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佩琼琚(玉佩瓊琚)
(1).泛指玉制的佩饰。语出《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宋 辛弃疾 《沁园春·期思旧呼奇狮》词:“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
(2).对诗文的美称。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宋 杨万里 《跋姜春坊〈梅山诗集〉》诗:“松风涧水打牕声,玉佩琼琚触眼明。”
《漢語大詞典》:配带(配帶)
(1).配备携带。《续修大清会典·兵部·职方清吏司》:“内洋商船及鱼樵船隻,概不许配带礮械。”
(2).犹佩饰。《云南民族文学资料·十二马》:“感谢哥哥们真心实意,马儿才得配带整齐。”
《漢語大詞典》:玉壶(玉壺)
1.玉制的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寓敬老、表功之意。后汉书·杨赐传:“詔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幘綬,玉壶革带,金错鉤佩。”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谢借马表》:“玉壶遂临,叨得骏之赐。”
2. 东汉 费长房 欲求仙,见市中有老翁悬一壶卖药,市毕即跳入壶中。 费 便拜叩,随老翁入壶。但见玉堂富丽,酒食俱备。后知老翁乃神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遂用以指仙境。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五:“曷见 玄真子 ,观世玉壶中。” 宋 王沂孙 《无闷·雪景》词:“待翠管吹破苍茫,看取玉壶天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玉壶琼岛,万古愁人少。”
3.美玉制成的壶,可用以盛物。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三八:“忘却教人锁后宫,还丹失尽玉壶空。”
4.喻高洁的胸怀。 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之一:“ 洛阳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金 元好问 《赠萧炼师公弼》诗:“春风和气在眉宇,玉壶冰鑑藏胸臆。”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玉壶澄凛冽,乔岳耸嶙峋。”
5.酒壶的美称。 唐 李白 《待酒不至》诗:“玉壶繫青丝,沽酒来何迟。” 宋 辛弃疾 《感皇恩·寿范倅》词:“楼雪初晴,庭闈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 清 王士禛 《上巳辟疆招同邵潜夫陈其年修禊水绘园》诗之二:“碧琉璃上双玉壶,兰橈宛转沿春芜。”
6.铜壶滴漏的美称。 唐 李商隐 《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綺櫳,玉壶传点咽铜龙。”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 熙寧 中,予更造浑仪,并创玉壶浮漏、铜表,皆置天文院,别设官领之。”
7.喻明月。 唐 朱华 《海上生明月》诗:“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词:“凤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8.指 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诗中有“一片冰心在玉壶”句,故云。 明 何景明 《送张子之浙江》诗:“ 张子 别我吟‘玉壶’,荷花五月下江湖。”
9.园名。 宋 杨万里 《晚泊玉壶得十绝句》之十:“游尽 西湖 赏尽莲, 玉壶 落日泊楼船。” 周汝昌 注:“ 玉壶 , 南宋 御园之一,在 钱塘门 外。”
《漢語大詞典》:佩环(珮環)
(1).指玉质佩饰物。 唐 柳宗元 《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后多指妇女所佩的饰物。 宋 柳永 《柳腰轻》词:“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清 龚自珍 《梦玉人引》词:“奏记帘前,佩环听处依稀。”
(2).借指女子。 宋 姜夔 《疏影》词:“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1).玉珮。子华子·晏子问党:“出则有鸞和,动则有珮环。” 唐 常建 《古意》诗之三:“寤寐见神女,金沙鸣珮环。” 元 周文质 《寨儿令》曲:“叮,疑是珮环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移时,珮环声近,兰麝香浓,则公主至矣。”
(2).指女子。 宋 赵彦端 《南乡子·同韩子东饮汪德召新楼》词:“风露晚珊珊, 洛 下 湘 中接珮环。急把一杯相劳苦,云端;只恐冰肌亦自寒。” 清 赵翼 《题琼花观图长卷》诗:“月下珮环招不得,卷中人可 崔徽 识。”
(3).形容诗文韵调铿锵。 唐 白居易 《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答之》:“八行落泊飞云雨,五字鎗鏦动珮环。” 宋 苏轼 《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高论逼河汉,清诗鸣珮环。”
(4).比喻月亮。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诗:“空香浥路飘丝雨,重縠流云裹珮环。”
《漢語大詞典》:佩玉(珮玉)
(1).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礼记·玉藻:“君子在车,则闻鸞和之声,行则鸣佩玉。”左传·哀公二年:“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叔仪 乞粮於 鲁 人,歌佩玉而呼庚癸。” 唐 刘长卿 《游四窗》诗:“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
(2).佩带玉饰。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刘文正 ﹞真有冠冕佩玉之风。”
(1).用作佩饰之玉。大戴礼记·保傅:“下车以珮玉为度。” 唐 白居易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诗:“蹇步何堪鸣珮玉,衰容不称著朝衣。” 金 元好问 《范文正公真赞》:“朱衣玄冠,珮玉舒徐。”
(2).佩挂玉饰。 宋 张元干 《沁园春·梦与道人对歌》词:“任紆朱拖紫,围金珮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群音类选·扊扅记·梦回纪怨》:“无心翻贝叶,有梦逐桃花,珮玉衣霞,女菩萨从天下。”
(3).借指百官。 宋 陆游 《立春前四日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诗:“珮玉珊珊謁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
《漢語大詞典》:金紫
(1).见“ 金印紫綬 ”。
(2).金鱼袋及紫衣。 唐 宋 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仕五十年,一为尚书,三歷僕射,六兼大夫,五任司空,再践司徒,三居保傅,阶崇金紫,爵极国公。” 明 陆粲 《庚巳编·见报司》:“到一大官府,有金紫数辈出迎。”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七十致仕:“突而弁兮,已厠银黄之列。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
《漢語大詞典》:金印紫绶(金印紫綬)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 魏 晋 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綬。”亦作“ 金章紫綬 ”。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嬪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唐 李白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綬来相趋。”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三二:“金章紫綬选高班,每每东头近圣颜。”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惟愿取黄卷青灯,及早换金章紫綬。”亦省称“ 金紫 ”。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何可入践常伯,超补三事。紆佩金紫,光国垂勋。”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南史·江淹传:“卿年三十五,已为中书侍郎,才学如此,何忧不至尚书金紫。”
《漢語大詞典》:冠佩(冠珮)
亦作“ 冠珮 ”。
(1).指古代官吏的冠和佩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魏文帝〈游宴〉》:“月出照园中,冠珮相追随。” 宋 苏辙 《次韵姚道人》之一:“他年解冠佩,共游无边疆。”
(2).指官吏。 宋 范成大 《昼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诗:“ 汉 家 麟阁 多王侯,冠佩相望经几秋。” 清 顾炎武 《十庙》诗:“復见十庙中,冠佩齐趋蹌。”
(3).妇女用的帽子与佩饰。 元 郝经 《天赐夫人词》:“负来灯下惊鬼物,云鬢欹斜倒冠佩。”
《漢語大詞典》:金龟(金龜)
(1).黄金铸的龟纽官印。 汉 代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将军等所用。见汉官仪卷下、《汉旧仪补遗》卷上。后泛指高官之印。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金龟紫綬,以彰勋则。” 唐 卢照邻 《失群雁》诗:“金龟全写 中牟 印,玉鵠当变 莱芜 釜。” 元 萨都剌 《再赠李溉之学士》诗:“笑掷金龟上酒船,不须图像在 凌烟 。” 唐 权德舆 《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诗:“角巾华髮忽自遂,命服金龟君更与。” 明 沈鲸《双珠记·西市认母》:“珮玎咚,腰掛金龟,近天颜,谈道经幃。”
(2). 唐 代官员的一种佩饰。 唐 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袋。 武后 天授 元年,改内外官佩鱼为佩龟。三品以上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 中宗 初罢龟袋,复佩鱼。
(3).指所佩杂玩之物。 唐 李白 《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 贺公 ,於 长安 紫极宫 一见余,呼余为‘謫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 王琦 注:“金龟盖是所佩杂玩之类,非 武后 朝内外官所佩之金龟。” 明 何景明 《过寺中饮赠张元德侍御》诗:“腰下金龟在,明朝付酒壚。” 明 徐渭 《贺知章乞鉴湖一曲图》诗:“幸有双眸如 镜水 ,一逢 李白 解金龟。”
《漢語大詞典》:玉鱼(玉魚)
(1).美玉雕成的鱼形珍玩。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 贵妃 素有肉体,至夏苦热,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鱼儿於口中,盖藉其凉津沃肺也。”
(2).玉制的鱼形佩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唐时三品得服玉带:“ 宋 元丰 中剏造玉鱼,赐 嘉 岐 二王,易去金鱼不用,自此遂为亲王故事。”
(3).传说 吴 楚 七国反时, 楚 王戊 太子适朝京师,未从坐,死于 长安 ,天子敛以玉鱼一双。见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后因以“玉鱼”指殉葬品。 唐 杜甫 《诸将》诗之一:“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康熙 中,有群盗覬覦玉鱼之藏,乃种瓜墓旁,阴於团焦中穿地道。”
(4).鱼名。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诗》之三:“如鉤得贵非吾事,合向烟波为玉鱼。”自注:“ 松江 有玉鱼。”
《漢語大詞典》:珠佩(珠珮)
亦作“ 珠珮 ”。 珠玉缀成的佩饰。 南朝 梁 沈约 《脚下履》诗:“逆转珠佩响,先表绣袿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素女鸣珠珮,天人弄綵球。” 宋 徐铉 《杂歌辞》之五:“拂匣收珠佩,迴灯拭薄妆。” 明 杨慎 《玉台体》诗之四:“珠佩双皋冷,罗裙十里香。”
分類:珠玉佩饰
《漢語大詞典》:佩服(珮服)
(1).佩带;佩挂。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有寳玉於是,俗人投之, 卞和 佩服,孰是孰非,可信者谁。” 唐 白居易 《唐银青光禄大夫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公﹞自武骑尉累勋至上柱国,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旋食而庙嚮祖考。” 宋 司马光 《和钱君倚日本刀歌》:“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祅凶。”
(2).铭记;牢记。 南朝 梁 刘孝威 《谢晋安王赐婚钱启》:“曲降隆慈,俯垂珍锡……佩服宠灵,殞越非报。”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人各有偏,非见彻克尽所不能免。此诚至论,佩服不敢忘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廿一经》:“庶学者诵习佩服既久,於训詁名物制度之昭显,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瞭若指掌。”
(3).犹言遵循。 唐 白居易 《祭李侍郎文》:“代重名义,公能佩服。德润行羶,温温郁郁。” 宋 朱熹 朱子语类卷一一四:“久侍师席,今将告违。气质偏蔽,不能自知。尚望赐以一言,使终身知所佩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宰相对联》:“庭训尚存,老去敢忘佩服;国恩未报,归来犹抱慙惶。”
(4).亦作“ 佩伏 ”。钦佩;信服。 唐 杜甫 《湘江宴饯斐二端公赴道州》诗:“鄙人奉末眷,佩服自早年。”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前日承见赐诗説,极其佩服。” 苏曼殊 《与高天梅书》:“大著精妙无伦,佩伏佩伏。”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四凤 是个好女孩子,她背地总是很佩服您,敬重您的。”
(1).有佩饰的衣服。 清 黄鷟来 《题抱阳山人归隐图》诗:“矫矫高世士,珮服何巍然;壮志吞沧溟,举手迴璣璇。”
(2).犹佩服,服膺不忘。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公讳 瑶 ,下车之后,便尽创规、革故、干事之谋,可谓珮服忠义,砥礪廉平。”
《漢語大詞典》:琼佩(瓊珮)
亦作“ 琼珮 ”。 玉制的佩饰。《楚辞·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金雀垂藻翘,琼珮结瑶璠。” 唐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阴深灵气静凝美,的砾龙綃杂琼珮。” 清 黄鷟来 《冯公泽先生招看红梅漫成长句》:“又疑帝子列华宴,霞裾琼珮光参错。”
分類:玉制佩饰
《漢語大詞典》:定情
东汉 繁钦《定情诗》叙述一女子把佩饰送给情人,以示情意。后遂将男女互赠信物,表示爱情忠贞不渝,称为“定情”。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以金釵鈿合以固之。” 唐 元稹 《莺莺传》:“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復明侍巾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玉公子》:“公子撝谦特甚,及定情合好,如鼓瑟琴。”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单于啊,(抚摸着合欢被)这床合欢被是我送给你的定情之物;它,轻得没有声音,象雪花落下,寸心暖,广宇温。”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四场:“ 李香君 跟 侯朝宗 定情的第二天早晨,天晴气朗。”
《漢語大詞典》:佩兰(佩蘭)
佩系兰草。以兰草为佩饰,表示志趣高洁。语出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朗鉴谅不远,佩兰永芬芳。”
《漢語大詞典》:委佩(委珮)
亦作“ 委珮 ”。
(1).恭敬貌。谓俯身行礼时佩饰拖垂至地。语出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 郑玄 注:“君臣俛仰之节,倚谓附於身,小俛则垂,大俛则委於地。”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乃遽衣促盥,竭虑涤想。委佩低簪,持簿叩顙而言。”佩,一本作“ 珮 ”。
(2).指下垂的佩玉。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霏霏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元 柳贯 《送李士弘侍读摄祠王屋》诗:“林光忽与升烟合,云气初承委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