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土·蚯蚓泥
《國語辭典》:六一居士  拼音:liù yī jū shì
宋代欧阳修之自号。因其自谓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棋各一,酒一壶,及自身一老翁,故自称为「六一居士」。参见「欧阳修」条。
《漢語大詞典》:六一儿童节(六一兒童節)
全世界儿童的节日。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为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权利,于1949年11月在 莫斯科 举行的会议上,决定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规定6月1日为儿童节。
《國語辭典》:六街  拼音:liù jiē
1.唐、宋京都宫门外左、右边各三条的中心大街。唐。司空图 省试诗:「閒系长安千匹马,今朝似减六街尘。」《宋史。卷二七○。魏丕传》:「初,六街巡警皆用禁卒,至是,诏左右街各募卒千人,优以廪给,使传呼备盗。」
2.泛指京都的大街和闹市。《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城池广阔,六街内士女骈阗,井邑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
《骈字类编》:六万(六万)
左传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乘纳捷菑于邾注八百乘六万人言力有馀 史记秦本纪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粟又孔子世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 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赋卢庾梓潼神鼎 见五百下
《漢語大詞典》:六州
(1).指古代九州中的六州。逸周书·程典:“维三月既生魄, 文王 合六州之侯,奉勤于 商 。” 孔晁 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伏事 殷 也。”吕氏春秋·古乐:“ 汤 於是率六州以讨 桀 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寧。”文选·郭璞〈江赋〉:“滈汗六州之域,经营炎景之外。” 李善 注:“六州, 益 、 梁 、 荆 、 江 、 扬 、 徐 。”其中 益州 置于 汉 , 江州 置于 晋 ,已非古九州之名。
(2).指 唐 时六州郡。新唐书·突厥传上:“初, 突厥 内属者分处 丰 、 胜 、 灵 、 夏 、 朔 、 代 间,谓之 河曲 六州降人。” 唐 李商隐 《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诗:“山下祇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冯浩 注:“六州儿者,指 河北 魏博 诸州也。《旧》《新》《罗威传》:“自 至德 中, 田承嗣 盗据 相 、 魏 、 澶 、 博 、 衞 、 贝 等六州,募置牙军。语曰:‘ 长安 天子, 魏府 牙军。’谓其势强也。 魏 博 六州, 唐 时常语”。”此指 魏 博 六州。
(3).乐曲名。文献通考·乐考十九:“本朝鼓吹,止有四曲:《十二时》《导引》《降仙臺》《六州》为四。每大礼宿斋或行幸,遇夜每更三奏,名为警场…… 政和 七年,詔《六州》改名《崇明祀》,然天下仍谓之《六州》,其称谓已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