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乞人  拼音:qǐ rén
1.讨饭的人。《孟子。告子上》:「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南齐书。卷三五。高祖十二王传。武陵昭王晔传》:「冬月道逢乞人,脱襦与之。」也称为「乞儿」。
2.请求于人。唐。张籍 赠王司马诗:「藏得宝刀求主带,调成骏马乞人骑。」唐。曹邺〈代班姬〉诗:「常嫌鬓蝉重,乞人白玉钗。」
《國語辭典》:辛苦  拼音:xīn kǔ
1.身心劳累困苦。《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红楼梦》第五七回:「如今日夜辛苦,并没有怨意。」
2.请人作事的客气话。如:「你就辛苦一趟吧!」《红楼梦》第一三回:「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
3.见面时慰问的话。如:「你辛苦了,歇会儿吧!」《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您请进来坐罢!』『辛苦俞掌匮的。』」
《國語辭典》:人道  拼音:rén dào
1.做人的道理。《易经。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
2.人伦。指社会的伦理关系。《礼记。丧服小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史记。卷二三。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
3.发生性关系。元。施惠《幽闺记》第二二出:「一时见君子,匆匆遽成人道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四回:「古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使其气血充足,然后行其人道。」
4.尊重人类权利,爱护人的生命,关心人性的道德理念。
5.佛教用语。六道之一。指人类。
《國語辭典》:人道主义(人道主義)  拼音:rén dào zhǔ yì
一种尊重人类价值,以谋求全体人类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强调博爱精神,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差异,承认人人平等,肯定人性。并以伸张正义,维护人权,同情弱小和救济贫困,反对政治迫害及种族歧视为其主要内容。
《國語辭典》:烧香(燒香)  拼音:shāo xiāng
1.燃香礼神拜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借著佛天为由,庵院为囤,可以引得内眷来烧香。」《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和阎王爷说去。」
2.比喻为求人办事而送礼请客拉关系。如:「烧香说到底就是走后门。」
《國語辭典》:心眼  拼音:xīn yǎn
1.心与眼。南朝梁。王僧儒〈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2.见识。唐。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所知心眼大,别自开户牖。」
3.心思。宋。张先 武陵春。秋染青溪天外水词:「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4.内心、心里。《老残游记》第一六回:「昨日我看见老哥,我从心眼里欢喜出来,请你想个甚么法子。」
《國語辭典》:乞怜(乞憐)  拼音:qǐ lián
求人怜悯。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作声,似有乞怜之意。」
《国语辞典》:求才  拼音:qiú cái
徵求人才。如:「报上每天都有很多公司行号的求才启事。」唐。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國語辭典》:徵士  拼音:zhēng shì
古人称赞学行并高,而不出仕的隐士。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國語辭典》:责备(責備)  拼音:zé bèi
1.要求做到完美的地步,而没有缺点。《淮南子。泛论》:「汤武有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赞曰》:「然春秋之法,常责备于贤者。」
2.责罚。《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著实教训了一顿。」《红楼梦》第五八回:「众人皆知他们不能针黹,不惯使用,皆不大责备。」
《漢語大詞典》:托钵(託鉢)
(1).手托钵盂。佛教戒律规定僧人到斋堂用膳或向施主家乞求布施,都手托钵盂。《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目连 蒙佛勑,遂即託鉢持盂,寻觅阿孃。”
(2).指乞食。《廿载繁华梦》第三四回:“纵或不然,妾寧沿门託鉢,以全终始,方称妾心。”
《漢語大詞典》:辟门(闢門)
(1).开门。荀子·议兵:“彼贵我名声,美我德行,欲为我民,故辟门除涂,以迎吾入。” 王先谦 集解:“辟与闢同,开也。”晏子春秋·谏上二二:“公恐,觉,辟门召占瞢者,至。”
(2).语本书·舜典:“询于四岳,闢四门。” 孔颖达 疏:“开四方之门,大为仕路,致众贤也。”后用“辟门”谓广罗贤才。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果朝廷之意有本而无偏,何不使亿兆之人共闻也,则何不仿隆古辟门之法也?”
《书·舜典》:“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孔 传:“开闢四方之门未开者,广致众贤。”后遂以“闢门”指广开贤路。访求人材。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河内太守庐江周景》:“盖人君者,闢门开窻,号咷博求,得贤而赏,闻善若惊,无适也,无莫也。”《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圣运隆兴,闢门访落,此乃帝王圣典。”
《國語辭典》:收罗(收羅)  拼音:shōu luó
1.蒐集网罗。《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
2.收场、结束。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那厮把三岁孩童小觑我,便这等敢恁么?难道他不寻思到此怎收罗?」
《漢語大詞典》:求化
犹募化。指和尚、道士等求人施舍财物。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软枣糕:“ 宣慈寺 每求化人,先留食软枣餻。”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河道:“有瞽者在桥上念经求化。”
《國語辭典》:募化  拼音:mù huà
僧尼等求人布施财物。《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待我假造一本缘簿,只说龙华寺里的和尚募化添造一座大殿。」也称为「化缘」、「求化」。
《國語辭典》:求借  拼音:qiú jiè
向别人借贷财物、或请求借用。如:「迫于生活穷困,他只好四处向朋友求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小子是失路的举子,赶过宿头,幸到宝庄,见门尚未阖,斗胆求借一宿。」