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庆喜(慶喜)
(1).喜庆。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近领亲教,伏承起居万福,兼知已纳二壻,尤增庆喜。”
(2).庆幸。 曲波 《林海雪原》三二:“匪徒们正在庆喜自己马上就要成功时,未料遭到一阵大大超过五个人火力的猛烈射击。”
分類:喜庆庆幸
《漢語大詞典》:吉庆(吉慶)
(1).喜庆。亦指喜庆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父祖伯叔,若在军阵,贬损自居,不宜奏乐讌会及婚冠吉庆事也。”魏书·彭城王勰传:“ 勰 生而母 潘氏 卒,其年显祖崩。及有所知,启求追服。 文明太后 不许,乃毁瘠三年,弗参吉庆。”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旌表》:“祥瑞如此,吉庆必来。”
(2).吉福,福禄。 唐 李翱 《祭杨仆射文》:“门吏盈朝,宴赏有加。宜哉万寿,吉庆靡他。”
(3).祝颂套语。谓康健多福。 唐 韩愈 《与孟东野书》:“春且尽,时气向热,惟侍奉吉庆。” 明 方孝孺 《答刘养浩书》之一:“秋凉惟侍养吉庆。”
《漢語大詞典》:灵庆(靈慶)
(1).喜庆。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诏宴西池诗》:“昭哉储德,灵庆攸繁。”《隋书·乐志下》:“皇恩已洽,灵庆无垠。”
(2).指灵验吉祥的符谶。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灵庆既启,人谋咸赞。” 李贤 注:“灵庆谓符讖也。”
《漢語大詞典》:余喜(餘喜)
指身后的喜庆。
分類:身后喜庆
《漢語大詞典》:好事
(1).爱兴事端;喜欢多事。孟子·万章上:“ 万章 问曰:‘或谓 孔子 於 卫 主 痈疽 ,於 齐 主侍人 瘠环 ,有诸乎?’ 孟子 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 朱熹 集注:“好事,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由此观之,非人主用心;好事之臣为县官计过也。” 唐 柳宗元 《三戒》:“ 黔 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既不能从命,我也不敢承情,算我年轻好事,冒失糊涂。”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可是 中国 真也还有好事之徒,竟有人不怕中暑的跑到 真茹 的‘望岁小农居’这洋楼底下去请教他了。”
(2).谓喜欢某种事业。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休璉 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非好事者不可妄传书画;近火烛不可观书画;向风日、正飡饮、唾涕、不洗手并不可观书画。” 康有为 《诗集自序》:“吾童好讽诗,而学在撢理,既不离人,性又好事,不能雕肝呕肺以为诗人。”
(3).指有某种爱好的人。后汉书·郭太传:“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询访遗跡,飜覆再三,事皆摭实,輒编録成传,以资好事。”
(4).谓热心助人。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今君所苦沉结,困无医师。闻 汲 令好事,欲望语之。”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向长:“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 宋 陆游 《贫病》诗:“好事邻僧勤送米,过门溪友强留鱼。”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他一时急闷,饥渴难当,不由得一声哭喊,被这位好事的姑娘听见,就寻声搜寻出来。”
(5).指热心助人的人。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狄云汉》:“每闭户断炊,吟啸不輟,好事或餽之,非其义不受也。”
《漢語大詞典》:花红(花紅)
(1).植物名。落叶小乔木,叶卵形或椭圆形,花粉红色。果实球形,像苹果而小,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 明 文震亨 长物志·蔬果:“西北称柰,家以为脯,即今之苹婆果也…… 吴中 称花红,即名林檎,又名来禽,似柰而小,花亦可观。”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事物紺珠》:‘林檎,俗名花红,大者名沙果。’”
(2).指簪在帽上的金花和披在身上的红绸。旧时用来表示喜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县宰敬 幼谦 酒三杯,披了花红,送上了马……送出县门来。”
(3).旧指有关婚姻等喜庆事的礼物。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迎客先回至女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相守三朝五夕……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西游记》第五三回:“但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领着一队人,扛着花红表礼,凤冠花烛,招摇而过。”
(4).赏金;奖金。 明 高明 《琵琶记·再报佳期》:“终日走千遭,走得脚无毛……花红也不曾见半分毫。” 清 李渔 《巧团圆·哗嗣》:“前厅喫喜酒,就有花红送出来。” 黄谷柳 《虾球传·破碎的梦》:“ 林大哥 ,出点花红,求四方君子,如有看见,就报信找她回来。”
(5).指通缉的悬赏告示或寻人的悬赏启事。《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至于那臭丫头,既是走了,休要管他,也不必出花红寻他了。”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 广州 的事情(指起义)已闹出来了,人也捉去了,机关也封了,花红单也贴出来了。” 黄谷柳 《虾球传·破碎的梦》:“那么我明天跟你一道回 广州 去,帮你随街随路写贴花红,做妥我就回 东莞 乡下去。”
(6).即红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问他一年分多少花红,他説:‘説不定的,生意好的年分,可以分六七十元。’” 巴金 《砂丁》结尾:“师爷分到花红,就寄给家里的老婆。”参见“ 红利 ”。
《漢語大詞典》:红利(紅利)
指企业分给股东的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或分给职工的额外报酬。红利没有定率,视利润多寡而定。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 马老先生 可以算作股东,什么事不用管,专等分红利。”
《漢語大詞典》:弹冠(彈冠)
(1).弹去冠上的灰尘;整冠。《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注:“拂土芥也。”
(2).多用以表示喜庆或敬肃等。 宋 苏轼 《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今日散幽忧,弹冠及新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予乃弹冠拭目,拜而窥之,宿素志心,於是併遂。”
(3).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内无 金 张 之援,外乏弹冠之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唐 襄阳 孟浩然 ,与 李太白 交游。 玄宗 徵 李 入翰林。 孟 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久无消息,乃入京謁之。” 王闿运 《上曾总督书》:“故人朝升而良友弹冠,时相夕贬而党与并空。”
(4).指为官。 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宋 陆游 《忆昔》诗:“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参见“ 弹冠相庆 ”。
《漢語大詞典》:弹冠相庆(彈冠相慶)
汉书·王吉传:“ 吉 与 贡禹 为友,世称‘ 王阳 在位, 贡公 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 王吉 ( 王阳 )、 贡禹 友善, 王吉 做官, 贡禹 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 宋 苏洵 《管仲论》:“一日无 仲 ,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以视夫身仕兴朝,弹冠相庆者,固不同。” 蒋光慈 《乡情集·乡情》诗:“农民协会封闭了,豪绅们又重新弹冠相庆。”
分類:友善
《漢語大詞典》:爆竹
(1).古时在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驱除山鬼瘟神,谓之“爆竹”。火药发明后以多层纸密卷火药,接以引线,燃之使爆炸发声,亦称为“爆竹”。也叫“爆仗”、“炮仗”。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 唐 刘禹锡 《畬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 宋 王安石 《元旦》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游览既毕,宴於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靂声。”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 中国 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2).供燃爆用之竹。 唐 元稹 《生春》诗之十三:“乱骑残爆竹,争唾小旋风。” 清 戴名世 《游吼山记》:“从者试烧爆竹取声,水激石怒,天地若裂。”
《漢語大詞典》:燕喜
(1).宴饮喜乐。《诗·小雅·六月》:“ 吉甫 燕喜,既多受祉。” 朱熹 集传:“此言 吉甫 燕饮喜乐,多受福祉。” 唐 柳宗元 《送班孝廉擢第归东川觐省序》:“今又将亟驾省謁,从容燕喜,是又可歌也。”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当此千秩大庆,百福俱全,正该燕喜开怀,缘何却生烦恼?”亦指欢喜。《宋史·乐志七》:“珪币告虔,神灵燕喜。”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你若是到七月七,那其间乞巧的,将你做一家儿燕喜;你可便显神通,百事依随。” 王季思 等注:“燕喜,欢喜。”
(2).喜庆之宴。梁书·贺琛传:“夫食方丈於前,所甘一味。今之燕喜,相竞夸豪,积果如山岳,列肴同綺绣。” 宋 王禹偁 《大阅赋》:“还北闕,御 东华 ,燕喜斯备,庆赏有加。” 清 朱彝尊 《〈感旧集〉序》:“先生仕为郎,一时巖廊翰苑,朝会燕喜,应制投赠之作,咸乐得先生甄综之。”
《漢語大詞典》:庆云(慶雲)
(1).五色云。古人以为喜庆、吉祥之气。列子·汤问:“庆云浮,甘露降。”汉书·天文志:“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萧轮囷,是谓庆云。庆云见,喜气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见了祥瑞一十二种…… 河 出图, 洛 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凤凰集,麒麟游,蓂荚发,芝草生,海无波, 黄河 清。”
(2).喻显位。《楚辞·王褒〈九怀·思忠〉》:“贞枝抑兮枯槁,枉车登兮庆云。” 王逸 注:“庆云,喻尊显也。”
(3).喻君上或长辈。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是以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矜愚爱能者,慈父之恩也。”文选·潘岳〈寡妇赋〉:“承庆云之光覆,荷君子之惠渥。” 李善 注:“庆云,喻父母也。”
《漢語大詞典》:家庆(家慶)
(1).指家中的喜庆之事。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 大统 十六年,册授 永安郡 君,妇以夫尊,亲由子贵,朝章家庆,兼而有之。”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皇帝哀册文》:“我皇诞圣,应此家庆。”
(2).“ 拜家庆 ”的省称。古时指久别归家拜见亲长。 唐 卢象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兼赋是诗》之一:“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邇。”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死别多应梦里逢,谩劳孝妇写遗踪,可怜不得图家庆,辜负丹青泣画工。”参见“ 拜家庆 ”。
(3).父母生日亦称为家庆。
《漢語大詞典》:拜家庆(拜家慶)
亦作“ 拜庆 ”。 久别归家省亲。 唐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明朝拜家庆,须著 老莱 衣。” 宋 梅尧臣 《送舍弟正臣赴都》:“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 唐 人与亲别而復归,谓之拜家庆。”
分類:久别省亲
《漢語大詞典》:知客
(1).佛寺中专管接待宾客的僧人。又称典客、典宾。 唐 怀海 敕修百丈清规·两序章:“知客,执典宾客。”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庐山僧鬼》:“僧 闻修 ,姓 陈氏 ,行脚至 庐山 ……乃入路侧一小刹求宿,知客曰,略无闲房,唯僧堂颇洁。”《水浒传》第六回:“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寺里有方丈,是专门只管清修……顶阔的是知客,专管应酬客人以及同各衙门来往。”
(2).旧时办理婚丧喜庆等事专管接待宾客的人。又称知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不一会, 继之 请的几位知客,都衣冠到了。”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二章:“就由那位表叔担任了赞礼和知客。”参见“ 知宾 ”。
(3).旧时宫中女官名。新五代史·晋出帝皇后冯氏传:“后既立,专内宠,封拜宫官尚宫、知客等皆为郡夫人。”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王怒,命内知客鞫其事。”
《漢語大詞典》:知宾(知賓)
犹知客。《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合家掛孝,受弔念经,请知宾管事,请秀才襄礼。”京剧《将相和》第四场:“明日我府宴请 廉 老将军 ,敢烦作一知宾,替我分神周旋,俾使满筵增辉。”参见“ 知客 ”。
《漢語大詞典》:嘉庆(嘉慶)
(1).吉祥喜庆。亦指喜庆的事。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夬》:“千懽万悦,举事为决,获受嘉庆,动作有得。” 宋 晏殊 《诉衷情》词:“世间荣贵月中人,嘉庆在今辰。” 明 吴承恩 《元寿颂》:“ 承恩 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选来都,又出公之敦喻,值兹嘉庆,良有愜於中也。”
(2).谓外出归家拜见父母。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上堂拜嘉庆,入室问何之。” 唐 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着 老莱 衣。” 唐 王维 《休假还旧业便使》诗:“上堂嘉庆毕,顾与姻亲齿。”嘉,一本作“ 家 ”。
《漢語大詞典》:积庆(積慶)
(1).指踵接而来的喜庆之事。 南朝 宋 鲍照 《皇孙诞育上表》:“东储积庆,皇孙诞育;国启昌期,民迎福运。”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家餘积庆,郡不乏贤。”
(2).谓行善积福。 唐 钱起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诗:“不悲懽乐尽,积庆在和羹。” 宋 沈遘 《文懿皇后斋文》:“恭惟 文懿皇后 积庆自先,发祥开后。”宋史·后妃传上·太祖母昭宪杜太后:“ 太祖 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漢語大詞典》:欢庆(歡慶)
(1).欢乐喜庆。 唐 李约 《岁日感怀》诗:“称觴惟有感,欢庆在儿童。”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今日这样好天气,又对着这样好景致,务要开怀畅饮,做一个欢庆会才是。” 陈毅 《昆明新年》诗:“座上总理传电讯, 北京 欢庆同 昆明 。”
(2).欢乐地庆祝。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海子边青蛙叫得正起劲,它们也为单于的胜利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