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唱高
 
唱高和寡
    
巴歌
  
巴音
 
曲高
     
郢律
   
郢篇
     
难和曲
  
雪满琴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战国策·宋玉《对楚王问》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唐。李周翰注:「《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

简释

巴人:指较俗的作品,或指民歌。唐权德舆《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墅即事书情奉献兼呈李裴相公》:“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

巴歌:指通俗化的作品。唐孟浩然《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秋人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曲高:喻指作品或言论因格调高雅而难于被人赏识。唐张说《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郢歌:指高雅的作品。唐张九龄《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例句

郢曲思朋执,轻纱画胜游。 于濆 和绵州于中丞越王作二首

白头老尹三川上,双和阳春喜复惊。 令狐楚 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见寄之作

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储光羲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春女颜如玉,怨歌阳春曲。 刘希夷 春女行

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雒客扶风邬。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刘禹锡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白雪和难成,沧波意空托。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 刘长卿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

巴曲谁堪听,秦台自有情。 刘长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书事寄上

皇恩自抱丹心报,清颂谁将白雪酬。 吴融 闻李翰林游池上有寄

更许穷荒谷,追歌白雪前。 吕温 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时西蕃使回。奉命追和)

醉来拔剑歌,字字皆阳春。 唐彦谦 樊登见寄四首之一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 孟浩然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 孟浩然 和张二自稂县还途中遇雪

谬承巴里和,非敢应同声。 孟浩然 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坐听白雪唱,翻入棹歌中。 孟浩然 秋日陪(一作和。题上无秋日二字)李侍御渡松滋江

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孟浩然 送崔遏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孟郊 送崔爽之湖南

大有好笑事,略陈三五个。巴歌唱者多,白雪无人和。 寒山 诗三百三首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岑参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

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张九龄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

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 张九龄 酬王六寒朝见贻

白雪无人唱,沧洲尽日闲。 张乔 郢州即事

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更许下才听白雪,一枝今过郤诜荣。 张道符 和主司王起

几年白雪无人唱,今日唯君上雪楼。 徐凝 送沈亚之赴郢掾

谢守来吟才更逸,郢词先至彩毫端。 方干 叙雪献员外

遍请玉容歌白雪,高烧红蜡照朱衣。 方干 陪李郎中夜宴(晏)

三展蜀笺皆郢曲,我心珍重甚琼瑶。 施肩吾 酬同秀才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

调高非郢雪,思静碍箕瓢。 李咸用 览文僧卷

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郢雪时飘扬。 李咸用 送人

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李商隐 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 李商隐 喜雪

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 李商隐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隐忍阳城笑,喧传郢市歌。 李商隐 镜槛

郢中吟白雪,梁上绕飞尘。 李峤

应知郢上曲,高唱出东堂。 李损之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李白 古风

郢客吟白雪,遗向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为谁传。 李白 古风之二十一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春。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巫山赋采云,郢路歌白雪。 李白 感遇四首之四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李白 淮海对雪赠傅霭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李白 秋登巴陵望洞庭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一本此下有院内二字)诸学士

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 李白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盈手入怀皆不见,阳春曲丽转难酬。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唱高人不和,此去泪难收。 李端 送潘述宏词下第归江外

吟君白雪唱,惭愧巴人肠。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庶期白雪调,一奏惊凡聋。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

掷笔落郢曲,巴人不能酬。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彩毫飞白云,不减郢中篇。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送君扬楫去,愁绝郢城篇。 李群玉 送郑京昭之云安

莫道声容远,长歌白雪词。 李骘 读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三首

清论畅玄言,雅琴飞白雪。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唱高知和寡,小子斐然狂。 杜牧 奉(一作春)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因酬郢中律,霜鬓数茎新。 杜荀鹤 和高秘书早春对雪登楼见寄之什

搜奇缀韵和阳春,文章不是人间语。 杨嗣复 赠毛仙翁

兴逸何妨寻剡客,唱高还肯寄巴人。 杨巨源 奉酬端公春雪见寄

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杨巨源 早朝

懦夫仰高节,下里继阳春。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襄城非牧竖,楚国有巴人。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

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 权德舆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千年郢曲后,复此闻阳春。 权德舆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 权德舆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墅即事书情奉献兼呈李裴相公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权德舆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相公中书相公

雄词封禅草,丽句阳春曲。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

莫言白雪少人听,高调都难称俗情。 汪遵(一作遒) 郢中

白雪调歌响,清风乐舞雩。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并序)

欲和关山意,巴歌调更哀。 温会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长跪读书心暂缓,短章投我曲何高。 独孤及 喜辱韩十四郎中书兼封近诗示代书题赠

华筵重处宗盟地,白雪飞时郢曲春。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一作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鱼)

遥仰高峰看白雪,多惭属和意屏营。 王甚夷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

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 皎然 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鹡鸰峰兰若见怀

身当青山秀,文体多郢声。 皎然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一首

新声殊激楚,丽句同歌郢。 皎然 答俞校书冬夜

是夜巴歌应金石,岂殊萤影对清光。 卢纶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草奏风生笔,筵开雪满琴。 卢纶 题金吾郭将军石伏茅堂

忽报阳春曲,纵横恨不如。 窦常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疏讲青龙归禁苑,歌抄白雪乞梨园。 章孝标 蜀中赠广上人

近日篇章欺白雪,早年词赋得黄金。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

闲吟寡和曲,庭叶渐纷纷。 耿湋 酬张少尹秋日凤翔西郊见寄

今日谢庭飞白雪,巴歌不复旧阳春。 薛涛 酬文使君

姑峰映仙质,郢路杂歌尘。 许敬宗 奉和喜雪应制

布令滕王阁,裁诗郢客楼。 许浑 江西郑常侍赴镇之日有寄因酬和

郢歌莫问青山吏,鱼在深池鸟在笼。 许浑 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

还似郢中歌一曲,夜来春雪照西楼。 许浑 酬江西卢端公兰口阻风见寄之什

遥思郢中曲,句句出冰壶。 贯休 夜对雪寄杜使君

曲高惭和者,惆怅闭寒城。 郎士元 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

定笑巴歌拙,还参丽曲馀。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蓬莱紫气温如玉,唯予知尔阳春曲。 钱起 山中寄时校书

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 钱起 紫参歌

初见歌阳春,韶光变枯木。 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

谁知绝唱后,更有难和曲。 钱起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

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韦应物 简卢陟

铮鏦闻郢唱,次第发巴音。 韦庄 三用韵

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韦庄 对酒赋(一作赠)友人

雅曲终难和,徒自奏巴人。 骆宾王 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骆宾王 蓬莱镇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骆宾王 咏雪

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 高适 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境。 高适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高适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白雪正如此,青云无自疑。 高适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高适 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

高才擅白雪,逸翰怀青霄。 高适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阳春和已寡,扣寂竟徒然。 魏奉古 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之作

唯有阳春曲,永播清玉德。 鲍溶 悼豆卢策先辈

独唱郢中雪,还游天际霞。 鲍溶 送僧东游

一轴郢人歌处雪,两重朱氏著来衣。 黄滔 翁文尧员外拥册礼之归一路有诗名昼锦集先将寄示因书五十六字

阳春唱后应无曲,明月圆来别是珠。 黄滔 酬杨学士

药中求见黄芽易,诗里思闻白雪难。 齐己 寄曹松

郢唱转高谁敢和,巴歌相顾自销声。 齐己 对雪寄荆幕知己

愧把黄梅偈,曾酬白雪才。 齐己 谢王拾遗见访兼寄篇什

典故
唱黄鸡
 
玲珑曲
 
白发唱黄鸡
 
白发黄鸡
 
黄鸡唱日
 
黄鸡白日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五〈醉歌〉【案:示伎人商玲珑。】
罢胡琴,掩秦瑟。玲珑再拜歌初毕。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典故
庭花遗曲
  
歌玉树
 
玉树唱
 
璧月琼枝
 
璧月琼树
 
琼枝璧月

相关人物
陈叔宝(陈后主)


《陈书》卷七〈皇后列传〉~32~
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词,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哥之,分部迭进,持以相乐。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指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也。其略曰:「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

例句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刘禹锡 金陵五题并序台城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 金陵怀古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包佶 再过金陵

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司空图 南北史感遇十首之五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之二

可道新声是亡国,且贪惆怅后庭花。 吴融 水调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李白 月夜金陵怀古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典故
一曲清歌留住半窗云
 
一声珠唱驻行云
 
不放行云飞过
 
入行云
 
唱歌云欲聚
 
林木激越
 
林木馀声
 
歌入青云
 
歌管停云
 
歌声遏断
 
歌莫放行云
  
清唱云不去
 
清歌驻云
 
留住行云
 
留云歌
 
秦讴
  
穿云衢
 
绕行云
 
声入青云
 
声拂行云
 
声振林杪
 
声绕碧山晚云留
 
听歌云断
 
行云驻
 
遏彩云
    
遏云妙响
  
云不去
 
云不度
 
云定
 
云欲断
 
云为歌声不忍行
 
云绕扇
 
云表歌云遏
 
响遏珠尘
  
飞云驻
  
相关人物
秦青
 
薛谭


《列子》卷五《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

简释

遏云歌:喻指歌声优美动听。唐罗隐《春思》:”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例句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翠帽珠篇斗丝管,一弹一奏云欲断。 崔颢 卢姬篇

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彩云仙。 戎昱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响发行云驻,声随子夜新。 李峤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李白 南都行

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 杜牧 赠沈学士张歌人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杜甫 听杨氏歌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权德舆 三妇诗

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王起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罗隐 春思

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 顾况

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 高骈 赠歌者二首之一

典故
千里骊歌
 
唱骊歌
  
王式悔轻来
 
王式本不来
 
门外骊歌
   
骊歌促别
 
骊歌送行
  
骊驹催
 
骊驹催客
 
骊驹在门
 
骊驹曲

相关人物
王式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列传·王式〉~360~
王式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也。事免中徐公及许生。式为昌邑王师。昭帝崩,昌邑王嗣立,以行淫乱废,昌邑群臣皆下狱诛,唯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以数谏减死论。式系狱当死,治事使者责问曰:「师何以亡谏书?」式对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也。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使者以闻,亦得减死论,归家不教授。山阳张长安幼君先事式,后东平唐长宾、沛褚少孙亦来事式,问经数篇,式谢曰:「闻之于师俱是矣,自润色之。」不肯复授。唐生、褚生应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试诵说,有法,疑者丘盖不言。诸博士惊问何师,对曰事式。皆素闻其贤,共荐式。诏除下为博士。式徵来,衣博士衣而不冠,曰:「刑馀之人,何宜复充礼官?」既至,止舍中,会诸大夫博士,共持酒肉劳式,皆注意高仰之。博士江公世为鲁诗宗,至江公著孝经说,心嫉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式曰:「闻之于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今日诸君为主人,日尚早,未可也。」江翁曰:「经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礼。」江翁曰:「何狗曲也!」式耻之,阳醉逿地。式客罢,让诸生曰:「我本不欲来,诸生彊劝我,竟为竖子所辱!」遂谢病免归,终于家。唐·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文颍曰:「其辞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也。」
《乐府诗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辞·相和曲下·陌上桑三解〉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二解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馀。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例句

宾筵未半醉,骊歌不用催。 于态宁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

一曲骊歌两行泪,更知何处再逢君。 方干 衢州别李秀才

二十中郎未足希,骊驹先自有光辉。 李商隐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李白 灞陵行送别

相逢只恨相知晚,一曲骊歌又几年。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居人下珠泪,宾御促骊歌。 杨炯 送郑州周司空

雕尾扇张金缕高,碎铃素拂骊驹豪。 温庭筠 雉场歌

典故
仰天击缶
 
唱呜呜
 
唱莫乌乌
 
击缶呼天
 
击缶歌
 
击缶歌呜呜
 
击缶鸣鸣
 
歌余耳热
 
歌秦缶
  
乌乌歌霸
 
耳熟酒酣
 
耳热歌
 
葛呜呜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列传·杨敞·(子)杨恽〉~2894~
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岁馀,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晻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报会宗书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卬,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唐·颜师古注:「李斯上书云:『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呼乌乌快耳者,真秦声也。』是关中旧有此曲也。」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2543~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閒、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典故
唱扊扅
  
炊扊扅
 
扊扅炊
 
记扊扅
 
赋扊扅


《颜氏家训》卷六〈书證〉~434~
古乐府歌百里奚词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吹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吹」当作炊煮之「炊」。案:蔡邕月令章句曰:「键,关牡也,所以止扉,或谓之剡移。」然则当时贫困,并以门牡木作薪炊耳。声类作扊,又或作扂。
《风俗通义校注·佚文·情遇》~592~
百里奚为秦相,堂上作乐,所赁浣妇,自言知音,呼之,搏髀援琴,抚弦而歌者三。其一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其二曰:「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其三曰:「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藜,扼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问之,乃其故妻,还为夫妇也。
典故
唱予和汝


《毛诗正义》卷四之三〈国风·郑风·萚兮〉~72~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汉·毛亨传:「叔伯,言群臣长幼也。君倡臣和也。」东汉·郑玄笺云:「叔伯,群臣相谓也。群臣无其君而行,自以强弱相服,女倡矣,我则将和之。言此者,刺其自专也。」
典故
一声尘落
 
尘落
 
尘起
 
梁上动
  
梁尘落
 
梁州声歇
 
梁绕飞尘
  
画梁尘
 
绕梁尘
 
闻歌自飞
 
轻尘落雕梁
 
动梁埃
 
唱梁尘
 
尘起歌终
 
梁下轻尘
 
梁尘霏霏
  
梁尘惊
 
歌动梁尘
 
歌扬尘
 
歌筵尘
 
歌筵起尘
 
清歌梁尘
 
清歌落范尘
 
画梁尘起
 
听歌梁上动
 
薄梁尘
 
避梁尘
  
飞梁尘

相关人物
虞公


《昭明文选》卷三十〈诗庚·杂拟上·拟古诗十二首·拟东城一何高〉~429~
西山何其峻?曾曲郁崔嵬。零露弥天坠,蕙叶凭林衰。寒暑相因袭,时逝忽如颓。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曷为牵世务,中心若有违?京洛多妖丽,玉颜侔琼蕤。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思为河曲鸟,双游丰水湄。唐·李贤注引《七略》曰:「汉兴,鲁人虞公善雅歌,发声尽动梁上尘。」
《艺文类聚》卷四十三〈乐部三·歌〉~77~
《别录》曰:有丽人歌赋,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西京杂记》卷四~085~2~
东方生善啸,每曼声长啸,辄尘落帽。

例句

忽惊尘起处,疑是有风来。 于武陵 王将军宅夜听歌

舞席皆回雪,歌筵暗送尘。 公乘亿 春风扇微和

罗帐香微冷锦裀,歌声永绝想梁尘。 刘沧 代友人悼姬

舞席歌尘空岁月,宫花春草满池塘。 刘沧 望未央宫

舞转轻轻雪,歌霏漠漠尘。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之二

落尽梁尘肠不断,九原谁报小怜知。 吴融 闻歌

一楼春雪和尘落,午夜寒泉带雨流。 崔珏 和人听歌

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崔珏 和人听歌

独怜范甑下,思绕画梁飞。 张说 咏尘

郢中吟白雪,梁上绕飞尘。 李峤

贝叶欲翻迷锦字,梵声初学误梁尘。 杨郇作 送妓人出家

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 郑谷 蜡烛

别有知音调,闻歌应自飞。 骆宾王 咏尘

听歌梁上动,应律管中飞。 骆宾王 咏尘灰

典故 
刀环有约
 
刀环泣
 
刀环泪
 
刀环约
 
刀环视
  
刀头飞镜
 
唱刀环
 
问刀头
 
梦刀环
 
梦刀头
 
大刀折
  
寄刀环
 
寄刀头
 
折大刀
 
明月揽刀环
 
望刀头
 
盼刀环
 
破镜刀环
 
破镜飞
 
视刀环
 
解刀环
 
咏大刀
 
赋刀环
 
雪窖刀环
 
飞明镜
 
飞破镜

相关人物
任立政
 
李陵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李广·(孙)李陵〉~2458~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八~4~
古乐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藁砧,鈇也,问夫何在。重山,出字,夫出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何时还也。破镜飞上天,月半还也。如李义山「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宋子京「曾损归书凭鲤尾,莫令残月误刀头。」俱用此事云。

简释

刀环有约:环、还谐音,用以咏思乡之情。清尤侗《挽叶元礼台人三首》之二:“刀环有约劳恩妇,剑铁无家泣老亲。”


例句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宋之问 望月有怀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常建 塞上曲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康庭芝 咏月

藁砧刀头未有期,攀条拭泪坐相思。 徐彦伯 芳树

怪来频起咏刀头,枫叶枝边一夕秋。 施肩吾 送裴秀才归淮南

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 李商隐 拟意

破镜徒相问,刀头恐隔年。 李群玉 初月二首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之一

夜闻汉使归,独向刀环泣。 王昌龄 从军行二首

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赵嘏 洞庭寄所思

别马连嘶出御沟,家人几夜望刀头。 钱起 送崔校书从军

东城跃紫骝,西路大刀头。 韩翃 送刘侍御赴令公行营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高适 入昌松东界山行

赠君从此去,何日大刀头。 高适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典故   
党家人笑


《苏轼诗集》卷四十七〈赵成伯家有丽人,仆忝乡人,不肯开樽,徒吟春雪美句,次韵一笑〉
绣帘朱户未曾开,谁见梅花落镜台。试问高吟三十韵,何如低唱两三杯。莫言衰鬓聊相映,须得纤腰与共回。知道文君隔青琐,梁园赋客肯言才。
《宋稗类钞》卷四〈豪旷〉~46~
陶学士谷,买得党太尉故妓。取雪水烹团茶,谓妓曰:「党家应不识此。」妓曰:「彼粗人,安得有此。但能销金帐下,浅酌低唱,饮羊羔美酒耳。」陶愧其言。
典故
独唱何须和

相关人物
宋玉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对问·对楚王问〉~999~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鴳,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崙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苏轼诗集》卷四〈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馈〉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富人事华靡,䌽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典故
三日响
 
梁上歌声绕
 
歌从雍门学
  
歌绕夜梁
 
歌声梁上浮
 
歌响拂雕梁
 
清歌绕飞梁
 
绕尘梁
   
绕梁唱
  
绕栋宇
  
绕红梁
 
声飞梁
 
送曲韩娥
  
韩娥音
 
馀声三日飞
 
相关人物
薛谭
 
韩娥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7~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简释

余音绕梁:喻指歌声宛转悠扬。唐孙觌《长乐寺》:“雍门已陈迹,余音空绕梁。”

韩娥:泛指歌女。唐贯休《酷吏词》:“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


例句

万梭为一素,世重韩娥色。 于濆 织素谣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于濆 里中女

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崔涂

不是楚词询宋玉,巴歌犹掩绕梁声。 汪遵 郢中

敧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

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 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潺湲陇水听难尽,并觉风沙绕杏梁。 羊士谔 夜听琵琶三首

典故
牙板唱
  
轻拍红牙


《吹箭续录》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典故 
吴儿木肠
  
小海讴
 
心情同木石
 
扣弦歌
  
扣舷歌
 
扣舷而歌
 
木作肠
  
木石笑吴儿
 
木肠儿
 
脚敲两舷
 
船舷悲唱

相关人物
夏统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夏统〉
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骈填,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而问之,统初不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充使问其土地风俗,统曰:「其人循循,犹有大禹之遗风,太伯之义让,严遵之抗志,黄公之高节。」又问:「卿居海滨,颇能随水戏乎?」答曰:「可。」统乃操柂正橹,折旋中流,……统曰:「先公惟寓稽山,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百姓感咏,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贞顺之德过越梁宋,其父堕江不得尸,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便投水而死,父子丧尸,后乃俱出,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统于是以足叩船,引声喉啭,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水嗽天,云雨响集,叱吒欢呼,雷电昼冥,集气长啸,沙尘烟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歌之声,便髣髴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即谓伯姬高行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因而谢之,遂命建朱旗,举幡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吹乱作,胡葭长鸣,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统归会稽,竟不知所终。

例句

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國語辭典》:下里  拼音:xià lǐ
1.乡野,偏僻的地方。汉。刘向《说苑。卷一四。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孙叔敖。」《旧五代史。卷八八。晋书。景延广传》:「时延广在军,母凶问之,……,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2.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参见「下里巴人」条。《文选。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一○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堪入耳。」
3.地下黄泉。《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茂陵富人焦氏、贾氏,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國語辭典》:下里(下裡)  拼音:xià lǐ
与数字连用,表示方位或地方。宋。姚述尧洞仙歌。金风玉露〉词:「念岁岁年年,今夕之前,两下里,千山万水。」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八下里胡论告、恶商量,做夫妻久想,莫要十指望便身亡。」
《國語辭典》:下里巴人  拼音:xià lǐ bā rén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歧路灯》第一○回:「谭、娄纯正儒者,那得意于下里巴人。」也作「巴人调」、「巴人下里」、「东野巴人」。
《漢語大詞典》:寡和
能唱和的人很少。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三:“是以南 荆 有寡和之歌,东野有不释之辩。”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满空飞舞应为瑞,寡和高歌只自娱。”
分類:唱和
《國語辭典》:巴人  拼音:bā rén
1.巴州地方人氏。《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诗:「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2.鄙俗野者或野夫。《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
3.巴州地方的民谣。参见「下里巴人」条。《文选。张协。杂诗》:「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分類:古曲名
《國語辭典》:下里巴人  拼音:xià lǐ bā rén
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后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歧路灯》第一○回:「谭、娄纯正儒者,那得意于下里巴人。」也作「巴人调」、「巴人下里」、「东野巴人」。
《漢語大詞典》:巴曲
巴 地民间歌曲。 唐 杜甫 《社日》诗:“南翁 巴 曲醉,北雁塞声微。” 唐 白居易 《发白狗峡》诗:“ 巴 曲春全尽, 巫 阳雨半收。”
《漢語大詞典》:巴里
“巴人下里”之省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巴里之曲,有厪圣怀,皆微臣之罪也。”参见“ 巴人下里 ”。
分類:巴里
《國語辭典》:巴人下里  拼音:bā rén xià lǐ
俚俗的歌曲。参见「下里巴人」条。南朝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國語辭典》:曲高和寡  拼音:qǔ gāo hè guǎ
曲调愈高深,则能与之唱和者愈少。语本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知音难求或作品艰深高妙,赏识者很少。汉。阮瑀 筝赋:「曲高和寡,妙妓虽工,伯牙能琴,于兹为朦。」《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靓云,从没有人说起逸云,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國語辭典》:白雪  拼音:bái xuě
1.白色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2.形容人肌肤洁白细致。东周战国。宋玉 神女赋:「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3.道家炼丹之术,常称水银为「白雪」。《西游记》第一七回:「讲的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4.乐曲名。参见「阳春白雪」条。
《漢語大詞典》:郢唱
格调高雅的诗文。 五代 齐己 《对雪寄荆幕知己》诗:“ 郢 唱转高谁敢和, 巴 歌相顾自销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三用韵》:“錚鏦闻 郢 唱,次第发 巴 音。” 明 陈子龙 《嘉靖五子诗·李于麟》:“感此 郢 唱稀,伤彼 楚 工惑。”亦作“ 郢中唱 ”。 唐 张九龄 《九月九日登龙山》:“且泛篱下菊,还聆 郢中 唱。”参见“ 郢曲 ”。
《漢語大詞典》:郢曲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分類:乐曲
《漢語大詞典》:郢客
(1).指歌手、诗人。 唐 姚合 《咏雪》:“飞随 郢 客歌声远,散逐宫娥舞袖迴。” 明 李东阳 《寿祭酒罗先生七十次所寄韵》之二:“ 郢 客高词渐寡和, 杜陵 新赠怯轻为。”亦特指诗人 屈原 。 清 赵与楩 《九日杂咏》:“寒食弔 之推 ,端阳悲 郢 客。”
(2).借指格调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宋 刘克庄 《最高楼·再题周登乐府》词:“八音相应谐韶乐,一声未了落梁尘。笑而今,轻 郢 客,重《巴人》。”
《漢語大詞典》:郢曲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
分類:乐曲
《漢語大詞典》:郢歌
指高雅的诗文。 唐 许浑 《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诗:“ 郢 歌莫问青山吏,鱼在深池鸟在笼。” 元 揭傒斯 《病中初度次韵奉酬并呈诸君子》:“ 郢 歌追《白雪》, 汉 赋愜《长杨》。” 清 潘其灿 《癸卯岁暮感怀》诗:“ 郢 歌《白雪》谁怜寡, 蜀 道青天始信难。”
分類:高雅诗文
《漢語大詞典》:郢声(郢聲)
对他人诗文的美称。 唐 皎然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诗:“身当 青山 秀,文体多 郢 声。”
《漢語大詞典》:郢词(郢詞)
见“ 郢中词 ”。
《漢語大詞典》:郢中词(郢中詞)
美称他人的辞章。 唐 张九龄 《酬王六寒朝见贻》诗:“渔为江上曲,雪作 郢中 词。” 宋 谢薖 《浣溪沙·陈虚中席上和李商老雪》词:“赋丽谁为 梁 苑 客,调高难和 郢中 词。” 明 高启 《与诸公饮绿茗园》诗:“诗流 洛下 咏,歌艷 郢中 词。”亦作“ 郢词 ”。 唐 方干 《叙雪献员外》:“ 谢 守来吟才更逸, 郢 词先至彩毫端。”
分類:他人辞章
《漢語大詞典》:郢雪
见“ 郢中白雪 ”。
《漢語大詞典》:郢中白雪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答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唐 李白 《白紵辞》之二:“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 《白雪》且莫吟。” 清 邵岷 《长歌留别江汉诸同学》:“ 郢中 《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亦省作“ 郢中雪 ”、“ 郢雪 ”。 唐 鲍溶 《送僧东游》:“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唐 李咸用 《送人》:“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 郢 《雪》时飘扬。” 宋 邓剡 《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词:“ 郢 《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 明 杨慎 《立春咏瓶梅》:“情惹 阳 云梦,歌成 郢 《雪》才。”
《國語辭典》:阳春(陽春)  拼音:yáng chūn
1.温暖的春天。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西游记》第三七回:「又遇著阳春天气,红杏夭桃,开花绽蕊,家家士女,处处王孙,俱去游春赏玩。」
2.形容无添加物或配件。如:「阳春面」、「阳春车」。
3.称颂惠爱百姓的政治。参见「有脚阳春」条。
4.俗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
5.乐曲名。参见「阳春白雪」条。
《國語辭典》:阳春白雪(陽春白雪)  拼音:yáng chūn bái xuě
1.乐曲名:(1)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阳春〉和〈白雪〉是两首乐曲。(2)〈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琵琶大曲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的表现手法和演奏风格。最早见于浦东派鞠士林传抄的琵琶谱,名为《六板》,其后发展成不同版本,后人称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新谱》、沈浩初《养正轩琵琶谱》整理的10段与12段乐谱为《大阳春》;汪煜庭所传的7段乐谱为《小阳春》。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阳春白雪〉是7段的《小阳春》。乐曲以活泼、新颖的旋律和稍快而有力的节奏,描绘大地回春、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2.书名:(1)宋赵闻礼撰,八卷,外集一卷。共搜录宋代不传之作品,约二百馀家。(2)元杨朝英编撰。全名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前后集各分五卷,词曲兼收,尤多元人散曲中的小令、套数。
3.比喻精深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东周战国。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漢語大詞典》:雪唱
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后用“雪唱”指高雅的歌声。 唐 孟郊 《送崔爽之湖南》诗:“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唐 崔轩 《和主司王起》:“共仰莲峰听雪唱,欲賡仙曲意怔营。” 五代 齐己 《谢孙郎中寄示》诗:“久伤琴丧人亡后,忽有云和雪唱同。”
分類:高雅歌声
《國語辭典》:后庭花(後庭花)  拼音:hòu tíng huā
1.词牌名。原为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词的简称,后为唐教坊曲名。因其词轻荡,歌声哀怨,且为亡国之音,故后以喻亡国之音。唐。杜牧 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金。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地〉词:「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
2.曲牌名。北曲入仙吕调只曲。
《漢語大詞典》:歌云(歌雲)
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
分類:动听歌声
《漢語大詞典》:秦青
(1).古善相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称。文选·张协〈七命〉:“ 秦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
(2).古时善歌者。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张祜 《边上逢歌者》诗:“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 秦青 。”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载 秦青 远继芳。”
分類:善相相马
《漢語大詞典》:遏流云(遏流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行云(遏行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云歌(遏雲歌)
指嘹亮优美的歌声。 唐 罗隐 《春思》诗:“ 蜀国 暖回溪峡浪, 卫娘 清转遏云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 吴 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鷺。”参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行云(駐行雲)
形容歌声响亮美妙。 宋 张纲 《浣溪沙·荣国生日》词之一:“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云(駐雲)
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一:“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狗曲
(1).极端轻贱《曲礼》之语。汉书·儒林传·王式:“ 江翁 曰:‘经何以言之?’ 式 曰:‘在《曲礼》。’ 江翁 曰:‘何狗曲也!’” 颜师古 注:“意怒,故妄发言。言狗者,轻贱之甚也。” 清 黄遵宪 《杂感》诗:“狗曲出何经,驴券书博士。”
(2).指蔑视某种著作。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研究群理,昌言民族,仰屋梁而著书,鯫生狗曲,见而唾之。”
《漢語大詞典》:骊唱(驪唱)
指骊歌。 清 杜岕 《送张子良还燕》诗:“坐中驪唱《渭城》声,歌者齐眉髮初覆。” 清 赵翼 《将入都留别蓉龛诸人》诗:“连宵置酒烦驪唱,往日联裾似雁行。” 郁达夫 《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一:“与君十载湖亭约,驪唱声中两度逢。”参见“ 驪歌 ”。
《國語辭典》:骊歌(驪歌)  拼音:lí gē
离别时所唱的歌。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骊歌一曲断人肠,坐客相看泪如雨。」
分類:告别
《國語辭典》:骊歌(驪歌)  拼音:lí gē
离别时所唱的歌。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骊歌一曲断人肠,坐客相看泪如雨。」
分類:告别
《國語辭典》:骊驹(驪駒)  拼音:lí jū
1.黑马。三国魏。应璩〈与满公琰书〉:「骊驹就驾,意不宣展。」《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2.逸诗篇名。系告别的歌词。《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
《國語辭典》:骊驹(驪駒)  拼音:lí jū
1.黑马。三国魏。应璩〈与满公琰书〉:「骊驹就驾,意不宣展。」《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2.逸诗篇名。系告别的歌词。《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
《國語辭典》:乌乌(烏烏)  拼音:wū wū
歌呼声。《汉书。卷六六。杨敞传》:「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北史。卷二九。萧大圜传》:「歌纂纂,唱乌乌,可以娱神,可以散虑。」
《國語辭典》:扊扅歌  拼音:yǎn yí gē
一种琴曲。百里奚妻作,三首,其一为:「百里奚,五羊皮,忆别离,烹伏雌,炊扊扅,今富贵,忘我为。」后人因称为「扊扅歌」。
《國語辭典》:扊扅  拼音:yǎn yí
门闩。宋。陆游 舍北行饭诗:「晚来懒复呼童子,自掩柴门上扊扅。」
《漢語大詞典》:梁尘飞(梁塵飛)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善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梁尘飞”形容歌曲高妙动人。 晋 陆机 《拟古诗·拟东城一何高》:“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宋 梅尧臣 《夜听邻家唱》诗:“想象朱脣动,髣髴梁尘飞。” 清 黄景仁 《杂咏》之一:“梁尘飞更寂,璚枝冷欲披。”
《國語辭典》:飞尘(飛塵)  拼音:fēi chén
飞扬的灰土。《乐府诗集。卷三五。相和歌辞十。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文选。鲍照。行药至诚东桥诗》:「迅风首旦发,平路塞飞尘。」
《漢語大詞典》:梁尘(梁塵)
比喻嘹亮动听的歌声。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调絃俱起舞,为我唱梁尘。” 南朝 梁 萧统 《三妇艳》诗:“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良人且高卧,方欲荐梁尘。”参见“ 梁尘飞 ”。
《漢語大詞典》:梁尘飞(梁塵飛)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善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梁尘飞”形容歌曲高妙动人。 晋 陆机 《拟古诗·拟东城一何高》:“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宋 梅尧臣 《夜听邻家唱》诗:“想象朱脣动,髣髴梁尘飞。” 清 黄景仁 《杂咏》之一:“梁尘飞更寂,璚枝冷欲披。”
《漢語大詞典》:歌尘(歌塵)
形容歌声动听。典出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喜《雅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唐 郑谷 《蜡烛》诗:“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 唐 刘兼 《春宴河亭》诗:“舞袖逐风翻绣浪,歌尘随燕下雕梁。” 明 沈兰先 《单烈妇》诗:“多少杨花飘泊去,歌尘舞袖愧伊儔。”
分類:歌声动听
《國語辭典》:刀环(刀環)  拼音:dāo huán
刀头的环。因环、还同音,古人以喻征人思归。《汉书。卷五四。李广苏建传。李广》:「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唐。柳中庸征人怨〉诗:「岁岁金河复玉阙,朝朝马策与刀环。」
《國語辭典》:刀头(刀頭)  拼音:dāo tóu
1.刀或刀柄的顶端。唐。杜甫〈后出塞〉诗:「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2.还。刀头有环,环、还同音,所以做为「还」的隐语。唐。赵嘏 洞庭寄所思诗:「书中自报刀头约,天上三看破镜飞。」
《國語辭典》:大刀头(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还。刀头常有环,环音谐「还」,故以大刀头暗指还。汉。无名氏〈稿砧今何在〉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國語辭典》:大刀头(大刀頭)  拼音:dà dāo tóu
还。刀头常有环,环音谐「还」,故以大刀头暗指还。汉。无名氏〈稿砧今何在〉诗:「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國語辭典》:浅斟低唱(淺斟低唱)  拼音:qiǎn zhēn dī chàng
斟著茶酒,低声吟唱。形容悠然自得,遣兴消閒的情景。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浅斟低唱,觥筹交举。」也作「浅斟低酌」、「浅斟低讴」。
《國語辭典》:羔儿酒(羔兒酒)  拼音:gāo ér jiǔ
一种用糯米酿制的酒。泛指美酒。宋。苏轼 二月三日点灯会客诗:「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宋。刘过〈鹧鸪天。楼外云山千万重〉词:「一杯自劝羔儿酒,十幅销金暖帐笼。」
《國語辭典》:羊羔  拼音:yáng gāo
1.小羊。后魏。贾思协《齐民要术。卷六。养羊》:「羊羔乳食其母,比至正月,母皆瘦死。」
2.一种高利贷。参见「羊羔利」条。
3.一种美酒。参见「羊羔酒」条。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俺只见瑞雪舞鹅毛,美酒泛羊羔。」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止不过瓦钵内斟村酿,那里有金盏内泛羊羔。」
分類:酒名
《國語辭典》:销金帐(銷金帳)  拼音:xiāo jīn zhàng
以金箔物装饰的床帐。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二折:「你这般当歌对酒销金帐,煞强如扫雪烹茶破草堂。」
《漢語大詞典》:歌梁
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馆识餘基,歌梁想遗囀。” 刘良 注:“妙歌者发声,声绕梁而尘起,故见梁则想其餘声。” 唐 王勃 《铜雀妓》诗:“舞席纷何就,歌梁儼未倾。” 明 何景明 《丛台》诗:“黄金饰舞榭,白璧缀歌梁。”
分類:歌馆屋梁
《國語辭典》:绕梁(繞梁)  拼音:rào liáng
1.形容歌声美妙。《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一○》:「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2.古琴。《雅俗稽言。卷一二。器用。绕梁》:「楚庄王有琴曰绕梁。」
《国语辞典》:绕梁三日(绕梁三日)  拼音:rào liáng sān rì
声音连续不断。形容声音非常美妙。如:「她那美妙的歌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也作「馀音绕梁」。
《漢語大詞典》:绕梁声(遶梁聲)
见“ 遶梁歌 ”。
《漢語大詞典》:绕梁歌
指优美动听而令人长久难忘的歌声。 南朝 梁 沈约 《相逢狭路间》诗:“大妇遶梁歌,中妇廻文织。”亦作“ 遶梁声 ”。 唐 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欹歌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遶梁声。”参见“ 遶梁 ”。
《漢語大詞典》:韩娥(韓娥)
相传为古代 韩国 的善歌者。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 张湛 注:“﹝ 韩娥 ﹞ 韩国 善歌者也。”后因以“韩娥”指善歌者。亦借指歌妓。 隋 江总 《宛转歌》:“金樽送曲 韩娥 起,玉柱调絃 楚妃 叹。” 唐 沈亚之 《答冯陶书》:“闻古之 韩娥 ,其歌也,能易哀乐,变林籟,则有是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当筵调笙弄簫,羞杀我 韩娥 苏小 。”
分類:韩国张湛
《国语辞典》:馀音绕梁(馀音绕梁)  拼音:yú yīn rào liáng
馀音环绕屋梁旋转不去。形容音乐美妙感人,馀味不绝。《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馀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也作「绕梁之音」、「绕梁三日」、「馀妙绕梁」、「馀响绕梁」、「馀音袅袅」。
《國語辭典》:红牙(紅牙)  拼音:hóng yá
乐器名,打击乐器。指拍板。因多用象牙或檀木做成,再漆成红色,故称为「红牙」。也称为「红牙板」。
《漢語大詞典》:吴儿(吴兒)
(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分類:地少少年
《國語辭典》:吴子(吳子)  拼音:wú zǐ
书名。战国卫吴起著。一卷,或作三卷。为古兵书之一。分为说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
《漢語大詞典》:小海唱
古代 吴 人悼念 伍子胥 的歌曲。晋书·隐逸传·夏统:“ 伍子胥 諫 吴王 ,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亦省称“ 小海 ”。 宋 苏轼 《复次放鱼前韵答赵承议陈教授》:“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清 王士禛 《与董苍水彭骏孙小饮叶子吉学士斋同限箇字寄诸乾一进士》诗:“未须木石笑 吴 儿,《小海》歌成我当和。”
《國語辭典》:扣舷  拼音:kòu xián
敲打船边。宋。苏轼〈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分類:歌吟节拍
《漢語大詞典》:叩舷
谓以桨击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 晋 郭璞 《江赋》:“忽忘夕而宵归,咏採菱以叩舷。” 唐 韩愈 《湘中》诗:“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叩舷歌。”
《國語辭典》:木石心肠(木石心腸)  拼音:mù shí xīn cháng
像木石一般的心肠。比喻心肠冷硬无情。如:「看到这样舍身救人的情事,即使是木石心肠的人,也深受感动。」清。洪楝园《后南柯。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