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712,分22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圃田公
太公筹
暴公子
上蔡公子
梁公归兴(又作:狄公斗南人)
北公(又作:愚公 愚公移山)
锦囊公子
狙公倒七芧(又作:狙公分栗 被狙公卖)
贡公喜(又作:贡公弹冠 贡公叹)
于公德
锦袍公(又作:骑鲸公子)
壶公龙
豳土人迁
韩公接后生
公干伏枕(又作:公干握 ...)
典故
吴机械
 
嗤桔槔
 
圃田公
 
天机如汉阴
  
忘机同汉阴
   
抱瓮天机
  
抱瓮罂
 
桔槔贤抱瓮
 
槔与瓮
 
机事机心
  
机心抱瓮
 
汉阴嗤
 
汉阴报瓮
   
汉阴瓮
   
灌阴叟
 
无械容机
 
无橘槔
 
无机抱瓮
 
绝机叟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433~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卬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简释

忘机:喻思想纯朴,与人交往没有机心。唐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汉阴灌:喻心地纯朴无机心。明何景明《立春日作》:“心存汉阴灌,躬学南阳耕。”


例句

已息汉阴诮,且同濠上观。 奚贾 严陵滩下寄常建

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崔湜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

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 方干 山井

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

恨无抱瓮力,庶减临江费。 杜甫

长沙哀糺纆,汉阴嗤桔槔。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日抱汉阴瓮,或成蝴蝶梦。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 卢照邻 山林休日田家

南溪抱瓮客,失意自怀羞。 赵嘏 下第

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典故
太公筹
   

《隋书》卷三十四《经籍志三》
「《太公六韬》五卷。」《注》:「周文王师姜望撰。」

例句

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 孟郊 猛将吟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李商隐 谢书

还将君子变,来蕴太公筹。 李峤

椅梧连鹤禁,埤堄接龙韬。 李德裕 述梦四十韵(有序)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李白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之二

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韬。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

典故
相关人物
暴胜之
 
隽不疑


《汉书》卷七十一《隽不疑传》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唐·颜师古注:「公子,胜之字也。」

例句

非逢暴公子,不敢涕流离。 杨凝 别友人

典故
上蔡公子
 
上蔡呼鹰
 
上蔡悲
  
上蔡门
 
上蔡黄犬
 
呼鹰上蔡头
    
李斯拘秦桎
 
李斯犬
 
李斯追悔
 
东门犬(狗)
  
黄犬回头
 
黄犬悲
 
黄犬应闻笑李斯

相关人物
李斯
 
赵高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2539~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馀,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脩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梁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六〈羽族部十三·鹰〉~4245~2~
《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

简释

黄犬悲:指为官受害而追悔莫及。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


例句

赤龙已赴东方暗,黄犬徒怀上蔡悲。 储嗣宗 长安怀古

青蝇岂独悲虞氏,黄犬应闻笑李斯。 李德裕 到恶溪夜泊芦岛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李白 悲歌行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李白 襄阳歌

范晔顾其儿,李斯忆黄犬。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北斗以南
 
北斗南
 
斗南人
 
斗南人杰
  
梁公归兴
 
狄公斗南人


《新唐书》卷一百十五〈狄仁杰列传〉~4207~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典故
北公
 
北山愚
 
夸娥
 
子又生孙
 
孙子又生孙
 
山能移
   
愚叟移
 
操蛇北叟
 
移太行
   
负锸移山

相关人物
夸娥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晋·张湛注:「夸娥氏,传记所未闻,盖神力者也。」

例句

虚中始讶巨灵擘,陡处乍惊愚叟移。 林滋 望九华山

题柱心犹壮,移山志不忘。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

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

恐是夸娥怒,教临巀嶭衰。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韩愈 南山诗

终令夸蛾抉汝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一囊诗稿
  
古锦句囊
  
古锦诗囊
 
呕心囊句
 
囊不空
 
囊中诗
 
囊句
 
囊诗贮锦
 
囊开古锦
   
奚奴背诗笈
 
奚奴锦
 
探古锦
 
昌谷空囊
 
李贺诗囊
 
秀句盈囊
  
背锦
  
诗囊羞涩
 
诗满囊
 
贺囊佳制
  
锦囊公子
 
锦囊奚奴
 
锦囊诗
 
锦囊诗句

相关人物
李贺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隐十·李贺小传〉~849~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典故
三四计朝暮
 
三四调群狙
 
喜众狙
  
朝三
  
朝四暮三
 
狙公倒七芧
 
狙公分栗
 
众狙皆喜
 
被狙公卖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69~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73~
唐·成玄英疏:「此解譬也。狙,猕猴也。赋,付与也。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子曰:宋有养狙老翁,善解其意,戏狙曰:『吾与汝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又曰:『我与汝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其于七数,并皆是一。名既不亏,实亦无损,而一喜一怒,为用愚迷。此亦同其所好,自以为是。亦犹劳役心虑,辩饰言词,混同万物以为其一因以为一者,亦何异众狙之惑耶!」

简释

朝四暮三:指反复无常或愚弄他人。宋黄庭坚《再答明略二首》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安,安能朝四暮三浪忧喜。”


例句

机疑闻不二,蒙昧即朝三。 沈佺期 九真山净居寺谒无碍上人

典故
尘冠不谭
  
弹巾
 
弹汉吏冠
 
拂尘冠
 
敝冠谭
 
王贡冠
 
王贡约
  
贡公弹冠
 
贡公叹
 
贡禹冠
 
相关人物
王吉
 
贡禹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徵贡禹与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云。」唐·颜师古注:「弹冠者,且入仕也。」

简释

贡公喜:庆贺他人做官。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例句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别有弹冠士,希君无见遗。 岑参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李冶 因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曳履忘年旧,弹冠久要情。 李德裕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同题名于庙壁仆射已为御史余尚布衣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

贡喜音容间,冯招病疾缠。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徒怀贡公喜,飒飒鬓毛苍。 杜甫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弹冠声实贵,覆被渥恩偏。 沈东美 奉和苑舍人宿直晓玩新池寄南省友

栖迟未遇常鋾荐,邂逅宁弹贡禹冠。 牟融 有感二首之二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王维 酌酒与裴迪

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卢照邻 早度分水岭

弹冠惊迹近,专席感恩偏。 窦群 贞元末东院尝接事今西川武相公于兹三周谬领中宪徘徊厅宇多获文篇夏日即事因寄四韵

永怀宛洛游,曾是弹冠望。 赵冬曦 酬燕公出湖见寄

如今岁晏从羁滞,心喜弹冠事不赊。 邢群 郡中有怀寄上睦州员外杜十三兄

日日吟趋府,弹冠岂有因。 韦应物 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马见招以诗见赠

弹冠劳巧拙,结绶倦牵缠。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须把头冠弹尽日,怜君不与故人疏。 黄滔 翁文尧员外捧金紫还乡之命雅发篇章将原交情远为嘉贶

典故
于公德
 
孝妇冤
 
东海冤
 
东海孝妇
 
杀孝妇
 
诛孝妇
 
辟孝妇

相关人物
东海孝妇
 
于公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于定国〉~304~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柰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馀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彊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典故
乘舟捉月
 
埋骨采石
 
宫袍弄月
  
从李白
 
披锦泛江
 
李生骑鲸
 
李白骑鱼
 
李白鲸
 
绛袍弄月
 
跨长鲸
 
采石仙人
 
采石宫袍
  
锦袍公
 
锦袍弄月
 
锦袍归水
 
锦鲸仙去
 
鞭赤鱼
  
骑鲸仙人
 
骑鲸公子
  
骑鲸捉月
  
骑鲸诗客
  
鲸仙

相关人物
李白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文苑列传下·李白〉~5053~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馀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侯鲭录》卷六
李白坟,在太平州采石镇民家菜圃中,游人亦多留诗。然州之南有青山,乃有正坟。……世传太白过采石,酒狂捉月。窃意当时槁殡于此。
《二老堂杂志》卷五〈记太平州牛渚矶〉
世传太白因醉溺江,故有捉月台。而梅圣俞诗云:「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鲸上青天。」盖信此而为之说也。
典故
乘竹杖
 
仙翁竹杖
 
别杖
 
剪成龙
 
化龙
  
投杖
 
投葛陂
 
投陂竹
    
竹杖成龙
  
葛水还杖
 
葛水龙变
 
葛陂
 
葛陂筇竹
 
葛陂龙
 
裁寒竹
  
龙化葛陂
 
龙材
  
相关人物
费长房


《太平广记》卷十二〈神仙十二·壶公〉~80~
壶公者,不知其姓名也。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玉府符,凡二十馀卷,皆出自公、故总名「壶公符」。时汝南有费长房者,为市掾,忽见公从远方来,入市卖药。人莫识之,卖药口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买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其钱日收数万,便施与市中贫乏饥冻者,唯留三五十。常悬一空壶于屋上,日入之后,公跳入壶中。人莫能见,唯长房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也。长房乃日日自扫公座前地,及供馔物,公受而不辞。如此积久,长房尤不懈,亦不敢有所求。公知长房笃信,谓房曰:「至暮无人时更来。」长房如其言即往,公语房曰:「见我跳入壶中时,卿便可效我跳,自当得入。」长房依言,果不觉已入。入后不复是壶,唯见仙宫世界。楼观重门阁道,公左右侍者数十人。公语房曰:「我仙人也,昔处天曹,以公事不勤见责,因谪人间耳。卿可教,故得见我。」长房下座顿首曰:「肉人无知,积罪却厚,幸谬见哀悯,犹入剖棺布气。生枯起朽。但恐臭秽顽弊,不任驱使。若见哀怜,百生之厚幸也。」公曰:「审尔大佳,勿语人也。」公后诣长房于楼上曰:「我有少酒,相就饮之。」酒在楼下,长房使人取之,不能举盎,至数十人莫能得上。乃白公,公乃下,以一指提上。与房公饮之,酒器如拳许大,饮之至暮不竭。告长房曰:「我某日当去,卿能去乎?」房曰:「欲去之心,不可复言,欲使亲眷不觉知去,当有何计?」公曰:「易耳。」乃取一青竹杖与房,戒之曰:「卿以竹归家,便可称病,以此竹杖置卿所卧处,默然便来。」房如公言。去后,家人见房已死,尸在床。乃向竹杖耳,乃哭泣葬之。房诣公,恍惚不知何所,公乃留房于群虎中,虎磨牙张口欲噬房,房不惧。明日,又内于石室中,头上有一方石,广数丈,以茅绹悬之,又诸蛇来啮绳,绳即欲断,而长房自若。公至,抚之曰:「子可教矣。」又令长房啖屎,兼蛆长寸许,异常臭恶。房难之,公乃叹谢遣之曰:「子不得仙道也。赐子为地上主者,可得寿数百岁。」为传封符一卷付之,曰:「带此可主诸鬼神,常称使者,可以治病消灾。」房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家人谓是鬼,具述前事,乃发棺视之,唯一竹杖,方信之。房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初去至归谓一日,推问家人,已一年矣。房乃行符,收鬼治病,无不愈者。每与人同坐共语,常呵责嗔怒,问其故,曰:「嗔鬼耳。」时汝南有鬼怪,岁辄数来郡中,来时从骑如太守,入府打鼓,周行内外,尔乃还去,甚以为患。房因诣府厅事,正值此鬼来到府门前。府君驰入,独留房。鬼知之,不敢前。房大叫呼曰,便捉前鬼来。乃下车伏庭前,叩头乞曰改过。房呵之曰:「汝死老鬼,不念温良,无故导从,唐突官府,自知合死否?急复真形。」鬼须臾成大鳖,如车轮,头长丈馀。房又令复人形。房以一劄符付之,令送与葛陂君,鬼叩头流涕,持劄去。使人追视之,乃见符劄立陂边,鬼以头(明钞本、陈校本头作颈)绕树而死。房后到东海,东海大旱三年。谓请两者曰:「东海神君前来淫葛陂夫人,吾系之,辞状不测,脱然忘之,遂致之旱,吾今当赦之,令其行雨。」即便有大雨。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复舒如旧也。
《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下·费长房〉~2744~
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馀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家人谓其久死,不信之。长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乃发冢剖棺,杖犹存焉。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或在它坐,独自恚怒,人问其故,曰:「吾责鬼魅之犯法者耳。」

简释

龙竹:喻得道成仙,或指竹杖。唐王绩《游仙四首》之四:“鸭桃闻已种,龙竹未经骑。”


例句

浅忆觞堪泛,深思杖可投。 吴融 御沟十六韵

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岑参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别易会难君且住,莫交青竹化为龙。 施肩吾 遇李山人

龙竹裁轻策,鲛绡熨下裳。 李商隐 玄微先生

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 李白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尔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 杜甫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 綦毋诚 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

闻说葛陂风浪恶,许骑青鹿从行无。 褚载 赠道士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韦式 一字至七字诗竹

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韦庄 三用韵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韦庄 放榜日作

因携竹杖闻龙气,为使仙童带橘香。 韦庄 王道者

蘋风入驭来应易,竹杖成龙去不难。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骆宾王 出石门

龙竹养根凡几年,工人截之为长鞭。 高适 咏马鞭

典故
豳土人迁

相关人物
古公亶父


《史记》卷四《周本纪》
古公亶父复脩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

例句

豳土人迁避夷狄,鼎湖龙去哭轩辕。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

典故
冰柱雪车
 
刘叉来醉
 
韩公接后生

相关人物
刘叉
 
韩愈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列传·刘叉〉~5268~
时又有贾岛、刘叉,皆韩门弟子。刘叉者,亦一节士。少放肆为侠行,因酒杀人亡命。会赦,出,更折节读书,能为歌诗。然恃故时所负,不能俛仰贵人,常穿屐、破衣。闻愈接天下士,步归之,作冰柱、雪车二诗,出卢仝、孟郊右。樊宗师见,为独拜。能面道人短长,其服义则又弥缝若亲属然。后以争语不能下宾客,因持愈金数斤去,曰︰「此谀墓中人得耳,不若与刘君为寿。」愈不能止,归齐、鲁,不知所终。
典故
公干伏枕
 
公干握
 
公干沉绵
 
公干病
 
公沉绵
 
病卧漳滨

相关人物
刘桢(字公干)

参考典故
刘桢沈痼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赠答一·赠五官中郎将四首〉
〈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二:「余婴沈痼疾,窜身清漳滨。自夏涉玄冬,弥旷十馀旬。常恐游岱宗,不复见故人。所亲一何笃?步趾慰我身。」

例句

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 孟浩然 李氏园林卧疾

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人惭公干卧,频送子牟还。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长卿消渴再,公干沈绵屡。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家甚长卿贫,身多公干病。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更闻公干病,一夜二毛新。 钱起 再得毕侍御书闻巴中卧病

《國語辭典》:忘机(忘機)  拼音:wàng jī
不存心机,淡泊无争。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一折:「逃名溷俗,纵酒忘机。」
《漢語大詞典》:抱瓮(抱甕)
见“ 抱瓮灌园 ”。
《漢語大詞典》:抱瓮灌园(抱甕灌園)
传说 孔子 的学生 子贡 ,在游 楚 返 晋 过 汉阴 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后以“抱瓮灌园”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投竿垂饵,晦幽蹟於 渭 滨;抱瓮灌园,絶机心於 汉 渚。”亦省作“ 抱瓮 ”。《初学记》卷七引 晋 孙楚 《井赋》:“抱瓮而汲,不设机引,絶彼淫饰,安此璞慎。”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宋 王安石 《绝句》:“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清 陈梦雷 《灌园即事》诗:“偶尔荷锄忘读史,恰当抱瓮喜逢宾。”
《漢語大詞典》:抱瓮灌园(抱甕灌園)
传说 孔子 的学生 子贡 ,在游 楚 返 晋 过 汉阴 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后以“抱瓮灌园”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投竿垂饵,晦幽蹟於 渭 滨;抱瓮灌园,絶机心於 汉 渚。”亦省作“ 抱瓮 ”。《初学记》卷七引 晋 孙楚 《井赋》:“抱瓮而汲,不设机引,絶彼淫饰,安此璞慎。”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 宋 王安石 《绝句》:“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清 陈梦雷 《灌园即事》诗:“偶尔荷锄忘读史,恰当抱瓮喜逢宾。”
《國語辭典》:机心(機心)  拼音:jī xīn
巧诈诡变的心。《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漢語大詞典》:汉阴机(漢陰機)
指 汉阴丈人 所斥笑的“机心”。语本庄子·天地:“ 子贡 南游於 楚 ,反於 晋 ,过 汉 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 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唐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诗:“谁怜 北陵 客,未息 汉 阴机。”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 鹿门 自此往,永息 汉 阴机。”
分類:丈人机心
《漢語大詞典》:汉阴灌(漢陰灌)
指 汉阴丈人 抱瓮灌畦之事。后用为退隐学道的典实。 明 王守仁 《立春日作》诗:“心存 汉 阴灌,躬学 南阳 耕。”参见“ 汉阴机 ”。
《漢語大詞典》:汉阴机(漢陰機)
指 汉阴丈人 所斥笑的“机心”。语本庄子·天地:“ 子贡 南游於 楚 ,反於 晋 ,过 汉 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 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唐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诗:“谁怜 北陵 客,未息 汉 阴机。”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 鹿门 自此往,永息 汉 阴机。”
分類:丈人机心
《漢語大詞典》:汉阴老(漢陰老)
即 汉阴老父 。 唐 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诗:“疑入 武陵源 ,如逢 汉阴老 。”参见“ 汉阴老父 ”。
《漢語大詞典》:汉阴老父(漢陰老父)
东汉 隐者。不详姓名。 桓帝 延熹 中,幸 竟陵 ,过 云梦 ,临 沔水 ,百姓莫不观,此翁独耕不辍。尚书郎 张温 异之,与之言。老父论古道今,历陈天子逸游之非。问其姓名,不告而去。参阅后汉书·逸民传·汉阴老父
《漢語大詞典》:汉阴诮(漢陰誚)
指 子贡 过 汉 阴时受到一灌畦老人讥嘲的典实。 唐 奚贾 《严陵滩下寄常建》诗:“已息 汉 阴誚,且同 濠 上观。”参见“ 汉阴机 ”。
《漢語大詞典》:汉阴机(漢陰機)
指 汉阴丈人 所斥笑的“机心”。语本庄子·天地:“ 子贡 南游於 楚 ,反於 晋 ,过 汉 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 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於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唐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诗:“谁怜 北陵 客,未息 汉 阴机。” 唐 杜甫 《登舟将适汉阳》诗:“ 鹿门 自此往,永息 汉 阴机。”
分類:丈人机心
《漢語大詞典》:豹篇
古代兵书六韬中有《豹韬》篇。后因以“豹篇”借指兵书。 唐 孟郊 《猛将吟》:“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分類:兵书
《漢語大詞典》:豹韬(豹韜)
(1).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相传为 周 吕尚 (号 太公望 )所撰。《淮南子·精神训》:“故通 许由 之意,《金縢》《豹韜》废矣!” 高诱 注:“《金縢》《豹韜》, 周公 、 太公 阴谋图王之书也。”
(2).借指用兵的韬略。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元帅归龙种,司空握豹韜。”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一纸军书下,如云万骑来,豹韜犹未展, 麟阁 已先开。”
(3).用豹皮制成的弓袋。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俾以佩豹韜而直下,建龙节以遐征。”
《國語辭典》:龙韬(龍韜)  拼音:lóng tāo
原是六韬的篇名。后泛指兵书、兵法。唐。钱起〈送崔校书从军〉诗:「宁唯玉剑报知己,更有龙韬佐师律。」
《漢語大詞典》:暴公子
即 暴胜之 , 汉武帝 末为直指使者。素闻 隽不疑 贤,表荐 不疑 为 青州 刺史,有知人之誉。见《汉书·隽不疑传》。后作为知音之典。 唐 杨凝 《别友人》诗:“倦客惊危路,伤禽遶树枝。非逢 暴公子 ,不敢涕流离。” 宋 苏轼 《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赠君长鋏君当歌,每食无鱼叹委蛇。一朝得见 暴公子 ,櫑具欲与冠争峨。”
《漢語大詞典》:上蔡苍鹰(上蔡蒼鷹)
秦 李斯 专权,为 赵高 所陷,下狱。伏诛前,顾其子曰:欲牵黄犬、臂苍鹰,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因以“上蔡苍鹰”为典,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祸而悔恨莫及。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三:“ 陆机 雄才岂自保? 李斯 税驾苦不早。 华亭 鹤唳詎可闻? 上蔡 苍鹰何足道!” 王琦 注引太平御览曰:“史记曰:‘ 李斯 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 上蔡 东门,不可得矣。’考今本史记·李斯传中无‘臂苍鹰’字,而 李白 诗中屡用其事,当另有所本。”
《漢語大詞典》:叹黄犬(嘆黄犬)
史记·李斯列传:“ 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因以“嘆黄犬”为悔恨贪富贵而取祸之典。 唐 李白 《拟恨赋》:“执爱子以长别,嘆黄犬之无缘。” 唐 李白 《襄阳歌》:“ 咸阳 市中嘆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分類:悔恨富贵
《漢語大詞典》:悲东门(悲東門)
见“ 忆黄犬 ”。
《漢語大詞典》:忆黄犬(憶黄犬)
秦 丞相 李斯 受 赵高 陷害,被腰斩于 咸阳 ,临刑时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见《史记·李斯列传》。后用为大臣受陷害被处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犹胜忆黄犬,幸得早图之。”亦作“ 悲东门 ”、“ 悲黄犬 ”、“ 念黄犬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七:“ 李公 悲东门, 苏子 狭 三河 。” 清 顾炎武 《淮东》诗:“踟躇念黄犬,太息呼诸子。”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填尸圜土悲黄犬,回首欢场付爽鳩。”
《漢語大詞典》:忆黄犬(憶黄犬)
秦 丞相 李斯 受 赵高 陷害,被腰斩于 咸阳 ,临刑时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见《史记·李斯列传》。后用为大臣受陷害被处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犹胜忆黄犬,幸得早图之。”亦作“ 悲东门 ”、“ 悲黄犬 ”、“ 念黄犬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七:“ 李公 悲东门, 苏子 狭 三河 。” 清 顾炎武 《淮东》诗:“踟躇念黄犬,太息呼诸子。”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填尸圜土悲黄犬,回首欢场付爽鳩。”
《漢語大詞典》:黄犬叹(黄犬歎)
李斯 临刑,慨叹不能再牵黄犬出猎。后因以“黄犬叹”为居官得祸之典。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参见“ 黄犬 ”。
《漢語大詞典》:黄犬
(1).猎犬。史记·李斯列传:“ 二世 二年七月,具 斯 五刑,论腰斩 咸阳 市。 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晋 向秀 《思旧赋》:“昔 李斯 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唐 李白 《襄阳歌》:“ 咸阳 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明杨珽《龙膏记·脱难》:“且向那势利塲中弄滑,把英雄来叱咤。到头来燃脐有样,黄犬堪嗟。”
(2).指 晋 陆机 的黄耳犬。 机 有犬曰黄耳,曾为 机 长途传递书信。事见 晋 祖冲之 述异记。后遂以“黄犬”为信使的代称。 宋 秦观 《别程公闢给事》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鸞信杳,黄犬音乖。” 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
《漢語大詞典》:望断白云(望斷白雲)
喻想念父母。典出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 河阳 , 仁杰 在 太行山 ,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元 沈禧 《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时父母已殁矣》套曲:“且休説 唐 时 仁杰 专前美,谁知道 晋 代 张翰 有远孙,家居积祖松陵隐,双亲沦殁,一念犹存。既归黄壤,望断白云。”
分類:想念父母
《國語辭典》:愚公  拼音:yú gōng
神话传说中欲移太形、王屋二山的老人。参见「愚公移山」条。后用以比喻看似愚笨,实则具有坚忍毅力,不怕挫折的人。宋。辛弃疾 玉楼春。青山不会乘云去词:「青山不会乘云去,怕有愚公惊著汝。」
《國語辭典》:愚公谷  拼音:yú gōng gǔ
1.地名。位于山东省临淄县西。相传谷中老人因知狱讼不公,听任少年持去所买小马,傍邻以为愚,遂取谷名为愚公谷。
2.比喻归隐的地方。唐。王维 愚公谷诗三首之三:「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
《國語辭典》: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相传北山愚公苦于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后天帝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负二山,移去他地。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如:「这件事确实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漢語大詞典》:移山
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 北山 愚公 举家移 太行 、 王屋 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 愚叟 之可移山。”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司空图 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参见“ 愚公移山 ”。
《國語辭典》: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相传北山愚公苦于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后天帝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负二山,移去他地。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如:「这件事确实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漢語大詞典》:移山志
移去大山的志气。比喻宏伟大志。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三:“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
《漢語大詞典》:古锦(古錦)
(1).年代久远的锦缎。
(2).见“ 古锦囊 ”。
分類:久远锦缎
《漢語大詞典》:古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分類:久远锦缎
《漢語大詞典》:古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 古锦 ”。专指贮诗之袋。 宋 韩维 《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分類:久远锦缎
《漢語大詞典》:奚囊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后因称诗囊为“奚囊”。 宋 楼钥 《山阴道中》诗:“奚囊莫怪新篇少,应接山川不暇诗。” 元 柳贯 《夜行溪谷间梅花迎路》诗:“正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荐奚囊。”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彩句奚囊满,牙籤鄴架盈。”
分類:诗囊
《國語辭典》:奚奴  拼音:xī nú
僮仆。《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从小奚奴,蹑露奔波,履袜沾濡。」也称为「奚童」。
《漢語大詞典》:罗囊(羅囊)
(1).丝袋。宋史·仪卫志六:“絳麾,如幢,止三层,紫罗囊蒙之。”
(2).指作佩饰的丝质香袋。 明 王彦泓 《踏春词》:“偶因裙带换,忘却紫罗囊。”
分類:佩饰丝质
《國語辭典》:诗囊(詩囊)  拼音:shī náng
1.盛诗稿的锦囊。宋。陆游 春日杂赋诗:「退红衣焙熏香冷,古锦诗囊觅句忙。」
2.诗情。元。纳新〈送道士张宗岳奉贺正旦表朝京竣事还龙虎山〉诗:「河朔游尘随骑气,江南清梦入诗囊。」
《國語辭典》:锦囊(錦囊)  拼音:jǐn náng
1.锦缎制的袋子。古人用来珍藏诗稿或机密贵重的物品。《南史。卷一五。徐羡之传》:「以锦囊盛武帝纳衣,掷地以示上。」《三国演义》第六回:「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
2.比喻佳作的诗稿。唐。李商隐〈灯〉诗:「锦囊名画掩,玉局败棋收。」
《國語辭典》:锦囊佳句(錦囊佳句)  拼音:jǐn náng jiā jù
唐人李贺七岁便能作辞章,每日背著一个锦囊,遇有灵感即创作诗句投入囊中的故事。典出《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后用以称赞优美的诗句。《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也作「锦囊佳制」。
分類:优美文句
《國語辭典》:暮四朝三  拼音:mù sì zhāo sān
比喻心意不定,反覆无常。参见「朝三暮四」条。宋。辛弃疾 洞仙歌。旧交贫贱词:「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
《國語辭典》:朝三暮四  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本指一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后比喻以诈术欺人,或心意不定、反覆无常。《旧唐书。卷一三五。皇甫镈传》:「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圣聪,足见奸邪之极。」元。杨讷《西游记》第九出:「也是我为人不肖,和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也作「暮四朝三」、「朝四暮三」。
《國語辭典》:弹冠(彈冠)  拼音:tán guān
1.弹除帽子上的灰尘。《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晋。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2.整理帽冠。语出《汉书。卷七二。王贡两龚鲍传。王吉》:「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比喻准备出仕做官。《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杨俊》:「自初弹冠,所历垂化。」
《國語辭典》:弹冠相庆(彈冠相慶)  拼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汉王吉与贡禹为好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表示两人在仕途上同进退。典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后因用以指一人当了官,而他的亲朋好友也将有官可做而互相庆贺。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四出:「哥哥既已做官呵!弹冠相庆浑难已。」亦用于指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宋。苏洵 管仲论:「彼其初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漢語大詞典》:贡公喜(貢公喜)
谓 汉 贡禹 为 王吉 (字 子阳 )的登用而欣喜。引申为乐于良朋的出仕。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 王阳 登则 贡公 喜, 罕生 逝而 国子 悲。” 李善 注:“良朋之道,情同休戚,故 贡禹 喜 王阳 之登朝, 子产 悲 子皮 之永逝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窃效 贡公 喜,难甘 原宪 贫。”亦省作“ 贡喜 ”。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贡 喜音容间, 冯 招病疾缠。”
《國語辭典》:贡禹弹冠(貢禹彈冠)  拼音:gòng yǔ tán guān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表示准备做官。贡禹弹冠指汉朝贡禹和王吉为友,当王吉为官时,贡禹亦出仕相佐,所以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典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比喻乐于辅佐政治意念相同的人。唐。李德裕 授狄兼谟兼益王傅郑东之兼益王府长史制:「有爰丝正席之忠,以柬之取舍俟时,有贡禹弹冠之操,皆行不苟合。」
《國語辭典》:弄月  拼音:nòng yuè
赏月。唐。李白〈别山僧〉诗:「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唐。刘长卿〈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诗:「爱君清川口,弄月时棹唱。」
分類:赏月
《國語辭典》:锦袍(錦袍)  拼音:jǐn páo
锦缎制的衣袍。唐。王昌龄 春宫曲:「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三国演义》第三回:「卓以金甲锦袍赐布,畅饮而散。」
分類:锦袍
《漢語大詞典》:锦袍仙(錦袍仙)
指 唐 李白 。语本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白 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驁放不自脩,与 知章 、 李适之 、 汝阳王 璡 、 崔宗之 、 苏晋 、 张旭 、 焦遂 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 浮游四方,尝乘月……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宋 姚勉 《水调歌头·寿赵倅》词:“长庚入梦,间生 采石 锦袍仙。”亦省称“ 锦袍 ”。 宋 王奕 《贺新郎》词:“ 采石 书生勋业在,弔锦袍、公子魂何处。” 宋 王奕 《八声甘州》词:“安得锦袍西下,明月堕 江 滨。”
分類:李白锦袍
《漢語大詞典》:骑鲸(騎鯨)
(1).亦作“ 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 李善 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 晁补之 《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 明 张煌言 《沈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诗:“侧闻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 远骑鲸。”
(2).亦作“ 骑鲸鱼 ”、“ 骑长鲸 ”。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 禹穴 见 李白 ” 清 仇兆鳌 注:“南寻句,一作‘若逢 李白 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 太白 醉骑鲸鱼,溺死 潯阳 ,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 李白 之典。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金 李端甫 《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 謫仙 才,碧海骑鲸望不回。” 明 李东阳 《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漢語大詞典》:骑鲸客(騎鯨客)
亦作“ 骑鲸李 ”。 指 李白 。 宋 苏轼 《和陶都主簿》:“愿因骑鲸 李 ,追此御风 列 。” 宋 陆游 《八十四吟》之二:“饮敌骑鲸客,行追缩地仙。” 元 张养浩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之三:“诗情沧海骑鲸客,世故青楼掷鼠人。” 清 许廷鑅 《采石》诗:“江上无 太白 ,寥落几千年。予亦骑鲸客,来乘 牛渚 舡。”参见“ 骑鲸 ”。
分類:李白
《漢語大詞典》:骑鲸(騎鯨)
(1).亦作“ 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 李善 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 晁补之 《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 明 张煌言 《沈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诗:“侧闻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 远骑鲸。”
(2).亦作“ 骑鲸鱼 ”、“ 骑长鲸 ”。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 禹穴 见 李白 ” 清 仇兆鳌 注:“南寻句,一作‘若逢 李白 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 太白 醉骑鲸鱼,溺死 潯阳 ,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 李白 之典。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金 李端甫 《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 謫仙 才,碧海骑鲸望不回。” 明 李东阳 《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漢語大詞典》:骑鲸李(騎鯨李)
见“ 骑鲸客 ”。
《漢語大詞典》:骑鲸客(騎鯨客)
亦作“ 骑鲸李 ”。 指 李白 。 宋 苏轼 《和陶都主簿》:“愿因骑鲸 李 ,追此御风 列 。” 宋 陆游 《八十四吟》之二:“饮敌骑鲸客,行追缩地仙。” 元 张养浩 《寄省参议王继学诸友自和》之三:“诗情沧海骑鲸客,世故青楼掷鼠人。” 清 许廷鑅 《采石》诗:“江上无 太白 ,寥落几千年。予亦骑鲸客,来乘 牛渚 舡。”参见“ 骑鲸 ”。
分類:李白
《漢語大詞典》:骑鲸鱼(騎鯨魚)
见“ 骑鲸 ”。
《漢語大詞典》:骑鲸(騎鯨)
(1).亦作“ 骑京鱼 ”。文选·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 李善 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鲸亦大鱼也。”后因以比喻隐遁或游仙。 宋 晁补之 《少年游·次季良韵》词:“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元 耶律楚材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清兴无涯腾八表,骑鲸踏破赤城霞。” 明 张煌言 《沈彤庵阁学艤舟南日山》诗:“袖归当有支机石,岂遂骑鲸向碧空。” 清 姚鼐 《阜城作》诗:“侧闻 太山 谷,往往仙人行。云霄昼下鹿, 东海 远骑鲸。”
(2).亦作“ 骑鲸鱼 ”、“ 骑长鲸 ”。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 禹穴 见 李白 ” 清 仇兆鳌 注:“南寻句,一作‘若逢 李白 骑鲸鱼’。按:骑鲸鱼,出《羽猎赋》。俗传 太白 醉骑鲸鱼,溺死 潯阳 ,皆缘此句而附会之耳。”后用为咏 李白 之典。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金 李端甫 《太白扇头》诗:“巖冰涧雪 謫仙 才,碧海骑鲸望不回。” 明 李东阳 《李太白》诗:“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漢語大詞典》:壶公龙(壺公龍)
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 费长房 从 壶公 学仙, 壶公 遣归,与一竹杖使骑。 长房 乘杖,须臾到家。投杖于 葛陂 中,回视,已化为龙。后代诗文中常称竹杖为“壶公龙”。 宋 苏轼 《次前韵寄子由》:“还乡亦何有,暂假壶公龙。”
《漢語大詞典》:掷杖成龙(擲杖成龍)
传说 东汉 费长房 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 费 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 费 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 葛陂 ,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清 王士禛 《送高念东先生予告还山》诗之二:“偶然掷杖成龙去,又过 蓬莱 日主祠。”
《漢語大詞典》:杖化龙(杖化龍)
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 费长房 向一卖药老翁学道,一日 长房 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 长房 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后遂以“杖化龙”用为道家神异之典。 宋 陆游 《道室杂咏》:“舄化双鳧杖化龙,云山回首不知重。”
《漢語大詞典》:竹杖
竹制的手杖。汉书·西域传赞:“睹犀布、瑇瑁则建 珠崖 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 牂柯 、 越嶲 。”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仙翁遗竹杖, 王母 留桃核。”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颇恋桃笙稳,行烦竹杖持。”
分類:竹杖手杖
《國語辭典》:竹笼(竹籠)  拼音:zhú lóng
用竹片编成的笼子。唐。贾岛 题皇甫荀蓝田厅诗:「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水浒传》第四三回:「入屋内来,去房中搜看,只见有两个竹笼,盛些旧衣裳。」
《國語辭典》:长房(長房)  拼音:zhǎng fáng
家族中长子的一支。
《漢語大詞典》:龙杖(龍杖)
亦作“ 龙仗 ”。 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费长房 者, 汝南 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 长房 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 长房 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后因以“龙杖”美称竹杖。 唐 骆宾王 《出石门》诗:“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宋 陶谷 清异录·骄龙杖:“天师 杜光庭 骄龙杖,红如猩肉,重若玉石……相传是仙人留赐。” 元 谢宗可 有《龙杖》诗。
分類:竹杖
《漢語大詞典》:龙竹(龍竹)
(1).龙须竹。劈为篾,平细柔韧,宜作马鞭。 唐 高适 《咏马鞭》:“龙竹养根凡几年,工人截之为长鞭。” 孙钦善 校注:“龙竹,即龙鬚竹。 李衎 《竹谱详録》卷五‘龙鬚竹’云:‘生 两浙 山谷间,与猫头竹无异,根下节不甚密,析为篾,平细柔靱。’”
(2). 晋 葛洪 神仙传·壶公:“ 房 ( 费长房 )忧不得到家,公( 壶公 )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 房 骑竹杖辞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骑竹杖,弃 葛陂 中,视之乃青龙耳。”后因以“龙竹”指拐杖或比喻得道成仙。 唐 王绩 《游仙》诗之四:“鸭桃闻已种,龙竹未经骑。”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金碧葱蘢 王母祠 ,笑骑龙竹弄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